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的拉锯战还在继续。
江陵就像是荆州在长江水道上的一座桥头堡,谁掌控江陵,谁就能掌控长江水道。
经过乐进、李通、满宠、文聘等人的支援,江陵城暂时保持了稳定。
周瑜和刘备的联军一时半刻想要拿下江陵,几乎不可能。
刘备知道就算拿下了江陵城,自己也没有份,便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准备先行南下夺取荆南四郡,以便有个安身之所。
想要取荆南四郡就必须有一个名头,否则南下会遇到各种阻力。
刘备立刻上表朝廷,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
如此一来,他刘备是刘琦的叔父,替侄子南下收取荆州也就名正言顺。
但这个举动是典型的与朝廷对着干。
就在前几个月,曹操上表朝廷命刘琮为荆州刺史,朝廷自然是同意并授予印绶。
刘备如此明目张胆地表奏刘琦,显然是要对荆州图谋不轨。
也不管曹操同不同意,刘备拉起替荆州刺史收复荆南四郡的旗子,派赵云等战将南下。
得知消息的曹操尽管十分愤怒,却只能一笑而过。
因为众人都对刘备的动机心知肚明,就算不同意,刘备依旧会南下。
而如今的荆南四郡,他曹操鞭长莫及。
能守住江陵城,或许未来还可能有希望继续南下。
若是江陵城丢失,不知道需要几年才能再取荆州了。
刘备南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望风归降。
刘备随即提拔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负责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统筹当地赋税征收以充实军粮。
刘表的旧部与将士纷纷前来投靠,庐江郡的雷绪在被曹操击败后,也率领数万部曲逃往荆州归附刘备。
五虎上将之一的裨将军黄忠跟随韩玄投降刘备。
好在刘备选择了退出江陵城争夺,否则此时此刻,刘备大军没有落脚地不说,还与周瑜等人耗在江陵城前。
视野回到江陵城。
曹仁选择坚守的政策,想要依靠江陵城的坚固来抵挡周瑜大军。
周瑜也不愿意放弃。
两军就这样在江陵城僵持。
双方心里都清楚,江陵城非抢不可。
周瑜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况且这一次必须趁着曹操失利的情况尽可能地给江东谋取地盘,否则赤壁之战便是无用功。
虽然他身后有江东六郡的支持,但粮草辎重终究抵不过曹操北方的势力,比拼时间他是比不过曹仁的。
何况刘备大军已经放弃了江陵,他想要江陵城就必须速战速决。
曹仁面对周瑜大军的对峙,心中也十分郁闷。
江陵城的物资毕竟有限,而且此时的合肥地块正在经历孙权的进攻,从上一次曹操的援军来看,人马不会很多,这便意味着守住江陵城得靠他自己。
时间拖得越久,江陵城守备越弱,所以曹仁也想着能速战速决。
恰在此时,周瑜来到城前叫阵。
曹仁一出面,周瑜便提出约定日期一决高下,免得旷日持久、耗费物资。
这句话正中曹仁下怀。
但江陵城中很多将士担心这是周瑜的计谋,劝曹仁务必小心,不可轻信。
曹仁力排众议,决定出战。
理由很简单,江陵城守不了很久。
众人也很无奈。
到了约定日期,曹仁亲自督战,周瑜也亲自跨马冲锋。
两军阵前交锋,曹仁命将士万箭齐发,想要打乱周瑜的阵型。
不曾想,乱箭直接命中了周瑜的右胁,周瑜应声落马。
曹仁见状,当即指挥大军掩杀。
吴军只好后撤,返回大营休整。
周瑜回到大营之后,伤势渐重,无法起身。
众多军医都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便是让周瑜好生休息,用时间来养好身体。
吴郡众多将士见状,萌生退意,右都督程普出面,想要劝说周瑜退兵。
可惜周瑜不听,想要继续坚持。
众将士也无奈。
曹仁知道乱箭击中了周瑜,便命斥候时刻关注周瑜大营动向,还命细作溜进吴军大营打探周瑜的情况。
很快,细作便传来消息,周瑜卧病不起。
曹仁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火速组织人马出城,准备袭击吴军大营。
行至半路,便被吴军斥候发现,曹仁意识到想要实现突袭的效果,必须加快速度,便命人轻装简行。
大军逼近吴营,曹仁正准备下令全军突袭,斥候却来报说吴营已经有准备了,周瑜正在巡视大军。
曹仁难以置信,明明细作来报,说周瑜卧床不起,如今如何巡视大军。
他领着三四名亲信靠近营寨,果然发现有一人,身披盔甲,手握长剑,头顶婴盔,在队伍前面来回走动。
从走动的迹象来判断,应该不是他人假扮,眼前之人举动间透着些许伤,并非是身体强壮之人。
曹仁思索了片刻,吴军军容严整,周瑜又能指挥大军,不敢冒险,下令引军退回。
看着曹仁大军远去,周瑜绷不住了,一口气没有接住,瘫倒在地上。
吴军急忙救起,安抚到床上,方才缓过神来。
曹吴之间的第一次江陵之战,至此便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曹仁的坚守,决不放弃,另一方面也是吴军兵力相对不足,周瑜身体有伤,加上程普与周瑜之间的指挥权有所矛盾,导致战事一直低迷。
正如吕蒙后来回忆:“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时间到了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月,曹仁与周瑜之间的相持还在继续,而此时刘备已经站稳了荆南四郡。
当初刘巴请命到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招纳,可还没有来及得复命,荆南四郡便投降了刘备。
刘巴便无法北上,只好想着逃至交州,再想办法回去曹操处。诸葛亮还曾劝过刘巴,不要再打荆南四郡的主意,刘巴自然不从,随后孤身一人前往交趾郡。
到了十一月,长期的消耗,加上南面形势的稳定,曹仁无力再支撑,不得不从江陵撤离。
周瑜乘势率军进驻江陵,孙权顺势占据南郡。
紧接着,孙权便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程普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黄盖为武陵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东吴正式接管荆州要地南郡。
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周瑜则将南郡江南部分划给刘备屯驻,刘备便将治所与大本营设于此处的油江口,并改其名为公安。
江陵就像是荆州在长江水道上的一座桥头堡,谁掌控江陵,谁就能掌控长江水道。
经过乐进、李通、满宠、文聘等人的支援,江陵城暂时保持了稳定。
周瑜和刘备的联军一时半刻想要拿下江陵,几乎不可能。
刘备知道就算拿下了江陵城,自己也没有份,便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准备先行南下夺取荆南四郡,以便有个安身之所。
想要取荆南四郡就必须有一个名头,否则南下会遇到各种阻力。
刘备立刻上表朝廷,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
如此一来,他刘备是刘琦的叔父,替侄子南下收取荆州也就名正言顺。
但这个举动是典型的与朝廷对着干。
就在前几个月,曹操上表朝廷命刘琮为荆州刺史,朝廷自然是同意并授予印绶。
刘备如此明目张胆地表奏刘琦,显然是要对荆州图谋不轨。
也不管曹操同不同意,刘备拉起替荆州刺史收复荆南四郡的旗子,派赵云等战将南下。
得知消息的曹操尽管十分愤怒,却只能一笑而过。
因为众人都对刘备的动机心知肚明,就算不同意,刘备依旧会南下。
而如今的荆南四郡,他曹操鞭长莫及。
能守住江陵城,或许未来还可能有希望继续南下。
若是江陵城丢失,不知道需要几年才能再取荆州了。
刘备南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望风归降。
刘备随即提拔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负责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统筹当地赋税征收以充实军粮。
刘表的旧部与将士纷纷前来投靠,庐江郡的雷绪在被曹操击败后,也率领数万部曲逃往荆州归附刘备。
五虎上将之一的裨将军黄忠跟随韩玄投降刘备。
好在刘备选择了退出江陵城争夺,否则此时此刻,刘备大军没有落脚地不说,还与周瑜等人耗在江陵城前。
视野回到江陵城。
曹仁选择坚守的政策,想要依靠江陵城的坚固来抵挡周瑜大军。
周瑜也不愿意放弃。
两军就这样在江陵城僵持。
双方心里都清楚,江陵城非抢不可。
周瑜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况且这一次必须趁着曹操失利的情况尽可能地给江东谋取地盘,否则赤壁之战便是无用功。
虽然他身后有江东六郡的支持,但粮草辎重终究抵不过曹操北方的势力,比拼时间他是比不过曹仁的。
何况刘备大军已经放弃了江陵,他想要江陵城就必须速战速决。
曹仁面对周瑜大军的对峙,心中也十分郁闷。
江陵城的物资毕竟有限,而且此时的合肥地块正在经历孙权的进攻,从上一次曹操的援军来看,人马不会很多,这便意味着守住江陵城得靠他自己。
时间拖得越久,江陵城守备越弱,所以曹仁也想着能速战速决。
恰在此时,周瑜来到城前叫阵。
曹仁一出面,周瑜便提出约定日期一决高下,免得旷日持久、耗费物资。
这句话正中曹仁下怀。
但江陵城中很多将士担心这是周瑜的计谋,劝曹仁务必小心,不可轻信。
曹仁力排众议,决定出战。
理由很简单,江陵城守不了很久。
众人也很无奈。
到了约定日期,曹仁亲自督战,周瑜也亲自跨马冲锋。
两军阵前交锋,曹仁命将士万箭齐发,想要打乱周瑜的阵型。
不曾想,乱箭直接命中了周瑜的右胁,周瑜应声落马。
曹仁见状,当即指挥大军掩杀。
吴军只好后撤,返回大营休整。
周瑜回到大营之后,伤势渐重,无法起身。
众多军医都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便是让周瑜好生休息,用时间来养好身体。
吴郡众多将士见状,萌生退意,右都督程普出面,想要劝说周瑜退兵。
可惜周瑜不听,想要继续坚持。
众将士也无奈。
曹仁知道乱箭击中了周瑜,便命斥候时刻关注周瑜大营动向,还命细作溜进吴军大营打探周瑜的情况。
很快,细作便传来消息,周瑜卧病不起。
曹仁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火速组织人马出城,准备袭击吴军大营。
行至半路,便被吴军斥候发现,曹仁意识到想要实现突袭的效果,必须加快速度,便命人轻装简行。
大军逼近吴营,曹仁正准备下令全军突袭,斥候却来报说吴营已经有准备了,周瑜正在巡视大军。
曹仁难以置信,明明细作来报,说周瑜卧床不起,如今如何巡视大军。
他领着三四名亲信靠近营寨,果然发现有一人,身披盔甲,手握长剑,头顶婴盔,在队伍前面来回走动。
从走动的迹象来判断,应该不是他人假扮,眼前之人举动间透着些许伤,并非是身体强壮之人。
曹仁思索了片刻,吴军军容严整,周瑜又能指挥大军,不敢冒险,下令引军退回。
看着曹仁大军远去,周瑜绷不住了,一口气没有接住,瘫倒在地上。
吴军急忙救起,安抚到床上,方才缓过神来。
曹吴之间的第一次江陵之战,至此便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曹仁的坚守,决不放弃,另一方面也是吴军兵力相对不足,周瑜身体有伤,加上程普与周瑜之间的指挥权有所矛盾,导致战事一直低迷。
正如吕蒙后来回忆:“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时间到了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月,曹仁与周瑜之间的相持还在继续,而此时刘备已经站稳了荆南四郡。
当初刘巴请命到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招纳,可还没有来及得复命,荆南四郡便投降了刘备。
刘巴便无法北上,只好想着逃至交州,再想办法回去曹操处。诸葛亮还曾劝过刘巴,不要再打荆南四郡的主意,刘巴自然不从,随后孤身一人前往交趾郡。
到了十一月,长期的消耗,加上南面形势的稳定,曹仁无力再支撑,不得不从江陵撤离。
周瑜乘势率军进驻江陵,孙权顺势占据南郡。
紧接着,孙权便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程普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黄盖为武陵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东吴正式接管荆州要地南郡。
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周瑜则将南郡江南部分划给刘备屯驻,刘备便将治所与大本营设于此处的油江口,并改其名为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