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渊的死讯,赵仙罴脸上并没有什么波动。
李渊已经七十多岁,晚年又耽于酒色,身体早就垮了,还能撑到古稀之龄,已经胜过这个时代很多老人。
“传朕口谕,违命侯、长孙氏及其子女,可为聩侯治丧,完成人子之孝。”
秉着绝人之念,不绝人之孝的原则,赵仙罴允许李世民长孙皇后,带着李霁月李明珠李明达三个女儿,在幽禁李渊的别院,为李渊秘密举办丧事。
至于那些早就送往帝国偏远地区幽禁的李承乾、李泰、李恪等前唐皇子,自然没有可能再回到长安奔丧。
他们至多会得到李渊的死讯。
“是,陛下。”
前来禀报的虎贲军躬身离去。
下朝后的几件要务处理完毕,赵仙罴离开稍显冰冷空荡的两仪殿,前往温暖舒适的御书房,开始批阅奏疏。
如今帝国各项新政都在稳步推行,此前他以雷霆之势征服各国的过程,仍是许多人心中的噩梦。
那些新纳入华夏族群的地区,自然没有谁会阻碍新政的执行。
因为那些人都知道,一旦他们有半点反抗的苗头,必将遭受无情的血洗。
至于大唐,以及华夏九州。
由于赵仙罴吞并大唐的方式还算温和。
这便造成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能获得绝大多数华夏百姓的拥戴和认可。
坏处是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这些世家大族,会误以为赵仙罴是个心慈手软的帝王,对待同族子民下不了手。
但那些人岂知赵仙罴内心真正的想法?
大唐不归大秦统治时,任这些世家闹上天,那也是大唐的事。
大唐归于大秦统治,这些世家归于大秦统治,如果还敢再闹,谁出头,就镇压谁。
这就是赵仙罴为什么会派宇文承嗣、杨慎这些酷吏,前往各门阀郡望之地的原因。
当然,为了对付那些不安分的世家门阀,赵仙罴并不只是召见提拔了宇文承嗣、杨慎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官员。
他还教了这些人一些独特的刑侦审讯手段。
另外给每个人配备了一名隐藏身份的虎贲军,作为随身护卫。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哪个或者哪几个世家门阀联合起来,聚众谋反,都能够解决。
帝国新的行政划分。
官员任免。
教育普及。
军队整肃。
直道以及边境重镇修建。
这是一个帝国建成时最需完成的几件大事。
而在这几件大事背后,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民生问题。
百姓过不过的好,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量。
基本人身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
这跟地区官府是否清廉,朝廷实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民,朝廷颁布的律法是否公正完善有关。
再是衣食住行。
这涉及土地的合理分配,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执行,还有地区经济波动物价涨幅。
最后是灾情处理。
有些地区因地理环境特殊,易发水灾、旱灾、蝗灾,以及地龙翻身(地震)、泥石流等灾情,需要朝廷协助地区百姓,合理规划住宅选址,合理耕种,有效避开灾祸,以及在不可避免发生灾祸时,能及时有效的救援重建。
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江山社稷,关乎黎民百姓的大事,赵仙罴只恨不得自己有一百个脑子,能用最快的速度去解决完善。
帝国户部,增加地理勘测司,落实对每一块地区的地理堪称和生物多样性记录,同时对各地区百姓普及一些有关毒蛇毒虫防治,以及有毒植物、真菌(毒蘑菇)的辨识。
帝国将作监,本来是负责宫殿、官署、城廓、坛庙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增加城建司,负责帝国各个地区的全新城池规划、百姓住宅合理设计…
书桌后,赵仙罴脸色平静,不断批阅奏疏,同时在每想起一些新的可执行方案时,便拿起金色御笔,顺手写下。
哪怕桌上的奏疏堆成小山,在时间以及赵仙罴这个堪称超级大脑的智力消磨下,也渐渐的被归类为已处理,被前来的内侍一摞摞捧到尚书省,交由尚书省大臣执行。
“陛下。”
一道高挑的身影走进来,是李毓婉。
李毓婉穿着一件白色宫裙,发髻上插着一根凤簪,手里端着一碗羹汤径直走了进来。
刚走进门时李毓婉神色还保持着贵妃的仪态。
等一走到赵仙罴近处,李毓婉立马神色一变,眉间紧蹙,微微撅起芳唇,一双杏眸满是心疼看着赵仙罴,一边弯腰轻轻将羹汤放下,一边换了个称呼小声道:
“夫君,是不是累坏了?”
说着她便兀自走到赵仙罴身后,为赵仙罴揉捏起了肩膀。
李毓婉哪里知道,以赵仙罴现在的体魄,这些看起来比较繁重的政务,在他眼里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是需要时间稳步去完成,过程相对枯燥。
赵仙罴也没有怪罪李毓婉换了称呼,以及语气里对于帝王每日政务如此繁忙的埋怨。
他知道如果可以,李毓婉并不希望他成为帝王,只希望他做一个生活无忧的普通人。
可有些事情现在已经无法改变,他也明白自己肩上责任之重,于是抓过肩头上李毓婉的一只手说道:
“你对于这些繁冗政务感到头疼,朕不怪你。
但你需要明白,这些都是朕该做的。
还有,你作为大秦帝国的贵妃,要永远记得善待自己的子民,以及教育好子女。”
“嗯。”
李毓婉轻轻点头。
赵仙罴松开李毓婉的手,端起羹汤,一饮而尽。
…
长安城,城北安定坊,一处距离大安宫不远的隐秘宅院。
这里正是赵仙罴幽禁李渊的院子。
李世民被秘密送来此处,刚走进院子前堂,看到跪在灵柩前的几道身影,顿时只觉隔世,泪水滚滚呼喊道:“观音婢!高阳!城阳!晋阳!”
李渊已经七十多岁,晚年又耽于酒色,身体早就垮了,还能撑到古稀之龄,已经胜过这个时代很多老人。
“传朕口谕,违命侯、长孙氏及其子女,可为聩侯治丧,完成人子之孝。”
秉着绝人之念,不绝人之孝的原则,赵仙罴允许李世民长孙皇后,带着李霁月李明珠李明达三个女儿,在幽禁李渊的别院,为李渊秘密举办丧事。
至于那些早就送往帝国偏远地区幽禁的李承乾、李泰、李恪等前唐皇子,自然没有可能再回到长安奔丧。
他们至多会得到李渊的死讯。
“是,陛下。”
前来禀报的虎贲军躬身离去。
下朝后的几件要务处理完毕,赵仙罴离开稍显冰冷空荡的两仪殿,前往温暖舒适的御书房,开始批阅奏疏。
如今帝国各项新政都在稳步推行,此前他以雷霆之势征服各国的过程,仍是许多人心中的噩梦。
那些新纳入华夏族群的地区,自然没有谁会阻碍新政的执行。
因为那些人都知道,一旦他们有半点反抗的苗头,必将遭受无情的血洗。
至于大唐,以及华夏九州。
由于赵仙罴吞并大唐的方式还算温和。
这便造成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能获得绝大多数华夏百姓的拥戴和认可。
坏处是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这些世家大族,会误以为赵仙罴是个心慈手软的帝王,对待同族子民下不了手。
但那些人岂知赵仙罴内心真正的想法?
大唐不归大秦统治时,任这些世家闹上天,那也是大唐的事。
大唐归于大秦统治,这些世家归于大秦统治,如果还敢再闹,谁出头,就镇压谁。
这就是赵仙罴为什么会派宇文承嗣、杨慎这些酷吏,前往各门阀郡望之地的原因。
当然,为了对付那些不安分的世家门阀,赵仙罴并不只是召见提拔了宇文承嗣、杨慎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官员。
他还教了这些人一些独特的刑侦审讯手段。
另外给每个人配备了一名隐藏身份的虎贲军,作为随身护卫。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哪个或者哪几个世家门阀联合起来,聚众谋反,都能够解决。
帝国新的行政划分。
官员任免。
教育普及。
军队整肃。
直道以及边境重镇修建。
这是一个帝国建成时最需完成的几件大事。
而在这几件大事背后,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民生问题。
百姓过不过的好,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量。
基本人身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
这跟地区官府是否清廉,朝廷实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民,朝廷颁布的律法是否公正完善有关。
再是衣食住行。
这涉及土地的合理分配,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执行,还有地区经济波动物价涨幅。
最后是灾情处理。
有些地区因地理环境特殊,易发水灾、旱灾、蝗灾,以及地龙翻身(地震)、泥石流等灾情,需要朝廷协助地区百姓,合理规划住宅选址,合理耕种,有效避开灾祸,以及在不可避免发生灾祸时,能及时有效的救援重建。
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江山社稷,关乎黎民百姓的大事,赵仙罴只恨不得自己有一百个脑子,能用最快的速度去解决完善。
帝国户部,增加地理勘测司,落实对每一块地区的地理堪称和生物多样性记录,同时对各地区百姓普及一些有关毒蛇毒虫防治,以及有毒植物、真菌(毒蘑菇)的辨识。
帝国将作监,本来是负责宫殿、官署、城廓、坛庙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增加城建司,负责帝国各个地区的全新城池规划、百姓住宅合理设计…
书桌后,赵仙罴脸色平静,不断批阅奏疏,同时在每想起一些新的可执行方案时,便拿起金色御笔,顺手写下。
哪怕桌上的奏疏堆成小山,在时间以及赵仙罴这个堪称超级大脑的智力消磨下,也渐渐的被归类为已处理,被前来的内侍一摞摞捧到尚书省,交由尚书省大臣执行。
“陛下。”
一道高挑的身影走进来,是李毓婉。
李毓婉穿着一件白色宫裙,发髻上插着一根凤簪,手里端着一碗羹汤径直走了进来。
刚走进门时李毓婉神色还保持着贵妃的仪态。
等一走到赵仙罴近处,李毓婉立马神色一变,眉间紧蹙,微微撅起芳唇,一双杏眸满是心疼看着赵仙罴,一边弯腰轻轻将羹汤放下,一边换了个称呼小声道:
“夫君,是不是累坏了?”
说着她便兀自走到赵仙罴身后,为赵仙罴揉捏起了肩膀。
李毓婉哪里知道,以赵仙罴现在的体魄,这些看起来比较繁重的政务,在他眼里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是需要时间稳步去完成,过程相对枯燥。
赵仙罴也没有怪罪李毓婉换了称呼,以及语气里对于帝王每日政务如此繁忙的埋怨。
他知道如果可以,李毓婉并不希望他成为帝王,只希望他做一个生活无忧的普通人。
可有些事情现在已经无法改变,他也明白自己肩上责任之重,于是抓过肩头上李毓婉的一只手说道:
“你对于这些繁冗政务感到头疼,朕不怪你。
但你需要明白,这些都是朕该做的。
还有,你作为大秦帝国的贵妃,要永远记得善待自己的子民,以及教育好子女。”
“嗯。”
李毓婉轻轻点头。
赵仙罴松开李毓婉的手,端起羹汤,一饮而尽。
…
长安城,城北安定坊,一处距离大安宫不远的隐秘宅院。
这里正是赵仙罴幽禁李渊的院子。
李世民被秘密送来此处,刚走进院子前堂,看到跪在灵柩前的几道身影,顿时只觉隔世,泪水滚滚呼喊道:“观音婢!高阳!城阳!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