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走来见了太多灾民流离失所,每到看到这些人心里一阵不舒服,脑子里总是会乱想,上天给了悲天悯人心却,没有给救苦救难的本事。
何尝不也是一种悲哀,好在张元梁适应能力够快,因为这些天见的太多了,根本就感慨不过来,张元梁只能告诉他们如果去了河南没有活路,就是汝宁府那里至少能保命。
看着大批的流民,张元梁心中觉得自己已经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们这些人的造化了。
又看了看自己的部队,内心里暗暗决定要保证跟着自己的这些人有饭吃有衣穿,绝对不能让他们,他们家眷也变成这流民队伍的一支。
张元梁在五月底终于抵达了杨总督的所在地庆阳府安化县,因为是县城所以外面都是各地驻军。
这次张元梁学聪明了,让自己队伍全部都把自己以前的破衣烂衫,粗布军服,破破了洞补好的鞋子都拿出来穿,所有的火铳都放在马车上藏了起来。
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波动,周围军队看到了只觉得这支队伍走的齐了点,精气神好点。
心里觉得他们心里觉得这支队伍是没有打过仗,所以他们现在看着有神气,等被熬一熬那基本也都一样了。
现在的张元梁的队伍对外号称张字营,汝宁卫这样的称呼已经不再合适,巨大黑布绣着大大的张字。
找了片空地,张字营开始安营扎寨,等这边安排好张元梁就开始进城,县城不大骑马没有多久就到了衙门口。
看着安华县衙已经被杨鹤借用,张元梁给门口的守卫说了一声,便站在大堂等着,一会被通知进去。
看着三步一岗五步哨,张元梁表情也严肃了许多,到了内堂门口一旁的守卫通禀一声,屋内杨鹤真在商讨 如何剿匪!
听到门外声音,屋里声音停了!
“进来!”
张元梁听到声音清了清嗓子,直了直身子这才慢步走了进去,一进来所有的目光都瞅着张元梁这小子。
大家上下打量着竟然如此年轻,不自觉的有多看了几眼,好在现在张元梁这一两年长了许多,现在已经一米七多,不然定会引来更多人的不屑。
张元梁不敢到处乱看,只能偷偷斜视看着在场的众人,正在位置上坐的应该就是杨鹤了,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头,眼里有着精光!
“卑职是河南游击将军、汝宁卫指挥使,拜见总督大人,各位大人!”
“哦!河南的兵到了,老夫找范景文帮忙接的兵总算来了,现在咱们也算是兵多将广,这次定要把这些流贼灭了!”
杨鹤这话不是对张元梁说的,而是对着大家说的,解释了张元梁的来的原因,底下众人纷纷点头响应。
这样的场景张元梁只能起来远远的站在门口听他们谈论,他是没有资格插话的,这里来的都是各地巡抚、总兵,人家有把椅子,他们这些副总兵、参将、游击只能站着听!
而张元梁身为里面品级最低的游击将军,只能站在挨着门口听,再来俩人都给张元梁挤出去了。
“诸位,如今陕西境内流寇四起,有些流贼竟然渡过黄河跑到了山西,大家都想想这些流寇应当怎样尽快解决?”
杨鹤话毕,大家都陷入了小声的谈论中,张元梁倚靠在门框上,看着在场的大佬们谈论。
“咱们现在兵力合围直接把这些流贼全部剿灭!”一个红袍文官说道。
“对,这些流贼战力不强,只要几个冲锋就会溃散,只要流贼的四大主力被灭,剩下的小股流贼也不足为惧!”
杨鹤则没有表达意见没有说话,就一直等底下的人说,接着又有不同声音。
一个胖胖的文官说道:“要是合围剿灭这些流贼,粗浅算一下要耗费钱粮百万余,恐怕都不够吧?”
见没有人反驳自己,看了看杨鹤又接着说:“诸位可知朝廷发了多少钱粮到我们陕西?”
“十万内帑银,诸位这点银子够干什么的,这还皇上自己从内库掏出来银子,户部的银子都要紧着北边用,剿寇咱们哪里有钱有粮。”
“依我看咱们还是把他们都招抚了算了,省了钱粮不算,还能挑选点精兵去打鞑子。”
这话一说完旁边主张剿的人就不愿意了,以延绥巡抚洪承畴,武官总兵杜文焕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这些人造反了就要剿灭杀害官兵百姓,攻破县衙,这些人就是造反哪里还有招抚的理由。
杨鹤看着场面有些混乱倒是也没有表态,不过在场的众人也都明白他是主抚的,见今天怕是谈不拢,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先散去,明天再说!
张元梁在这一两个时辰战的腿早就麻了,终于等到散场了待上官们都走了,他也紧随其后连忙准备出城。
“张游击如此年轻,真是少年有才呀!”
张元梁见有人给自己打招呼,连忙回应:“这位大哥不知道?”
“我是曹副总兵麾下游击将军王自英!”
“王游击呀,久仰久仰!”
“张游击,从河南过来的,这一路还算太平吧?”
“还好,只是这一路上流民挺多的!你们来的有些日子了吧?”张元梁询问着,想了解点东西。
“对,我们来的都快有半个月了,一直在等各路巡抚总兵大人到,商量如何剿寇。”
本来张元梁还想再问些什么东西,但是见天色不早了,还有要回去看看自己大营扎的怎么样了,也就和王自英在城门口处分手。
回到大营张元梁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随便吃点东西就躺在大帐内,思考这些农民起义军该如何解决,各种推演在张元梁脑子中变换。
到最后张元梁得出一个结论无解,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责任,直到李自成冲进了北京城,崇祯自挂煤山农民起义军才算真的结束。
张元梁想的脑袋疼,害,这要死多少人一想到这个悲剧的结果,自己无能为力心中只觉得一阵悲鸣。
这些农民义军还要在明末祸害十几年呢,张元梁最后长叹一声,先管好自己的队伍吧,在这十几年里慢慢积蓄力量,真到了历史的分岔路口,自己也能有选择权。
睡前张元梁还在幻想,要是有机会遇到李自成这小子,现在他还没有成型,有机会一定要干死他,到那时候历史的走向可能又不一样了。
何尝不也是一种悲哀,好在张元梁适应能力够快,因为这些天见的太多了,根本就感慨不过来,张元梁只能告诉他们如果去了河南没有活路,就是汝宁府那里至少能保命。
看着大批的流民,张元梁心中觉得自己已经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们这些人的造化了。
又看了看自己的部队,内心里暗暗决定要保证跟着自己的这些人有饭吃有衣穿,绝对不能让他们,他们家眷也变成这流民队伍的一支。
张元梁在五月底终于抵达了杨总督的所在地庆阳府安化县,因为是县城所以外面都是各地驻军。
这次张元梁学聪明了,让自己队伍全部都把自己以前的破衣烂衫,粗布军服,破破了洞补好的鞋子都拿出来穿,所有的火铳都放在马车上藏了起来。
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波动,周围军队看到了只觉得这支队伍走的齐了点,精气神好点。
心里觉得他们心里觉得这支队伍是没有打过仗,所以他们现在看着有神气,等被熬一熬那基本也都一样了。
现在的张元梁的队伍对外号称张字营,汝宁卫这样的称呼已经不再合适,巨大黑布绣着大大的张字。
找了片空地,张字营开始安营扎寨,等这边安排好张元梁就开始进城,县城不大骑马没有多久就到了衙门口。
看着安华县衙已经被杨鹤借用,张元梁给门口的守卫说了一声,便站在大堂等着,一会被通知进去。
看着三步一岗五步哨,张元梁表情也严肃了许多,到了内堂门口一旁的守卫通禀一声,屋内杨鹤真在商讨 如何剿匪!
听到门外声音,屋里声音停了!
“进来!”
张元梁听到声音清了清嗓子,直了直身子这才慢步走了进去,一进来所有的目光都瞅着张元梁这小子。
大家上下打量着竟然如此年轻,不自觉的有多看了几眼,好在现在张元梁这一两年长了许多,现在已经一米七多,不然定会引来更多人的不屑。
张元梁不敢到处乱看,只能偷偷斜视看着在场的众人,正在位置上坐的应该就是杨鹤了,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头,眼里有着精光!
“卑职是河南游击将军、汝宁卫指挥使,拜见总督大人,各位大人!”
“哦!河南的兵到了,老夫找范景文帮忙接的兵总算来了,现在咱们也算是兵多将广,这次定要把这些流贼灭了!”
杨鹤这话不是对张元梁说的,而是对着大家说的,解释了张元梁的来的原因,底下众人纷纷点头响应。
这样的场景张元梁只能起来远远的站在门口听他们谈论,他是没有资格插话的,这里来的都是各地巡抚、总兵,人家有把椅子,他们这些副总兵、参将、游击只能站着听!
而张元梁身为里面品级最低的游击将军,只能站在挨着门口听,再来俩人都给张元梁挤出去了。
“诸位,如今陕西境内流寇四起,有些流贼竟然渡过黄河跑到了山西,大家都想想这些流寇应当怎样尽快解决?”
杨鹤话毕,大家都陷入了小声的谈论中,张元梁倚靠在门框上,看着在场的大佬们谈论。
“咱们现在兵力合围直接把这些流贼全部剿灭!”一个红袍文官说道。
“对,这些流贼战力不强,只要几个冲锋就会溃散,只要流贼的四大主力被灭,剩下的小股流贼也不足为惧!”
杨鹤则没有表达意见没有说话,就一直等底下的人说,接着又有不同声音。
一个胖胖的文官说道:“要是合围剿灭这些流贼,粗浅算一下要耗费钱粮百万余,恐怕都不够吧?”
见没有人反驳自己,看了看杨鹤又接着说:“诸位可知朝廷发了多少钱粮到我们陕西?”
“十万内帑银,诸位这点银子够干什么的,这还皇上自己从内库掏出来银子,户部的银子都要紧着北边用,剿寇咱们哪里有钱有粮。”
“依我看咱们还是把他们都招抚了算了,省了钱粮不算,还能挑选点精兵去打鞑子。”
这话一说完旁边主张剿的人就不愿意了,以延绥巡抚洪承畴,武官总兵杜文焕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这些人造反了就要剿灭杀害官兵百姓,攻破县衙,这些人就是造反哪里还有招抚的理由。
杨鹤看着场面有些混乱倒是也没有表态,不过在场的众人也都明白他是主抚的,见今天怕是谈不拢,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先散去,明天再说!
张元梁在这一两个时辰战的腿早就麻了,终于等到散场了待上官们都走了,他也紧随其后连忙准备出城。
“张游击如此年轻,真是少年有才呀!”
张元梁见有人给自己打招呼,连忙回应:“这位大哥不知道?”
“我是曹副总兵麾下游击将军王自英!”
“王游击呀,久仰久仰!”
“张游击,从河南过来的,这一路还算太平吧?”
“还好,只是这一路上流民挺多的!你们来的有些日子了吧?”张元梁询问着,想了解点东西。
“对,我们来的都快有半个月了,一直在等各路巡抚总兵大人到,商量如何剿寇。”
本来张元梁还想再问些什么东西,但是见天色不早了,还有要回去看看自己大营扎的怎么样了,也就和王自英在城门口处分手。
回到大营张元梁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随便吃点东西就躺在大帐内,思考这些农民起义军该如何解决,各种推演在张元梁脑子中变换。
到最后张元梁得出一个结论无解,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责任,直到李自成冲进了北京城,崇祯自挂煤山农民起义军才算真的结束。
张元梁想的脑袋疼,害,这要死多少人一想到这个悲剧的结果,自己无能为力心中只觉得一阵悲鸣。
这些农民义军还要在明末祸害十几年呢,张元梁最后长叹一声,先管好自己的队伍吧,在这十几年里慢慢积蓄力量,真到了历史的分岔路口,自己也能有选择权。
睡前张元梁还在幻想,要是有机会遇到李自成这小子,现在他还没有成型,有机会一定要干死他,到那时候历史的走向可能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