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秦王瞰天下-《大秦哀歌》

  “其二:诏令太原郡守、河东郡守,即刻整备两郡半数存粮,由郡丞萧何统一调度押运,调集所有可用车马民夫,火速送往洛邑,沿途关卡,一律放行。

  告诉萧何,此粮乃安降卒、定民心、固胜局之本。”

  “其三:诏令驻魏、赵、韩、燕、楚之秦使:五国背信弃义,悍然合纵犯我大秦,罪无可赦。

  着其,即刻严辞责问其君,斥其背盟合纵,犯我大秦疆土之之罪。

  魏国乃合纵首倡,罪魁祸首,罪无可逭,着姚贾提高姿态,厉声诘问。

  若魏王增所献‘诚意’不能令寡人满意……”

  说到这,嬴政顿了顿,冷哼一声,眼中寒光一闪,一字一句道:“那便告诉他,寡人的铁骑,不介意饮马大梁城下。踏破其城门,只在旦夕之间。

  其余诸国,视其参与程度,索要城池、钱粮、质子。

  索地之数,由典客署纲成君据其罪责轻重拟定。

  若其推诿搪塞,拒不认罪……

  那便告诉他们,洛邑之血未干,我大秦锐士剑上之血犹温,寡人的铁骑,随时可踏平其宗庙社稷,让彼辈掂量清楚,是割地,还是……国灭身死。”

  “其四......”

  嬴政的目光再次扫过蒙恬那份军报,语气坚定:“即刻传令廷尉府李斯、陆凡,修改《军功律》,增补条文:

  凡我秦军将士,临阵劝降敌军,瓦解其顽抗,避免无谓厮杀,使敌成建制归降者,依其劝降人数及所降敌军之重要性,其功勋按律加倍论赏。

  此令即刻颁行全军,晓谕三军将士。”

  嬴政这是用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攻心为上”的战略地位,是对蒙恬之举的最高褒奖和推广。

  “其五:于现有俘虏及后续俘获者中,择其精壮善战、能操弓弩、善驭车马者,打散编制,选其优者补入我军各部,以战养战,扩充军力。

  愿投我秦军者之平民,无论国籍,验明身份后,可编入我军辅兵营,由将领严加管束操练,观其后效。

  另,于韩、赵、魏、楚、燕五国降卒中,各择百名老弱伤病,赐十日口粮,遣医者略加诊治,放其归乡。”

  说到这,嬴政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光芒,加重语气:

  “让他们回去,告诉他们的乡邻:秦军破五国合纵,乃天命所归;秦法虽严,然不屠降、不掠民,只诛顽抗挡路者。

  降者得生路,更有望得田宅安身,享太平之世。

  寡人要这消息,比比秦军的刀剑更快地传遍山东列国的每一个角落。

  让天下人皆知,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嬴政一口气说完,语速不快,但每一条都清晰无比,直指核心。

  “喏!”

  刘高强压着心中的震撼,将这一连串重大决策一字不差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

  这五条诏令,环环相扣,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怀柔之策,更有深远的政治布局,都精准地指向战后最关键的每一个环节。

  尤其是对蒙恬的变相褒奖和对劝降的立法重赏,更是体现了君王对“人心”的重视开始超越单纯的“恐惧”。

  随后,刘高将每一条都牢牢记在心中,准备退下传达。

  “且慢!”

  就在这时,嬴政叫住了他,继续说道:“再传一令:将洛邑大捷之详情,及寡人方才处置方略之要点,即刻通报华阳太后、夏太后、关内侯、隗状、芈启、王龁、蔡泽、嬴傒、李斯等重臣处。

  令彼等……细览,好生思量。”

  最后几个字,嬴政的语气带着一丝锋芒。

  他要让那些曾质疑他、质疑秦臻的人,都清楚地看到今日的胜利和他的决断。

  “喏!臣即刻去办!”

  刘高深深一躬,转身快步离去。

  书房内,复归寂静。

  但这份寂静已与之前的凝重压抑截然不同,充满了胜利的余韵和运筹帷幄、挥斥方遒的张力。

  嬴政缓缓踱步到窗边,推开窗户。

  夜风带着凉意涌入,吹动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

  他深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望向宫外。

  咸阳城许多地方已因驿卒的呼喊而亮起了更多的灯火,喧嚣欢呼声隐隐传来。

  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咸阳的万家灯火上,似乎穿越了重重宫阙,落向了函谷关以东那片广袤的土地。

  韩都新郑、赵都邯郸、魏都大梁、燕都蓟城、楚都巨阳……这些曾让他夙夜忧叹的敌国都城,此刻在他眼中,仿佛成了囊中之物,只待他伸手摘取。

  “先生……”

  嬴政低声自语,坚毅的嘴角终于勾勒出一抹极淡、却无比清晰的弧度。

  那是一个征服者俯瞰自己疆域时,志得意满而又深知征途尚远、挑战尤巨的微笑。

  “为寡人扫平了前路荆棘,砸碎了合纵枷锁,接下来......”

  此刻,他的目光变得更加幽深锐利:“便是如何将这破碎的山河,真正熔铸成寡人的大秦了。”

  烛火摇曳跳动,将秦王年轻而挺拔的身影投在六国疆域图上。

  那影子仿佛在不断延伸、膨胀,带着威压与掌控力,直至将图上所有的山川城邑、江河湖海,都彻底笼罩在其无边的玄色之中。

  .........

  刘高带着王命离去后,秦军洛邑大捷的消息,在咸阳的权力中心激起了层层波澜,其势远超宫外的百姓欢腾。

  华阳宫内,灯火未熄。

  华阳太后并未就寝,她正跪坐在供奉着秦孝文王嬴柱画像的静室内。

  室内檀香袅袅,画像中的嬴柱,温文儒雅,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壮志未酬的淡淡忧郁。

  当心腹侍女几乎是跌撞着闯入,声音颤抖着禀报“太后!洛邑…洛邑大捷!少上造全歼五国联军!”时,华阳太后猛地从蒲团上站起。

  她疾步走到画像前,凝视着夫君温润却隐含遗憾的眉眼。

  片刻的震惊与难以置信后,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眶,声音带着的哽咽,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与欣慰:

  “先王!你们看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政儿他……他做到了!

  他顶住了所有压力,他选对了人。

  秦臻,真乃天赐我大秦的瑰宝。

  洛邑大捷,五国合纵灰飞烟灭,大秦…大秦一统天下的日子,真的不远了。

  哀家……哀家没有辜负你的托付,扶保政儿,终见今日。

  我芈姓,终究是为大秦的万世基业,尽了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