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二年深秋,紫禁城的太和殿,登基两年的朱厚照正蹲在龙椅上,手里拿着弹弓瞄准梁上的麻雀,旁边伺候的太监刘瑾赶紧附和:"陛下圣明,不如去豹房,这金銮殿有什么好玩?"
此时的豹房刚在西华门外盖好,朱漆大门上雕着缠枝莲纹,看着像座王府,里头却藏着百十来只猛兽——金钱豹、老虎、黑熊被关在青石砌的兽栏里,吼叫声能传到皇城根。朱厚照不爱住乾清宫,却在豹房里盖了间"观兽阁",每天清晨都要趴在栏杆上看老虎扑食,手里还拿着块生肉逗弄。
朱厚照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孝宗在世时请了翰林院最好的先生教他读《论语》,可他要么装肚子疼,要么就把蝈蝈罐藏在袖子里,上课时蝈蝈一叫,满屋子的人都憋笑。有次讲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突然站起来说:"君要是不开心,百姓能好过吗?"气得讲官捋着胡子说不出话。
登基后,经筵(皇帝的讲学制度)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按规矩,每月逢五、十要在文华殿听先生讲课,他却总找借口推脱。正德元年三月,讲官们在文华殿等了一个时辰,才见朱厚照带着几个太监慢悠悠走来,身上还穿着绣着猛虎的常服,根本没穿朝服。讲官刚翻开《资治通鉴》,他就打哈欠:"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朕早就听腻了,不如讲讲薛仁贵征西?"
后来索性连经筵都不去了。刘瑾给他出主意:"陛下是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必被这些老夫子拘束?"他听了这话,当天就把文华殿的经筵桌搬到豹房,改成了"百戏台",让民间艺人来演杂耍、说书,自己则穿着小校尉的衣服,混在人群里叫好,比听《论语》起劲百倍。
有个叫王鏊(ào)的大学士,拖着七十岁的身子跪在豹房门口,哭着求皇帝"回宫理政"。朱厚照从门缝里探出头,扔给他一包刚烤好的鹿肉:"先生尝尝,这是豹房新杀的,比宫里的好吃。"王鏊气得把鹿肉扔在地上:"陛下要是再这样,祖宗的江山就要被玩丢了!"他却笑着说:"江山那么大,丢不了,先生放心回去吧。"
豹房里有的不仅是猛兽。朱厚照让人盖了几十间房,有的改成酒肆,他穿着店小二的衣服站在柜台后算账;有的改成妓院,让宫女扮成妓女,他则装作嫖客挨家"喝酒";最里面还有间"军机房",墙上挂着刀枪剑戟,他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每天带着太监们排兵布阵。
刘瑾最会投其所好,从各地搜罗来奇人异士:有能吞剑的江湖艺人,有会跳西域舞的胡女,还有个叫于永的回回(回族)人,说自己会"房中术",被朱厚照封为"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这些人在豹房里横行无忌,甚至敢穿着蟒袍跟大臣们抢道,户部尚书韩文看不惯,上奏说:"豹房之内,非复朝廷体统,请陛下斥退奸佞,还宫视事。"结果被刘瑾诬陷"贪赃",贬到了老家。
更荒唐的是,朱厚照还在豹房里养了群"义子",都是些市井无赖、边地武夫,他给他们赐姓朱,封将军、伯爵,其中有个叫江彬的边将,脸上带着刀疤,最会讲战场故事,朱厚照把他当成心腹,连睡觉都同榻而眠。江彬劝他:"陛下是真龙天子,何不亲自去边关看看?说不定能像成祖爷那样打场大胜仗。"
有天夜里,朱厚照带着江彬和几个太监,偷偷溜出德胜门,一路往宣府(今河北宣化)跑。到了边关,他真的穿上铠甲,骑着马在城楼上巡逻,还逼着守将给他开城门,说要"亲征蒙古"。守将不认识他,拿着弓箭对准他:"没有朝廷文书,谁也不能开城门!"
朱厚照在宫里也不安分。他让人把御花园改成"集市",让太监宫女扮成商贩、顾客,自己则提着篮子"买菜",还跟卖豆腐脑的"讨价还价",吵不过就掏出碎银子扔在摊上,哈哈大笑。有次扮成"乞丐",躺在东华门的墙角晒太阳,让刘瑾扮成"施舍的善人",递给他半个窝头,他啃得津津有味。
后宫更是被他搅得鸡犬不宁。他不爱皇后和妃嫔,却喜欢民间女子,听说太原晋王府有个乐工的女儿叫刘良女,能歌善舞,就专门派人去接,一路上用八抬大轿伺候,比接皇后还隆重。到了京城,他让刘良女住豹房的"香云阁",自己则穿着布衣,每天去给她"请安",说:"朕要是个老百姓,就娶你当媳妇,多快活。"
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突然失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个北京城。朱厚照当时正在豹房喝酒,听见太监禀报,不但不着急,反而拍着手说:"好大一棚烟火!"结果乾清宫被烧得只剩骨架,重建花了几百万两银子,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有百姓编了顺口溜:"皇帝玩得欢,百姓苦黄连;乾清宫烧了,银子全刮干。"
朱厚照最想当的不是皇帝,是将军。正德十二年,他瞒着大臣,偷偷跑到宣府,在那里盖了座"镇国府",挂上"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牌子,还给自己发了俸禄——每年五千石米,比正一品的大将军还多。有蒙古部落小王子率军来犯,他竟然真的带兵出战,在应州(今山西应县)打了一仗。
这仗打得乱七八糟。朱厚照亲自擂鼓助威,却不许士兵杀"太多"敌人,说"要抓活的玩"。结果双方打了一整天,蒙古兵退走,明军死伤几百人,他却回京报捷,说"朕亲手杀了一个敌人",还让大臣们给自己加官进爵,封"镇国公"。内阁首辅杨廷和气得说:"哪有皇帝给自己封爵的?这是千古奇闻!"可他不管,硬是让礼部刻了印信,天天挂在腰间。
还有次他想南巡,大臣们跪在午门外哭谏,说"南方刚遭水灾,陛下南巡会劳民伤财"。他让人把哭谏最凶的一百四十六个大臣拖到午门廷杖,打死了十一个。鲜血染红了金砖地,他却在豹房里看着捷报(其实是江彬编造的"南方祥瑞"),跟刘良女说:"这些老顽固,就是不懂朕的乐趣。"
《明史·武宗本纪》里说他"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意思是他沉迷玩乐,亲近小人,甚至自己给自己起官名,君臣的名分都乱了套。
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在淮安清江浦钓鱼时,不小心掉进水里。虽然被救上来,却受了风寒,加上常年喝酒纵欲,身体早就垮了,回到豹房后就一病不起。他躺在"观兽阁"的床上,看着窗外的豹子在栏里转圈,突然对刘瑾的继任者张永说:"朕这一辈子,活得痛快,就是有点对不住父皇。"
临终前,他让太监拟遗诏,里面写着"罢免各地皇庄,释放豹房里的珍禽异兽,赦免因进谏被关押的大臣"。说完这些,他望着房梁上的弹弓,突然笑了:"要是能重来,朕宁愿当个将军,驰骋沙场,也不当这皇帝。"年仅三十一岁就咽了气。
朱厚照没儿子,大臣们只好迎立他的堂弟朱厚熜(cōng)继位,就是后来的嘉靖帝。
此时的豹房刚在西华门外盖好,朱漆大门上雕着缠枝莲纹,看着像座王府,里头却藏着百十来只猛兽——金钱豹、老虎、黑熊被关在青石砌的兽栏里,吼叫声能传到皇城根。朱厚照不爱住乾清宫,却在豹房里盖了间"观兽阁",每天清晨都要趴在栏杆上看老虎扑食,手里还拿着块生肉逗弄。
朱厚照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孝宗在世时请了翰林院最好的先生教他读《论语》,可他要么装肚子疼,要么就把蝈蝈罐藏在袖子里,上课时蝈蝈一叫,满屋子的人都憋笑。有次讲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突然站起来说:"君要是不开心,百姓能好过吗?"气得讲官捋着胡子说不出话。
登基后,经筵(皇帝的讲学制度)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按规矩,每月逢五、十要在文华殿听先生讲课,他却总找借口推脱。正德元年三月,讲官们在文华殿等了一个时辰,才见朱厚照带着几个太监慢悠悠走来,身上还穿着绣着猛虎的常服,根本没穿朝服。讲官刚翻开《资治通鉴》,他就打哈欠:"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朕早就听腻了,不如讲讲薛仁贵征西?"
后来索性连经筵都不去了。刘瑾给他出主意:"陛下是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必被这些老夫子拘束?"他听了这话,当天就把文华殿的经筵桌搬到豹房,改成了"百戏台",让民间艺人来演杂耍、说书,自己则穿着小校尉的衣服,混在人群里叫好,比听《论语》起劲百倍。
有个叫王鏊(ào)的大学士,拖着七十岁的身子跪在豹房门口,哭着求皇帝"回宫理政"。朱厚照从门缝里探出头,扔给他一包刚烤好的鹿肉:"先生尝尝,这是豹房新杀的,比宫里的好吃。"王鏊气得把鹿肉扔在地上:"陛下要是再这样,祖宗的江山就要被玩丢了!"他却笑着说:"江山那么大,丢不了,先生放心回去吧。"
豹房里有的不仅是猛兽。朱厚照让人盖了几十间房,有的改成酒肆,他穿着店小二的衣服站在柜台后算账;有的改成妓院,让宫女扮成妓女,他则装作嫖客挨家"喝酒";最里面还有间"军机房",墙上挂着刀枪剑戟,他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每天带着太监们排兵布阵。
刘瑾最会投其所好,从各地搜罗来奇人异士:有能吞剑的江湖艺人,有会跳西域舞的胡女,还有个叫于永的回回(回族)人,说自己会"房中术",被朱厚照封为"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这些人在豹房里横行无忌,甚至敢穿着蟒袍跟大臣们抢道,户部尚书韩文看不惯,上奏说:"豹房之内,非复朝廷体统,请陛下斥退奸佞,还宫视事。"结果被刘瑾诬陷"贪赃",贬到了老家。
更荒唐的是,朱厚照还在豹房里养了群"义子",都是些市井无赖、边地武夫,他给他们赐姓朱,封将军、伯爵,其中有个叫江彬的边将,脸上带着刀疤,最会讲战场故事,朱厚照把他当成心腹,连睡觉都同榻而眠。江彬劝他:"陛下是真龙天子,何不亲自去边关看看?说不定能像成祖爷那样打场大胜仗。"
有天夜里,朱厚照带着江彬和几个太监,偷偷溜出德胜门,一路往宣府(今河北宣化)跑。到了边关,他真的穿上铠甲,骑着马在城楼上巡逻,还逼着守将给他开城门,说要"亲征蒙古"。守将不认识他,拿着弓箭对准他:"没有朝廷文书,谁也不能开城门!"
朱厚照在宫里也不安分。他让人把御花园改成"集市",让太监宫女扮成商贩、顾客,自己则提着篮子"买菜",还跟卖豆腐脑的"讨价还价",吵不过就掏出碎银子扔在摊上,哈哈大笑。有次扮成"乞丐",躺在东华门的墙角晒太阳,让刘瑾扮成"施舍的善人",递给他半个窝头,他啃得津津有味。
后宫更是被他搅得鸡犬不宁。他不爱皇后和妃嫔,却喜欢民间女子,听说太原晋王府有个乐工的女儿叫刘良女,能歌善舞,就专门派人去接,一路上用八抬大轿伺候,比接皇后还隆重。到了京城,他让刘良女住豹房的"香云阁",自己则穿着布衣,每天去给她"请安",说:"朕要是个老百姓,就娶你当媳妇,多快活。"
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突然失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个北京城。朱厚照当时正在豹房喝酒,听见太监禀报,不但不着急,反而拍着手说:"好大一棚烟火!"结果乾清宫被烧得只剩骨架,重建花了几百万两银子,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有百姓编了顺口溜:"皇帝玩得欢,百姓苦黄连;乾清宫烧了,银子全刮干。"
朱厚照最想当的不是皇帝,是将军。正德十二年,他瞒着大臣,偷偷跑到宣府,在那里盖了座"镇国府",挂上"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牌子,还给自己发了俸禄——每年五千石米,比正一品的大将军还多。有蒙古部落小王子率军来犯,他竟然真的带兵出战,在应州(今山西应县)打了一仗。
这仗打得乱七八糟。朱厚照亲自擂鼓助威,却不许士兵杀"太多"敌人,说"要抓活的玩"。结果双方打了一整天,蒙古兵退走,明军死伤几百人,他却回京报捷,说"朕亲手杀了一个敌人",还让大臣们给自己加官进爵,封"镇国公"。内阁首辅杨廷和气得说:"哪有皇帝给自己封爵的?这是千古奇闻!"可他不管,硬是让礼部刻了印信,天天挂在腰间。
还有次他想南巡,大臣们跪在午门外哭谏,说"南方刚遭水灾,陛下南巡会劳民伤财"。他让人把哭谏最凶的一百四十六个大臣拖到午门廷杖,打死了十一个。鲜血染红了金砖地,他却在豹房里看着捷报(其实是江彬编造的"南方祥瑞"),跟刘良女说:"这些老顽固,就是不懂朕的乐趣。"
《明史·武宗本纪》里说他"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意思是他沉迷玩乐,亲近小人,甚至自己给自己起官名,君臣的名分都乱了套。
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在淮安清江浦钓鱼时,不小心掉进水里。虽然被救上来,却受了风寒,加上常年喝酒纵欲,身体早就垮了,回到豹房后就一病不起。他躺在"观兽阁"的床上,看着窗外的豹子在栏里转圈,突然对刘瑾的继任者张永说:"朕这一辈子,活得痛快,就是有点对不住父皇。"
临终前,他让太监拟遗诏,里面写着"罢免各地皇庄,释放豹房里的珍禽异兽,赦免因进谏被关押的大臣"。说完这些,他望着房梁上的弹弓,突然笑了:"要是能重来,朕宁愿当个将军,驰骋沙场,也不当这皇帝。"年仅三十一岁就咽了气。
朱厚照没儿子,大臣们只好迎立他的堂弟朱厚熜(cōng)继位,就是后来的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