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人,滚出来,没有卵蛋的才不敢和我们交战!”
数不清的库莫奚士兵联挟成队,大声说着中原人听不懂的胡语吸引他们注意力,接着趁机射出箭矢。
大部分齐军都不会中这一套,或者迅速躲避开来,同时还以热情的谩骂和同样犀利的弓矢。
但数量一多,终究会有少部分倒霉蛋被射中面门或要害,被同僚抬下去,让库莫奚人发出大声的嘲笑。
更有些士兵直接从城墙上摔了下去,倒在库莫奚人面前,库莫奚士兵此刻便会兴奋至极,冲上去将齐兵杀死,割下他的头颅挂在马身上,同时扒走他的甲胄,将染血的装备穿在身上,对着城上的齐兵耀武扬威。
“可恶!”齐卒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僚被大卸八块,纷纷赤红双目:“军主!”
“别中计!奚贼是想把我们引出去!”
“若只是一千,甚至是两千人,我都带着你们出去拼了。”镇将手持宝剑,指向远方:“可你们看这烽火台的规模,上百里……说明此次奚贼入寇规模甚大,恐怕要有万人!”
闻听此言,齐卒顿时垂头丧气,以他们装备的精良,对上库莫奚这种虏贼,哪怕不依托长城防守,也能够歼灭四倍的敌人。可一万人,就是十倍以上,战死还是小事,丢城失地,让胡虏入了国境杀民掠财,那才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而且,上万的骑贼……
齐军的士气渐渐衰弱,镇将见状不妙,立刻安慰着:“放心好了,烽火台已经点燃,后方知道形势严峻,他们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
“到时候我们还能跟他们出城去,杀贼立威!”
“噢!!!”
士兵们跟着将官一起大喝,镇压心中的不安,只是仍有着许多疑问,国内的援军真的会及时赶过来吗?
“至尊可没那么好心。”
一名士兵小声哼哼,他原是贺拔仁的旧部,受到常山王事变的牵连,被发配到辽西,此刻嘟囔着:“没准他正打算让我们这些人送死,即便没死,战败或者逃亡,都有理由将我们斩尽杀绝,彻底清除常山王一党……”
“胡说,至尊是月光圣王转世,怎么会放弃我们这些子民!”
“难说!他又不是鲜卑人,现在没准躲在皇宫里享乐,和先帝一样,忘了我们这些为他守边的苦命人!”
这话让周围的人色变,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别说了,你不要命啦!”
然而城上不只有他有这种想法,流言沸起,士兵们只能逼迫自己不去多想,默默祈祷着援军早日到来。
库莫奚的攻势,大体是绕城试探,摸索薄弱之处,而后利用奚车佯攻;哪怕知道奚车只是迷惑他们的攻击,齐人也不得不对这进行重点打击,还是那句话,如果无人阻止,那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一群孩子也能突破城门。
有的时候,还必须组织精锐出城杀掉工程兵,毁掉攻城器械,才能暂时松一口气,高殷在稷山战场上就经常利用这一手来引诱周军出城,再派精锐骑兵上去和他们交战,以优势兵力吞噬他们。
现在库莫奚使出同样的战法,他们有上万人,而城中守军只有七百人,能在城墙上坚持就已经够勉强了,更不要说冒险组织精锐出城截击。
好在齐军在长城上屯驻了足够的防御设施,像是滚石和木擂、金汁、铁蒺藜,给城下的库莫奚军队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让他们直呼长城是块难啃的骨头。
就这样,在库莫奚发现薄弱、选定主攻点,开始全力攻打的两日后,也就是初八时,齐军仍旧在坚守着。
“奚贼又要上来了!”
一批批库莫奚士兵竖立木梯,强行登城,同时将奚车组装出一条高坡路,让骑兵可以从容射箭,甚至是尝试纵马冲上长城——这效果并不太好,城墙上三五名士兵只要预先提防,就能同时出槊,将这种胆大的骑兵戳死,或戳下墙去,摔个人仰马翻,不死也半残。
然而这样就使得周围的齐军在应对登城的敌军时,还要抽出部分精力盯防那些骑马而来的库莫奚骑兵,毕竟城墙只有三米多高,一旦给他们充足的跑道,还真可能让他们冲上城墙,骑着马大杀四方。
这样牵扯了许多齐兵的注意力,让他们疲于奔命,而远处的那律观察着战况,心中同样在滴血。
这每一个骑兵,都是他们库莫奚族的勇士,磕死在这小小的长城上,怎么能让人不难过!
可若是抢不到足够的东西,冬天也要饿死许多人,还是会丧失不小的战力!
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死得其所,死在光荣的战场上!
“继续,加大攻势,快些破城!”
那律下了令,库莫奚的攻击更加汹涌而凶恶了,城上的齐军只觉得压力骤然变大,就连镇将都不能再保持冷静,亲自上前线杀敌:“杀,杀了他们,阻止他们入城!”
就这样拼搏了二日,这二日下来,城墙上的齐军已经战死了四百人,这还是在城池加持和诸多防御器械的帮助下取得的战果,活下来的三百人也已经精疲力竭,快要到达极限。
而库莫奚付出的代价,是奚车损失了二十多驾,包括奴隶在内的库莫奚士兵战死一千二百,带伤的更是多不胜数。
这让那律惊怒交加,还没开始抢掠呢,就已经折损了十分之一的战兵,这次抢掠无论能抢到多少、抢到什么,都绝对亏本了,需要至少五年才回得过气来!
齐人的愤怒,比起那律只多不少。按理来说,正常的战线,战死了十分之一的战兵,整支军队就会开始显露败相,死亡三分之一,就濒临崩溃,过半那就绝对会溃败。
但那是对正常的军队而言。
如今在齐国长城的军队,在高殷继位、采取更戍法后,不时轮调禁军、天策府军和原本的边防士兵,这让边境的将士成分驳杂,容易爆发矛盾的同时,又出现了以出身和民族抱团的山头主义。
即便高殷极力在各地宣传着三国演义、后汉演义,以及最近开始命令臣下撰写的《楚汉演义》,给他们宣传转轮皇帝、月光王的神话故事,做忠君爱国的精神建设,取得的效果也没有特别好,毕竟听来的故事,没有比自己切身的民族和出身之别来得深刻。
因此调和边疆将士的矛盾,也成为了齐国戍边将官的必修课。
然而有时候,人对死去亲人的追忆,不是从葬礼上开始的,而是之后平凡的某一天,回到家中,忽然发现本该出现的那个熟悉身影已经死去了,唯独风声送来他无声的祝福,勾起记忆里的恸哭。
宣传也是如此,那些主观意识没能接受的宣传信号,被潜意识收集起来,收藏在记忆的深处,在感受到痛苦和绝望,在人生将死的跑马灯前,像是璀璨的万花筒,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了一遍。
原来这个讨厌的汉种,看到自己将被库莫奚人给杀死,也会伸出援手。
那个被我打过的鲜卑人,居然会在受伤将死时,还挣扎着替我挡了一箭。
这是为什么?齐卒们只是低头,看着围巾和甲胄上沾染的鲜血,忽然有所明悟。
“我们都是齐人啊。”
敌军一起攻击长城,因为他们都是库莫奚人。
而他们一起守御着长城,因为他们都是齐人。
既有汉人,也有鲜卑人,但此时此刻都为了守护齐国而身处此处,那便是齐人。
都是齐人,都是兄弟,你们杀死了我的兄弟,你就得死!
“至尊、转轮王,月光王……会来的!在这之前,将我们的国土,守住!”
“杀死这群库莫奚杂种,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啊!!!”
越来越多的齐卒,强撑着受伤的身体爬起,在城墙上高声地呼喝着。
数不清的库莫奚士兵联挟成队,大声说着中原人听不懂的胡语吸引他们注意力,接着趁机射出箭矢。
大部分齐军都不会中这一套,或者迅速躲避开来,同时还以热情的谩骂和同样犀利的弓矢。
但数量一多,终究会有少部分倒霉蛋被射中面门或要害,被同僚抬下去,让库莫奚人发出大声的嘲笑。
更有些士兵直接从城墙上摔了下去,倒在库莫奚人面前,库莫奚士兵此刻便会兴奋至极,冲上去将齐兵杀死,割下他的头颅挂在马身上,同时扒走他的甲胄,将染血的装备穿在身上,对着城上的齐兵耀武扬威。
“可恶!”齐卒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僚被大卸八块,纷纷赤红双目:“军主!”
“别中计!奚贼是想把我们引出去!”
“若只是一千,甚至是两千人,我都带着你们出去拼了。”镇将手持宝剑,指向远方:“可你们看这烽火台的规模,上百里……说明此次奚贼入寇规模甚大,恐怕要有万人!”
闻听此言,齐卒顿时垂头丧气,以他们装备的精良,对上库莫奚这种虏贼,哪怕不依托长城防守,也能够歼灭四倍的敌人。可一万人,就是十倍以上,战死还是小事,丢城失地,让胡虏入了国境杀民掠财,那才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而且,上万的骑贼……
齐军的士气渐渐衰弱,镇将见状不妙,立刻安慰着:“放心好了,烽火台已经点燃,后方知道形势严峻,他们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
“到时候我们还能跟他们出城去,杀贼立威!”
“噢!!!”
士兵们跟着将官一起大喝,镇压心中的不安,只是仍有着许多疑问,国内的援军真的会及时赶过来吗?
“至尊可没那么好心。”
一名士兵小声哼哼,他原是贺拔仁的旧部,受到常山王事变的牵连,被发配到辽西,此刻嘟囔着:“没准他正打算让我们这些人送死,即便没死,战败或者逃亡,都有理由将我们斩尽杀绝,彻底清除常山王一党……”
“胡说,至尊是月光圣王转世,怎么会放弃我们这些子民!”
“难说!他又不是鲜卑人,现在没准躲在皇宫里享乐,和先帝一样,忘了我们这些为他守边的苦命人!”
这话让周围的人色变,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别说了,你不要命啦!”
然而城上不只有他有这种想法,流言沸起,士兵们只能逼迫自己不去多想,默默祈祷着援军早日到来。
库莫奚的攻势,大体是绕城试探,摸索薄弱之处,而后利用奚车佯攻;哪怕知道奚车只是迷惑他们的攻击,齐人也不得不对这进行重点打击,还是那句话,如果无人阻止,那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一群孩子也能突破城门。
有的时候,还必须组织精锐出城杀掉工程兵,毁掉攻城器械,才能暂时松一口气,高殷在稷山战场上就经常利用这一手来引诱周军出城,再派精锐骑兵上去和他们交战,以优势兵力吞噬他们。
现在库莫奚使出同样的战法,他们有上万人,而城中守军只有七百人,能在城墙上坚持就已经够勉强了,更不要说冒险组织精锐出城截击。
好在齐军在长城上屯驻了足够的防御设施,像是滚石和木擂、金汁、铁蒺藜,给城下的库莫奚军队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让他们直呼长城是块难啃的骨头。
就这样,在库莫奚发现薄弱、选定主攻点,开始全力攻打的两日后,也就是初八时,齐军仍旧在坚守着。
“奚贼又要上来了!”
一批批库莫奚士兵竖立木梯,强行登城,同时将奚车组装出一条高坡路,让骑兵可以从容射箭,甚至是尝试纵马冲上长城——这效果并不太好,城墙上三五名士兵只要预先提防,就能同时出槊,将这种胆大的骑兵戳死,或戳下墙去,摔个人仰马翻,不死也半残。
然而这样就使得周围的齐军在应对登城的敌军时,还要抽出部分精力盯防那些骑马而来的库莫奚骑兵,毕竟城墙只有三米多高,一旦给他们充足的跑道,还真可能让他们冲上城墙,骑着马大杀四方。
这样牵扯了许多齐兵的注意力,让他们疲于奔命,而远处的那律观察着战况,心中同样在滴血。
这每一个骑兵,都是他们库莫奚族的勇士,磕死在这小小的长城上,怎么能让人不难过!
可若是抢不到足够的东西,冬天也要饿死许多人,还是会丧失不小的战力!
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死得其所,死在光荣的战场上!
“继续,加大攻势,快些破城!”
那律下了令,库莫奚的攻击更加汹涌而凶恶了,城上的齐军只觉得压力骤然变大,就连镇将都不能再保持冷静,亲自上前线杀敌:“杀,杀了他们,阻止他们入城!”
就这样拼搏了二日,这二日下来,城墙上的齐军已经战死了四百人,这还是在城池加持和诸多防御器械的帮助下取得的战果,活下来的三百人也已经精疲力竭,快要到达极限。
而库莫奚付出的代价,是奚车损失了二十多驾,包括奴隶在内的库莫奚士兵战死一千二百,带伤的更是多不胜数。
这让那律惊怒交加,还没开始抢掠呢,就已经折损了十分之一的战兵,这次抢掠无论能抢到多少、抢到什么,都绝对亏本了,需要至少五年才回得过气来!
齐人的愤怒,比起那律只多不少。按理来说,正常的战线,战死了十分之一的战兵,整支军队就会开始显露败相,死亡三分之一,就濒临崩溃,过半那就绝对会溃败。
但那是对正常的军队而言。
如今在齐国长城的军队,在高殷继位、采取更戍法后,不时轮调禁军、天策府军和原本的边防士兵,这让边境的将士成分驳杂,容易爆发矛盾的同时,又出现了以出身和民族抱团的山头主义。
即便高殷极力在各地宣传着三国演义、后汉演义,以及最近开始命令臣下撰写的《楚汉演义》,给他们宣传转轮皇帝、月光王的神话故事,做忠君爱国的精神建设,取得的效果也没有特别好,毕竟听来的故事,没有比自己切身的民族和出身之别来得深刻。
因此调和边疆将士的矛盾,也成为了齐国戍边将官的必修课。
然而有时候,人对死去亲人的追忆,不是从葬礼上开始的,而是之后平凡的某一天,回到家中,忽然发现本该出现的那个熟悉身影已经死去了,唯独风声送来他无声的祝福,勾起记忆里的恸哭。
宣传也是如此,那些主观意识没能接受的宣传信号,被潜意识收集起来,收藏在记忆的深处,在感受到痛苦和绝望,在人生将死的跑马灯前,像是璀璨的万花筒,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了一遍。
原来这个讨厌的汉种,看到自己将被库莫奚人给杀死,也会伸出援手。
那个被我打过的鲜卑人,居然会在受伤将死时,还挣扎着替我挡了一箭。
这是为什么?齐卒们只是低头,看着围巾和甲胄上沾染的鲜血,忽然有所明悟。
“我们都是齐人啊。”
敌军一起攻击长城,因为他们都是库莫奚人。
而他们一起守御着长城,因为他们都是齐人。
既有汉人,也有鲜卑人,但此时此刻都为了守护齐国而身处此处,那便是齐人。
都是齐人,都是兄弟,你们杀死了我的兄弟,你就得死!
“至尊、转轮王,月光王……会来的!在这之前,将我们的国土,守住!”
“杀死这群库莫奚杂种,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啊!!!”
越来越多的齐卒,强撑着受伤的身体爬起,在城墙上高声地呼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