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易水河还是那个易水河,易京还是那个易京。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袁绍站在易京楼上,展眼看向城外的幽州军,心中感慨不已。

  曾几何时,站在这易京楼上的,是公孙瓒那个鳖孙。围在外面耀武扬威的是四世三公、身世显赫的、统兵数十万的自己。

  而现在,却反过来了。

  变成了自己站在易京楼上,公孙瓒在外面耀武扬威,不可一世。那天杀的王穿之,为了恶心自己,竟然将闲居在右北平的公孙瓒找了来,担任攻打易京的主将。

  “袁本初,你还是降了吧!”

  公孙瓒在城外拿着个圆锥形铁皮筒(喇叭)的东西,对着易京楼大喊:

  “你已经被包围了,反抗是没有出路的,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的妻妾和孩子……”

  ……

  “投降?”

  袁绍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毕竟蝼蚁尚且惜命。

  而况身份尊贵的袁绍。

  在这封建社会的古代,怕死者往往是富贵之人,他们过惯了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美好生活。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所以,他们更害怕死亡。

  而那些封建社会的贫苦百姓,生活……不,其实封建社会的贫苦百姓是没有生活的,他们的生活不叫生活,而应该叫做生存。

  他们活得如同牛马一样,累死累活,贫困潦倒,人一条卵一根。活着甚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死亡反而是一种结束苦难的解脱。

  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古代的穷人们,反而会比古代的那些达官显贵们更勇敢一些。

  因此,听到外面的劝降声。

  袁绍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动的。轻声问身边的审配道:“正南,你看这……”

  “主公!”

  审配扑通一声拜倒在地,语气坚定地说道:“万万不可!”

  “为何?”

  袁绍看着拜在地上的审配,没有叫他起来,也没有上前搀扶。而是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都一个月了,援军还没有到来。城内的粮食早就没有了,就连战马也被吃得所剩不多了。除了投降,咱们还有别的选择吗?难道要在这城中活活饿死不成?”

  “主公容禀!”

  审配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低声说道:

  “别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主公你不可以。因为你投降也是死,而且,还会死得更惨,更没有尊严。

  因为你出身显赫的袁家,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你以前是诸侯盟主,现在是天子下旨钦封的当朝大将军。你的家世、身份、声望、官职,都要远高于王通!

  这就是你投降之后。

  必死的理由!

  假如你只是一个小诸侯,王通或许会给你一条活路。但是,你却是最大的诸侯。

  家世、身份、声望和官职都远在王通之上。王通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声望远在他自己之上的人,在投降之后还活着。

  所以,对于投降,主公还是不要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

  袁绍没有再说什么,其实袁绍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只是有些不甘心而已。

  挥了挥手,让审配起来。

  过了一会,才又问道:“那么,我该怎么办?”

  “再等等吧。”

  审配道:“咱们还有50多匹战马,杀了给将士们煮汤喝,多加点水,还能坚持几天。也许,再过几天,三位公子就会带兵打过来了。

  毕竟,三位公子手上的兵力,加在一起有十五万以上,整个冀、青二州的兵力加在一起,还有三十多万。

  如果三位公子真心想要救主公,调动所有兵力倾力一战,还是完全有机会将主公救出去的……”

  “真心?”

  “是的,怕就怕他们眼中只有各自的利益,没有你这个父亲。在你被困之后,他们各自保存实力不肯与王通硬拼,甚至为争世子之位而发生内讧,坐看你这个做父亲的在易京等死!”

  “这绝不可能!”

  “但愿吧,属下也只是猜测。所以,还请主公再等等。若是再等十天依旧不见援军,属下就陪主公一同赴死。”

  “唉……”

  袁绍长叹一口气,用力一掌拍在栏杆上。

  到了此时,袁绍又想起田丰和沮授来。

  早在数年前,冀州刚定之时,田丰和沮授就曾多次苦劝袁绍早立袁谭为世子,并且,还强烈建议只能给世子一人兵权,不可让世子之外的公子统兵。

  可是,自己却一直想让袁尚为世子。由于袁尚年纪尚小,还不足以独当一面,还需要更多的历练,这才将这事给一直耽搁了下来。

  现在看来,是自己错了,田丰和沮授的想法才是对的。

  心里这样想。

  嘴里却并不承认。而是冷哼一声,自言自语地说道:“田丰和沮授二人,必是在为本将而幸灾乐祸!”

  ……

  就在此时,却见有人手持一面小白旗向城门走来,一边走,一边高喊:“大将军,不要放箭,我是袁延!”

  “袁延?”

  袁绍认得这个人,这是袁氏家生子,因世代依附袁氏而赐姓袁。只不过,袁绍记得这人似乎是在袁谭身边任亲卫曲长,却不知他今天为何出现在这里。

  难道……袁谭也败了。

  袁绍的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因为通讯断绝,袁绍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袁谭的驻地远在青州,而现在袁谭的亲兵曲长却出现在易县的王通军中,这只能说明袁谭也败在王通手上。

  相距千里,匆匆赶来救援的袁谭都败了。那么,近在河间的袁熙和袁尚,就更不用说。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身边的亲卫们收起弓箭,然后问道:

  “是谁派你来的?”

  “是王通派我的。”

  “何事”

  “送信。”

  “谁的信?”

  “王通的。”

  袁延向袁绍行了一礼道:“大公子兵败,小的受伤被俘,但是王通却并没有杀我,而是写了一封信让我给大将军送来,说是要大将军亲启。”

  袁绍点了点头,令亲兵垂下一个箩筐,将袁延拉上城头。袁延上了城头之后,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恭恭敬敬地呈交给袁绍的亲兵。

  ……

  袁绍从亲兵手中接过信。

  只看了一眼,便“噗”地一声吐出一口血来,然后,便软软的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审配见状,连忙上前猛掐袁绍的人中。

  良久,袁绍悠悠醒来。

  失声痛哭:“大事休矣……

  ……

  (附录图片:幽州易京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