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刘湘殉国事件的影响-《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很快天幕继续滑动了起来,一个新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标题名为:

  【刘湘殉国事件的影响】

  视频还未开始,弹幕已经开始疯狂刷屏了。

  “人送外号刘莽子,四川百姓就没有不骂他的。”

  “四川乡亲们骂骂咧咧把他葬在武侯祠旁边,把香给刘湘上了。”

  “刘湘葬在了武侯祠旁边,当年老百姓一边哭一边骂。”

  “上香时候,香客又哭又跪又骂。”

  看着满屏的弹幕,历朝历代的古人有点懵。

  “怎么感觉四川老百姓对刘湘又爱又恨呢?”

  ……

  三国位面。

  诸葛亮同样一脸疑惑。

  能葬在武侯祠旁边,这是多么大的荣耀。

  “一边骂骂咧咧。”

  “一边又把他葬在武侯祠旁边。”

  “此人究竟做了什么,能让一省百姓对他爱恨交加?”

  ……

  就在各时空疑惑的时候,旁白响了起来。

  【四川王刘湘,他统治四川时,横征暴敛,穷兵黩武,鱼肉百姓】

  【就连税收都收到了40多年后】

  【在四川,就没有百姓不骂他的】

  “噗……”

  “噗……”

  “噗……”

  各时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喷水声。

  诸葛亮差点脚底一滑,一向机智如他,此刻也一头雾水。

  “什么情况啊?这是?”

  【抗战爆发,他却力排众议,直接通电全国抗日】

  【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全都砸进了战场】

  “什么?”

  历朝历代的古人全都惊了。

  “人怎么可以复杂成这样?”

  “一边鱼肉乡里,横征暴敛,一边把搜来的民脂民膏当做军费?”

  戏剧性的的反转,让历朝历代的古人措手不及。

  旁白继续以一种沉重的语气缓缓响起。

  【刘湘的三个儿子,战死两个】

  【自己也在前线病逝,壮烈殉国】

  【临终前还留下遗言: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

  众人全都懵了。

  “我都准备开骂了,结果你告诉我他抗日,并且以身殉国?”

  众人再次望向天幕上的刘湘,心思复杂得厉害。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四川人民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他葬在武侯祠旁边了。”

  “光是抗击外敌、以身殉国,就足以洗刷他所有的罪恶。”

  ……

  【他死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

  【他的身份一跃成了爱国将领】

  【毛爷爷更是评价: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

  【刘湘死后回川,百姓自发送行】

  【四川百姓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他葬在武侯祠旁】

  【直到今天,四川人每年还骂骂咧咧去祭奠他】

  满屏开始飘起了“文死谏,武死战”的弹幕,看到历朝历代的将领无不心潮澎湃。

  “文官不贪财,武官不畏死。”

  “国之英雄。”

  【再看唐生智,南京保卫战前,他身上光环加身】

  【是唯一一个敢站出来抵抗日军的将领】

  【他也是唯一一个是与南京共存亡的将领】

  【唯一一个痛斥迁都,要誓死保卫中山陵的人】

  历朝历代的古人突然静了下来。

  “难道这又是一个殉国的英雄?”

  【若他能死守南京,战至最后一刻】

  【再留下一言:国父在侧,吾怎会惧死】

  【然后孤身冲入敌阵,以身殉国】

  【那他绝对是300年以来武将第一人】

  【地位甚至可能超过岳飞】

  听到这里,历朝历代的武将无不肃然起敬。

  天幕上每说一句,各时空的古人对唐生智的敬意便多一分。

  此刻满屏开始飘起了“唐生智若战死,那将是三百年以来最牛逼的将军”的弹幕。

  ……

  大宋位面。

  岳飞望着天幕上的唐生智,连连点头。

  “如果他真的以身殉国。”

  “其历史地位,绝对超过我。”

  ……

  然而天幕话锋一转,再次来了个大反转。

  天幕上的旁白带着遗憾的语气,继续缓缓响起。

  【可他却临阵脱逃,弃城而去】

  【放弃了名留青史的机会】

  【还断送了南京几十万军民的生路】

  历朝历代的将军瞬间傻眼了。

  他们万万想不到,一个本可以成为超越岳飞的存在,竟选择了临阵脱逃,弃城而去。

  辛弃疾被惊得目瞪口呆。

  “唯一一个敢站出来抵抗日军的将领。”

  “唯一一个是与南京共存亡的好汉。”

  “唯一一个痛斥迁都,要誓死保卫中山陵的人。”

  “怎么会临阵脱逃,弃城而去?”

  辛弃疾整个人都傻眼了,他望着天幕大声质问道:

  “你是不是被人夺舍了?”

  “是的话,就眨眨眼睛。”

  “一个人前后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

  视频底下密密麻麻的弹幕再次飘了起来。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但凡抵抗一下,南京几十万手无寸铁的军民也不至于被屠杀殆尽。”

  “唐生智放弃了成为中华武将第一人的机会。”

  “他集齐了一切成神的条件,最后他却跑了。”

  “要是战死南京,他可以名垂千古,中山陵旁,他得受头香。”

  “他真是拿到了几百年来最好的殉国剧本。”

  “反观刘湘,带病出征,病死前线,临终后事还未来得及嘱托,只留下一句: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

  大明位面。

  马皇后感慨万分。

  “世人皆知我为第一贤后。”

  “可历史上,我的名字都不曾留下。”

  “而王承恩,一位太监,陪崇祯殉国,历史都记了他全名。”

  “可见以身殉国的含金量啊。”

  ……

  【在华夏,无论前半生有多大争议】

  【只要最后为国赴死,后世对其评价往往都很高】

  【像史可法,或许能力不足,但他殉国了,风评立刻上升了一个档次】

  【再比如,诸葛瞻能力不行,但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后人也会称赞句:不愧是武侯之子】

  【陆秀夫若不是抱着小皇帝跳海,宋氏奸臣传里,恐怕也有他的篇幅】

  【华夏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

  ……

  大秦位面。

  嬴政望着天幕,感慨万分。

  “华夏自古重大义而轻生死。”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