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五年四月,汴梁城。
暮春的熏风卷着脂粉与酒香,漫过御街两侧招摇的彩帛,拂过汴河上堆满琼浆玉液的画舫,将樊楼彻夜不息的笙歌揉碎了,泼洒在州桥夜市鼎沸的人声里。雕车宝马,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珍宝罗列。好一幅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东京梦华图卷。与数千里外青山寨残破的寨墙、凝固的褐血、呼啸的塞外风沙相比,这里俨然是隔绝尘世苦难的王道乐土。
太学之内,气象迥异。今日,尚书右仆射刘正夫奉旨前来视学,更兼主持季考。明伦堂前宽阔的庭院,早已聚满了青衿学子。皆是天下遴选的英才,个个意气风发,眉宇间蕴着指点江山的自信。
他们深知,踏入太学之门,一只脚便已踏入煌煌青史,只待金榜题名,便是平步青云,位列朝堂。空气里浮动着一种矜持的兴奋与隐隐的较量。
然而,当那个身影出现在月洞门时,满院的喧声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吸去。所有的目光,无论先前投向何方,此刻都不由自主地聚焦于他。
陈东。太学魁首,横渠门下最耀眼的星辰。
他步履从容,青衫磊落,腰间悬一柄长剑,衬得身形愈发挺拔如松竹。纵使身处这冠盖云集之所,那份渊渟岳峙的气度,依旧令周遭的锦绣前程黯然失色。连廊下肃立的几位太学博士,见到他来,紧绷的嘴角也不自觉松弛,露出由衷的嘉许之色。
只是今日的陈东,眉宇间锁着浓得化不开的忧思,如汴河上终年不散的薄雾。他惯常令人如沐春风的温润面庞,此刻却似覆盖了一层严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垂在身侧的左手,宽大的袖口下隐隐透出一圈异样的白,似是厚厚包扎的绷带痕迹。
“元礼兄!”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响起。
潘良贵,一个平素便对陈东仰慕至极的上舍生,此刻他手里紧攥着一份还散发着油墨气息的邸报抄件,兴奋着挤到陈东面前:“大捷!西北大捷啊!青山寨!固守孤寨的千余将士,拒数万党项铁骑于寨前!阵斩敌酋都统军耶律小狗盛!斩首数千级!党项人尸横遍野,狼狈溃逃!前所未有之大胜!”
潘良贵将邸报高高举起,几乎要递到陈东眼皮底下,热切的目光灼灼,期待着这位素来关心时务的魁首能与自己分享这份驱除外虏的狂喜。他甚至能想象陈东阅后抚掌称快、引经据典剖析战局的情景。
陈东的脚步顿住了。他微微侧首,目光在那份记载着边关将士浴血功勋的邸报上停留了短短一瞬。那目光,平静得如同一泓深不见底的古井,不起半分波澜。没有潘良贵期待的振奋,没有惯有的深邃分析,甚至连一丝应有的赞许也无。
他只是极轻微地点了下头,仿佛听到的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琐事,随即移开视线,继续向人群深处走去,留下一个沉默而沉重的背影。
潘良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高举的手尴尬地悬在半空,满腔的热血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只剩下茫然无措的冰凉。他怔在原地,像一尊突然失去牵引的木偶。
“子明兄……”李锐求助似的看向旁边一个与陈东相熟的上舍生,赵呈。
赵呈默默上前,接过潘良贵手中那份瞬间变得有些沉重的邸报。他并未细看,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浸满了难以言喻的疲惫与沉重。
“义荣兄,”赵呈的声音低沉沙哑,目光追随着陈东远去的背影,“边疆战事……不过疥癣之患罢了。”他顿了顿,似乎在咀嚼这冰冷字眼的苦涩,“青山寨?纵是赢了,不过保一隅之地,几座土寨,几块贫瘠山梁。湟州?纵是丢了,亦不过边陲一城,弹丸之地。便是灭了党项全族,将其版图尽数纳入囊中……”
赵呈摇了摇头,嘴角牵起一丝苦涩:“于我大宋煌煌基业,又能如何?杯水车薪,抑或锦上添花?终究是皮毛之痛。”
言罢,赵呈将邸报塞回呆若木鸡的潘良贵手中,不再多言,也快步追向陈东消失的方向,步履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潘良贵彻底懵了,手中的邸报似有千钧重。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往日里敬仰的元礼兄,今日会对如此振奋国威的捷报如此冷淡?更不明白,为何赵呈会说出“灭了党项又如何这等惊世骇俗话语,那可是整个大宋都知道,神哲二宗抱憾终生的遗愿啊。
一股寒意混杂着巨大的困惑,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庭院深处,古槐巨大的树冠投下浓密的阴影。赵呈终于追上了陈东。
“元礼!”赵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他一把抓住陈东的手臂,目光死死盯着他那隐藏在宽袖被绷绷包扎的左手,“你…你真要如此?值得吗?!”他几乎是吼了出来,声音却在颤抖,“你是太学魁首!是横渠一脉寄予厚望的传人!以你之才,只需稍稍……稍稍收敛锋芒,只需在那些人面前,虚与委蛇几句!十年!不出十年,你必名动朝野!二十年,宰辅之位亦非虚妄!即便你什么都不做,只按部就班,平步青云亦是囊中之物!为何…为何偏偏要选这条绝路?!”
陈东停下了脚步,却并未回头。他的背影在斑驳的槐荫里显得异常挺拔,也异常孤独。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青色的衣襟上洒下跳跃的光斑。
良久,一道充满坚定的声音,清晰地穿透了枝叶的簌簌声:“子曰,君子有所为之,有所不为。”
说罢,陈东微微侧过脸,眼角的余光扫过赵呈布满苦涩的脸庞,心生歉意:“子明,身为挚友,此番…恐要连累你了。”
这平静的话语,却像一把烧红的钝刀,狠狠剜在赵呈心上。他猛地低下头,滚烫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夺眶而出,滴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
他那紧紧抓着陈东手臂的手,却终究无力地缓缓松开。
“刘相公到!”
一声高亢的唱喏,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让整个庭院沸腾起来。所有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大门方向。只见一顶紫檀木八抬大轿稳稳落地,身着紫玉带,头戴长翅乌纱的尚书右仆射刘正夫,在随从簇拥下缓步而入。
他长相清瘦,颚下三绺长须修饰得一丝不苟,步履从容,脸上挂着春风化雨般的和煦笑容,目光扫过庭院中黑压压一片的年轻面孔,满意地微微颔首。
这些都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亦是日后朝堂之上盘根错节的根系所在。
太学的博士们早已躬身迎候,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恭敬与谄媚。
太学生们更是屏息凝神,挺直腰板,竭力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面貌,眼中无不闪烁着热切与期待的光芒。这是直达天听的捷径,是平步青云的阶梯!
唯有一人,独立于人群之外,静立在古槐最浓重的阴影之下。陈东微微垂着眼睑,脸上无悲无喜,仿佛周遭这喧嚣的荣光、这关乎无数人前程的盛事,都与他无关。
唯有那柄悬于腰间的长剑,在阴影中泛着微光。
刘正夫在博士们的引导下,登上庭院中央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他先是和颜悦色地勉励了一番太学为国育才的功绩,盛赞太学生们皆是“瑚琏之器”、“栋梁之材”,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引经据典间尽显宰辅风范与文坛泰斗的气度。
台下学子听得心潮澎湃,无不觉得前程似锦,光芒万丈。
一番冠冕堂皇的开场后,由太学博士的指引下,刘正夫的目光,落向了槐荫下的那个身影。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带着长者对杰出后辈的欣赏与期许。
“那位,可是上舍魁首,陈东陈元礼?”刘正夫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庭院,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亲切。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瞬间聚焦到陈东身上。羡慕、嫉妒、探究……种种情绪交织。博士们更是面露得色,仿佛陈东的荣耀便是他们的荣耀。
“正是学生。”陈东抬起头,声音平静无波。
“上前来,让老夫好好看看。”刘正夫招了招手,语气如同呼唤自家子侄,“老夫久闻元礼贤侄才名,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卓尔不群。有子如此,实乃我大宋之幸,太学之光!”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陈东缓缓迈步,穿过鸦雀无声的人群。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踏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微而清晰的声响。
那声音,在太学热烈的庭院里,竟显得格外沉重。
他来到高台之下,仰首望向那位位极人臣的宰辅。
刘正夫捋着长须,正待开口,询问些经义策论,以示栽培提携之意。
变故,就在此刻陡生!
陈东并未如众人预想般躬身行礼,口称“学生惶恐”。
他猛地挺直了腰背,如同一柄骤然出鞘的利剑,直刺苍穹!那双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眸,此刻骤然爆发出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悲愤、绝望与一种不顾一切的决绝!
“敢问刘相公!”陈东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瞬间撕裂了方才和煦融融的氛围,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为国育才?栋梁之器?敢问刘相公,今日之太学,育的是何等才?今日之朝廷,要的是何等栋梁?!”
刘正夫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那捋须的手也停滞在半空。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被浓重的阴霾覆盖。博士们更是脸色煞白,有几个几乎要惊叫出声。
“当今官家!”陈东根本不理会刘正夫的反应,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带着撕裂般的痛楚,在庭院上空滚滚回荡,字字如刀,句句泣血,“受妖道林灵素蛊惑,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此为名器之始乱!天子代天牧民,岂可自堕为方外教主?!此例一开,礼崩乐坏,纲常何在?!”
“朝廷更设道阶二十六等,秩比文官!令彼等黄冠羽流,不读圣贤,不明经义,仅凭诵念几句虚无缥缈的道经,便可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执掌国柄!此非名器之滥觞、朝纲之大乱乎?!蔡京、王黼之流,只知谄媚固宠,将此邪风奉为圭臬!”
他的目光如电,猛地扫过高台上面无人色的博士们,扫过台下无数张惊骇莫名的年轻脸庞:“太学!国朝育才储士之圣地!竟也设‘道经博士’!一本《道德经》,区区五千言,竟成了彼等登堂入室的通天捷径!我等寒窗十载,皓首穷经,穷究义理,悬梁刺股!竟不如彼辈一部道书投机取巧!长此以往,谁还肯潜心圣贤大道?谁还肯为江山社稷苦守寒窗?举国上下,唯闻诵经之声,不见济世之文!人心离散,道统倾颓,国将何以为国?!”
“长此以往,人心思变!我煌煌华夏数千载孔孟圣贤文脉正统,岂非要断送于斯?!”
庭院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陈东那悲愤的声音,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有人张大了嘴,忘记了呼吸;有人脸色惨白,摇摇欲坠;有人眼中露出恐惧,悄悄向后退缩。李锐更是浑身冰凉,手中的邸报早已滑落在地,他却浑然不觉。
“官家为奸臣蒙蔽!”陈东的控诉如同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带着毁灭性的力量,“为修那劳民伤财的艮岳、万岁山,‘花石纲’所过之处,破家毁舍,十室九空!多少膏腴良田被强征为宫观之地?多少百姓因那永无止境的‘道观捐’、‘香火税’而卖儿鬻女?苛捐杂税,重若千钧,压得黎民百姓喘不过气来!此等耗费国帑民力之举,只因听信林灵素那妖人,供奉虚无缥缈之神道!此乃竭泽而渔,自毁根基!”
他的声音变得嘶哑,却更加震撼人心:“更可怖者!连堂堂科举取士之根本——策问!竟也引入符箓斋醮、长生久视之道家乱术!此乃断我儒家根基,毁我千年道统!此风若长,纲纪废弛,人心尽丧!朝堂之上,道官猥乱,混淆名器!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矣!”
“朝堂衮衮诸公!”陈东猛地抬手指向脸色铁青的刘正夫,指尖因激愤而剧烈颤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如今,满朝朱紫,竟无一人劝谏!唯一直言敢谏的御史中丞王安中王公!因何被贬黜御史台,调任有名无实的翰林学士?!御史台!那纠劾百官、肃清吏治的御史台,已成奸臣蔡京一党之喉舌!言路断绝,朝堂之上,一片污浊!长此以往,国事尚有可为乎?!此非亡国之祸而何?!此乃自掘坟墓,自毁长城!”
陈东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剧烈地喘息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两行滚烫的清泪,终于无法抑制汹涌而下。那不是怯懦的泪水,而是为一个千年道统即将断绝的深切悲恸,为一个煌煌大宋正滑向深渊的锥心泣血!
他仿佛看到朝堂之上,道官们峨冠博带,手持拂尘,指点江山,将儒家经典弃如敝屣;太学之内,潜心经史的学子被排挤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只知炼丹画符、夸夸其谈的道流;科举场上,策问不再关乎民生疾苦、治国安邦,而是充斥着玄之又玄的符箓斋醮……整个大宋在香火缭绕与奸佞的推波助澜下,万劫不复!
“妖言惑众!狂妄悖逆!还不快将此狂生拿下!”刘正夫终于从巨大的震惊和恐惧中回过神来,他脸色由青转紫,由紫转黑,指着陈东的手指抖得不成样子,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恐惧而尖利变形。
他知道,他完了!太学魁首,当着所有太学生和博士的面,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直指官家和当朝宰辅的控诉!此事一旦传开,他的仕途,都将岌岌可危!他必须立刻将事态压下去!
“住口!陈东!你疯了吗?!”“快拦住他!休得胡言!”几位博士如梦初醒,惊骇欲绝地嘶喊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他们看着这个平日里品学兼优、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学生,此刻如同一个疯子,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庭院中早已乱作一团。数百名太学生,心思各异,形同百态。
有人面露惊恐,悄悄缩向人群后方,生怕被这滔天巨浪波及,只想明哲保身。
有人则对陈东投去鄙夷和嘲讽的目光,低声嗤笑:“愚不可及!大好前程,竟自毁于此!当真读书读傻了!”
那些平日视陈东为劲敌的上舍生,此刻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阴暗快意。
然而,亦有不少热血未泯的学子,看着台上那泣血控诉的身影,听着那字字诛心的言辞,只觉得胸中一股压抑已久的悲愤与共鸣被点燃。
他们脸色涨红,双拳紧握,身体微微颤抖,眼中既有对陈东的敬佩,更有对自身懦弱的羞愧和对这浑浊世道的愤怒!他们知道陈东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可他们不敢说!
“拿下!快拿下这妖言惑众的狂徒!”刘正夫几乎是在咆哮,声嘶力竭。
几名负责维持太学秩序的护院兵丁,早已闻声赶到,此刻得了严令,硬着头皮拨开人群,朝着陈东扑来。他们脸上也带着为难和惶恐,这些可都是金贵的太学生,伤着谁他们都担待不起。
“谁敢动他!”
一声怒吼如同惊雷炸响!赵呈双目赤红,猛地从人群中冲出,张开双臂,死死挡在了陈东身前!他的身体因激动和愤怒而剧烈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赵呈的挺身而出,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
“保护陈魁首!”
“不许抓人!”
“让他说完!”
人群中,那些被悲愤点燃的热血青年,终于爆发了!他们不再犹豫,不再恐惧!十几人,几十人!如同决堤的洪水,呼啦啦涌上前去!他们有的抱住了兵丁的腰,有的死死拖住兵丁的手臂,有的挡在兵丁前进的路上!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反了!反了!你们都要反了吗?!”刘正夫在高台上气得浑身发抖,几乎要晕厥过去。博士们更是急得跳脚,徒劳地喝骂着。
兵丁们被众多学子纠缠住,如同陷入泥沼,寸步难行。他们不敢下重手,推搡间显得笨拙而狼狈。一个兵丁用力想甩开抱着他胳膊的学子,那学子被甩得一个踉跄,却立刻又扑上来死死抱住。场面混乱不堪。
就在这混乱的僵持中,陈东的目光缓缓扫过高台上惊怒交加的刘正夫和博士们,扫过那些或恐惧、或鄙夷、或愤怒、或麻木的同窗。
“枉你们饱读圣贤之书!”陈东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博士的心上,“朝廷奸佞辈出,妖道横行,官家受惑于深宫!尔等身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却甘为犬儒,缄口不言,甚至助纣为虐!只知趋炎附势,只求自身富贵安稳!尔等…尔等可还配称读书人?!可还对得起孔孟先圣?!对得起这煌煌太学匾额?!”
字字诛心!句句如鞭!
被他怒斥的博士们,有的面红耳赤,羞愤交加;有的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眼神躲闪,不敢与之对视;有的则恼羞成怒,指着陈东破口大骂:“狂徒!悖逆!快堵住他的嘴!”
兵丁们在严厉催促下,终于狠下心来,奋力推开或甩脱纠缠的学子。几个学子被推倒在地,衣衫凌乱,却仍挣扎着想要爬起阻拦。混乱中,兵丁终于冲破了人墙,数只粗壮的手掌,带着风声,朝着陈东的肩膀和手臂狠狠抓来!
千钧一发之际!
陈东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浮现出一抹惨烈而决绝的笑容,如同夕阳即将落下的余晖,悲壮而刺目。
他猛地后退一步,避开了抓来的手掌,右手闪电般探入怀中!
“诸君且看!”陈东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裂帛,刺破混乱,直冲云霄!他猛地从怀中抽出一物!
是一幅折叠红白之物,那赫然是血书!
淋漓的血迹尚未干透,在日光下触目惊心!
“当今天子!”陈东的声音如同洪钟震响,带着一种为道殉身的信念,“初登大宝之时,罢黜奸佞,诏求直言,整顿吏治,开源节流!何等英气勃发,何等励精图治!天下士民,谁不翘首以盼一代中兴明主?!”他的眼中燃烧着最后的光芒,脑海里闪过父亲曾对他所说的往事,陛下不惜碎衣,臣又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然!蔡京、王黼、林灵素!此等奸佞宵小,以妖言邪术蒙蔽圣聪,惑乱君心!阻塞言路,隔绝内外!官家身居九重,被重重妖氛所困,难闻民间疾苦,难见朝堂之污浊!非官家之过,乃奸臣之罪!”
“尔等!”他的双眼直视着刘正夫、博士、兵丁、所有太学生,“尔等却罔顾君父受惑!坐视妖氛蔽日!罔顾江山社稷倾颓在即!”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那幅刺目的血书之上:“今日!以我血荐轩辕!醒君王!”
话音未落!
寒光乍起!
腰间那柄长剑,迅速拔出!清越的剑鸣声尚未在众人耳中消散!
场上所有太学生便见到,他狠狠划过他自己的咽喉!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所有的喧嚣、混乱、怒骂、惊呼……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只有那一道凄厉到极致的剑光,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双眼中。
噗!
滚烫的鲜血,宛如喷泉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浓稠的赤色弧线!
那鲜血喷溅得如此之高,如此之远!
几点滚烫的血珠,如同红梅,溅落在地面,迅速晕染开一片刺目的猩红。
更多的鲜血从他大动脉中冲泄而出,化作血泊。
陈东的身体,如同被狂风吹折的青松,保持着挥剑的姿势,僵直了一瞬。
只听“砰!”的一声,直挺挺地砸落在冰冷坚硬的青石板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那声音,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血,还在汩汩地从那道致命的创口中涌出,那柄沾满主人热血的长剑,脱手而出,当啷一声掉落在血泊旁,剑身兀自嗡鸣震颤。
庭院之中,死寂如坟。
数百人僵立原地。所有的表情都凝固在脸上,惊骇、恐惧、茫然、震悚、难以置信……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浓烈的血腥味,混合着树木清香,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死亡气息。
“啊!”不知是谁发出一声短促而凄厉的尖叫,如同利刃划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呕……”有人再也忍不住,弯下腰剧烈地呕吐起来。
“元礼兄…元礼兄……”有与陈东相熟的学子,如同被抽去了骨头,瘫软在地,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涕泪横流。
更多的人则是脸色惨白如纸,浑身筛糠般颤抖,牙齿咯咯作响,惊恐地看着那片迅速扩大的血泊和血泊中那具渐渐失去温度的年轻躯体。
潘良贵呆立在原地,如同泥塑木雕。他手中那份记载着青山寨大捷的邸报,不知何时已飘然落地。
那“斩首数千”、“阵斩敌酋”的字样,此刻在那刺目的猩红映衬下,显得如此遥远、如此苍白、如此……微不足道。
他死死地盯着陈东那张失去生气的苍白脸庞,巨大的悲痛和一种被彻底颠覆的茫然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
高台之上,尚书右仆射刘正夫,这位位极人臣的当朝宰辅,身体晃了两晃,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死人般的灰白。他下意识地抬手,却不知伸向何处。
随即眼前一黑,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的往后跌去。
他知道,自己的仕途都随着陈东喷溅的这腔热血,彻底葬送了。
太学魁首血溅,舆论会将他彻底淹没!
几名博士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有的直接瘫软在地,有的扶着柱子瑟瑟发抖,连滚带爬地远离高台边缘,远离那片鲜红刺眼的血泊。
赵呈是第一个扑到陈东身边的。
他双膝重重砸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溅起几点血花。他颤抖着伸出手,想要去堵住陈东颈间那还在汩汩冒血的恐怖伤口,仿佛这样就能挽回什么。但那温热的的血液,依旧顽固地从他指缝间汹涌而出,迅速染红了他的双手、他的衣袖,他堵不住,他怎么也堵不住!
“元礼…元礼啊……”赵呈声音破碎得不成样子,压抑的呜咽最终化为撕心裂肺的嚎啕。
他将额头抵在陈东尚有余温的胸口,肩膀剧烈地抽动着,滚烫的泪水混合着挚友的鲜血,滴落在冰冷的地面。
他后悔了,他后悔没有更坚决地阻拦,后悔没有和挚友并肩站得更前。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死寂后迅速在太学中蔓延开来。
有学子失魂落魄地向外奔逃,只想立刻逃离这充满刺鼻血腥的地方。
有人则围拢过来,看着血泊中的陈东和痛哭的赵呈,脸上写满了悲戚。
护院的兵丁们此刻完全傻了,呆立原地,手足无措。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场面,更不知该如何处理一位自杀的太学魁首。
太学博士们强撑着,声音发颤地指挥着:“快…快抬下去…叫医官!叫医官啊!”
然而谁都知道,颈间那样巨大的创口,神仙难救。这呼喊,更像是一种不知所措后的反应。
西边吹过的烈风,穿过,卷太学的庭院,刮起几片凋零的槐花,打着旋儿,轻轻飘落在青石板。
那幅静血书静地躺在血泊里。
太学之内,哭声、喊声、混乱的脚步声交织一片。
而太学之外,汴梁皇城内的紫宸宫。
道君皇帝的龙案,此刻空无一人,唯有堆叠如山的奏疏。
其中有一份来自西北经略司的军报,被随意地压在一角。
隐约见到几个潦草,却力透纸背的三个字迹。
青山寨!
第一卷完。
暮春的熏风卷着脂粉与酒香,漫过御街两侧招摇的彩帛,拂过汴河上堆满琼浆玉液的画舫,将樊楼彻夜不息的笙歌揉碎了,泼洒在州桥夜市鼎沸的人声里。雕车宝马,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珍宝罗列。好一幅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东京梦华图卷。与数千里外青山寨残破的寨墙、凝固的褐血、呼啸的塞外风沙相比,这里俨然是隔绝尘世苦难的王道乐土。
太学之内,气象迥异。今日,尚书右仆射刘正夫奉旨前来视学,更兼主持季考。明伦堂前宽阔的庭院,早已聚满了青衿学子。皆是天下遴选的英才,个个意气风发,眉宇间蕴着指点江山的自信。
他们深知,踏入太学之门,一只脚便已踏入煌煌青史,只待金榜题名,便是平步青云,位列朝堂。空气里浮动着一种矜持的兴奋与隐隐的较量。
然而,当那个身影出现在月洞门时,满院的喧声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吸去。所有的目光,无论先前投向何方,此刻都不由自主地聚焦于他。
陈东。太学魁首,横渠门下最耀眼的星辰。
他步履从容,青衫磊落,腰间悬一柄长剑,衬得身形愈发挺拔如松竹。纵使身处这冠盖云集之所,那份渊渟岳峙的气度,依旧令周遭的锦绣前程黯然失色。连廊下肃立的几位太学博士,见到他来,紧绷的嘴角也不自觉松弛,露出由衷的嘉许之色。
只是今日的陈东,眉宇间锁着浓得化不开的忧思,如汴河上终年不散的薄雾。他惯常令人如沐春风的温润面庞,此刻却似覆盖了一层严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垂在身侧的左手,宽大的袖口下隐隐透出一圈异样的白,似是厚厚包扎的绷带痕迹。
“元礼兄!”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响起。
潘良贵,一个平素便对陈东仰慕至极的上舍生,此刻他手里紧攥着一份还散发着油墨气息的邸报抄件,兴奋着挤到陈东面前:“大捷!西北大捷啊!青山寨!固守孤寨的千余将士,拒数万党项铁骑于寨前!阵斩敌酋都统军耶律小狗盛!斩首数千级!党项人尸横遍野,狼狈溃逃!前所未有之大胜!”
潘良贵将邸报高高举起,几乎要递到陈东眼皮底下,热切的目光灼灼,期待着这位素来关心时务的魁首能与自己分享这份驱除外虏的狂喜。他甚至能想象陈东阅后抚掌称快、引经据典剖析战局的情景。
陈东的脚步顿住了。他微微侧首,目光在那份记载着边关将士浴血功勋的邸报上停留了短短一瞬。那目光,平静得如同一泓深不见底的古井,不起半分波澜。没有潘良贵期待的振奋,没有惯有的深邃分析,甚至连一丝应有的赞许也无。
他只是极轻微地点了下头,仿佛听到的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琐事,随即移开视线,继续向人群深处走去,留下一个沉默而沉重的背影。
潘良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高举的手尴尬地悬在半空,满腔的热血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只剩下茫然无措的冰凉。他怔在原地,像一尊突然失去牵引的木偶。
“子明兄……”李锐求助似的看向旁边一个与陈东相熟的上舍生,赵呈。
赵呈默默上前,接过潘良贵手中那份瞬间变得有些沉重的邸报。他并未细看,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浸满了难以言喻的疲惫与沉重。
“义荣兄,”赵呈的声音低沉沙哑,目光追随着陈东远去的背影,“边疆战事……不过疥癣之患罢了。”他顿了顿,似乎在咀嚼这冰冷字眼的苦涩,“青山寨?纵是赢了,不过保一隅之地,几座土寨,几块贫瘠山梁。湟州?纵是丢了,亦不过边陲一城,弹丸之地。便是灭了党项全族,将其版图尽数纳入囊中……”
赵呈摇了摇头,嘴角牵起一丝苦涩:“于我大宋煌煌基业,又能如何?杯水车薪,抑或锦上添花?终究是皮毛之痛。”
言罢,赵呈将邸报塞回呆若木鸡的潘良贵手中,不再多言,也快步追向陈东消失的方向,步履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潘良贵彻底懵了,手中的邸报似有千钧重。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往日里敬仰的元礼兄,今日会对如此振奋国威的捷报如此冷淡?更不明白,为何赵呈会说出“灭了党项又如何这等惊世骇俗话语,那可是整个大宋都知道,神哲二宗抱憾终生的遗愿啊。
一股寒意混杂着巨大的困惑,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庭院深处,古槐巨大的树冠投下浓密的阴影。赵呈终于追上了陈东。
“元礼!”赵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他一把抓住陈东的手臂,目光死死盯着他那隐藏在宽袖被绷绷包扎的左手,“你…你真要如此?值得吗?!”他几乎是吼了出来,声音却在颤抖,“你是太学魁首!是横渠一脉寄予厚望的传人!以你之才,只需稍稍……稍稍收敛锋芒,只需在那些人面前,虚与委蛇几句!十年!不出十年,你必名动朝野!二十年,宰辅之位亦非虚妄!即便你什么都不做,只按部就班,平步青云亦是囊中之物!为何…为何偏偏要选这条绝路?!”
陈东停下了脚步,却并未回头。他的背影在斑驳的槐荫里显得异常挺拔,也异常孤独。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青色的衣襟上洒下跳跃的光斑。
良久,一道充满坚定的声音,清晰地穿透了枝叶的簌簌声:“子曰,君子有所为之,有所不为。”
说罢,陈东微微侧过脸,眼角的余光扫过赵呈布满苦涩的脸庞,心生歉意:“子明,身为挚友,此番…恐要连累你了。”
这平静的话语,却像一把烧红的钝刀,狠狠剜在赵呈心上。他猛地低下头,滚烫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夺眶而出,滴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
他那紧紧抓着陈东手臂的手,却终究无力地缓缓松开。
“刘相公到!”
一声高亢的唱喏,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让整个庭院沸腾起来。所有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大门方向。只见一顶紫檀木八抬大轿稳稳落地,身着紫玉带,头戴长翅乌纱的尚书右仆射刘正夫,在随从簇拥下缓步而入。
他长相清瘦,颚下三绺长须修饰得一丝不苟,步履从容,脸上挂着春风化雨般的和煦笑容,目光扫过庭院中黑压压一片的年轻面孔,满意地微微颔首。
这些都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亦是日后朝堂之上盘根错节的根系所在。
太学的博士们早已躬身迎候,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恭敬与谄媚。
太学生们更是屏息凝神,挺直腰板,竭力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面貌,眼中无不闪烁着热切与期待的光芒。这是直达天听的捷径,是平步青云的阶梯!
唯有一人,独立于人群之外,静立在古槐最浓重的阴影之下。陈东微微垂着眼睑,脸上无悲无喜,仿佛周遭这喧嚣的荣光、这关乎无数人前程的盛事,都与他无关。
唯有那柄悬于腰间的长剑,在阴影中泛着微光。
刘正夫在博士们的引导下,登上庭院中央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他先是和颜悦色地勉励了一番太学为国育才的功绩,盛赞太学生们皆是“瑚琏之器”、“栋梁之材”,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引经据典间尽显宰辅风范与文坛泰斗的气度。
台下学子听得心潮澎湃,无不觉得前程似锦,光芒万丈。
一番冠冕堂皇的开场后,由太学博士的指引下,刘正夫的目光,落向了槐荫下的那个身影。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带着长者对杰出后辈的欣赏与期许。
“那位,可是上舍魁首,陈东陈元礼?”刘正夫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庭院,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亲切。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瞬间聚焦到陈东身上。羡慕、嫉妒、探究……种种情绪交织。博士们更是面露得色,仿佛陈东的荣耀便是他们的荣耀。
“正是学生。”陈东抬起头,声音平静无波。
“上前来,让老夫好好看看。”刘正夫招了招手,语气如同呼唤自家子侄,“老夫久闻元礼贤侄才名,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卓尔不群。有子如此,实乃我大宋之幸,太学之光!”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陈东缓缓迈步,穿过鸦雀无声的人群。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踏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微而清晰的声响。
那声音,在太学热烈的庭院里,竟显得格外沉重。
他来到高台之下,仰首望向那位位极人臣的宰辅。
刘正夫捋着长须,正待开口,询问些经义策论,以示栽培提携之意。
变故,就在此刻陡生!
陈东并未如众人预想般躬身行礼,口称“学生惶恐”。
他猛地挺直了腰背,如同一柄骤然出鞘的利剑,直刺苍穹!那双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眸,此刻骤然爆发出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悲愤、绝望与一种不顾一切的决绝!
“敢问刘相公!”陈东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瞬间撕裂了方才和煦融融的氛围,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为国育才?栋梁之器?敢问刘相公,今日之太学,育的是何等才?今日之朝廷,要的是何等栋梁?!”
刘正夫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那捋须的手也停滞在半空。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被浓重的阴霾覆盖。博士们更是脸色煞白,有几个几乎要惊叫出声。
“当今官家!”陈东根本不理会刘正夫的反应,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带着撕裂般的痛楚,在庭院上空滚滚回荡,字字如刀,句句泣血,“受妖道林灵素蛊惑,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此为名器之始乱!天子代天牧民,岂可自堕为方外教主?!此例一开,礼崩乐坏,纲常何在?!”
“朝廷更设道阶二十六等,秩比文官!令彼等黄冠羽流,不读圣贤,不明经义,仅凭诵念几句虚无缥缈的道经,便可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执掌国柄!此非名器之滥觞、朝纲之大乱乎?!蔡京、王黼之流,只知谄媚固宠,将此邪风奉为圭臬!”
他的目光如电,猛地扫过高台上面无人色的博士们,扫过台下无数张惊骇莫名的年轻脸庞:“太学!国朝育才储士之圣地!竟也设‘道经博士’!一本《道德经》,区区五千言,竟成了彼等登堂入室的通天捷径!我等寒窗十载,皓首穷经,穷究义理,悬梁刺股!竟不如彼辈一部道书投机取巧!长此以往,谁还肯潜心圣贤大道?谁还肯为江山社稷苦守寒窗?举国上下,唯闻诵经之声,不见济世之文!人心离散,道统倾颓,国将何以为国?!”
“长此以往,人心思变!我煌煌华夏数千载孔孟圣贤文脉正统,岂非要断送于斯?!”
庭院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陈东那悲愤的声音,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有人张大了嘴,忘记了呼吸;有人脸色惨白,摇摇欲坠;有人眼中露出恐惧,悄悄向后退缩。李锐更是浑身冰凉,手中的邸报早已滑落在地,他却浑然不觉。
“官家为奸臣蒙蔽!”陈东的控诉如同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带着毁灭性的力量,“为修那劳民伤财的艮岳、万岁山,‘花石纲’所过之处,破家毁舍,十室九空!多少膏腴良田被强征为宫观之地?多少百姓因那永无止境的‘道观捐’、‘香火税’而卖儿鬻女?苛捐杂税,重若千钧,压得黎民百姓喘不过气来!此等耗费国帑民力之举,只因听信林灵素那妖人,供奉虚无缥缈之神道!此乃竭泽而渔,自毁根基!”
他的声音变得嘶哑,却更加震撼人心:“更可怖者!连堂堂科举取士之根本——策问!竟也引入符箓斋醮、长生久视之道家乱术!此乃断我儒家根基,毁我千年道统!此风若长,纲纪废弛,人心尽丧!朝堂之上,道官猥乱,混淆名器!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矣!”
“朝堂衮衮诸公!”陈东猛地抬手指向脸色铁青的刘正夫,指尖因激愤而剧烈颤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如今,满朝朱紫,竟无一人劝谏!唯一直言敢谏的御史中丞王安中王公!因何被贬黜御史台,调任有名无实的翰林学士?!御史台!那纠劾百官、肃清吏治的御史台,已成奸臣蔡京一党之喉舌!言路断绝,朝堂之上,一片污浊!长此以往,国事尚有可为乎?!此非亡国之祸而何?!此乃自掘坟墓,自毁长城!”
陈东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剧烈地喘息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两行滚烫的清泪,终于无法抑制汹涌而下。那不是怯懦的泪水,而是为一个千年道统即将断绝的深切悲恸,为一个煌煌大宋正滑向深渊的锥心泣血!
他仿佛看到朝堂之上,道官们峨冠博带,手持拂尘,指点江山,将儒家经典弃如敝屣;太学之内,潜心经史的学子被排挤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只知炼丹画符、夸夸其谈的道流;科举场上,策问不再关乎民生疾苦、治国安邦,而是充斥着玄之又玄的符箓斋醮……整个大宋在香火缭绕与奸佞的推波助澜下,万劫不复!
“妖言惑众!狂妄悖逆!还不快将此狂生拿下!”刘正夫终于从巨大的震惊和恐惧中回过神来,他脸色由青转紫,由紫转黑,指着陈东的手指抖得不成样子,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恐惧而尖利变形。
他知道,他完了!太学魁首,当着所有太学生和博士的面,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直指官家和当朝宰辅的控诉!此事一旦传开,他的仕途,都将岌岌可危!他必须立刻将事态压下去!
“住口!陈东!你疯了吗?!”“快拦住他!休得胡言!”几位博士如梦初醒,惊骇欲绝地嘶喊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他们看着这个平日里品学兼优、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学生,此刻如同一个疯子,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庭院中早已乱作一团。数百名太学生,心思各异,形同百态。
有人面露惊恐,悄悄缩向人群后方,生怕被这滔天巨浪波及,只想明哲保身。
有人则对陈东投去鄙夷和嘲讽的目光,低声嗤笑:“愚不可及!大好前程,竟自毁于此!当真读书读傻了!”
那些平日视陈东为劲敌的上舍生,此刻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阴暗快意。
然而,亦有不少热血未泯的学子,看着台上那泣血控诉的身影,听着那字字诛心的言辞,只觉得胸中一股压抑已久的悲愤与共鸣被点燃。
他们脸色涨红,双拳紧握,身体微微颤抖,眼中既有对陈东的敬佩,更有对自身懦弱的羞愧和对这浑浊世道的愤怒!他们知道陈东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可他们不敢说!
“拿下!快拿下这妖言惑众的狂徒!”刘正夫几乎是在咆哮,声嘶力竭。
几名负责维持太学秩序的护院兵丁,早已闻声赶到,此刻得了严令,硬着头皮拨开人群,朝着陈东扑来。他们脸上也带着为难和惶恐,这些可都是金贵的太学生,伤着谁他们都担待不起。
“谁敢动他!”
一声怒吼如同惊雷炸响!赵呈双目赤红,猛地从人群中冲出,张开双臂,死死挡在了陈东身前!他的身体因激动和愤怒而剧烈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赵呈的挺身而出,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
“保护陈魁首!”
“不许抓人!”
“让他说完!”
人群中,那些被悲愤点燃的热血青年,终于爆发了!他们不再犹豫,不再恐惧!十几人,几十人!如同决堤的洪水,呼啦啦涌上前去!他们有的抱住了兵丁的腰,有的死死拖住兵丁的手臂,有的挡在兵丁前进的路上!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反了!反了!你们都要反了吗?!”刘正夫在高台上气得浑身发抖,几乎要晕厥过去。博士们更是急得跳脚,徒劳地喝骂着。
兵丁们被众多学子纠缠住,如同陷入泥沼,寸步难行。他们不敢下重手,推搡间显得笨拙而狼狈。一个兵丁用力想甩开抱着他胳膊的学子,那学子被甩得一个踉跄,却立刻又扑上来死死抱住。场面混乱不堪。
就在这混乱的僵持中,陈东的目光缓缓扫过高台上惊怒交加的刘正夫和博士们,扫过那些或恐惧、或鄙夷、或愤怒、或麻木的同窗。
“枉你们饱读圣贤之书!”陈东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博士的心上,“朝廷奸佞辈出,妖道横行,官家受惑于深宫!尔等身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却甘为犬儒,缄口不言,甚至助纣为虐!只知趋炎附势,只求自身富贵安稳!尔等…尔等可还配称读书人?!可还对得起孔孟先圣?!对得起这煌煌太学匾额?!”
字字诛心!句句如鞭!
被他怒斥的博士们,有的面红耳赤,羞愤交加;有的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眼神躲闪,不敢与之对视;有的则恼羞成怒,指着陈东破口大骂:“狂徒!悖逆!快堵住他的嘴!”
兵丁们在严厉催促下,终于狠下心来,奋力推开或甩脱纠缠的学子。几个学子被推倒在地,衣衫凌乱,却仍挣扎着想要爬起阻拦。混乱中,兵丁终于冲破了人墙,数只粗壮的手掌,带着风声,朝着陈东的肩膀和手臂狠狠抓来!
千钧一发之际!
陈东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浮现出一抹惨烈而决绝的笑容,如同夕阳即将落下的余晖,悲壮而刺目。
他猛地后退一步,避开了抓来的手掌,右手闪电般探入怀中!
“诸君且看!”陈东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裂帛,刺破混乱,直冲云霄!他猛地从怀中抽出一物!
是一幅折叠红白之物,那赫然是血书!
淋漓的血迹尚未干透,在日光下触目惊心!
“当今天子!”陈东的声音如同洪钟震响,带着一种为道殉身的信念,“初登大宝之时,罢黜奸佞,诏求直言,整顿吏治,开源节流!何等英气勃发,何等励精图治!天下士民,谁不翘首以盼一代中兴明主?!”他的眼中燃烧着最后的光芒,脑海里闪过父亲曾对他所说的往事,陛下不惜碎衣,臣又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然!蔡京、王黼、林灵素!此等奸佞宵小,以妖言邪术蒙蔽圣聪,惑乱君心!阻塞言路,隔绝内外!官家身居九重,被重重妖氛所困,难闻民间疾苦,难见朝堂之污浊!非官家之过,乃奸臣之罪!”
“尔等!”他的双眼直视着刘正夫、博士、兵丁、所有太学生,“尔等却罔顾君父受惑!坐视妖氛蔽日!罔顾江山社稷倾颓在即!”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那幅刺目的血书之上:“今日!以我血荐轩辕!醒君王!”
话音未落!
寒光乍起!
腰间那柄长剑,迅速拔出!清越的剑鸣声尚未在众人耳中消散!
场上所有太学生便见到,他狠狠划过他自己的咽喉!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所有的喧嚣、混乱、怒骂、惊呼……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只有那一道凄厉到极致的剑光,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双眼中。
噗!
滚烫的鲜血,宛如喷泉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浓稠的赤色弧线!
那鲜血喷溅得如此之高,如此之远!
几点滚烫的血珠,如同红梅,溅落在地面,迅速晕染开一片刺目的猩红。
更多的鲜血从他大动脉中冲泄而出,化作血泊。
陈东的身体,如同被狂风吹折的青松,保持着挥剑的姿势,僵直了一瞬。
只听“砰!”的一声,直挺挺地砸落在冰冷坚硬的青石板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那声音,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血,还在汩汩地从那道致命的创口中涌出,那柄沾满主人热血的长剑,脱手而出,当啷一声掉落在血泊旁,剑身兀自嗡鸣震颤。
庭院之中,死寂如坟。
数百人僵立原地。所有的表情都凝固在脸上,惊骇、恐惧、茫然、震悚、难以置信……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浓烈的血腥味,混合着树木清香,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死亡气息。
“啊!”不知是谁发出一声短促而凄厉的尖叫,如同利刃划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呕……”有人再也忍不住,弯下腰剧烈地呕吐起来。
“元礼兄…元礼兄……”有与陈东相熟的学子,如同被抽去了骨头,瘫软在地,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涕泪横流。
更多的人则是脸色惨白如纸,浑身筛糠般颤抖,牙齿咯咯作响,惊恐地看着那片迅速扩大的血泊和血泊中那具渐渐失去温度的年轻躯体。
潘良贵呆立在原地,如同泥塑木雕。他手中那份记载着青山寨大捷的邸报,不知何时已飘然落地。
那“斩首数千”、“阵斩敌酋”的字样,此刻在那刺目的猩红映衬下,显得如此遥远、如此苍白、如此……微不足道。
他死死地盯着陈东那张失去生气的苍白脸庞,巨大的悲痛和一种被彻底颠覆的茫然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
高台之上,尚书右仆射刘正夫,这位位极人臣的当朝宰辅,身体晃了两晃,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死人般的灰白。他下意识地抬手,却不知伸向何处。
随即眼前一黑,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的往后跌去。
他知道,自己的仕途都随着陈东喷溅的这腔热血,彻底葬送了。
太学魁首血溅,舆论会将他彻底淹没!
几名博士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有的直接瘫软在地,有的扶着柱子瑟瑟发抖,连滚带爬地远离高台边缘,远离那片鲜红刺眼的血泊。
赵呈是第一个扑到陈东身边的。
他双膝重重砸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溅起几点血花。他颤抖着伸出手,想要去堵住陈东颈间那还在汩汩冒血的恐怖伤口,仿佛这样就能挽回什么。但那温热的的血液,依旧顽固地从他指缝间汹涌而出,迅速染红了他的双手、他的衣袖,他堵不住,他怎么也堵不住!
“元礼…元礼啊……”赵呈声音破碎得不成样子,压抑的呜咽最终化为撕心裂肺的嚎啕。
他将额头抵在陈东尚有余温的胸口,肩膀剧烈地抽动着,滚烫的泪水混合着挚友的鲜血,滴落在冰冷的地面。
他后悔了,他后悔没有更坚决地阻拦,后悔没有和挚友并肩站得更前。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死寂后迅速在太学中蔓延开来。
有学子失魂落魄地向外奔逃,只想立刻逃离这充满刺鼻血腥的地方。
有人则围拢过来,看着血泊中的陈东和痛哭的赵呈,脸上写满了悲戚。
护院的兵丁们此刻完全傻了,呆立原地,手足无措。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场面,更不知该如何处理一位自杀的太学魁首。
太学博士们强撑着,声音发颤地指挥着:“快…快抬下去…叫医官!叫医官啊!”
然而谁都知道,颈间那样巨大的创口,神仙难救。这呼喊,更像是一种不知所措后的反应。
西边吹过的烈风,穿过,卷太学的庭院,刮起几片凋零的槐花,打着旋儿,轻轻飘落在青石板。
那幅静血书静地躺在血泊里。
太学之内,哭声、喊声、混乱的脚步声交织一片。
而太学之外,汴梁皇城内的紫宸宫。
道君皇帝的龙案,此刻空无一人,唯有堆叠如山的奏疏。
其中有一份来自西北经略司的军报,被随意地压在一角。
隐约见到几个潦草,却力透纸背的三个字迹。
青山寨!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