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会吧。”
卫长城兴奋地离开后,谢威对刘德宝说道。
“啊?”
刘德宝一脸疑惑地看着谢威,以为自己听错了。
开会?
谢威不是一直最讨厌开会?
但凡涉及到谢威提议的项目跟校企办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内部研究讨论出结果,很少召集数量众多的人员进行开会。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各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
谢威一脸认真,“学校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应该给大家通个气,免得大家还像以前那样干。”
“有必要吗?”
刘德宝明白了谢威的意思,反而更难理解。
“有。”
原本的认真变成了严肃,“去年底开始,学校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过没人提出来而已,不仅是不了解内情的管理层担忧,连各个项目负责人跟核心技术骨干也担心项目前途……从其他单位挖来的核心骨干原本都经历过项目下马!人心浮动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听了这解释,刘德宝深以为然。
谢威并没有就此停下。
“这样也是好事,避免学校科研项目盲目扩张而带来更大压力。你们校领导讨论一下,从今以后学校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如同国家五年计划……”
谢威很自然地吩咐。
刘德宝很自然地听着,谁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你不反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刘德宝诧异地问道。
袁振越说得没错,谢威就是个老硬币!
亏得一开始所有人都担心谢威的反应,怕他激烈反对,那样事情就不好办了。
敢情人家早就等在这里。
“谈不上,原本计划让学校再扩张一些,至少要达到300名以上的在职或名誉教授,能得到学部委员提名水平的至少占一半以上……”
谢威一脸失落。
能在80年代初期就成为教授的,很大一部分能成为院士。
特别是目前那些年轻的教授跟副教授,未来机会更大。
从1955年首批学部委员产生后,57年进行了少量增补,不计哲学跟社会科学部,只有190位,到79年,学部委员只剩下110余位,平均年龄73岁。
79年一月,中央批准科学院学部恢复,开始学部委员增补。
今年3月,学部委员名单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当选283名学部委员,平均年龄62.8岁。
全国学部委员总数达到400人。
谢威提出的这想法,分明是想让学校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部委员!
“吸~”
刘德宝倒吸一口凉气后,整个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谢威。
怎么敢想的?
“这次学部委员增补,学校才十多位,数量还是太少了一些。”
谢威仿佛没有看到刘德宝的震惊,懊恼地说道。
梁红斌、杜国旺、于国峰、翟鑫国、方鹏举等教授跟系主任,都在这次增补的学部委员会会名单上。
谢威却依然不满足。
“难怪上级要叫停!继续这样下去,其他大学怎么活?”
一直到谢威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刘德宝才回过神来,看着门口方向,出神地喃喃自语。
谢威的野心,太大了。
学部委员,不只是意味着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实力全国最好,更意味着上面的资源跟经费倾斜。
谢威想要学校拥有三分之一学部委员,就意味着想要拿走全国科研系统三分之一的资源跟经费,如果真的如此,那样的后果谁能承受?
拥有更多资源的哈工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将会远超过全国同领域的任何单位!
到时候,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垄断整个领域……
79年增补学部委员,学校报上去了40多个人的名单,而只有18个最终入选,这都已经很多了。
谢威根本就没想过这些问题,哪里知道刘德宝内心如此多的戏?
“吴总,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不管怎么进行战略收缩,核心机的研制是绝对不会受到影响的。”
谢威没想到,自己刚在刘德宝那说了开会,向整个学校领导干部跟技术骨干介绍详情,吴老就找到自己。
更是意识到这次开会的必要性。
“短期内可能很难有成果,根据目前基础预算,有初步产品前,所需经费至少超过6亿。”
报出6亿的数据,吴老有些紧张地看着谢威。
到学校主持核心机研究团队搭建,还没有正式启动工作,他就已经了解到谢威这个还是大三学生,却挂着两个副主任职务的年轻人对学校的影响力有多大。
6亿经费!
在国内,连各个工业部都不会轻易批准花费如此大的项目。
更不要说某个单位。
“6亿?”
谢威愣了一下,满脸惊讶。
他的惊讶,却让吴老以为他是觉得6亿经费太多,毕竟吴老跟整个核心机核心骨干团队在按照谢威给出的大体方案进行初步估算后评估,开发相关配套技术跟核心机的研究、实验,至少需要6亿经费。
6亿的数据,还是保守估计。
“这笔钱确实有些多,在研发过程,我们会尽量省经费……如果资金不够,我们可以把研发时间延长一些,到时候也可以在有一定成果后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
吴老深知这笔钱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惊天巨款。
去年一年,全国GDP也就只有不到4600亿。
全国财政收入也才1200亿。
由此可见6亿是多么庞大的数据。
“吴总,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经费能省则省,不能省的也不能强行省,更不能为了省钱就拖延研发进度,核心机关系着战机、军舰跟火力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不搞出来,这些装备心脏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谢威摇头,旋即问道,“我刚才惊讶的是6亿真的够么?目前我们的技术基础跟配套可都不够!”
吴老的话让谢威意识到刚才的表情让吴老误会了。
“够了!够了!肯定够了!只要合格的样机搞出来,经费就不用担心了。”
吴老急忙说道,旋即担忧地看着谢威,“学校方面?”
“最近几天,学校方面就会召开会议,宣布学校的战略调整及在技术项目上的新管理办法跟方向……同时会公布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这次会议,是有必要的。
“学校会规定进度?”
吴老急切地问道。
学校的管理层,懂技术的可不多。
“不会,只是提出大的方向,根据各个项目的情况,来协调资源……”
为了让吴老放心,谢威刻意做了详细的解释,哪怕学校的会还没开,甚至具体方案如何都不确定,谢威却能向吴老保证经费问题,他的态度在目前的学校来说非常关键。
校企办掌握在谢威手里,立项权虽然在刘德宝手里,刘德宝却会在意谢威的态度。
“行,我们会尽快拿出方案并进行论证。”
得到谢威的保证,吴老松了一口气。
“对了,谢威,核心机会不会挤占太多经费?”
吴老还是担心,“虽然之前学校搞了好几亿美元的外汇,可这么多项目……”
只要了解哈工大项目情况的人,都在担心学校因为项目太多,最终会导致资金匮乏而影响到所有项目。
哈工大看似握着很大一笔巨款,可吞金巨兽一般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
不多的经费,集中到某个重点领域,把有限的经费花到刀刃上,从某个领域先突破,有了经费再向周边延伸。
结果呢?
哈工大却没有如,一下上马了太多项目。
这样的后果谁都知道。
可谁都没提出来。
提出来,砍谁的项目?
不是大家有私心,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领域能突破……
锅就这么大,锅里的粥也就这么点,要是所有人都在锅里舀,谁都不能吃饱。
问题是谁先吃饱,谁后吃饱?
“不会,以后每个项目都会专款专用。前期的资金划拨,会根据校企办的收益进行分配。哪个项目进度更快,更快能看到成果,肯定会有资源跟经费的倾斜。不过核心机跟独立项目不同,这是众多项目的基础,资金会优先保障!”
谢威再一次强调,就为了安吴总的心。
吴老可是57年增补的学部委员!
不能让大佬们寒心了。
“行吧。”
虽然心中还有担忧,谢威都如此保证了,吴老也不好多说什么。
接连好几天时间,在知道谢威回来后,不少项目负责人专门跑来找谢威了解情况,让谢威意识到这会议不仅得开,还必须尽快地开!
可没等到会议结束,方鹏举找上门来了。
“听说你让谢柔去数学所学数学?她跟着我搞火箭炮不好吗?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射程300公里的火箭炮方案论证!”
只一句话,就表明了方主任的怒火根源!
谢柔去数研所,新的火箭炮项目速度至少降低一半。
“方教授,数学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无论是火箭炮,还是导弹,或是计算机、战机,甚至是学校目前第一重点项目的核心机,都需要数学支持!跟着华大佬学数学,是多好的机会?”
谢威没有往任何人身上推责任。
更不可能告诉方鹏举,谢柔目前脱离哈工大是上级的意思。
说了,要出问题。
“……”
方教授愣了,一切理工科的基础都是数学,他无从反驳。
搞远程火箭炮,对数学要求同样高。
要不是谢柔这个人形计算机加入,得到数据就能很快计算出各种弹道,甚至给出了弹道理论计算模型,150远火没有这么快的。
现在150远火在战场上证明了威力,是时候搞射程更远的远程火箭炮了。
“不能再等等?她是79级的,现在才大二,还不到大三,至少本科阶段应该念完啊!”
方教授满脸怨气。
“现在正是谢柔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留下她,对新的远火项目固然重要,可影响的是她最终的前途!”
谢威轻声说道,“她还是孩子,不应该没有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选择……如果不然,我宁愿亲手毁掉她,让她当个普通的女孩子,找个普通的丈夫,然后再生个孩子,过普通的日子。”
“……”
谢威的话,让方鹏举彻底傻眼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跟水平,实际上并不足以担任学部委员,可目前他是国内远火第一人。
如果真的要留谢柔在远火项目,好像有些太过自私了?
“要不,给数研所那边说说,让谢柔把王雨婷带上吧。”
“……”
方教授的这句话,把谢威干沉默了。
数研所那是普通人能待的?
反正谢威尿尿都不敢朝数研所的方向。
王雨婷最早是力学班的,还是工农兵学员,能成为方教授的学生,就是因为方教授需要有人照顾谢柔。
“您这没开玩笑?数学那是神的领域!”
谢威一脸认真。
“王雨婷自己要求的。”
不可能!
之前王雨婷被谢柔给出来的数学计算任务整哭了好几次,一度到要退学的程度。
“她现在还没回来吧?”
“大年初八就回了学校,不相信你去问她。我反正没有能力推荐她去数研所……”
方教授无奈地说道。
谢威兄妹两的能力,他都是见识到了。
谢威最大的能力不是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对每个领域好像都能进行引导,尤其是对前沿研究方向的引导可以让项目团队少走很多弯路,更重要的是谢威能把这些研究成果变现!
谢柔目前展现出来的最大天赋就是数学。
去数研所,实际上是最好的。
方鹏举不是不清楚,他只是希望谢柔能在300公里射程的远火搞出来后再去数研所,那时候去数研所念研究生,年龄不大,基础更扎实。
即使是学部委员,谢威也不会听方鹏举一面之词。
当初方鹏举本来就拒绝了王雨婷当他研究生,最后因为谢柔,又让冯坤去通知王雨婷跟赵萍两人的,最终学数学的赵萍从方鹏举的研究生退回原班级,去年已经毕业分配到新的单位。
王雨婷却坚持下来了。
“是的,我希望能去数研所。如果等着考试,我无法通过数研所的考核。谢班长,我想跟着谢柔一起进步,只有跟着她,我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面对谢威的询问,王雨婷非常认真地回答。
她很清楚,想要跟谢柔去数研所,眼前的谢威是关键。
啥玩意儿?
被数学虐哭不知道多少次,她居然想去全国最让人学霸掉头发的数研所?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典型的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带数学如初恋?
数学,可不是靠着有一腔热血就能学的啊!
谢威看着眼前眼神已经被数学知识污染的亮丽女孩,很想提醒她,可最终,也不知道是被她的勇气打动,还是为了有人继续照顾谢柔的私心而动摇。
“准备一下吧,后天,我送你们去数研所!”
卫长城兴奋地离开后,谢威对刘德宝说道。
“啊?”
刘德宝一脸疑惑地看着谢威,以为自己听错了。
开会?
谢威不是一直最讨厌开会?
但凡涉及到谢威提议的项目跟校企办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内部研究讨论出结果,很少召集数量众多的人员进行开会。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各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
谢威一脸认真,“学校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应该给大家通个气,免得大家还像以前那样干。”
“有必要吗?”
刘德宝明白了谢威的意思,反而更难理解。
“有。”
原本的认真变成了严肃,“去年底开始,学校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过没人提出来而已,不仅是不了解内情的管理层担忧,连各个项目负责人跟核心技术骨干也担心项目前途……从其他单位挖来的核心骨干原本都经历过项目下马!人心浮动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听了这解释,刘德宝深以为然。
谢威并没有就此停下。
“这样也是好事,避免学校科研项目盲目扩张而带来更大压力。你们校领导讨论一下,从今以后学校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如同国家五年计划……”
谢威很自然地吩咐。
刘德宝很自然地听着,谁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你不反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刘德宝诧异地问道。
袁振越说得没错,谢威就是个老硬币!
亏得一开始所有人都担心谢威的反应,怕他激烈反对,那样事情就不好办了。
敢情人家早就等在这里。
“谈不上,原本计划让学校再扩张一些,至少要达到300名以上的在职或名誉教授,能得到学部委员提名水平的至少占一半以上……”
谢威一脸失落。
能在80年代初期就成为教授的,很大一部分能成为院士。
特别是目前那些年轻的教授跟副教授,未来机会更大。
从1955年首批学部委员产生后,57年进行了少量增补,不计哲学跟社会科学部,只有190位,到79年,学部委员只剩下110余位,平均年龄73岁。
79年一月,中央批准科学院学部恢复,开始学部委员增补。
今年3月,学部委员名单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当选283名学部委员,平均年龄62.8岁。
全国学部委员总数达到400人。
谢威提出的这想法,分明是想让学校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部委员!
“吸~”
刘德宝倒吸一口凉气后,整个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谢威。
怎么敢想的?
“这次学部委员增补,学校才十多位,数量还是太少了一些。”
谢威仿佛没有看到刘德宝的震惊,懊恼地说道。
梁红斌、杜国旺、于国峰、翟鑫国、方鹏举等教授跟系主任,都在这次增补的学部委员会会名单上。
谢威却依然不满足。
“难怪上级要叫停!继续这样下去,其他大学怎么活?”
一直到谢威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刘德宝才回过神来,看着门口方向,出神地喃喃自语。
谢威的野心,太大了。
学部委员,不只是意味着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实力全国最好,更意味着上面的资源跟经费倾斜。
谢威想要学校拥有三分之一学部委员,就意味着想要拿走全国科研系统三分之一的资源跟经费,如果真的如此,那样的后果谁能承受?
拥有更多资源的哈工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将会远超过全国同领域的任何单位!
到时候,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垄断整个领域……
79年增补学部委员,学校报上去了40多个人的名单,而只有18个最终入选,这都已经很多了。
谢威根本就没想过这些问题,哪里知道刘德宝内心如此多的戏?
“吴总,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不管怎么进行战略收缩,核心机的研制是绝对不会受到影响的。”
谢威没想到,自己刚在刘德宝那说了开会,向整个学校领导干部跟技术骨干介绍详情,吴老就找到自己。
更是意识到这次开会的必要性。
“短期内可能很难有成果,根据目前基础预算,有初步产品前,所需经费至少超过6亿。”
报出6亿的数据,吴老有些紧张地看着谢威。
到学校主持核心机研究团队搭建,还没有正式启动工作,他就已经了解到谢威这个还是大三学生,却挂着两个副主任职务的年轻人对学校的影响力有多大。
6亿经费!
在国内,连各个工业部都不会轻易批准花费如此大的项目。
更不要说某个单位。
“6亿?”
谢威愣了一下,满脸惊讶。
他的惊讶,却让吴老以为他是觉得6亿经费太多,毕竟吴老跟整个核心机核心骨干团队在按照谢威给出的大体方案进行初步估算后评估,开发相关配套技术跟核心机的研究、实验,至少需要6亿经费。
6亿的数据,还是保守估计。
“这笔钱确实有些多,在研发过程,我们会尽量省经费……如果资金不够,我们可以把研发时间延长一些,到时候也可以在有一定成果后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
吴老深知这笔钱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惊天巨款。
去年一年,全国GDP也就只有不到4600亿。
全国财政收入也才1200亿。
由此可见6亿是多么庞大的数据。
“吴总,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经费能省则省,不能省的也不能强行省,更不能为了省钱就拖延研发进度,核心机关系着战机、军舰跟火力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不搞出来,这些装备心脏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谢威摇头,旋即问道,“我刚才惊讶的是6亿真的够么?目前我们的技术基础跟配套可都不够!”
吴老的话让谢威意识到刚才的表情让吴老误会了。
“够了!够了!肯定够了!只要合格的样机搞出来,经费就不用担心了。”
吴老急忙说道,旋即担忧地看着谢威,“学校方面?”
“最近几天,学校方面就会召开会议,宣布学校的战略调整及在技术项目上的新管理办法跟方向……同时会公布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这次会议,是有必要的。
“学校会规定进度?”
吴老急切地问道。
学校的管理层,懂技术的可不多。
“不会,只是提出大的方向,根据各个项目的情况,来协调资源……”
为了让吴老放心,谢威刻意做了详细的解释,哪怕学校的会还没开,甚至具体方案如何都不确定,谢威却能向吴老保证经费问题,他的态度在目前的学校来说非常关键。
校企办掌握在谢威手里,立项权虽然在刘德宝手里,刘德宝却会在意谢威的态度。
“行,我们会尽快拿出方案并进行论证。”
得到谢威的保证,吴老松了一口气。
“对了,谢威,核心机会不会挤占太多经费?”
吴老还是担心,“虽然之前学校搞了好几亿美元的外汇,可这么多项目……”
只要了解哈工大项目情况的人,都在担心学校因为项目太多,最终会导致资金匮乏而影响到所有项目。
哈工大看似握着很大一笔巨款,可吞金巨兽一般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
不多的经费,集中到某个重点领域,把有限的经费花到刀刃上,从某个领域先突破,有了经费再向周边延伸。
结果呢?
哈工大却没有如,一下上马了太多项目。
这样的后果谁都知道。
可谁都没提出来。
提出来,砍谁的项目?
不是大家有私心,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领域能突破……
锅就这么大,锅里的粥也就这么点,要是所有人都在锅里舀,谁都不能吃饱。
问题是谁先吃饱,谁后吃饱?
“不会,以后每个项目都会专款专用。前期的资金划拨,会根据校企办的收益进行分配。哪个项目进度更快,更快能看到成果,肯定会有资源跟经费的倾斜。不过核心机跟独立项目不同,这是众多项目的基础,资金会优先保障!”
谢威再一次强调,就为了安吴总的心。
吴老可是57年增补的学部委员!
不能让大佬们寒心了。
“行吧。”
虽然心中还有担忧,谢威都如此保证了,吴老也不好多说什么。
接连好几天时间,在知道谢威回来后,不少项目负责人专门跑来找谢威了解情况,让谢威意识到这会议不仅得开,还必须尽快地开!
可没等到会议结束,方鹏举找上门来了。
“听说你让谢柔去数学所学数学?她跟着我搞火箭炮不好吗?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射程300公里的火箭炮方案论证!”
只一句话,就表明了方主任的怒火根源!
谢柔去数研所,新的火箭炮项目速度至少降低一半。
“方教授,数学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无论是火箭炮,还是导弹,或是计算机、战机,甚至是学校目前第一重点项目的核心机,都需要数学支持!跟着华大佬学数学,是多好的机会?”
谢威没有往任何人身上推责任。
更不可能告诉方鹏举,谢柔目前脱离哈工大是上级的意思。
说了,要出问题。
“……”
方教授愣了,一切理工科的基础都是数学,他无从反驳。
搞远程火箭炮,对数学要求同样高。
要不是谢柔这个人形计算机加入,得到数据就能很快计算出各种弹道,甚至给出了弹道理论计算模型,150远火没有这么快的。
现在150远火在战场上证明了威力,是时候搞射程更远的远程火箭炮了。
“不能再等等?她是79级的,现在才大二,还不到大三,至少本科阶段应该念完啊!”
方教授满脸怨气。
“现在正是谢柔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留下她,对新的远火项目固然重要,可影响的是她最终的前途!”
谢威轻声说道,“她还是孩子,不应该没有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选择……如果不然,我宁愿亲手毁掉她,让她当个普通的女孩子,找个普通的丈夫,然后再生个孩子,过普通的日子。”
“……”
谢威的话,让方鹏举彻底傻眼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跟水平,实际上并不足以担任学部委员,可目前他是国内远火第一人。
如果真的要留谢柔在远火项目,好像有些太过自私了?
“要不,给数研所那边说说,让谢柔把王雨婷带上吧。”
“……”
方教授的这句话,把谢威干沉默了。
数研所那是普通人能待的?
反正谢威尿尿都不敢朝数研所的方向。
王雨婷最早是力学班的,还是工农兵学员,能成为方教授的学生,就是因为方教授需要有人照顾谢柔。
“您这没开玩笑?数学那是神的领域!”
谢威一脸认真。
“王雨婷自己要求的。”
不可能!
之前王雨婷被谢柔给出来的数学计算任务整哭了好几次,一度到要退学的程度。
“她现在还没回来吧?”
“大年初八就回了学校,不相信你去问她。我反正没有能力推荐她去数研所……”
方教授无奈地说道。
谢威兄妹两的能力,他都是见识到了。
谢威最大的能力不是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对每个领域好像都能进行引导,尤其是对前沿研究方向的引导可以让项目团队少走很多弯路,更重要的是谢威能把这些研究成果变现!
谢柔目前展现出来的最大天赋就是数学。
去数研所,实际上是最好的。
方鹏举不是不清楚,他只是希望谢柔能在300公里射程的远火搞出来后再去数研所,那时候去数研所念研究生,年龄不大,基础更扎实。
即使是学部委员,谢威也不会听方鹏举一面之词。
当初方鹏举本来就拒绝了王雨婷当他研究生,最后因为谢柔,又让冯坤去通知王雨婷跟赵萍两人的,最终学数学的赵萍从方鹏举的研究生退回原班级,去年已经毕业分配到新的单位。
王雨婷却坚持下来了。
“是的,我希望能去数研所。如果等着考试,我无法通过数研所的考核。谢班长,我想跟着谢柔一起进步,只有跟着她,我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面对谢威的询问,王雨婷非常认真地回答。
她很清楚,想要跟谢柔去数研所,眼前的谢威是关键。
啥玩意儿?
被数学虐哭不知道多少次,她居然想去全国最让人学霸掉头发的数研所?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典型的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带数学如初恋?
数学,可不是靠着有一腔热血就能学的啊!
谢威看着眼前眼神已经被数学知识污染的亮丽女孩,很想提醒她,可最终,也不知道是被她的勇气打动,还是为了有人继续照顾谢柔的私心而动摇。
“准备一下吧,后天,我送你们去数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