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捷报震群僚-《大秦哀歌》

  泪水无声滑落,滴落在供桌上,那是喜悦与告慰的泪水。

  相比之下,夏太后的府邸内,则弥漫着一种更为深沉、复杂难言的情绪。。

  她同样未眠,独自坐在暖阁的灯下,手中紧紧攥着儿子庄襄王子楚儿时佩戴过的一枚玉佩。

  子楚早逝,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夜深人静时,这玉佩是她唯一的慰藉。

  当侍女几乎是语无伦次地报来捷讯时,她先是怔住,手中的玉佩“啪嗒”一声轻响落在锦垫上。

  夏太后先是怔怔地看着侍女,随即,两行清泪潸然而下,滴落在玉佩上。

  “楚儿…我的楚儿…”

  她颤抖着拾起玉佩,紧紧贴在胸口,仿佛要将这巨大的喜悦和骄傲传递给逝去的爱子:“你听见了吗?政儿…政儿他打赢了,打赢了五国联军!你的儿子,他…他是个比任何人都了不起的君王。

  大秦…大秦终于要迎来那一天了…

  你未能亲眼所见的盛世,政儿他…他要替你、替历代先王实现了。”

  她泣不成声,泪水中有对儿子的无尽思念,有对孙儿功业的无限欣慰与自豪,更有对秦国江山稳固的深深安心。

  秦臻的名字,再次划过她心头。

  这个被政儿托付的年轻人,果然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她低声对着玉佩呢喃:“楚儿,政儿身边有能人,你在天有灵,定要护佑他们……”

  灯光下,这位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柔弱,却又因那份深沉的欣慰而透出一种坚韧的力量。

  .........

  同一时间,关内侯、隗状、芈启、王龁、蔡泽、嬴傒、李斯等重臣收到消息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隗状听完仆从复述的捷报概要,他沉默良久,脸上先是震惊,随即是深深的感慨,最后化为一丝苦笑。

  他想起自己当初对秦臻挂帅的强烈忧虑,甚至私下里多次劝谏秦王。

  如今,事实给了他最响亮的耳光。

  他捻着胡须,低声感叹:“少上造用兵如神,更难得的是这份战后处置的见识,不屠降,攻心为上。

  看来,大王是决意要行一条不同于武安君的路了。”

  忧虑虽被打消,但压力丝毫未减。

  大胜之后,安抚地方、调配资源、与典客署协调对五国的外交施压,千头万绪的政务正等着他这位丞相去处理。

  接着,他立刻吩咐备笔墨纸砚,待写完具体章程后,天一亮就进宫。

  而当李斯接到消息时,他还在廷尉府批阅案件条文。

  听闻秦军大胜、联军覆灭,尤其是秦臻无恙,他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即眼中精光爆射。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秦王修改《军功律》那条命令的核心。

  这无疑是秦国未来军事策略的一个重要转向信号,更隐含着君王对“人心归附”的重视开始超越单纯的武力征服。

  这与法家“以力服人”的根基并不矛盾,但增添了新的维度。

  “大王……少上造……”

  李斯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此战之后,少上造威望如日中天,其‘怀柔’之策得大王鼎力支持,又有蒙氏这等军功新贵践行……”

  秦王和秦臻的视野与手段,似乎比他预想的更为宏大。

  他必须更快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新占领地的法制推行、配合怀柔政策修订相关律令方面。

  想到这里,他立刻开始思考起来,准备应对大王可能关于律法修改的咨询。

  这场大胜,对他而言,既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而章台宫书房内的烛火,依旧长明。

  嬴政已重新坐回案前,再次仔细翻阅那三份帛书,尤其是秦臻对战局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和对未来的深远忧虑。

  窗外,秋风呼啸而过,卷起几片枯叶。

  而咸阳城内,因这场大胜而点燃的灯火,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仿佛无数星辰落入凡间,共同照亮着这座都城的不眠之夜。

  这灯火之下,是难以平息的激动,是各怀心思的筹谋,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潜藏的暗流。

  洛邑平原的血腥与悲壮,正化作一卷卷冰冷的数字和策略,在章台宫的书案上翻动。

  秦臻在战场上提出的那个关于“恐惧”与“人心”的巨大命题,此刻已悄然传递到了年轻的秦王手中,并开始以一种更宏大的方式,融入大秦的治国方略之中。

  东方的天际线,依然沉浸在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里。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道注定要照亮整个华夏大地的曙光,已从洛邑的血火中,从咸阳不灭的灯火里,磅礴欲出。

  那面在洛邑城头猎猎作响的黑色“秦”字大纛,其投下的阴影与播撒的恐惧,正伴随着秦王嬴政一道道深思熟虑的王命,漫向六国每一个惊魂未定的角落。

  .........

  翌日,章台宫。

  巨大的玄鸟图腾高悬殿顶,在初秋微凉的晨光中投下肃穆的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绷感,连殿角侍立的郎官都屏住了呼吸,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被刻意压抑着。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班肃立,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聚焦在王座之上的嬴政身上。

  但是嬴政并未立刻开口。

  他此刻正缓缓扫视阶下群臣,目光在那些曾反对秦臻挂帅、主张撤换的老臣脸上、如隗壮、芈启、关内侯、王龁等短暂停留。

  他们的表情复杂,有期待,有疑虑,更深处或许还藏着一丝被打脸的尴尬。

  嬴政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案几上那三卷昨夜已被他反复研读、边缘几乎被体温焐热的帛书。

  那上面承载的,是决定大秦国运的辉煌胜利,也是此刻殿内无声风暴的源头。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诸卿。”

  嬴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昨夜,驿卒踏碎星光,带来了函谷关外的消息,想必诸位已闻风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屏息凝神、竭力控制情绪的脸:

  “今日,寡人便以此帛书为引,昭告天下,洛邑会战,我军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