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城下的战斗,已经超出了双方的预估。
狂乱的战象践踏着越军的阵地,秦军的大炮不紧不慢的轰击城墙,数万步兵躲在散兵坑里,不紧不慢的射击在射程之内的越军。
战象给越军造成的伤亡,比之前所有对战都要大得多。
在战象的冲撞之下,城外的越军也根本没有任何指挥,整个营区成为战象单方面杀戮的战场。
不久之后,林尘城上,紫色的越军旗帜被换下,换成一块白色的旗帜。
林尘城也打开一道门缝,一位白衣使者手持白色的符节,纵马绕过越军营地,向秦军的营地奔来。
望楼上的蒙恬已经注意到城墙上的变化。越军的使节还没有到营寨,蒙恬的将令已经传下去:“开营门,放越军使节入营。”
南越国王赵佗,降了。
前锋军队已经进入林尘城进行清理,蒙恬才带领自己的军司马、卫队、太尉仪仗入城。
赵佗和孙子赵昧、自己的姬妾、南越国的臣子,白衣素服,跪在城门下,
赵佗的颈子上,挂着一根白色的丝绦,手捧国玺。
“罪臣赵佗,携百越三郡臣民,愿降。”
蒙恬下马,双腿岔开,站在赵佗面前:“起来说话!”
赵佗站起身来,手中捧着国玺,恭敬的举起来。
蒙恬把这枚国玺接过来,翻过来看了一眼,口中啧了一声,这枚寸许见方的金印,印身上有一条盘龙为钮。印文仍然是大秦的小篆字体。
蒙恬掂了掂这枚金印的分量。沉甸甸的,大概有个九两到十两左右。尺寸在一寸三四分见方,竟然已经比皇帝的印玺尺寸还要大上几分。
“狂妄!”蒙恬冷哼一声。随手将这枚印玺递给身边的司马:“入册、存档、封存,送到长安。”司马躬身接过金印。
虽然是成色十足的纯金,但是这种东西价值本就不在其材质,这东西不能当做等闲的战利品私分,而是要呈送皇帝,换回来的黄金还不是十倍百倍于这几两金子!
“不打了?”蒙恬低头看着面前弓腰低头矮了半截的赵佗。
“蒙将军威武,在下佩服。”赵佗谦卑的说。怎么打?打什么?战象是最后的希望,但是战象已经被秦军破去,那还有什么可坚持的?名将不仅仅要知道什么时候开战,还要懂得什么时候休战。投降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好吧,就是怕了。
那又怎么样,这天下谁不怕大秦?
既然打不过,就降了吧!
蒙恬看着赵佗,赵佗的年纪已经过了中年,但是多年军伍生涯,身体非常健壮。脸上身体上居然看不出一丝老态。
“即是投降,我便不处置,这就送你去长安,由陛下决断。你需乘坐囚车,由卫队押解去长安,沿途不要生事。”蒙恬道。
“大军都交给太尉,赵佗只不过是一个匹夫了,还能生出什么事?”赵佗淡然一笑。既然投降,就要有投降的态度,作为俘虏北上朝见天子,也是应有的程序。
蒙恬点点头,赵佗这样等级的战俘,又是投降,自然要有相应的待遇。所谓乘坐囚车,其实也不需要戴枷捆绑装在笼子里,只不过是单独乘车,一路由军士看管,押送北上。
贵族有贵族的待遇。虽然在大秦,贵族也已经没什么地位和尊崇,但是赵佗毕竟也曾经是割据岭南的大豪,终究和平民不一样。
“太尉,象郡的疆域,也就到这里了……将军是驻军于此,还是回师还朝?”赵佗在离开之前,还是问了一句。
“那些大象是从哪里来的?”蒙恬问。
“是在下从安阳国借兵而来。犬子赵仲始与安阳国有姻亲……”提起赵仲始,赵佗心中又是一丝刺痛。
“既然插手了大秦平叛的战争,这个什么安阳国还能置身事外吗?”蒙恬冷冷的说。
“安阳雄霸西南,方圆千里。人民百万,土着凶蛮,战象无数……太尉三思。”赵佗这话,倒也有几分真心。百越之地荒蛮,最大的困难不是军队能到达什么地方,而是行政治理能到达什么地方。如果驿传邸报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到长安,一来一回半年时间,那么这样的领土就没有什么占领的必要和意义了。
“读书人有一句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安阳国是在这个天下吗?”蒙恬瞟一眼赵佗:“回到长安,如果有时间,你多读读书,不要一天想些有的没有的。”
帝扶苏三年七月,太尉蒙恬破林尘,赵佗降。林尘象军覆灭,得象牙千余。
二十五万秦军,在林尘会师,稍作驻扎后,继续逆左江向西南方向,行军月余,抵达安阳国螺城。
安阳国主帅5万土着士兵和千头战象反击。在螺城外,遭遇秦军散兵坑阵地,安阳国大败。
秦军以火炮、投石机、双弓床弩作为远程武器攻城,以散兵步枪合围射击突围的瓯骆土人。螺城半月城破。安阳王在王宫自焚。
蒙恬入城,尽毁王城人头桩,焚毁王宫府库所存数千骷髅头骨,缴获王宫所存铜鼓,尽数北运长安。
尽毁安阳国弩机,将军中武器炼熔融成铜锭,铁器熔融制成镰刀和犁头,分发农户。
太尉蒙恬驻兵螺城,辟交趾郡。裨将军王吸为首任郡守。
至此,始皇帝时代的百越三郡尽数收复。额外拓土交趾。蒙恬南征取得全面胜利,三十万秦军自水陆两路缓缓回师。
史称:第三次百越战争。
狂乱的战象践踏着越军的阵地,秦军的大炮不紧不慢的轰击城墙,数万步兵躲在散兵坑里,不紧不慢的射击在射程之内的越军。
战象给越军造成的伤亡,比之前所有对战都要大得多。
在战象的冲撞之下,城外的越军也根本没有任何指挥,整个营区成为战象单方面杀戮的战场。
不久之后,林尘城上,紫色的越军旗帜被换下,换成一块白色的旗帜。
林尘城也打开一道门缝,一位白衣使者手持白色的符节,纵马绕过越军营地,向秦军的营地奔来。
望楼上的蒙恬已经注意到城墙上的变化。越军的使节还没有到营寨,蒙恬的将令已经传下去:“开营门,放越军使节入营。”
南越国王赵佗,降了。
前锋军队已经进入林尘城进行清理,蒙恬才带领自己的军司马、卫队、太尉仪仗入城。
赵佗和孙子赵昧、自己的姬妾、南越国的臣子,白衣素服,跪在城门下,
赵佗的颈子上,挂着一根白色的丝绦,手捧国玺。
“罪臣赵佗,携百越三郡臣民,愿降。”
蒙恬下马,双腿岔开,站在赵佗面前:“起来说话!”
赵佗站起身来,手中捧着国玺,恭敬的举起来。
蒙恬把这枚国玺接过来,翻过来看了一眼,口中啧了一声,这枚寸许见方的金印,印身上有一条盘龙为钮。印文仍然是大秦的小篆字体。
蒙恬掂了掂这枚金印的分量。沉甸甸的,大概有个九两到十两左右。尺寸在一寸三四分见方,竟然已经比皇帝的印玺尺寸还要大上几分。
“狂妄!”蒙恬冷哼一声。随手将这枚印玺递给身边的司马:“入册、存档、封存,送到长安。”司马躬身接过金印。
虽然是成色十足的纯金,但是这种东西价值本就不在其材质,这东西不能当做等闲的战利品私分,而是要呈送皇帝,换回来的黄金还不是十倍百倍于这几两金子!
“不打了?”蒙恬低头看着面前弓腰低头矮了半截的赵佗。
“蒙将军威武,在下佩服。”赵佗谦卑的说。怎么打?打什么?战象是最后的希望,但是战象已经被秦军破去,那还有什么可坚持的?名将不仅仅要知道什么时候开战,还要懂得什么时候休战。投降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好吧,就是怕了。
那又怎么样,这天下谁不怕大秦?
既然打不过,就降了吧!
蒙恬看着赵佗,赵佗的年纪已经过了中年,但是多年军伍生涯,身体非常健壮。脸上身体上居然看不出一丝老态。
“即是投降,我便不处置,这就送你去长安,由陛下决断。你需乘坐囚车,由卫队押解去长安,沿途不要生事。”蒙恬道。
“大军都交给太尉,赵佗只不过是一个匹夫了,还能生出什么事?”赵佗淡然一笑。既然投降,就要有投降的态度,作为俘虏北上朝见天子,也是应有的程序。
蒙恬点点头,赵佗这样等级的战俘,又是投降,自然要有相应的待遇。所谓乘坐囚车,其实也不需要戴枷捆绑装在笼子里,只不过是单独乘车,一路由军士看管,押送北上。
贵族有贵族的待遇。虽然在大秦,贵族也已经没什么地位和尊崇,但是赵佗毕竟也曾经是割据岭南的大豪,终究和平民不一样。
“太尉,象郡的疆域,也就到这里了……将军是驻军于此,还是回师还朝?”赵佗在离开之前,还是问了一句。
“那些大象是从哪里来的?”蒙恬问。
“是在下从安阳国借兵而来。犬子赵仲始与安阳国有姻亲……”提起赵仲始,赵佗心中又是一丝刺痛。
“既然插手了大秦平叛的战争,这个什么安阳国还能置身事外吗?”蒙恬冷冷的说。
“安阳雄霸西南,方圆千里。人民百万,土着凶蛮,战象无数……太尉三思。”赵佗这话,倒也有几分真心。百越之地荒蛮,最大的困难不是军队能到达什么地方,而是行政治理能到达什么地方。如果驿传邸报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到长安,一来一回半年时间,那么这样的领土就没有什么占领的必要和意义了。
“读书人有一句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安阳国是在这个天下吗?”蒙恬瞟一眼赵佗:“回到长安,如果有时间,你多读读书,不要一天想些有的没有的。”
帝扶苏三年七月,太尉蒙恬破林尘,赵佗降。林尘象军覆灭,得象牙千余。
二十五万秦军,在林尘会师,稍作驻扎后,继续逆左江向西南方向,行军月余,抵达安阳国螺城。
安阳国主帅5万土着士兵和千头战象反击。在螺城外,遭遇秦军散兵坑阵地,安阳国大败。
秦军以火炮、投石机、双弓床弩作为远程武器攻城,以散兵步枪合围射击突围的瓯骆土人。螺城半月城破。安阳王在王宫自焚。
蒙恬入城,尽毁王城人头桩,焚毁王宫府库所存数千骷髅头骨,缴获王宫所存铜鼓,尽数北运长安。
尽毁安阳国弩机,将军中武器炼熔融成铜锭,铁器熔融制成镰刀和犁头,分发农户。
太尉蒙恬驻兵螺城,辟交趾郡。裨将军王吸为首任郡守。
至此,始皇帝时代的百越三郡尽数收复。额外拓土交趾。蒙恬南征取得全面胜利,三十万秦军自水陆两路缓缓回师。
史称:第三次百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