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扫平关中(上)-《曹操那些事》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正月,周边的安静倒是让曹操有功夫思索接班人之事。

  曹冲的去世一时间让曹操有些无法接受。

  要说曹操是把曹冲朝着继承人的方向培养的,也并不是不可能,毕竟曹操对曹丕说过一句很关键的话:是你的幸运。

  这句话从面上就能看出曹操对曹冲是有培养接班人的念头,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在曹操的心中,曹丕也是接班人之一,否则幸不幸运就跟曹丕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实虽然曹操的一生有子嗣二十五人之多,但实际上具有接手曹操权势的儿子并不多。

  刘夫人所生、丁夫人所养的长子曹昂;卞夫人所生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和曹植;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杜夫人所生的曹衮。

  曹昂已在宛城战亡,聪明伶俐的曹冲也已经去世,剩下的儿子中,就属曹丕最符合曹操的要求。

  曹丕自幼天资聪颖,曹操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教育格外严厉。

  曹丕六岁学会射箭,八岁时学会骑马,十岁曹操就把他带在身边去,亲临战场、商议军情。

  曹操除了亲自教会曹丕武艺,同样文采方面丝毫没有放松,几乎每天让他读诗、论,学习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使他博文多才,勇猛刚强。

  辅臣方面,曹操给曹丕配上司马懿、陈群等北魏核心文臣。

  从这些方面看来,曹丕在曹氏的地位跟朱标在朱家的地位有的一拼。

  所以曹操接下来做的事,完全可以理解。

  他通过朝廷任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并为丞相之副。

  对于曹植,尽管曹操很喜欢他的才华,却只被封为平原侯,几乎可以否定曹植继承的可能性。

  五官中郎将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官职,按理来说不可能置官属,更不可能为丞相副。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曹操基本上已经在心里安排好了曹丕的将来。

  于是,曹丕为天下士人所向慕,一时宾客如云。

  安静的日子仅仅过了半个月,去年建设铜雀台的副作用突然显现了。

  并州大陵有一个名为商曜的太原人,起兵造反。

  原因是实在熬不住劳动力的剥削。

  这里就有个疑问,铜雀台和劳动力剥削有啥关系。

  事情原委还要回到并州刺史高干被杀,曹操任命梁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说起。

  梁习此人是一个能力强大的官员,对面棘手的并州有很多办法处理。

  他把并州那些豪强都邀请过来,安排进入军中当官。

  军中从天而降的官职可不好当,毕竟那么多老兵看着,没有一定的武力是无法镇住手下的。

  所以时间一长,原先在并州当地肆意作为的豪强,反而被牢牢困在了大军中,还时不时拉出去对付周边西凉或者随曹操南下攻打孙刘。

  当梁习得知曹操要修建铜雀台之时,他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铜雀台是一个大工程,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无法完成的。

  梁习便安排很多从军的豪强家属迁往邺城,把豪强手中的土地等资源让出来,按照制度分给其他百姓。

  这些豪强的家属,很多便成了建造铜雀台的打工人。

  如此模式下,虽然梁习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也让整个并州与豪强有关的人员很是恼火。

  商曜便是其中一人。

  他联系了家中部曲,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一共建设了二十多个据点,牢牢占据大陵后起兵造反

  曹操得知情况,立刻遣夏侯渊行征西护军,督徐晃攻打大陵。

  两人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硬是把商曜的二十多个营寨一个个拔掉,最后攻破大陵城,把商曜斩杀。

  这场叛乱的火苗似乎刚开始就被曹操掐灭,但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北方众多原本就视曹操为汉贼之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似乎看出来曹操也并不是无坚不摧。

  夏侯渊和徐晃在拔据点的时候,曹操却把目光放到了远在西川的刘璋身上。

  自从赤壁之战失利之后,刘璋便再也没有给曹操送来礼物,甚至寻常的联系都没有。

  这让曹操意识到,就算谋取江东失利,也可以从西川入手。

  先越过关中取西川,而后再出川兵顺江而下取江东之地。

  更重要的是,曹操已经听到蛛丝马迹,说刘备和孙权二人都已经把目光投到了西川。

  曹操必须在二人之前拿下西川,才有可能坐稳老大哥的位置,而后一统天下。

  否则三足鼎立的趋势就不可逆转了。

  但想要取西川就必须发兵过汉中,此刻的汉中诸侯张鲁并没有投降曹操,也没有投降朝廷,所以曹操必须先将汉中张鲁拿下。

  于是,同年三月,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征讨张鲁。

  钟繇的进军路线必须经过关中。

  当时关中名义上臣服于曹操,臣服于朝廷,但实际上还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大大小小的诸侯有十几个,其中以韩遂、马超二股势力最强。

  诸将各据一方,互不统属,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钟繇领兵而至,突然打破了这样的平衡。

  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其他诸侯也以为曹操派钟繇来袭击,纷纷反叛。

  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等十将合兵十万,屯据潼关。

  其实,明面上也能看得出来,汉中各诸侯的反叛定然不是钟繇领兵而至的结果,而是看到了区区一个商曜就能在大陵掀起风浪,与夏侯渊和徐晃两员大将相持那么久。他们这些关中西凉诸侯,实力上远比商曜要厉害,更不可能惧怕曹军了。

  先前因为曹操的实力强劲而不敢反,如今见识到了曹操大军也没什么大不了,自然不再委屈自己。

  钟繇向他们解释了半天,西凉各路诸侯也都摇头表示不相信。

  不是钟繇的解释不全面,而是他们故意不相信。

  钟繇大军不得过,只要书信给曹操。

  曹操得知西凉关中反叛的消息,十分恼火,恰好此时商曜已经被夏侯渊和徐晃二人全部歼灭,并州的反叛已经平定。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 曹操亲率大军十万西征,与马超等军在潼关对峙。

  两路人马相互较劲,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