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五年六月的汴京,白昼的暑气蒸腾如沸。
玄天观的深处,通真宫却阴凉如深秋,这凉意并非什么玄妙的神力,而是全凭金水河活水循环与厚逾三尺的青石地宫,死死隔绝了地面的燥热。
此刻,林灵素赤足盘坐玉台上,指尖捻着一管紫毫,蘸着浓稠如血的朱砂,在《神霄降世书》绢本的空白处细细批注。
他深知自己所依仗的“道教”底细。
什么老子西出函谷创立道教,不过是后世张道陵之流攀附圣贤的牵强附会。老子本人怕也想不到自己身后会被奉为道祖。
所谓“化胡为佛”,更是无稽之谈,佛教传入中土远早于道教成型。那鹤鸣山的张道陵所创五斗米教,实则是在释教东传的强烈刺激下催生的“早产儿”。
魏晋以降,五斗米教后的天师道为求存图强,大量借鉴了佛家的寺院组织、戒律规范乃至因果报应之说,根基驳杂,教义松散。
这使得天师道在上层精英眼中,多被视为炼丹求仙的方术,难登大雅之堂;在底层百姓心里,其吸引力也远不如体系完备、轮回说更具抚慰力量的佛教。
因此,林灵素明白,想要道教要大兴,必须兼修两条路。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上层路线:这必须得提供一套足以打动君王、抗衡儒家的神圣政治哲学。这才有了《神霄降世书》的构想。
他巧妙借鉴了儒家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精髓,君王受命于天。
但董仲舒的“天”是模糊的道德之天,而他林灵素则将其具象化为拥有等级森严神系,以神霄九宸大帝为主、可被“道法”沟通甚至影响的“神霄天”。
其二,便是底层路线:这必须提供可操作、可感知的“神迹”与强大的聚财能力,如玄天观香火,同时必须打击主要竞争对手。
那就是天下所有释教信徒。
唯有将释教压制下去,道教才能独占皇权恩宠与民间信仰资源。
而《神霄降世书》中强调“忠孝成仙”,正是他试图构建一套能与儒家伦理结合、更具世俗吸引力的道教伦理体系,以对抗佛教的“轮回”倾向。
这部书,就是他迎合当今天子赵佶,以神权结合皇权,实现“以道代儒”宏图的工具。
将官家赵佶神化为“长生大帝君”,将大宋国运与“神霄玉清”死死捆绑,才是这卷书的核心。
至于书中那些玄奥的云篆符咒、森严的九霄神谱,不过是包裹着权力内核的华丽糖衣,用以震慑人心、取悦君王罢了。
明年,待此书修订完善,便是他进献天子、奠定不世功业之时。
他林灵素,要做的是道门董仲舒,借神权重塑政统!
为此,他甚至精心准备了打压佛教的策略,只待《神霄降世书》进献御前,便要以“正本清源”之名,挤压佛门生存空间。
届时,神霄派将真正成为大宋国教,他林灵素便是这无冕的“神权宰相”!
就在林灵素继续思索,如何让神霄降世书更完善时,外头忽传来脚步声,急促却刻意压着节奏,最终停在厚重的殿门外。
接着是略显深重的呼吸声,隔着门也能感受到来人的紧绷。
“林师…”是玄天观那华服道士的声音,他已刻意维持着平稳,却掩不住一丝气息的短促,“弟子有要事禀报。”
林灵素头也未抬,朱砂笔尖稳稳落下一点,声音平淡无波:“讲。”
门外沉默了一息:“是…那青山寨的刘指挥使,刘然…此刻正在听雷阁。”
林灵素执笔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顿,终于抬起了眼皮,一丝极淡的意外掠过眼底。
刘然?这个此刻本该在名利场中沉醉的年轻人,怎么会跑到玄天观来?
他放下紫毫,语气依旧带着上位者的漫不经心:“哦?所为何来?可是对本座这‘护法神将’的位子,尚嫌不够风光?”
他几乎能勾勒出那年轻人被汴京的繁华迷了眼、贪心不足跑来索要更多虚名或实利的模样。二十岁,骤登高位,心气高点,也属寻常。或许,这正是个机会,稍加安抚,甚至再给点甜头,便能将其彻底收服,成为神霄派在军中的一枚钉子?
门外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种强行压抑的急促,语速加快:“他…他亮出一块…刻着‘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的旧木军牌,言…言此物值五万贯香火钱。此刻…此刻将张师叔与李驸马爷,都滞在听雷阁内,他扬言要杀了他二人。”
林灵素脸上那份从容的轻视,第一次出现了皱眉。
亮带血的军牌索五万贯?堵张如晦和李驸马不说,居然还扬言杀人?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这哪里是来讨要虚名实利的?
一丝被冒犯的愠怒,以及一丝事情超出掌控的冰冷不快,悄然爬上林灵素的心头。
他算准了庙堂诸公的权谋,算准了天子的虚荣,甚至算准了儒佛两家的反应,却唯独没算准这颗边塞小卒子的反应。
这刘然竟敢来玄天观,在他林灵素面前撒野!
“呵…”林灵素喉间发出一声极轻的嘲弄。
他缓缓站起身,玄色道袍如水般垂落,动作依旧沉稳。
区区一个指挥使,竟敢来玄天观撒野!
林灵素不由发出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哂笑。
不错,确实只是区区一个指挥使。无品无秩,在他这能与天子坐而论道、被尊为“通真达灵先生”面前撒野,这究竟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莽撞!
他身后矗立的是道君皇帝赵佶!是这大宋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皇权!
这刘然竟敢在玄天观,这皇家敕建、象征神霄威严之地撒野,着是可笑又无知。
在林灵素看来,这莽夫的所谓“凶悍”,只是徒增笑料罢了。
罢了,罢了。
现在这莽夫还有些许用处,我倒要看看此人要做什么。
林灵素念及于此,便淡淡吩咐:“更衣。”
随即,又几名道童从殿外无声上前,动作轻捷地捧上那套由当今官家所赐的黄绶金纹鹤氅法服。
“开侧门,引他去西偏殿候着。”
殿门外,华服道士紧绷的肩背似乎因这明确的指令而微微松弛了一瞬,随即是更深的恭谨,声音也平稳了些:“弟子…遵命。”
而后脚步声快速而克制地远去,显然去执行这“开侧门”的命令了。
林灵素展开双臂,任由道童为他披上那身沉重、华贵却冰冷如铁的法服。黄绶垂落,金纹加身,一股无形的威压自然弥漫开来。
他微微昂起头,露出属于上位者的漠然笑意,那笑意未达眼底,只有一片冰寒。
去见见吧。
见见这个不知死活的边塞小卒。
西偏殿,位于玄天观主殿西侧,虽不及听雷阁精雅,却也陈设不俗。
紫檀木的桌椅,素雅的青瓷,壁上挂着几幅前朝名家的山水摹本,处处透着清幽与远离尘嚣的“仙家”气派。
此刻,殿门洞开,将庭院里喧嚣的香火气息与鼎沸人声隐隐隔绝在外,只留下殿内一片刻意营造的寂静。
林灵素在两名垂手肃立、气息沉稳的中年道士的随侍下,步履沉稳地踏入偏殿。
黄绶金纹的鹤氅在行走间微微摆动,流泻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内,一人背门而立。
那人身形挺拔,肩背宽阔,裹在一身洗得发白、沾染着旅途风尘的靛蓝粗布直裰里。
他正仰头看着墙壁上一幅描绘“雷部众神巡狩图”的工笔重彩画,画中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金甲辉煌,率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威压天地,妖魔辟易。
林灵素的目光落在那个背影上,平静无波。
这就是刘然?那个被吹嘘成“千人破万骑”的少年英雄?看起来不过是个结实些的边军汉子,与汴京街头那些商户的护卫并无太大区别,甚至更显粗粝。
他心中那丝被冒犯的不快与轻视,再次悄然浮起。莽夫一个。
引路的华服道士早已退至殿角,屏息垂首。
“刘指挥使。”林灵素开口,声音清朗平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从容,“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可是本座这玄天观,有何招待不周之处?”
他缓步走向主位,宽大的袍袖拂过光洁的地面,姿态优雅如仙。
那背影闻声,缓缓转过身来。
一张年轻的脸映入林灵素眼帘。肤色微黑,带着边地风沙磨砺出的粗粝,嘴唇紧抿,下颌线条刚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没有想象中的狂躁、愤怒,或是谄媚、畏惧,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那平静之下,仿佛蕴藏着某种沉重的东西,如同深潭下的暗流,无声却带着力量。
刘然的目光平静地迎向林灵素,没有丝毫回避,也没有刻意的恭敬。他微微拱手,动作干脆利落,带着武人特有的简洁:“林道长,久仰久仰。”
林灵素在主位落座,姿态舒展,目光温和地落在刘然身上,如同长辈审视晚辈:“刘指挥少年英雄,扬威湟州,官家闻之亦甚欣慰。本座亦心感神霄护佑之德,故在观中略作供奉,彰我大宋武德,亦为指挥使积攒福缘。不知指挥使今日驾临,滞留本座弟子与宗室驸马,扬言杀人所为何故?”
刘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扫过林灵素身上那件华贵得刺眼的黄绶金纹鹤氅,又掠过殿内精致的陈设,最后落回林灵素那张保养得宜、带着“仙风道骨”的脸上。不由升起一丝略带嘲弄的笑意。
随即拍了拍手,也坐了下来。
“林道长见谅,只是想要见一见你这传说中的人物。”
“然而,我刘然只是个西北武人罢了,没读过多少书,实在不知该怎么才能见到你,所以只能以这等方式了。”
“想见我的人多了......”林灵素看着仿佛坐在自家般放松的刘然,道:“如刘指挥使这般的,还是第一次。”
刘然哈哈一笑,拍了拍手道:“此外,我还想知道,我的朋友是谁?谁又是我刘然的敌人。”
“只是我刘然是个粗人不好分辨,也不会你们那繁文俗礼,什么先礼后兵我也想用,可惜我是个武人,只能先用刀子来试一试了。”刘然顿了顿,他先是拿起桌上的一壶茶,给自家倒了一杯,才继续道:“如若是敌人,那就杀了:如果是敌人,那我这杯茶权当给林道长赔罪了。”
说罢,刘然将茶杯稳稳的摆在桌上。
而林灵素则瞧见刘然那粗糙的双手,有几道刀伤落下的疤痕。
“刘指挥使说的敌人,朋友又是何意?”
刘然笑了笑,抬起右手,伸进怀中那件粗布直裰的内襟。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沉稳的节奏感。
林灵素端坐不动,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温和淡然的“仙师”威严。
他掏出一块巴掌大小、边缘磨损、颜色暗沉发黑的旧木牌。
木牌表面似乎被摩挲过无数次,显得油亮。上面几个深深凿刻、再用朱砂填描、早已干涸发黑的大字,触目惊心:
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
木牌被刘然用那只布满老茧和疤痕的手,轻轻放在了两人之间的紫檀木几案上。
“咚。”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偏殿内却异常清晰。
林灵素的目光,落在了那块木牌上。
刘然的声音再次响起:“林道长的玄天观香火,刘某无福消受。”
“这块牌子,是我青山寨一千零二十七个兄弟,拿命换来的。”
“今日来,只问一句。”
刘然看向林灵素那双看似温和的目光:“我想知道,林道长是想做我刘然的敌人,还是朋友?”
随着话音落地,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檀香的烟雾似乎也停滞了飘动。
林灵素脸上那副完美无缺的“仙师”面具,当中,本温和的笑意僵在嘴角,眼底的从容被冰冷愠怒所取代。
他万万没想到,刘然亮出军牌后,竟会提出如此直白、如此野蛮、又如此彻底撕破一切虚伪矫饰的可笑质问!
他身后的护法道士,放在袍袖内的手,已悄然握紧了暗藏的短刃柄。
玄天观的深处,通真宫却阴凉如深秋,这凉意并非什么玄妙的神力,而是全凭金水河活水循环与厚逾三尺的青石地宫,死死隔绝了地面的燥热。
此刻,林灵素赤足盘坐玉台上,指尖捻着一管紫毫,蘸着浓稠如血的朱砂,在《神霄降世书》绢本的空白处细细批注。
他深知自己所依仗的“道教”底细。
什么老子西出函谷创立道教,不过是后世张道陵之流攀附圣贤的牵强附会。老子本人怕也想不到自己身后会被奉为道祖。
所谓“化胡为佛”,更是无稽之谈,佛教传入中土远早于道教成型。那鹤鸣山的张道陵所创五斗米教,实则是在释教东传的强烈刺激下催生的“早产儿”。
魏晋以降,五斗米教后的天师道为求存图强,大量借鉴了佛家的寺院组织、戒律规范乃至因果报应之说,根基驳杂,教义松散。
这使得天师道在上层精英眼中,多被视为炼丹求仙的方术,难登大雅之堂;在底层百姓心里,其吸引力也远不如体系完备、轮回说更具抚慰力量的佛教。
因此,林灵素明白,想要道教要大兴,必须兼修两条路。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上层路线:这必须得提供一套足以打动君王、抗衡儒家的神圣政治哲学。这才有了《神霄降世书》的构想。
他巧妙借鉴了儒家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精髓,君王受命于天。
但董仲舒的“天”是模糊的道德之天,而他林灵素则将其具象化为拥有等级森严神系,以神霄九宸大帝为主、可被“道法”沟通甚至影响的“神霄天”。
其二,便是底层路线:这必须提供可操作、可感知的“神迹”与强大的聚财能力,如玄天观香火,同时必须打击主要竞争对手。
那就是天下所有释教信徒。
唯有将释教压制下去,道教才能独占皇权恩宠与民间信仰资源。
而《神霄降世书》中强调“忠孝成仙”,正是他试图构建一套能与儒家伦理结合、更具世俗吸引力的道教伦理体系,以对抗佛教的“轮回”倾向。
这部书,就是他迎合当今天子赵佶,以神权结合皇权,实现“以道代儒”宏图的工具。
将官家赵佶神化为“长生大帝君”,将大宋国运与“神霄玉清”死死捆绑,才是这卷书的核心。
至于书中那些玄奥的云篆符咒、森严的九霄神谱,不过是包裹着权力内核的华丽糖衣,用以震慑人心、取悦君王罢了。
明年,待此书修订完善,便是他进献天子、奠定不世功业之时。
他林灵素,要做的是道门董仲舒,借神权重塑政统!
为此,他甚至精心准备了打压佛教的策略,只待《神霄降世书》进献御前,便要以“正本清源”之名,挤压佛门生存空间。
届时,神霄派将真正成为大宋国教,他林灵素便是这无冕的“神权宰相”!
就在林灵素继续思索,如何让神霄降世书更完善时,外头忽传来脚步声,急促却刻意压着节奏,最终停在厚重的殿门外。
接着是略显深重的呼吸声,隔着门也能感受到来人的紧绷。
“林师…”是玄天观那华服道士的声音,他已刻意维持着平稳,却掩不住一丝气息的短促,“弟子有要事禀报。”
林灵素头也未抬,朱砂笔尖稳稳落下一点,声音平淡无波:“讲。”
门外沉默了一息:“是…那青山寨的刘指挥使,刘然…此刻正在听雷阁。”
林灵素执笔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顿,终于抬起了眼皮,一丝极淡的意外掠过眼底。
刘然?这个此刻本该在名利场中沉醉的年轻人,怎么会跑到玄天观来?
他放下紫毫,语气依旧带着上位者的漫不经心:“哦?所为何来?可是对本座这‘护法神将’的位子,尚嫌不够风光?”
他几乎能勾勒出那年轻人被汴京的繁华迷了眼、贪心不足跑来索要更多虚名或实利的模样。二十岁,骤登高位,心气高点,也属寻常。或许,这正是个机会,稍加安抚,甚至再给点甜头,便能将其彻底收服,成为神霄派在军中的一枚钉子?
门外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种强行压抑的急促,语速加快:“他…他亮出一块…刻着‘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的旧木军牌,言…言此物值五万贯香火钱。此刻…此刻将张师叔与李驸马爷,都滞在听雷阁内,他扬言要杀了他二人。”
林灵素脸上那份从容的轻视,第一次出现了皱眉。
亮带血的军牌索五万贯?堵张如晦和李驸马不说,居然还扬言杀人?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这哪里是来讨要虚名实利的?
一丝被冒犯的愠怒,以及一丝事情超出掌控的冰冷不快,悄然爬上林灵素的心头。
他算准了庙堂诸公的权谋,算准了天子的虚荣,甚至算准了儒佛两家的反应,却唯独没算准这颗边塞小卒子的反应。
这刘然竟敢来玄天观,在他林灵素面前撒野!
“呵…”林灵素喉间发出一声极轻的嘲弄。
他缓缓站起身,玄色道袍如水般垂落,动作依旧沉稳。
区区一个指挥使,竟敢来玄天观撒野!
林灵素不由发出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哂笑。
不错,确实只是区区一个指挥使。无品无秩,在他这能与天子坐而论道、被尊为“通真达灵先生”面前撒野,这究竟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莽撞!
他身后矗立的是道君皇帝赵佶!是这大宋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皇权!
这刘然竟敢在玄天观,这皇家敕建、象征神霄威严之地撒野,着是可笑又无知。
在林灵素看来,这莽夫的所谓“凶悍”,只是徒增笑料罢了。
罢了,罢了。
现在这莽夫还有些许用处,我倒要看看此人要做什么。
林灵素念及于此,便淡淡吩咐:“更衣。”
随即,又几名道童从殿外无声上前,动作轻捷地捧上那套由当今官家所赐的黄绶金纹鹤氅法服。
“开侧门,引他去西偏殿候着。”
殿门外,华服道士紧绷的肩背似乎因这明确的指令而微微松弛了一瞬,随即是更深的恭谨,声音也平稳了些:“弟子…遵命。”
而后脚步声快速而克制地远去,显然去执行这“开侧门”的命令了。
林灵素展开双臂,任由道童为他披上那身沉重、华贵却冰冷如铁的法服。黄绶垂落,金纹加身,一股无形的威压自然弥漫开来。
他微微昂起头,露出属于上位者的漠然笑意,那笑意未达眼底,只有一片冰寒。
去见见吧。
见见这个不知死活的边塞小卒。
西偏殿,位于玄天观主殿西侧,虽不及听雷阁精雅,却也陈设不俗。
紫檀木的桌椅,素雅的青瓷,壁上挂着几幅前朝名家的山水摹本,处处透着清幽与远离尘嚣的“仙家”气派。
此刻,殿门洞开,将庭院里喧嚣的香火气息与鼎沸人声隐隐隔绝在外,只留下殿内一片刻意营造的寂静。
林灵素在两名垂手肃立、气息沉稳的中年道士的随侍下,步履沉稳地踏入偏殿。
黄绶金纹的鹤氅在行走间微微摆动,流泻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内,一人背门而立。
那人身形挺拔,肩背宽阔,裹在一身洗得发白、沾染着旅途风尘的靛蓝粗布直裰里。
他正仰头看着墙壁上一幅描绘“雷部众神巡狩图”的工笔重彩画,画中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金甲辉煌,率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威压天地,妖魔辟易。
林灵素的目光落在那个背影上,平静无波。
这就是刘然?那个被吹嘘成“千人破万骑”的少年英雄?看起来不过是个结实些的边军汉子,与汴京街头那些商户的护卫并无太大区别,甚至更显粗粝。
他心中那丝被冒犯的不快与轻视,再次悄然浮起。莽夫一个。
引路的华服道士早已退至殿角,屏息垂首。
“刘指挥使。”林灵素开口,声音清朗平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从容,“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可是本座这玄天观,有何招待不周之处?”
他缓步走向主位,宽大的袍袖拂过光洁的地面,姿态优雅如仙。
那背影闻声,缓缓转过身来。
一张年轻的脸映入林灵素眼帘。肤色微黑,带着边地风沙磨砺出的粗粝,嘴唇紧抿,下颌线条刚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没有想象中的狂躁、愤怒,或是谄媚、畏惧,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那平静之下,仿佛蕴藏着某种沉重的东西,如同深潭下的暗流,无声却带着力量。
刘然的目光平静地迎向林灵素,没有丝毫回避,也没有刻意的恭敬。他微微拱手,动作干脆利落,带着武人特有的简洁:“林道长,久仰久仰。”
林灵素在主位落座,姿态舒展,目光温和地落在刘然身上,如同长辈审视晚辈:“刘指挥少年英雄,扬威湟州,官家闻之亦甚欣慰。本座亦心感神霄护佑之德,故在观中略作供奉,彰我大宋武德,亦为指挥使积攒福缘。不知指挥使今日驾临,滞留本座弟子与宗室驸马,扬言杀人所为何故?”
刘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扫过林灵素身上那件华贵得刺眼的黄绶金纹鹤氅,又掠过殿内精致的陈设,最后落回林灵素那张保养得宜、带着“仙风道骨”的脸上。不由升起一丝略带嘲弄的笑意。
随即拍了拍手,也坐了下来。
“林道长见谅,只是想要见一见你这传说中的人物。”
“然而,我刘然只是个西北武人罢了,没读过多少书,实在不知该怎么才能见到你,所以只能以这等方式了。”
“想见我的人多了......”林灵素看着仿佛坐在自家般放松的刘然,道:“如刘指挥使这般的,还是第一次。”
刘然哈哈一笑,拍了拍手道:“此外,我还想知道,我的朋友是谁?谁又是我刘然的敌人。”
“只是我刘然是个粗人不好分辨,也不会你们那繁文俗礼,什么先礼后兵我也想用,可惜我是个武人,只能先用刀子来试一试了。”刘然顿了顿,他先是拿起桌上的一壶茶,给自家倒了一杯,才继续道:“如若是敌人,那就杀了:如果是敌人,那我这杯茶权当给林道长赔罪了。”
说罢,刘然将茶杯稳稳的摆在桌上。
而林灵素则瞧见刘然那粗糙的双手,有几道刀伤落下的疤痕。
“刘指挥使说的敌人,朋友又是何意?”
刘然笑了笑,抬起右手,伸进怀中那件粗布直裰的内襟。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沉稳的节奏感。
林灵素端坐不动,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温和淡然的“仙师”威严。
他掏出一块巴掌大小、边缘磨损、颜色暗沉发黑的旧木牌。
木牌表面似乎被摩挲过无数次,显得油亮。上面几个深深凿刻、再用朱砂填描、早已干涸发黑的大字,触目惊心:
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
木牌被刘然用那只布满老茧和疤痕的手,轻轻放在了两人之间的紫檀木几案上。
“咚。”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偏殿内却异常清晰。
林灵素的目光,落在了那块木牌上。
刘然的声音再次响起:“林道长的玄天观香火,刘某无福消受。”
“这块牌子,是我青山寨一千零二十七个兄弟,拿命换来的。”
“今日来,只问一句。”
刘然看向林灵素那双看似温和的目光:“我想知道,林道长是想做我刘然的敌人,还是朋友?”
随着话音落地,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檀香的烟雾似乎也停滞了飘动。
林灵素脸上那副完美无缺的“仙师”面具,当中,本温和的笑意僵在嘴角,眼底的从容被冰冷愠怒所取代。
他万万没想到,刘然亮出军牌后,竟会提出如此直白、如此野蛮、又如此彻底撕破一切虚伪矫饰的可笑质问!
他身后的护法道士,放在袍袖内的手,已悄然握紧了暗藏的短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