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仲达妙计,离去前的奋力一搏-《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一晃又是十天过去,这段时间,果然天气变化不定,时晴时雨。

  河沟挖掘的进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终于在三月七日完成了。

  三月七日,后世称为“少女节”,过了这个晚上,就是妇女节。

  夜已深,王通的军帐中还亮着灯。

  斜躺在胡椅上,王通有些昏昏欲睡,在王通前面的桌案上,歪歪斜斜地放着一张墨迹未干的白纸。

  白纸上写的是一首歪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怪叫声,姑娘变大嫂。”

  ……

  突然,帐外传来典韦的声音:“主公,郭军师和贾军师求见!”

  “让他们进来。”

  王通一边说,一边坐直了身子,随手又将桌上的歪诗揉成一团,丢在垃圾筐里。

  门帘揭开,郭嘉和贾诩钻了进来,头上的头发有些湿润。

  “又下雨了?”

  “是的。”

  “蒙蒙细雨?”

  “是的。”

  “他们,要行动了?”

  “是的。”

  “我们,准备好了?”

  “是的。”

  “吃复读机了?”

  “是的。”

  “……”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此前王通和贾诩、郭嘉在一起推演过,袁尚就会在最近几天突围,具体的日子尚难断定。

  但是,如果是下着蒙蒙细雨,则最适合城内的守军突围。因为这种天气,对骑兵影响最大。

  道路泥泞,不适合骑兵冲锋。

  尤其是几万人踩过的泥巴路,泥浆很厚,马蹄会陷得很深。这种情况下马速过快,战马就很容易摔倒。

  当然,官道是用石头或三合泥硬化过的路。但是,官道并不会很宽。几万人的行军不可能只走官道,得从田野间的旷野里走。如果遇上下雨天,那些不是官道的地方被成千上万的人踩过之后,地面就会变得很泥泞。

  这种泥泞的道路,对步兵的行军速度会有影响,但是,对骑兵的行军速度影响会更大。

  除此之外,就是弓箭的问题。

  这种蒙蒙细雨的天气,弓弦最容易回潮。一根弓弦只要从防水袋里拿出来不到半个时辰,就会因回潮而松弛。尽管,弓兵们带了备用弓弦,但备用弓弦也用不多久。

  所以,在这种天气突围,并州骑兵在骑射方面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得出来。

  除此之外,就是据黑冰阁传来的消息,曹仁的军队,已经到达了离邺城150里左右的内黄城;乐进的军队,也到达了离邺城约200多里魏县城。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邺城、内黄、魏县位置地图。)

  ……

  而这个距离,最适合接应袁尚。

  太远了不行。

  因为太远了,就接应不到。

  太近了不行。

  因为太近了,就会逼得王通狗急跳墙——掘开漳河河堤,引水灌城,将邺城的城内城外全部变成一片汪洋。如果那样的话,袁尚纵然跑出城墙,也会被河水冲走;甚至连接应的曹军,也都会被河水淹没。

  而曹仁屯守于内黄城,既能接应袁尚,又不至于逼得王通狗急跳墙。不仅有城可守,远近距离也刚好合适。

  (备注:内黄县是武圣岳飞的故乡。在南宋后期、元朝和明朝,武圣一直是岳飞。到了满清,才将关羽捧为武圣。原因是岳父抗金,而满清自称后金。所以,满清才贬岳飞而捧关羽。最后,将关羽捧成了黑社会组织的——精神领袖。)

  ……

  现在,王通的智力为98,估计贾诩智力99,郭嘉的智力100。三个人的智力加起来就是297。

  (备注:这是某岛专家的逻辑。某岛专家通过“三角函数”运算,认为一发导弹拦截一枚来袭导弹的概率约为70%,而三发导弹同时拦截一发来袭导弹的概率则高达210%。)

  高达297的智力何其恐怖?轻轻松松的,就推演出袁尚的突围日期就在“少女节”这一天的夜晚。

  因此,早就做好了妥善的安排。

  ……

  不过,城内的司马懿、辛评、逄纪等人也不是吃草的,三个的智力加起来也有270左右。

  所以,司马懿等人也做了一些精妙的安排。

  ……

  半夜时分,夜黑漆漆的。

  北城外的王通营地里,也比白天安静了很多。没有马嘶声和将士们进进出出的喧嚣,只有往来巡哨不时地发出一两声吆喝。

  夜风吹过,火把忽明忽灭。

  突然!

  鼓声震天而起,营外的空地上,出现了密密麻麻无数的火把,紧接着,便是震天动地的一片呐喊之声。无数的袁军士卒手持武器,朝着王通所在的营地猛冲了过来。

  这是袭营!

  被袭的还是王通亲自统帅的位于北城外的王军军营。

  王通也早有准备。

  虽是被夜袭,将士们却一点也不慌乱。几乎是在战鼓声刚刚响起那一刻,将士们便冲出帐篷,有序而快速地赶到了营寨的栅墙边。

  全都顶盔贯甲,着装整齐。

  这哪像是被夜袭?

  分明就是在演习!

  或者,更确切地说,早就知道敌军会过来夜袭,将士们都穿着甲胄,拿着武器,在帐篷内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嗖嗖嗖嗖……”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将冲锋而来的袁军军阵收割得如同被狗啃过似的。

  不过,袁军依旧悍不畏死的往前冲锋。

  有胆小的停步不前,立即被身后的士卒一矛捅穿;有人转头向后看了一眼,立即被身后的士卒劈头盖脸一刀砍翻。还有人中箭后发出哀嚎,也被身后的人一刀砍死。

  怯战者杀,不前者杀!

  回头者杀,哀嚎者杀!

  这是最严的督战条例,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由青壮组成的敢死士,他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妻儿被袁尚所控制。如果他们畏战,他们的父母妻儿就会被袁尚杀死。

  很快,他们便冲到了离栅墙约30米远的地方。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道壕沟。

  壕沟宽约四米,深约三米,沟中已经积了很多雨水,一些地势稍低的地方,雨水正在往沟外溢。

  不过,敢死士们是勇敢的。

  燕赵之地。

  不乏慷慨悲歌的铁血汉子!

  他们无视前面的壕沟,义无反顾地向前,扑通扑通跳进壕沟之中,这是要用身体来填平壕沟。

  然而。

  就在那些人跳下壕沟时,奇迹发生了。只听“轰”的一声响起,整个壕沟燃起了熊熊烈火,变成了一道巨大的火墙。

  因为他们手中的火把。

  掉进了壕沟。

  点燃了壕沟中的——汽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