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得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平日在军队内部再怎么争吵敌视,上了战场,终归还是自军。除非敌军抓住了己方的不和,多生事端,否则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又不能解绑,就会被外部压力打磨得越来越凝实,变成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要不怎么说三大最铁的关系之一就是“一起扛过枪”呢。
这也得益于平日将官们遵循上意,积极进行的三国宣传,曹操征乌桓、道武帝拓跋珪破库莫奚、天保破库莫奚的故事被提起了无数次,让士兵们知道他们正在保家卫国。
“齐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邺都!”
春秋之所以有那么多为知己而死的士人,很大程度在于溢出的士人子弟后代找不到新路,他们成年后被迫离开优渥的家族,回不到过去的荣光,受限于落后的生产力,今后的生活又是一眼看得见的困顿痛苦,因此还不如奋力一搏,用鲜血渲染自己与家族的名声,同时将灵魂永远留在那个熟悉的过去。
对此刻驻守在冷口关的齐军来说,人生的选择同样艰辛,冷口关被库莫奚人选做主攻方向,全力猛攻,诸多的同袍死在库莫奚人手中,自己又绝对不可能投降库莫奚,因此只能继续杀下去,最坏也不过是战死,家中老父老母妻子儿女都能得到抚恤,但若是逃了,一家都要遭殃,这是来参军前就知道的事。更多的人甚至没有这么幸运,纯粹是发配过来的流刑犯。
而这数日的死斗熬下来,还活着的人都杀红了眼,自己只是侥幸没死而已,但敌军……杀的也都是自己的兄弟啊!
“镇将,我们还能守多久?”
正午的阳光播洒大地,库莫奚人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地狼藉与潮水般的谩骂叫嚣声。
城上的齐兵暗暗松了口气,用长槊强撑着身体,望向不远处的镇将贺荣义。
贺荣义闻言,不由得苦笑:“我也不知道……只能尽力守住了。”
其实他很清楚,最多守到今日,明日这段长城就要破了。
只是这种话怎么能说呢?说出来士气尽丧,不说还能让士兵们存有幻想。
贺荣义的甲胄沾满了鲜血,这几日他已经亲自上阵,有亲卫保护,侥幸未死,但亲卫也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而放眼望去,仍有数不尽的胡骑在下方饮食、休憩,他们甚至将自己的妇孺都装在奚车带了过来,似乎冷口关已经被他们攻破了,城墙上的守军根本不被放在眼里。
“这帮畜生!”
士兵们以手锤墙,愤慨不止,明明是大国的子民,却被番邦蛮夷当做看台上的动物,随意地指弄嘲笑。
“镇将,咱们趁这个机会,开城与他们拼了吧,没准能击退他们!”
有勇士这样提议,贺荣义假装思忖片刻,摇了摇头:“我们兵力太少,若依托城墙,还能守御一阵,若下城,只怕速败。”
他们长城上的兵马,提防小股游骑绰绰有余,若是成千上万的大军他们都能够顶住,那把他们放在这儿都屈才,也不会有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这档子事了。
人世间能有几个张八百和孙十万啊?
能在这么庞大的敌骑下守住三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仅有赖于精良的兵甲、坚固的城防和士兵愿意守御的勇气,还有周围的小股齐军在游走支援。
谁都不想关卡被攻破,但帝国更不可能将庞大的兵力平均分配到每段长城上,让每个戍都驻扎着足够的兵力,防备不知何时来袭的游牧大军。
虽然很残忍,但说到底,长城的意义就是在敌袭时用烽火台了望敌情,传递消息,而后坚守等待援兵,只要做到这一项,就是尽责。至于敌人攻进来,那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尽早地调集军队,驱逐敌军,减少损失。
为此而战死的长城守军们,就是必要的牺牲。
作为镇将,贺荣义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不论现在的皇帝是谁,国家叫什么,他都已经领了这份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唯死而已!
“镇、镇将……您快看!”
眼前的库莫奚人忽然有异状,似乎产生了不小的混乱,而在他们的东北侧,忽的冒起一阵杀气,它们化作一片青羽,正快速地朝此处奔来。
贺荣义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那的确不是青羽,是一整片旗帜!
它们在阳光下飞舞,硕大的“齊”字若隐若现,是齐军!
“援兵!援兵来了!”城墙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守军士气大振,惊骇了城下的库莫奚人。
在城下的库莫奚人看来,事情就没有这么美妙了,忽然出现的齐骑令他们惊骇欲绝,纷纷去取自己的刀刃,爬上坐骑:“哪里来的齐兵?”
“快!上马,拦住他们!”
那支被发现的齐军开始加速,从远处就不断传来整齐划一的声响,尖亮、高亢而又令人振奋,仔细听,是一首嘹亮的战歌: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寒风呼啸,迷乱军士的双眼,为首之人戴着鬼面,一马当先,胯下的白色坐骑也是难得的神骏,至尊亲自命名为“子龙”,看上去威风凛凛,宛若鬼神下凡。
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一名身姿婀娜修长的小将,同样戴着鬼面,骑着黄色战马,抬手发弓,连中三名库莫奚射手的咽喉。
“此是天神发怒乎!”
无数的库莫奚人瑟瑟发抖,感受到主人的恐惧,骏马们在近三米高的大骑士与五米长的长槊面前跪下,任主人如何叫骂都不敢动,库莫奚人只得抽打马身,同时抬头看着那高高跃起的白色死神。
那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后所见的场景。
马蹄践踏在脸庞上,五官向着四面八方逃去,滴下点点的腊梅图案,而后更多的梅花在地上盛开,装点了这方战场的风华。
在长城上的齐军看来,那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作画。
超过千人的齐国骑兵切入战场,狠狠扎在库莫奚人的战阵中央,以鬼面将军为首,形成了一道尖锥般的骑兵队形,各自三五成排并拢在一起,这是苦训铁壁战法后的成果,如果不能练成一排巨大的移动铁壁,那么三五成群的短壁,在战场上也所向披靡。
游牧民族多骑兵,自然不会给自己找不适合骑兵冲击的崎岖之地,因此新来的齐骑也在这个战场中保持着如履平地的姿态,在全身披甲的具装甲骑面前,哪怕是挡在前方的奚车,也如破布一样被轻而易举地撞碎,撞开了防御阵线,直接突入库莫奚的驻扎地。
“镇将!”
有士兵喜极而泣,看向贺荣义,嘴唇蠕动,没有做声。
刚刚要求出征迎战的勇士又凑了过来,刚想说什么。
“这还守个卵啊!”
贺荣义大手一挥:“还能动的,拿上兵器,跟我出城。”
“杀死这帮库莫奚人!”
应喏之声此起彼伏,而后化为沉默,各自下了城墙,去马厩中拉出战马,集结完毕后,打开了城门。
落入他们眼帘的,是一派混乱而有序的场面:
库莫奚人无助的逃窜着,齐军骑马将他们高高撞起,扬刀杀死旁边烦人的苍蝇,而后一扯缰绳,上前将其踩死。
“诸君!在至尊跟前长眼的时候到了,奋勇杀敌,早晚抬旗!”
“奋勇杀敌,早晚抬旗!”
平日在军队内部再怎么争吵敌视,上了战场,终归还是自军。除非敌军抓住了己方的不和,多生事端,否则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又不能解绑,就会被外部压力打磨得越来越凝实,变成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要不怎么说三大最铁的关系之一就是“一起扛过枪”呢。
这也得益于平日将官们遵循上意,积极进行的三国宣传,曹操征乌桓、道武帝拓跋珪破库莫奚、天保破库莫奚的故事被提起了无数次,让士兵们知道他们正在保家卫国。
“齐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邺都!”
春秋之所以有那么多为知己而死的士人,很大程度在于溢出的士人子弟后代找不到新路,他们成年后被迫离开优渥的家族,回不到过去的荣光,受限于落后的生产力,今后的生活又是一眼看得见的困顿痛苦,因此还不如奋力一搏,用鲜血渲染自己与家族的名声,同时将灵魂永远留在那个熟悉的过去。
对此刻驻守在冷口关的齐军来说,人生的选择同样艰辛,冷口关被库莫奚人选做主攻方向,全力猛攻,诸多的同袍死在库莫奚人手中,自己又绝对不可能投降库莫奚,因此只能继续杀下去,最坏也不过是战死,家中老父老母妻子儿女都能得到抚恤,但若是逃了,一家都要遭殃,这是来参军前就知道的事。更多的人甚至没有这么幸运,纯粹是发配过来的流刑犯。
而这数日的死斗熬下来,还活着的人都杀红了眼,自己只是侥幸没死而已,但敌军……杀的也都是自己的兄弟啊!
“镇将,我们还能守多久?”
正午的阳光播洒大地,库莫奚人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地狼藉与潮水般的谩骂叫嚣声。
城上的齐兵暗暗松了口气,用长槊强撑着身体,望向不远处的镇将贺荣义。
贺荣义闻言,不由得苦笑:“我也不知道……只能尽力守住了。”
其实他很清楚,最多守到今日,明日这段长城就要破了。
只是这种话怎么能说呢?说出来士气尽丧,不说还能让士兵们存有幻想。
贺荣义的甲胄沾满了鲜血,这几日他已经亲自上阵,有亲卫保护,侥幸未死,但亲卫也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而放眼望去,仍有数不尽的胡骑在下方饮食、休憩,他们甚至将自己的妇孺都装在奚车带了过来,似乎冷口关已经被他们攻破了,城墙上的守军根本不被放在眼里。
“这帮畜生!”
士兵们以手锤墙,愤慨不止,明明是大国的子民,却被番邦蛮夷当做看台上的动物,随意地指弄嘲笑。
“镇将,咱们趁这个机会,开城与他们拼了吧,没准能击退他们!”
有勇士这样提议,贺荣义假装思忖片刻,摇了摇头:“我们兵力太少,若依托城墙,还能守御一阵,若下城,只怕速败。”
他们长城上的兵马,提防小股游骑绰绰有余,若是成千上万的大军他们都能够顶住,那把他们放在这儿都屈才,也不会有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这档子事了。
人世间能有几个张八百和孙十万啊?
能在这么庞大的敌骑下守住三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仅有赖于精良的兵甲、坚固的城防和士兵愿意守御的勇气,还有周围的小股齐军在游走支援。
谁都不想关卡被攻破,但帝国更不可能将庞大的兵力平均分配到每段长城上,让每个戍都驻扎着足够的兵力,防备不知何时来袭的游牧大军。
虽然很残忍,但说到底,长城的意义就是在敌袭时用烽火台了望敌情,传递消息,而后坚守等待援兵,只要做到这一项,就是尽责。至于敌人攻进来,那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尽早地调集军队,驱逐敌军,减少损失。
为此而战死的长城守军们,就是必要的牺牲。
作为镇将,贺荣义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不论现在的皇帝是谁,国家叫什么,他都已经领了这份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唯死而已!
“镇、镇将……您快看!”
眼前的库莫奚人忽然有异状,似乎产生了不小的混乱,而在他们的东北侧,忽的冒起一阵杀气,它们化作一片青羽,正快速地朝此处奔来。
贺荣义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那的确不是青羽,是一整片旗帜!
它们在阳光下飞舞,硕大的“齊”字若隐若现,是齐军!
“援兵!援兵来了!”城墙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守军士气大振,惊骇了城下的库莫奚人。
在城下的库莫奚人看来,事情就没有这么美妙了,忽然出现的齐骑令他们惊骇欲绝,纷纷去取自己的刀刃,爬上坐骑:“哪里来的齐兵?”
“快!上马,拦住他们!”
那支被发现的齐军开始加速,从远处就不断传来整齐划一的声响,尖亮、高亢而又令人振奋,仔细听,是一首嘹亮的战歌: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寒风呼啸,迷乱军士的双眼,为首之人戴着鬼面,一马当先,胯下的白色坐骑也是难得的神骏,至尊亲自命名为“子龙”,看上去威风凛凛,宛若鬼神下凡。
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一名身姿婀娜修长的小将,同样戴着鬼面,骑着黄色战马,抬手发弓,连中三名库莫奚射手的咽喉。
“此是天神发怒乎!”
无数的库莫奚人瑟瑟发抖,感受到主人的恐惧,骏马们在近三米高的大骑士与五米长的长槊面前跪下,任主人如何叫骂都不敢动,库莫奚人只得抽打马身,同时抬头看着那高高跃起的白色死神。
那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后所见的场景。
马蹄践踏在脸庞上,五官向着四面八方逃去,滴下点点的腊梅图案,而后更多的梅花在地上盛开,装点了这方战场的风华。
在长城上的齐军看来,那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作画。
超过千人的齐国骑兵切入战场,狠狠扎在库莫奚人的战阵中央,以鬼面将军为首,形成了一道尖锥般的骑兵队形,各自三五成排并拢在一起,这是苦训铁壁战法后的成果,如果不能练成一排巨大的移动铁壁,那么三五成群的短壁,在战场上也所向披靡。
游牧民族多骑兵,自然不会给自己找不适合骑兵冲击的崎岖之地,因此新来的齐骑也在这个战场中保持着如履平地的姿态,在全身披甲的具装甲骑面前,哪怕是挡在前方的奚车,也如破布一样被轻而易举地撞碎,撞开了防御阵线,直接突入库莫奚的驻扎地。
“镇将!”
有士兵喜极而泣,看向贺荣义,嘴唇蠕动,没有做声。
刚刚要求出征迎战的勇士又凑了过来,刚想说什么。
“这还守个卵啊!”
贺荣义大手一挥:“还能动的,拿上兵器,跟我出城。”
“杀死这帮库莫奚人!”
应喏之声此起彼伏,而后化为沉默,各自下了城墙,去马厩中拉出战马,集结完毕后,打开了城门。
落入他们眼帘的,是一派混乱而有序的场面:
库莫奚人无助的逃窜着,齐军骑马将他们高高撞起,扬刀杀死旁边烦人的苍蝇,而后一扯缰绳,上前将其踩死。
“诸君!在至尊跟前长眼的时候到了,奋勇杀敌,早晚抬旗!”
“奋勇杀敌,早晚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