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忠义之士,表演倒栽葱方式-《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审配见袁绍醒了,便捡起掉在地上的信纸观看,但见那信纸之上,其实只写着一句话:

  “袁本初之子,皆如犬豚尔!”

  10个字而已。

  然而,也正是这仅仅10个字的一句话,便让袁绍感到了绝望。因为袁绍从这一句话中,看出了王通对他的三个儿子的极度不屑。

  再给合这么久没有援军到来,而袁谭的亲兵曲长却成了王通的俘虏,不难猜到,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战败了。

  外援已断,粮草已无。

  城内仅剩50匹战马,又能坚持多久?

  ……

  “袁延,你告诉我,显甫现在怎么样了?”

  没有问袁谭,没有问袁熙。

  袁绍最关心的,还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袁尚袁显甫。即使袁延是袁谭的亲兵曲长,袁绍也是先问袁尚的情况。

  “回禀大将军,三公子听说大将军被围,便立即亲率两万人马进攻范阳。不过,尚未到达范阳城外,在强渡拒马河时,便遭到王通水师的拦截。

  三公子冲锋在前,胸口中了一箭,血染衣甲,连所骑战马的马背全都染红了……”

  “啊……!”

  袁绍大惊失色,一把拉过袁延的衣襟,着急地问道:“我的显甫,我那最为孝顺的儿子!他怎么样了,你快告诉我!我的孝顺儿怎么样了,他可还活着?”

  也难怪袁绍如此着急。

  按袁延所说,袁尚是:‘胸口中箭,血染衣甲,连战马的马背全都染红了’。

  流了这么多血。

  不死焉有天理?!

  而袁尚又是听到袁绍被围,立即发兵救援,并且救父心切,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才被箭矢射中。这怎不让袁绍又感动,又痛心。

  “大将军放心,三公子还活着。”

  袁延被袁绍抓着衣襟,有点喘不过气来,赶紧说道:“三公子并没有死。他只是中了一箭,血……血流得有点多,昏迷了几天之后,就醒过来了。

  由于军中缺乏良医,在中箭的当天晚上,三公子还在昏迷期间,辛评和吕旷将军就护送三公子回邺城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

  袁绍放下袁延,长吁了一口气。

  却听袁延又接着说道:

  “不过,那王通却让我带话给你,说什么三公子的中箭是假的。说是三公子假装受伤,然后回军邺城,抢先一步收编邺城军队,占据邺城粮草军械物资,以便争夺世子之位。

  王通还说这一切都是辛评的主意,说辛评还将此策做成了一首诗,那首诗就是:

  收兵收将,搞钱搞粮。

  控制中枢,守着老娘。”

  ……

  “污蔑,这一定是污蔑!”

  袁绍大声说道:“我的显甫……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一定是王通想要离间我们的父子之情,才故意这样污蔑显甫的。这种鬼话,我绝不会相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倒是一旁的审配问道:“那么,三公子手上的两万军队呢?伤亡了多少,剩下的军队是否交给二公子用来救援主公?”

  “回审从事。”

  袁延道:“三公子的军队伤亡1000多人。剩下的军队没有交给二公子。吕旷和辛评在三公子昏迷后,带着这些军队护送三公子去了邺城……”

  审配闻言,脸色顿时铁青。

  不过,袁绍却说道:“这也怪不得显甫,当时显甫中箭昏迷,做决定的人是吕旷和辛评。”

  “好吧。”

  审配无奈地摇了摇头,问袁延道:“那么,二公子呢?”

  “回禀审从事。”

  袁延道:“二公子在三公子兵败之后,留两万人马守高阳,亲率三万人马来救援主公。不过,也在拒马河边战败。

  二公子因心中焦急,亲自冲锋在前,胸口中了一箭,血染衣甲,连所骑战马的马背都染红了……”

  “显奕,显奕他怎么样了?!”

  袁绍又是大惊失色,着急地说道:“你快告诉我!我的显奕孝顺儿,他现在怎么样了,可还活着?”

  “大将军放心。”

  袁延道:“二公子并没有死。他虽然中了一箭,血……血流得有点多,但是,昏迷了几天之后,还是醒过来了。后来……”

  “后来如何?”袁绍赶紧问道。

  马延道:“后来,在二公子昏迷期间,逄纪和韩猛将军说军中没有良医,就护送二公子去邺城就医去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袁绍长吁了一口气。

  感到很是欣慰:“苍天有眼,袁氏列祖列宗保佑,显甫和显奕都无性命之忧……”

  袁绍还在关心两个儿子的安危。

  但是,审配却没那么傻。

  审配早就听出问题来了。

  铁青着脸问道:“二公子的军队呢,是不是也都全部带去了邺城?”

  “这倒没有。”

  袁延道:“二公子昏迷期间,韩猛在饶阳留了两万人,在高阳留了一万人马,其余约两万人马护送二公子去了邺城。”

  审配闻言,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与袁尚一样的中箭方式,一样的大出血,一样的昏迷数天。一样的由手下将领和谋士自作主张将军队带往邺城。

  一样的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所不一样的,是袁熙还留了两万人马驻守高阳和饶阳。但是,这也不是为了救援袁绍,而是为了控制安平郡!

  很明显,这是因为袁尚先去了邺城,袁熙担心争不过袁尚,便先在安平郡的饶阳留了两万军队,将安平郡当成自己的退身之地。

  至于留在高阳的一万人马,名义上是防止张合回幽州,实际上,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高阳离饶阳并没有多远,高阳的驻军,随时可以退回饶阳。

  逄纪的布局,一点不输辛评!

  ……

  原本,两兄弟加在一起有七万大军。经过这一折腾,离范阳和易县较近的,其实只有高阳和饶阳的三万人马。

  而且,这三万人马,担负的还是防止张合从河间西进的职责,而不是用来救援袁绍。

  那么,能用来救援袁绍的,就只剩下千里迢迢赶来的袁谭了。

  想到袁谭,审配又问道:“大公子那边如何?”

  “回禀审从事。”

  袁延道:“大公子出兵四万,一万由高柔将军率领前往邺城掌控局势,以防大将军被围期间邺城生变。

  另外三万大军,由大公子亲自率领来救大将军。并于三天前赶到拒马河边,与幽州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幽州军统兵的是王通手下的猛将赵云和张绣。大公子战败,三万人马损失过半。

  最后,大公子胸口中了一箭,流了很多血,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大公子昏迷期间,许攸和高晖将军担心军中无良医,率军护送大公子去了邺城……”

  ……

  听到这里,审配再也按捺不住。

  “够了!”

  审配喝止了还在说话的袁延。仰首向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又低下头来,整理好衣冠,在袁绍跟前拜倒。

  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然后,转过身。

  纵身一跃,从数十米高的易京楼上跳了下去……用的,是脚上头下的……倒栽葱方式……

  “正南……”

  身后,传来袁绍撕心裂肺的叫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