第7章 星河文艺范(肆)-《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七章:星河文艺范(肆)

  1.姚枢:乱世之中的一代大儒

  出生在什么时代,谁都没得选择。

  唯一能够选择的,是如何面对时代的洪流。

  归隐,或者死扛。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

  顺势还是逆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姚枢,出生在金、宋、蒙古混战的时代。

  他的父亲姚渊,在金朝的许州做官。

  蒙古军破许州城,他跟随父亲到燕京投靠杨惟中。

  之后,他因为才识被荐给北觐窝阔台汗。

  窝阔台的三儿子阔出,看中了姚枢的才华。

  但姚枢觉得,阔出并不是他想追随的明主。

  在出任燕京行台郎之后,旋即弃官归隐。

  潜心研究,从赵复处得来的程朱传注诸书。

  厚积薄发,等待名主的出现。

  海迷失后二年,姚枢迎来了他的春天。

  身为宗王的忽必烈,把他召到漠北。

  席间,姚枢陈述了儒家的帝王之学和治国之道。

  忽必烈听后,大为赞赏,引为入幕之宾。

  他的建议,多数被忽必烈采纳。

  后来,忽必烈称帝,他得以预议朝政。

  最终,成为这乱世之中的一代名儒。

  这与当年的潜心归隐,有很大的关系。(完)

  2.张起岩:大元朝首位汉人状元

  历史,无关清浊。人生,无关成败。

  能够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皆是本事。

  张起岩,生在这个文史延续的年代。

  本着对文学的热爱,他成为大元朝首位汉人状元。

  其智力天赋和文化功底,当时鲜有人可以赶上。

  科举入仕,通常不会安排实权单位。

  张起岩入职,也逃不过去监察院打酱油的命运。

  在蒙古人当道的情况下,监察基本流于形式。

  监察多年,没有弄出什么事情来。

  张起岩便得以升迁,到礼部任尚书去了。

  制订修改礼法,那是读书起家的张起岩的拿手好戏。

  在礼部,他一心钻研礼法。

  但在诸多事情上,并不作大的调整。

  而是花更多心思,在礼法的宣传上。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礼法是约束。

  没多久,张起岩便被弄去了中书省。

  又后来,从中书省转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的日子,才是张起岩最舒服的日子。

  权力虽然比中书省低,但福利待遇要好很多。

  在一个求财和求权的年代,张起岩如愿的选择了求稳。

  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方显英雄本色。(完)

  3.张天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落户顺安峒,是张天宗的选择。

  一切,为了失去的纪念。

  纪念,那个失去的、被蒙古铁蹄踏碎的梦。

  纪念,那个失去的、魂牵梦绕的故乡。

  纪念,那个失去的、风雨飘摇的国家。

  兵败后的张天宗,率领部众原本是要去安南的。

  半道迷路,兜兜转转来到了顺洲。

  顺洲地势偏远,人迹荒芜,和记录中的安南地貌相似。

  顺安峒更在高山密林深处,与外界并不通。

  为谨慎起见,张天宗决定率部众落户顺安峒。

  一方面,可以躲避元军的追捕。

  另一方面,可以休养生息,等待日后起事。

  此时的宋王朝,已经彻底结束。

  王朝建都北京,自然不会管不毛之地的破事儿。

  所以,张天宗落户的事情,便没有人管了。

  又过了几年,张天宗被部众推为峒官。

  记历沿用的,还是宋端宗景炎年号。

  他和他的后代,并不知晓大元朝的建国和覆灭。

  直到明朝兵马入侵,张天宗家族的峒官任制被打破。

  不过,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盛景,被张天宗成功复制。

  或许,这才是张天宗最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完)

  4.张养浩:说实话的人遭人嫉恨

  说实话的人,通常不被人待见,甚至遭人嫉恨。

  张养浩知道,所以把牢骚话都写在日记里。

  谁知那天,某好事的同僚偷看了他的日记。

  还把他写的一篇小曲,偷偷地抄给了部门领导。

  部门领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丢了乌纱。

  于是,连夜召开会议,针对张养浩写的小曲进行深刻分析。

  最终一致认为,张养浩的小曲有很严重的嘲讽意味。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可以如此的没有政治立场,是骇人听闻的。

  与其吏部特派员抽查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发现张杨浩的不端。

  倒不如在没发现之前,把张养浩踢出部门。

  这样,即使日后小曲流传开来,也不会连累到部门和大家。

  第三天,张养浩就被以挂职锻炼为由,外派了。

  被外派的张养浩,一直在等单位把他召回去。

  他等啊等,等啊等,等到皑雪变秋霜,还是没有消息。

  直到那天,同乡老郭荣休,举家回济南。

  在别苑的偏厅,告诉张养浩被大家疏远的原因。

  张养浩这才明白,原来一直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

  他以为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两者可以分开,可以成为两条平行线。

  像泾河的水,与渭河的水,可以清晰分明。

  人心险恶之处,不是被一个人告密,而是被一群人遗弃。(完)

  5.赵孟頫:书法之楷模很有深意

  工作,生活。

  这两者,通常是人生的两个面。

  若是这两个面,没有交集的话,人生就会变得很累。

  如果,两者变成一条线。

  工作融于生活,那小日子就会过得很惬意。

  赵孟頫,为什么要选择写书法。

  因为,写书法是他的工作。

  同时,那也是他的生活。

  写书法是他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他的人生。

  许多人,羡慕他的人生。

  却不知道,达到这样人生境界需要许多的前置条件。

  第一个,要有显赫的家世。

  画画玩的是圈子,家世是最强的价格增能Buff。

  第二个,要识时务为俊杰。

  在什么朝代,换什么衣服,说什么话,一个字就是懂事。

  第三个,要有一大群粉丝。

  粉丝是什么,那就是顶着青青草原的韭菜。

  第四个,要有一些些天赋。

  天赋这玩意,说穿了就是用钱堆出来的爱好。

  如果,上面四个基础条件一个都没有。

  那就做个普通人,不要瞎折腾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