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这事不那么简单-《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这时,孩子们开始撒娇,问母亲去哪了。

  陈静眼里含着泪水,“别听奶奶胡说八道,妈妈这几天忙去了,今后不会再这样了。”

  说着拉着孩子的手准备往回走。

  李明见状心中一阵感动,亲情真是难以割舍。

  “儿子,你们的钱哪来的?是奶奶给的吗?”

  走到几步外,陈静想起这点便追问起来。

  “不是,我们卖鸡换的。”

  小虎兴奋地说。

  陈静半信半疑地看着儿子,认为这事不那么简单。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等回家再细究。

  棒棒递出一把钱来,她数了几下,发现只有四毛多。

  “都买什么呢?”

  两个孩子说买了吃的,陈静拿出两分给他们当糖果钱后收下剩下。

  接着对李明说,“大爷,咱走吧”。

  李明默默点头一起回院子。

  另一边,在戈壁路上杨涛正坐在卡车车斗里。

  风呼啸着掠过黄土飞扬。

  刘明靠在一旁行李箱摇摆。

  “终于心愿得偿。”

  刘明感叹。

  杨涛好奇问,“啥愿望?”

  “当年想看看祖国各地。

  这一路见过河山,最后来到这荒野沙漠,也坐火车,汽车,此行值了!”

  他越来越兴奋。

  汤森插话说遗憾没留下来。

  “哎,话糙理不糙。”

  两人笑谈,想起同行几个月的情谊,不再那么陌生,甚至互相聊以解闷儿。

  车厢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感受。

  突然吉普靠近停车示意。

  卡车上的卫士警惕地持枪戒备。

  一会儿,有人下来敬礼沟通。

  队长回来通知车上某位同志。

  “杨老师,请跟我走一下。

  基地领导派来的。”

  年轻人微笑着介绍并递上了信封。

  看完里面的信息,杨涛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杨涛转身告诉老朋友们要留下接一些孩子回去,并交代他们回去帮忙报平安,大家都表示理解,送行。

  望着卡车远去的身影,杨涛坐进吉普车,向着目的地前进。

  轧钢厂

  午饭时间,工厂大门站

  听到李主任这番话,林国庆脸上立刻浮现笑容,“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陈书记的工作。”

  “我们坚信,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钢铁厂定将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人民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李主任扫了林国庆一眼,轻轻点头。

  “同志们有这样的觉悟很好。

  都是几十年的老革命了,要有远大的眼光,要多为国家考虑……”

  半小时后,林国庆几人离开办公室,由周建国陪同来到厂长办公室。

  房间里只剩下王建华和李主任。

  隔着走廊的两间办公室同时关上了门。

  又过了半小时,礼堂里的人坐好。

  张华立在一旁,充满激情地对钢铁厂的与会者说道:“

  鼓掌声响起。

  大家注视着面容和善的李主任站起来。

  “同志们好!”

  “今天见到钢铁厂的工人们,你们的热情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

  “在此宣读上级对王建华同志的任命书……”

  “希望大家在王建华同志和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创造新的辉煌。”

  鼓掌声再次响起。

  “

  王建华接过发言:“同志们,作为奋斗在建设道路的劳动者……”

  “请大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全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吉普车在戈壁滩上疾驰,比卡车速度快不少。

  刘小明握紧方向盘,满脸兴奋。

  一旁的张伟紧张地盯着刘小明,一只手紧紧抓住扶手。

  老孙则是暗自佩服刘小明的驾驶技术,他知道这种沪上出产的吉普车有多难开。

  在刘小明手里却显得非常顺滑。

  “张伟同志,别太紧张,这样的路况没问题的。”

  刘小明笑着安慰一旁的同伴。

  这里没有红绿灯和复杂的岔路,路面开阔平坦,完全可以畅快驾驶。

  再加上车子的速度也不快,大约每小时只能跑到五十公里,比起他以前用过的拖拉机也好不了多少。

  “你以前开过车吗?”

  身后的老孙好奇地问道。

  “开过,就是拖拉机,也算是开车了。”

  “听说农场里的拖拉机是您设计生产的?”

  “不是我生产,我只是设计,大伙一起做的。”

  “真牛!”

  “哈哈,一般般吧,我最拿手的还是开车呢。

  抓紧时间,我们要上坡了!”

  汽车猛地冲上一个土坡,在飞离最高点的时候三人感到心脏瞬间失重。

  然而随着轮胎落地,车辆继续平稳前行。

  “爽——”

  到达下午五点,他们在西河镇停下。

  随行的二人这才长舒一口气。

  老孙决定明天自己开车,不再让刘小明确信这样开车了。

  安置住处并说明情况,出示证件后他们找到了当地的住宿。

  把行李放下后,三人前往饭馆吃饭,并询问农场的情况。

  刘小明趁着机会了解到了高远之前未透露的一些信息。

  来到饭馆,三个人各自点了碗宽面,高远取出粮票和钱给了工作人员。

  刘小明起身打听特色菜,得知有一道拌羊肉,便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份。

  高远露出为难的表情——此次外出审批的经费有限,这一份羊肉需要一块钱,几乎超过了预算。

  不料,刘小明还让每人加了一个大烧饼,让高远差点站了起来抗议,幸亏被老孙制止。

  接着刘小明要了一瓶酒,并从口袋掏出一叠全国粮票。

  当他提出是否能兑换地方粮票时,当地工作人员看到一叠粮票震惊不已,赶紧点头答应。

  “好的,请帮忙结账,找零的地方粮票给我吧。”

  工作人员立即收下了杨老师的十斤全国粮票,找了相应数量的地方粮票过来。

  三人在等待的时候,高远和老孙都很惊讶,很少有人会在外携带这么多的粮票。

  小店工作人员很快送来了拌羊肉、三个半斤重的烧饼和一小碟赠送的小菜。

  酒也被装入了三个酒盅。

  天寒时喝杯小酒暖身正合适。

  三人举杯喝酒

  等回到驻地,三个人经过一路奔波,洗漱完毕后便各自休息。

  杨小涛一人住一间房,老马和高雨共住另一间。

  不久,房间里传来了打呼噜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百里之外的另一处地方,刘大海和他的同事们登上了火车,缓缓启动,踏上了归乡之旅。

  夜幕笼罩着钢铁厂所在的四九城,天空阴沉,看不见一颗星星。

  李强刚刚打扫完厕所,回到仓库后毫不犹豫地端来一盆冷水,即便在寒冷的冬日,他也直接在屋里简单冲了个澡,洗净脸和头发。

  洗完后,他换上了一身刚从床边拿到的新衣服,裹着毛巾便匆忙奔向食堂。

  这段时间,由于没有夜班的缘故,工厂保卫科放松了对食堂的关注,于是李强得以较为自由地进入。

  跑进食堂时,他看到张岚正在忙碌切菜。

  “快来,快冻死我了!赶紧生火让我暖和一下。”

  李强看着熟悉的场景,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张岚上前闻了闻,“我搓了三次,肥皂都快用完了,没味道了。”

  “那还算好,动作麻不麻利?”

  听到询问,李强不悦地说:“开什么玩笑,我的拿手本事怎么会有忘掉的道理!”

  “你别再切了,快生火吧,我都冻僵了。”

  “等等,但你要快点才行。”

  “知道了。”

  很快,张岚点燃了火,而李强在一旁拿着菜刀打磨起来。

  “这刀明显不是好厨师用的,锋刃都被钝了。”

  尝试过后,发现刀口有些卡手,李强凑近炉子旁,一边用刀轻轻刮去脸上的胡子,心想:这么久没注意打理,胡茬已经长成胡子了。

  见状,张岚随手拿起一把处理鱼的剪刀,帮着剪短了李强过长的头发。

  这样一番修整后,李强果然显得年轻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邋遢。

  “快点弄完,我去看了看办公室,灯还亮着呢,可别让对方等太久。”

  按照吩咐,李强迅速冲洗了脸,站回原来的岗位上准备开始工作。

  “没问题,这两道菜很快就搞定了。”

  张岚和李强讨论起未来的方向,并一致认为投靠新书记是正确的选择。

  尤其是大会上提到新领导地位之高甚至超过之前的某领导,这让李强大受鼓舞。

  王文博来到轧钢厂后,心情与昨日截然不同。

  张主任正式明确了领导层的人选和职位分配,赋予他更多责任感与动力。

  就像一个重新焕发斗志的战士,为了心中所坚持的理想继续奋勇向前。

  邱远也因此得到了更大发挥的空间,对未来充满期待。

  此时办公室内两人正热烈讨论具体事项,忘记了时间流逝。

  “听说,在我们到来前,事情已上报并且召开了会议,两名工人被直接开除了。”

  邱远介绍了相关人员背景:易中华,原来是一车间的一位高水平钳工,因某种原因调到十车间;另一位秦晓燕是位女性学徒,顶替其已故丈夫进入此岗位。

  对于两位被开除人员的细节信息还在逐步确认,但这一事件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问题根源得不到解决,类似的事故还会不断发生。

  接着谈到生产车间的具体状况及财务状况,他们逐渐意识到轧钢厂的问题错综复杂,必须制定长远的改进计划。

  深夜时分,有人送来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