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二月,乙巳朔(初一),日食。
日食在古代被称呼为天狗食日,是上天对当前时期的皇帝也就是天子德行不良表达的不满。
儒家思想当中,皇帝已经是普天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没有人能监察皇帝。
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老天爷。
老天爷用天狗食日来表达对皇帝不满,若是这个皇帝继续肆无忌惮,那么稍有不慎就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儒家思想者用这一自然现象来告诫皇帝,让皇帝改正德行,否则上天就会降下惩罚,轻则皇帝驾崩,重则改朝换代。
这话一说,哪个皇帝听了不吓一跳?
原本古代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就不足,日食这样的情况又无法正常解释,身为皇帝更不敢冒险,宁可接受告诫,还能赢得一个好的名声。
通常情况,皇帝就会发布罪己诏,或者调整赋税与民养息,以此请求老天爷的原谅。
汉代的时候记录的日食很多,有一百四十二次。
几乎每个汉代的皇帝在出现日食之后都会表现出谦卑的姿态,并用不同的政策来弥补先前犯过的错,亦或是还有一招出其不意的办法。
那就是将一部分锅甩给臣子,因此日食发生时经常会有重臣被下到狱中。
例如汉安帝。
如今汉献帝统治期间,再次发生日食。
按照常规的儒家思想,汉献帝需要发布罪己诏,或者调整一下赋税政策。
毕竟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混乱不堪,天下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但朝廷中却刮起了另一种风,汉安帝时期的那种风。
很多自恃朝廷忠臣,还有那些看不惯曹操的诸侯趁机散播言论,说曹操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是汉朝的奸臣,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篡汉自立。
起初,身为丞相的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样的言论又不是第一次出现,刘备和孙权那些诸侯几乎都一致认为他是汉贼,拉起的旗帜也是讨伐曹贼。
所以就算这些朝中的大臣借着日食的机会来打压曹操,曹操也没有理会。
可日食之后,曹操遇到的事并不顺利。
也或许是心理作用,也或许是曹操年纪大了,周边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年纪也大了。
建安十五年三月,虎豹骑的统领曹纯因病去世。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家境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
他年纪轻轻便能以纲纪持家,督御仆从,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
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靠他,使曹纯的名声为远近所称颂。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祸乱京师,曹操逃到陈留,二十岁的曹纯便跟随曹操到襄邑募兵,从此开始了追随曹操征战的戎马生涯,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一年。
曹操一直以来都把曹纯当做心腹对待,曹军中最为精锐,也是开销最大的虎豹骑也是曹纯一手组建起来的。
曹纯病逝令曹操悲痛不已。
当时有司官员向曹操请示选任何人代替曹纯,他说道:“像曹纯这样的人才是无法再次得到的,谁又能与他相比!难道我不能直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吗?”
于是,虎豹骑由曹操直领。
直到后来,曹操赞赏曹真的鸷勇,使曹真统领虎豹骑。
曹操失去曹纯之后,内心对人才的渴望愈发强烈。
当初初入兖州之时,他便广招兖州名士,吸纳天下人才,如今愈发感觉人才的重要性。
除了曹纯之事直接刺激曹操外,赤壁之战也间接的刺痛了曹操。
当然曹操内心也有转变,五十六岁的曹操虽然心系江东地区,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转移到了势力范围内的建设。
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所需要的人才自然与开疆辟土所需的人才不同,一个是如同荀彧的治理能臣,一个是如张辽的统军帅才。
所以,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发布了第一道《求贤令》。
全文一共一百四十五个字,总结起来共四个字,唯才是举。
这四个字在东汉末年是相当轰动的,彼时的人才选拔就只有举荐一条路,举荐的标准离不开德,而且德还排在才之前。
也就说一个人必须要有德才有可能走上仕途,否则就算是有天大的才能也不被这个体系容纳。
当然,门阀士族子弟除外。
曹操此令一出便是挑战了当时的人才评价体系,道德无用,唯才是举。
要不是曹操此时此刻有举世无双的权力,也不可能会有这般魄力,敢挑战世俗和朝廷。
尽管,曹操这种弃德唯才的用人导向并不合理,但以东汉末年混乱天下的时代背景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
毕竟出仕朝廷是要治国安邦,而非是大好人。
空有德没有才,无法拨乱反正。
当然,完全别开道德只说才能,那也是不可行的。
曹操这一道求贤令起到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吸引来的才能之士并不多。
但另一个作用却是十分有效,那便是安定曹操这些年收纳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河北四州之地,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事业暗示,让他们能有奋斗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天下人士,除了大汉朝廷外,曹操这里也可以得到官职。
这对于曹操后期西取西凉,统领北方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但这一条求贤令也起到了负面效果,先前已经有人利用天狗食日明面上暗地里指责曹操犯上作乱,是大汉的贼臣。
如今曹操就发布诏令,将天下的人才招纳到自己手中。
在儒家思想当中,天下的人才应当都是皇帝的。
曹操这般做就是在与皇帝抢人才,与皇帝抢天下的资源。
抢来人才做什么?
难不成就白白养着,放在府里当花瓶吗?
定然是要治理天下之用。
那些大汉忠臣之人再次站出来,指责曹操坐实了汉贼之名。
曹操尽管面上不予理睬,但内心终究是很恼火,似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受到指责,都会被引导到反贼的名列上去。
一气之下,曹操离开谯县,北上邺城。
日食在古代被称呼为天狗食日,是上天对当前时期的皇帝也就是天子德行不良表达的不满。
儒家思想当中,皇帝已经是普天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没有人能监察皇帝。
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老天爷。
老天爷用天狗食日来表达对皇帝不满,若是这个皇帝继续肆无忌惮,那么稍有不慎就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儒家思想者用这一自然现象来告诫皇帝,让皇帝改正德行,否则上天就会降下惩罚,轻则皇帝驾崩,重则改朝换代。
这话一说,哪个皇帝听了不吓一跳?
原本古代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就不足,日食这样的情况又无法正常解释,身为皇帝更不敢冒险,宁可接受告诫,还能赢得一个好的名声。
通常情况,皇帝就会发布罪己诏,或者调整赋税与民养息,以此请求老天爷的原谅。
汉代的时候记录的日食很多,有一百四十二次。
几乎每个汉代的皇帝在出现日食之后都会表现出谦卑的姿态,并用不同的政策来弥补先前犯过的错,亦或是还有一招出其不意的办法。
那就是将一部分锅甩给臣子,因此日食发生时经常会有重臣被下到狱中。
例如汉安帝。
如今汉献帝统治期间,再次发生日食。
按照常规的儒家思想,汉献帝需要发布罪己诏,或者调整一下赋税政策。
毕竟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混乱不堪,天下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但朝廷中却刮起了另一种风,汉安帝时期的那种风。
很多自恃朝廷忠臣,还有那些看不惯曹操的诸侯趁机散播言论,说曹操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是汉朝的奸臣,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篡汉自立。
起初,身为丞相的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样的言论又不是第一次出现,刘备和孙权那些诸侯几乎都一致认为他是汉贼,拉起的旗帜也是讨伐曹贼。
所以就算这些朝中的大臣借着日食的机会来打压曹操,曹操也没有理会。
可日食之后,曹操遇到的事并不顺利。
也或许是心理作用,也或许是曹操年纪大了,周边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年纪也大了。
建安十五年三月,虎豹骑的统领曹纯因病去世。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家境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
他年纪轻轻便能以纲纪持家,督御仆从,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
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靠他,使曹纯的名声为远近所称颂。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祸乱京师,曹操逃到陈留,二十岁的曹纯便跟随曹操到襄邑募兵,从此开始了追随曹操征战的戎马生涯,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一年。
曹操一直以来都把曹纯当做心腹对待,曹军中最为精锐,也是开销最大的虎豹骑也是曹纯一手组建起来的。
曹纯病逝令曹操悲痛不已。
当时有司官员向曹操请示选任何人代替曹纯,他说道:“像曹纯这样的人才是无法再次得到的,谁又能与他相比!难道我不能直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吗?”
于是,虎豹骑由曹操直领。
直到后来,曹操赞赏曹真的鸷勇,使曹真统领虎豹骑。
曹操失去曹纯之后,内心对人才的渴望愈发强烈。
当初初入兖州之时,他便广招兖州名士,吸纳天下人才,如今愈发感觉人才的重要性。
除了曹纯之事直接刺激曹操外,赤壁之战也间接的刺痛了曹操。
当然曹操内心也有转变,五十六岁的曹操虽然心系江东地区,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转移到了势力范围内的建设。
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所需要的人才自然与开疆辟土所需的人才不同,一个是如同荀彧的治理能臣,一个是如张辽的统军帅才。
所以,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发布了第一道《求贤令》。
全文一共一百四十五个字,总结起来共四个字,唯才是举。
这四个字在东汉末年是相当轰动的,彼时的人才选拔就只有举荐一条路,举荐的标准离不开德,而且德还排在才之前。
也就说一个人必须要有德才有可能走上仕途,否则就算是有天大的才能也不被这个体系容纳。
当然,门阀士族子弟除外。
曹操此令一出便是挑战了当时的人才评价体系,道德无用,唯才是举。
要不是曹操此时此刻有举世无双的权力,也不可能会有这般魄力,敢挑战世俗和朝廷。
尽管,曹操这种弃德唯才的用人导向并不合理,但以东汉末年混乱天下的时代背景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
毕竟出仕朝廷是要治国安邦,而非是大好人。
空有德没有才,无法拨乱反正。
当然,完全别开道德只说才能,那也是不可行的。
曹操这一道求贤令起到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吸引来的才能之士并不多。
但另一个作用却是十分有效,那便是安定曹操这些年收纳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河北四州之地,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事业暗示,让他们能有奋斗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天下人士,除了大汉朝廷外,曹操这里也可以得到官职。
这对于曹操后期西取西凉,统领北方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但这一条求贤令也起到了负面效果,先前已经有人利用天狗食日明面上暗地里指责曹操犯上作乱,是大汉的贼臣。
如今曹操就发布诏令,将天下的人才招纳到自己手中。
在儒家思想当中,天下的人才应当都是皇帝的。
曹操这般做就是在与皇帝抢人才,与皇帝抢天下的资源。
抢来人才做什么?
难不成就白白养着,放在府里当花瓶吗?
定然是要治理天下之用。
那些大汉忠臣之人再次站出来,指责曹操坐实了汉贼之名。
曹操尽管面上不予理睬,但内心终究是很恼火,似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受到指责,都会被引导到反贼的名列上去。
一气之下,曹操离开谯县,北上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