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一轮红日从东山缓缓升起,将白茫茫的雪地映照得如同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熠熠生辉。庭院中的青松也抖落了身上的积雪,显得更加挺拔翠绿,几枝寒梅在霜雪中傲然挺立,散发出阵阵幽香。
吴笛身披狐皮大氅,站在庭院中,正准备出门前往军营巡视。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袭黑色的长衫更衬得他面如冠玉,剑眉星目。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吴笛闻声望去,只见一名亲兵快步跑进院子,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报!主公,五十名军士护送徐先生的母亲已抵达太原郡晋阳城南,约两个时辰后便可到达。”
吴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连忙上前扶起亲兵,急切地问道:“徐老夫人一路可还安好?”
亲兵恭敬地回答道:“回主公,徐老夫人精神矍铄,只是长途跋涉略显疲惫。”
吴笛听后,心中稍安,他拍掌笑道:“好!立刻去准备一处清净的院落,安排一些细心的侍女和婆子,好生伺候徐老夫人。再准备一些软和的被褥和暖炉,务必让老夫人住得舒适。我要亲自去迎接她老人家。”
亲兵领命而去。吴笛转身对站在廊下的任红昌道:“红昌,你亲自去集市采买些新鲜菜蔬肉食,要软糯适口的。再做几道颖川风味的菜肴——昌烩面、腐竹煲、灌汤酥肉、葱扒羊肉,还有徐昌热豆腐。徐老夫人远道而来,定是想念家乡味道了。”
任红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轻声说道:“主公真是考虑得十分周全呢。我这就立刻去准备,一定会让老夫人吃得满意、舒心的。”
吴笛见状,嘴角也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迈开大步,径直走出了府门。来到门外,他动作利落地翻身上马,缰绳一拉,胯下的骏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朝着城中的学校飞奔而去。
马蹄踏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在演奏一场冬日的交响乐。寒风凛冽,如刀割般扑面而来,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住吴笛心中的喜悦之情。
徐庶自从投奔到他的麾下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将徐庶的母亲接来与他团聚,也算是对徐庶的一种小小报答吧。学院位于城东,原是一处废弃的官署,经吴笛改建后成了教书育人之所。远远地,便听到朗朗读书声从院中传出。吴笛下马走进校门,正遇见蔡琰手持书卷从廊下经过。
“蔡先生。”吴笛面带微笑,双手抱拳,向蔡琰行了一个标准的拱手礼。
蔡琰见状,赶忙回礼,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主公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不知主公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吴笛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笑容,缓声道:“喜事,大喜事啊!”
蔡琰闻言,心中不禁一喜,连忙追问道:“哦?不知是何等喜事?还望主公明示。”
吴笛笑道:“徐先生的母亲已抵达晋阳城外,预计两个时辰后便可抵达城中。我特意前来告知此事,想请徐先生一同前去迎接。”
蔡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喜道:“元直兄时常念叨着他的母亲,如今终于得以团聚,实乃一大幸事。他此刻正在后院授课,我这就带主公前去寻他。”说罢,蔡琰便引着吴笛朝后院走去。
二人穿过回廊,来到后院学堂。透过窗棂,可见徐庶正手执《春秋》,向十余名学生讲解经义。他身着青色长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却透着坚毅。听到脚步声,徐庶抬头望来,见是吴笛,连忙放下书卷迎出。
“主公亲临,庶有失远迎。”徐庶见到吴笛,连忙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敬。
吴笛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扶起徐庶,微笑着说道:“元直不必如此多礼,你我之间不必拘泥于这些俗套。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徐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主公,不知是何好消息?”
吴笛面露喜色,缓声道:“元直,你的母亲已经到了晋阳城外,预计再过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南门了。”
徐庶闻言,如遭雷击一般,身体猛地一颤,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嘴唇微颤,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母亲……母亲真的来了?”
吴笛用力地点点头,肯定地回答道:“千真万确,我怎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呢?我已命人在城中备好住处,还特意准备了一些颖川风味的菜肴,以解令堂的思乡之情。元直,咱们这就去南门迎接令堂如何?”
徐庶激动得双手微颤,转身对学生们道:“今日课业到此,你们且回去温习。”又对蔡琰道,“文姬,能否劳烦你代我监督这些孩子?”
蔡琰温柔一笑:“元直兄尽管去。母子团聚乃人伦大事,这里有我照应。”
三人出了校门,吴笛命人备好马车。徐庶却道:“庶愿骑马前去,能早些见到母亲。”
吴笛理解他的急切,便命人牵来一匹温顺的白马。三人策马向城南疾驰,马蹄扬起细碎的雪沫。
路上,徐庶难掩激动:“自颖川一别,已三年未见母亲。当年家贫,母亲日夜纺织供我读书,自己却省吃俭用...后来我被仇家所迫,不得不远走他乡,最愧疚的便是不能侍奉母亲左右。”
吴笛安慰道:“如今好了,令堂来此,你便可晨昏定省,尽孝道了。”
蔡琰也道:“老夫人能来晋阳,也是福气。这里虽不比中原繁华,却也民风淳朴,冬暖夏凉,适合颐养天年。”
说话间,已到城南门。吴笛命人清扫出一处干净的亭子,备好热茶暖炉,三人便在此等候。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远处出现一队人马。为首的是吴笛派去的亲兵统领,后面跟着一辆青布篷马车,周围有五十名军士护卫。
徐母微笑着看向吴笛,眼中流露出温和与慈祥,她轻声说道:“不必多礼,孩子。”接着,她的目光转向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位姑娘是……”
徐庶赶忙介绍道:“母亲,这是蔡琰蔡姑娘,她是我的好友。”
蔡琰微微一笑,福了一福,柔声道:“见过徐老夫人。”
徐母点了点头,对蔡琰说道:“姑娘真是生得一副好相貌,气质出众,想必也是知书达理之人。”
蔡琰谦逊地回答:“老夫人谬赞了,小女子不过略通文墨罢了。”
徐母又与吴笛和蔡琰寒暄了几句,便邀请他们一同上车,前往州牧府。连忙还礼:“老身何德何能,劳州牧大人亲自迎接。”
吴笛嘴角含笑,语气谦逊地说道:“元直兄对我而言,就如同我的左膀右臂一般重要。而您,更是如同我的长辈一样,令我心生敬重。今日特备下些许薄酒,还望老夫人能够赏光,莅临寒舍。”
一旁的蔡琰见状,赶忙上前一步,盈盈下拜,向徐母行礼问安。徐母见状,连忙伸手将蔡琰扶起,拉着她的手,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蔡琰生得一副好皮囊,眉如远黛,眼若秋水,面若桃花,唇不点而朱,气质高雅,温婉动人。
徐母越看越喜欢,不禁连声夸赞道:“好一个标致的姑娘啊!我听元直在信中常常提起你,说你不仅容貌出众,更是才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蔡琰羞红了脸:“老夫人过奖了。”
吴笛亲自搀扶徐母上了州牧府的马车,一行人缓缓向城内行去。沿途徐母透过车窗望着晋阳城的街景,感叹道:“这塞北之城,倒比我想象中繁华许多。”
徐庶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主公的英明治理啊!自从主公来到此地之后,他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主公还积极鼓励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大家都安居乐业呢!”
说着说着,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州牧府。刚一进门,就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原来,任红昌早已在厅内准备好了丰盛的宴席,厅内的炭盆烧得正旺,熊熊的火焰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让人倍感舒适。
再看那张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菜肴,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这些菜肴都是颖川地区的特色风味,显然是经过精心烹制而成的。
徐母一眼就看到了那碗热气腾腾的昌烩面,顿时眼眶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激动地说道:“这……这是我家乡的做法啊!”
任红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向徐母行了个礼,柔声说道:“老夫人,您快尝尝看,这道昌烩面是否合您的口味?我可是特意照着颖川厨娘的法子做的呢。”
徐母夹起一筷子菜,送进嘴里慢慢咀嚼,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连连点头称赞道:“就是这个味道!离家这么多年,最想念的就是这一口啊。”
吴笛见状,赶忙举起酒杯,站起身来,对着徐母恭敬地说道:“今日老夫人能与元直兄团聚,实乃人生一大喜事。我在此敬老夫人一杯,祝您福寿安康,笑口常开!”说罢,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徐母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徐庶小时候的趣事,她微笑着回忆道:“元直五岁的时候啊,就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了,七岁时更是对《春秋》了如指掌,当时乡里的人都夸他是个神童呢!”
众人听闻,纷纷惊叹不已,对徐庶的才华赞不绝口。徐庶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一脸窘迫地说道:“母亲,这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您就别再提了。”
然而,徐母似乎并没有在意徐庶的尴尬,继续说道:“不过呢,这孩子从小就性子倔,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算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笑,气氛温馨融洽。蔡琰细心为徐母布菜,不时询问颖川风土人情,言谈甚欢。
饭后,吴笛亲自送徐母前往学校附近的教师宿舍。那是一处清净的小院,与徐庶的住处仅一墙之隔,院中种着几株梅树,在雪中绽放,宛如点点繁星点缀在这片洁白的世界中,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
“老夫人看看可还满意?”吴笛微笑着推开房门,然后侧身让徐母先进去。屋内布置得十分简洁,却也不失温馨,一张木质的床榻,一张书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小茶几,上面摆放着一套精美的茶具。
“嗯,很不错。”徐母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里环境清幽,很适合居住。”
“那就好。”吴笛点点头,“若缺什么,尽管吩咐下人置办。”他的语气十分客气,让人感觉很舒服。顾四周,只见屋内陈设简朴却齐全,床榻桌椅一应俱全,窗边还摆着一架纺车。
“这...这纺车?”徐母惊讶地抚摸着熟悉的工具。
徐庶嘴角含笑,轻声说道:“我深知母亲生性勤劳,闲不住,所以特意为她寻来了这份差事。只是如今天气寒冷,母亲还是要多多保重身体,切勿过于劳累。”
徐母闻言,心中感动万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是紧紧地拉住吴笛的手,连连道谢。
吴笛见状,赶忙安慰道:“老夫人不必如此客气,您就安心住下吧。元直兄每天授课结束之后,便会前来陪伴您。如果您有任何需要,尽管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力满足。”
在离开之前,吴笛还不忘叮嘱徐庶:“这几日你就不必去衙门了,留在家里好好陪陪老夫人,带她熟悉一下晋阳的环境。至于学校那边,我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你无需担忧。”
徐庶听后,深深地向吴笛鞠了一躬,感激涕零地说道:“主公对我如此厚爱,此等大恩大德,我徐庶没齿难忘啊!”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洁白的雪地上,映照出一片银白的世界。吴笛踏着积雪缓缓而归,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能够成全他人的天伦之乐,这或许便是为政者最大的幸福吧。吴笛道:“我们这次要在半月内从太原郡,步骑结合山地军,剿灭安定郡,北地郡,西河郡盘踞在这一带到的是“一窝蜂”土匪。他们占据废弃的烽燧,邬堡,边寨等要地,是我们回归时的退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月底年关之前,出雁门关准备奇袭白道城。吕布,张辽,高顺,于毒有什么问题没有?……这?
于毒张辽你二人领本部人马剿匪,吕布高顺奇袭白道城。这不是就配合完美了吗?不想问题吗?你们是怎么打仗的上去就干,我得给你们找军师,不然就自有去没有回来的,都死在战场上了。你们好好想想吧。”
吴笛决定于毒的黑山军配贾诩,给张辽配许攸,给吕布配程昱给高顺配徐庶。即刻出发各自为战,紧密配合谁先完成成任务谁去支援另一方。
张辽(许攸)率两千轻骑沿汾河闪击西河郡烽燧。
“一抹斜阳照烽燧,何时才能把家回。”老嘎子望着远处的烽火台。神魂早已被思乡之情牵动。原本是西河郡的偏将,朝廷钱粮不至,烽燧崩溃,自己凭着过人的武技和狠劲。将这些没有人理睬的兵痞镇压,带领着袭击,客商,路人成了流寇。午夜梦回都是自己那几间故乡的茅草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目光中责怪的眼神,似乎在问为什么要背叛大汉,做山贼。娘!我也不想啊,不然活不了回去见你。”一下喊出声来。傻柱眼睛红红的像个兔子:”老大,你又想家了么。我也想我娘了。”
烽燧下传来轻微的地皮振动声。老嘎子面色一变。俯下身来侧耳倾听。地面传来沉闷的雷鸣声。“不好有敌人偷袭。”老嘎子道:“兄弟们,抄家伙准备战斗。”
张辽将烽燧团团围住。许攸道:“射。”只见无数木牌射入烽燧。张辽唱:“故乡的月啊,照边关勒,母亲的微笑啊,姑娘的眼泪。边关的人啊望故乡啊。何时才能带魂归家啊。何时才是回家。故乡的月啊,照边关勒,母亲的祈盼,团那个圆啊,姑娘的心里,都是你啊。边关的烽烟何时歇,何时才能一家团团圆圆。”
老嘎子举起的弓掉在了地上。这时啥柱道:“这是啥牌子啊大当家的。”一下苍老的老嘎子接过牌子。并州牧爱惜百姓,百姓三十亩的上工月薪五千钱,顶个县大爷 。”老嘎子瞥目一见认字的都在偷偷摸摸的藏木牌。
“拿来吧,小家子气。”老嘎子一把抢过二当家夏谋子手中的木牌一看:“并州牧。杀得并州无世家豪门。分田分土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
老嘎子又抢了一块道:“并州的孩子们都免费上学。”
许攸单人匹马,滴答,滴答,来到烽燧下。老嘎子给许攸竖了个大拇指。许攸道:“我是并州学院的老师临时客串军师。我知道:“你们以前是官兵都是活不下去了才出来讨生活。就这旮旯一年能抢多少,还不如投到并州来。并州军月薪五千钱。老百姓成年劳力三十亩,女人老人小孩十五亩。你们过来。还可以在煤矿场和铁矿场上工可以月薪三千钱加上奖金五千钱。不比你们在这里打个三瓜两枣强。”
二当家夏谋子就要张嘴答应,被老嘎子一个眼神憋回去了。老嘎子问道:“请问并州学院是怎么回事?”
许攸道:“并州学院是州牧再并州修建的学院是全大汉招聘老师不论出身,只论品德才学。我就是老师其中之一。学院全大汉招生不论出身男女只要愿意为并州出力都可以入学。全免费。如果困难可以申请还要补贴学生家里生活开支。是为全天下百姓修建的平民学院。”老嘎子有些心动。常年黑暗经历让他多几个心眼。问:“并州牧这到底是图什么。”许攸道:“当时我们也这样问。他说我就是贫民,所以我要为百姓说话。我在并州做州牧自然是为并州百姓做事。我身在大汉,自己要为大汉百姓出力。就这样有什么不对吗。”
老嘎子道:“并州牧真奇人也。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你们不会御磨杀炉或者是当我们是炮灰送死。”
许攸道:“我一文人,单人在你们一起,你要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以马上杀了我。你们觉得如何。难道真要打一仗,你兄弟死的死伤的伤的两方有仇时,被破投降,心怀怨恨才好?”
老嘎子回头看自己哪些部下有抓耳挠腮,又欲言又止的,有给许攸递眼色的,长叹一声道:“就依军师,你不知军师贵姓。真是高啊!”
哇呵人跳起来,二当家夏谋子高兴的道:“大当家有魄力。”傻柱高兴的哭了道:“这下可以回家看我娘了。”
张辽郑重的承诺道:“我军不死光绝不让你等上战场。现在你们的人依然由老嘎子带队。整编我们要北上和大军会合。”
此时黑山军已经穿越太行山寒冬腊月,并州北地、安地两郡交界处,大雪封山。黑山军大营内,炭火噼啪作响,贾诩裹着狐裘,指尖轻敲案上地图,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于将军,此战不必硬拼。”贾诩抬眸,眼中寒光闪烁,“让这两窝土匪自相残杀,我们再送他们一程。”
于毒皱眉:“军师,张花石和阳章都不是傻子,怎会轻易中计?”
贾诩轻笑:“土匪最怕什么?——不是官兵,是断财路。”
三日后,北地郡土匪寨中。
“大哥,安地郡的人劫了咱们的盐队!”探子慌张来报,“他们还放话,说咱们北地的人都是怂包,连并州军的残羹剩饭都抢不到!”
大当家阳章拍案而起:“张花石这老狗,找死!”
同一时刻,安地郡寨内。
“张爷,北地的人埋伏了咱们的兄弟,还扬言要吞了安地郡!”
二当家张杨冷笑:“阳章那厮,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贾诩命人伪造书信,分别送至两寨:
给阳章的“密信”:“张花石已暗通并州军,约定三日后合围北地寨。”
给张花石的“密信”:“阳章已答应官兵,借剿匪之名灭你安地郡。”
同时,黑山军死士伪装成对方土匪,夜袭哨岗,杀人留尸,嫁祸对方。
两郡土匪彻底暴怒,各自点齐人马,誓要灭掉对方。
三日后,两股土匪在**鹰愁峡**相遇。
这峡谷呈漏斗状,两侧高山积雪厚重,唯有南面一座矮山雪少,正是贾诩选定的“葬身之地”。
“阳章!今日必取你狗头!”张花石挥刀怒吼。
“张花石,你这背信弃义的老贼!”阳章不甘示弱,率众冲杀。
两股土匪在峡谷中混战,刀光剑影,鲜血染红雪地。
此时,贾诩立于南面矮山,冷冷挥手:“擂鼓,呐喊。”
“咚!咚!咚!”黑山军战鼓震天,五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撼动山岳。
“轰隆隆——”高山上的积雪终于崩塌,如白色巨龙般咆哮而下,瞬间吞没峡谷。
“雪崩!快跑——”土匪们惊恐四散,但为时已晚。
万钧积雪倾泻,眨眼间将张花石、阳章等两千五百余人活埋。少数逃至谷口的残匪,也被埋伏的褚燕、杨凤率军截杀。
贾诩漫步至峡谷边缘,望着下方雪坟,淡淡道:“土匪?不过蝼蚁。”
于毒大笑:“军师神算!此战不费一兵一卒,全歼两郡匪患!”
黑山军迅速控制两郡要道,收编部分降匪,余者尽诛。
三日后,大军回师雁门关,侧翼隐患彻底清除。
夜色下,贾诩独坐帐中,提笔写下战报:
“北地、安地两郡匪众,因私怨火并,遭雪崩天诛,我军未损一卒。”
写罢,他轻笑一声,将战报焚于烛火。
“有些事,不必让主公知道得太清楚……”
在说吕布三千并州铁骑与高顺二千七百陷阵营扮成商旅,昼伏夜出分批到雁门关。在雁门关换成鲜卑军服。直扑白道城。
吴笛身披狐皮大氅,站在庭院中,正准备出门前往军营巡视。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袭黑色的长衫更衬得他面如冠玉,剑眉星目。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吴笛闻声望去,只见一名亲兵快步跑进院子,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报!主公,五十名军士护送徐先生的母亲已抵达太原郡晋阳城南,约两个时辰后便可到达。”
吴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连忙上前扶起亲兵,急切地问道:“徐老夫人一路可还安好?”
亲兵恭敬地回答道:“回主公,徐老夫人精神矍铄,只是长途跋涉略显疲惫。”
吴笛听后,心中稍安,他拍掌笑道:“好!立刻去准备一处清净的院落,安排一些细心的侍女和婆子,好生伺候徐老夫人。再准备一些软和的被褥和暖炉,务必让老夫人住得舒适。我要亲自去迎接她老人家。”
亲兵领命而去。吴笛转身对站在廊下的任红昌道:“红昌,你亲自去集市采买些新鲜菜蔬肉食,要软糯适口的。再做几道颖川风味的菜肴——昌烩面、腐竹煲、灌汤酥肉、葱扒羊肉,还有徐昌热豆腐。徐老夫人远道而来,定是想念家乡味道了。”
任红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轻声说道:“主公真是考虑得十分周全呢。我这就立刻去准备,一定会让老夫人吃得满意、舒心的。”
吴笛见状,嘴角也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迈开大步,径直走出了府门。来到门外,他动作利落地翻身上马,缰绳一拉,胯下的骏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朝着城中的学校飞奔而去。
马蹄踏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在演奏一场冬日的交响乐。寒风凛冽,如刀割般扑面而来,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住吴笛心中的喜悦之情。
徐庶自从投奔到他的麾下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将徐庶的母亲接来与他团聚,也算是对徐庶的一种小小报答吧。学院位于城东,原是一处废弃的官署,经吴笛改建后成了教书育人之所。远远地,便听到朗朗读书声从院中传出。吴笛下马走进校门,正遇见蔡琰手持书卷从廊下经过。
“蔡先生。”吴笛面带微笑,双手抱拳,向蔡琰行了一个标准的拱手礼。
蔡琰见状,赶忙回礼,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主公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不知主公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吴笛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笑容,缓声道:“喜事,大喜事啊!”
蔡琰闻言,心中不禁一喜,连忙追问道:“哦?不知是何等喜事?还望主公明示。”
吴笛笑道:“徐先生的母亲已抵达晋阳城外,预计两个时辰后便可抵达城中。我特意前来告知此事,想请徐先生一同前去迎接。”
蔡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喜道:“元直兄时常念叨着他的母亲,如今终于得以团聚,实乃一大幸事。他此刻正在后院授课,我这就带主公前去寻他。”说罢,蔡琰便引着吴笛朝后院走去。
二人穿过回廊,来到后院学堂。透过窗棂,可见徐庶正手执《春秋》,向十余名学生讲解经义。他身着青色长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却透着坚毅。听到脚步声,徐庶抬头望来,见是吴笛,连忙放下书卷迎出。
“主公亲临,庶有失远迎。”徐庶见到吴笛,连忙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敬。
吴笛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扶起徐庶,微笑着说道:“元直不必如此多礼,你我之间不必拘泥于这些俗套。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徐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主公,不知是何好消息?”
吴笛面露喜色,缓声道:“元直,你的母亲已经到了晋阳城外,预计再过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南门了。”
徐庶闻言,如遭雷击一般,身体猛地一颤,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嘴唇微颤,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母亲……母亲真的来了?”
吴笛用力地点点头,肯定地回答道:“千真万确,我怎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呢?我已命人在城中备好住处,还特意准备了一些颖川风味的菜肴,以解令堂的思乡之情。元直,咱们这就去南门迎接令堂如何?”
徐庶激动得双手微颤,转身对学生们道:“今日课业到此,你们且回去温习。”又对蔡琰道,“文姬,能否劳烦你代我监督这些孩子?”
蔡琰温柔一笑:“元直兄尽管去。母子团聚乃人伦大事,这里有我照应。”
三人出了校门,吴笛命人备好马车。徐庶却道:“庶愿骑马前去,能早些见到母亲。”
吴笛理解他的急切,便命人牵来一匹温顺的白马。三人策马向城南疾驰,马蹄扬起细碎的雪沫。
路上,徐庶难掩激动:“自颖川一别,已三年未见母亲。当年家贫,母亲日夜纺织供我读书,自己却省吃俭用...后来我被仇家所迫,不得不远走他乡,最愧疚的便是不能侍奉母亲左右。”
吴笛安慰道:“如今好了,令堂来此,你便可晨昏定省,尽孝道了。”
蔡琰也道:“老夫人能来晋阳,也是福气。这里虽不比中原繁华,却也民风淳朴,冬暖夏凉,适合颐养天年。”
说话间,已到城南门。吴笛命人清扫出一处干净的亭子,备好热茶暖炉,三人便在此等候。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远处出现一队人马。为首的是吴笛派去的亲兵统领,后面跟着一辆青布篷马车,周围有五十名军士护卫。
徐母微笑着看向吴笛,眼中流露出温和与慈祥,她轻声说道:“不必多礼,孩子。”接着,她的目光转向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位姑娘是……”
徐庶赶忙介绍道:“母亲,这是蔡琰蔡姑娘,她是我的好友。”
蔡琰微微一笑,福了一福,柔声道:“见过徐老夫人。”
徐母点了点头,对蔡琰说道:“姑娘真是生得一副好相貌,气质出众,想必也是知书达理之人。”
蔡琰谦逊地回答:“老夫人谬赞了,小女子不过略通文墨罢了。”
徐母又与吴笛和蔡琰寒暄了几句,便邀请他们一同上车,前往州牧府。连忙还礼:“老身何德何能,劳州牧大人亲自迎接。”
吴笛嘴角含笑,语气谦逊地说道:“元直兄对我而言,就如同我的左膀右臂一般重要。而您,更是如同我的长辈一样,令我心生敬重。今日特备下些许薄酒,还望老夫人能够赏光,莅临寒舍。”
一旁的蔡琰见状,赶忙上前一步,盈盈下拜,向徐母行礼问安。徐母见状,连忙伸手将蔡琰扶起,拉着她的手,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蔡琰生得一副好皮囊,眉如远黛,眼若秋水,面若桃花,唇不点而朱,气质高雅,温婉动人。
徐母越看越喜欢,不禁连声夸赞道:“好一个标致的姑娘啊!我听元直在信中常常提起你,说你不仅容貌出众,更是才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蔡琰羞红了脸:“老夫人过奖了。”
吴笛亲自搀扶徐母上了州牧府的马车,一行人缓缓向城内行去。沿途徐母透过车窗望着晋阳城的街景,感叹道:“这塞北之城,倒比我想象中繁华许多。”
徐庶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主公的英明治理啊!自从主公来到此地之后,他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主公还积极鼓励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大家都安居乐业呢!”
说着说着,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州牧府。刚一进门,就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原来,任红昌早已在厅内准备好了丰盛的宴席,厅内的炭盆烧得正旺,熊熊的火焰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让人倍感舒适。
再看那张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菜肴,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这些菜肴都是颖川地区的特色风味,显然是经过精心烹制而成的。
徐母一眼就看到了那碗热气腾腾的昌烩面,顿时眼眶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激动地说道:“这……这是我家乡的做法啊!”
任红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向徐母行了个礼,柔声说道:“老夫人,您快尝尝看,这道昌烩面是否合您的口味?我可是特意照着颖川厨娘的法子做的呢。”
徐母夹起一筷子菜,送进嘴里慢慢咀嚼,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连连点头称赞道:“就是这个味道!离家这么多年,最想念的就是这一口啊。”
吴笛见状,赶忙举起酒杯,站起身来,对着徐母恭敬地说道:“今日老夫人能与元直兄团聚,实乃人生一大喜事。我在此敬老夫人一杯,祝您福寿安康,笑口常开!”说罢,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徐母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徐庶小时候的趣事,她微笑着回忆道:“元直五岁的时候啊,就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了,七岁时更是对《春秋》了如指掌,当时乡里的人都夸他是个神童呢!”
众人听闻,纷纷惊叹不已,对徐庶的才华赞不绝口。徐庶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一脸窘迫地说道:“母亲,这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您就别再提了。”
然而,徐母似乎并没有在意徐庶的尴尬,继续说道:“不过呢,这孩子从小就性子倔,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算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笑,气氛温馨融洽。蔡琰细心为徐母布菜,不时询问颖川风土人情,言谈甚欢。
饭后,吴笛亲自送徐母前往学校附近的教师宿舍。那是一处清净的小院,与徐庶的住处仅一墙之隔,院中种着几株梅树,在雪中绽放,宛如点点繁星点缀在这片洁白的世界中,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
“老夫人看看可还满意?”吴笛微笑着推开房门,然后侧身让徐母先进去。屋内布置得十分简洁,却也不失温馨,一张木质的床榻,一张书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小茶几,上面摆放着一套精美的茶具。
“嗯,很不错。”徐母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里环境清幽,很适合居住。”
“那就好。”吴笛点点头,“若缺什么,尽管吩咐下人置办。”他的语气十分客气,让人感觉很舒服。顾四周,只见屋内陈设简朴却齐全,床榻桌椅一应俱全,窗边还摆着一架纺车。
“这...这纺车?”徐母惊讶地抚摸着熟悉的工具。
徐庶嘴角含笑,轻声说道:“我深知母亲生性勤劳,闲不住,所以特意为她寻来了这份差事。只是如今天气寒冷,母亲还是要多多保重身体,切勿过于劳累。”
徐母闻言,心中感动万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是紧紧地拉住吴笛的手,连连道谢。
吴笛见状,赶忙安慰道:“老夫人不必如此客气,您就安心住下吧。元直兄每天授课结束之后,便会前来陪伴您。如果您有任何需要,尽管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力满足。”
在离开之前,吴笛还不忘叮嘱徐庶:“这几日你就不必去衙门了,留在家里好好陪陪老夫人,带她熟悉一下晋阳的环境。至于学校那边,我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你无需担忧。”
徐庶听后,深深地向吴笛鞠了一躬,感激涕零地说道:“主公对我如此厚爱,此等大恩大德,我徐庶没齿难忘啊!”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洁白的雪地上,映照出一片银白的世界。吴笛踏着积雪缓缓而归,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能够成全他人的天伦之乐,这或许便是为政者最大的幸福吧。吴笛道:“我们这次要在半月内从太原郡,步骑结合山地军,剿灭安定郡,北地郡,西河郡盘踞在这一带到的是“一窝蜂”土匪。他们占据废弃的烽燧,邬堡,边寨等要地,是我们回归时的退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月底年关之前,出雁门关准备奇袭白道城。吕布,张辽,高顺,于毒有什么问题没有?……这?
于毒张辽你二人领本部人马剿匪,吕布高顺奇袭白道城。这不是就配合完美了吗?不想问题吗?你们是怎么打仗的上去就干,我得给你们找军师,不然就自有去没有回来的,都死在战场上了。你们好好想想吧。”
吴笛决定于毒的黑山军配贾诩,给张辽配许攸,给吕布配程昱给高顺配徐庶。即刻出发各自为战,紧密配合谁先完成成任务谁去支援另一方。
张辽(许攸)率两千轻骑沿汾河闪击西河郡烽燧。
“一抹斜阳照烽燧,何时才能把家回。”老嘎子望着远处的烽火台。神魂早已被思乡之情牵动。原本是西河郡的偏将,朝廷钱粮不至,烽燧崩溃,自己凭着过人的武技和狠劲。将这些没有人理睬的兵痞镇压,带领着袭击,客商,路人成了流寇。午夜梦回都是自己那几间故乡的茅草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目光中责怪的眼神,似乎在问为什么要背叛大汉,做山贼。娘!我也不想啊,不然活不了回去见你。”一下喊出声来。傻柱眼睛红红的像个兔子:”老大,你又想家了么。我也想我娘了。”
烽燧下传来轻微的地皮振动声。老嘎子面色一变。俯下身来侧耳倾听。地面传来沉闷的雷鸣声。“不好有敌人偷袭。”老嘎子道:“兄弟们,抄家伙准备战斗。”
张辽将烽燧团团围住。许攸道:“射。”只见无数木牌射入烽燧。张辽唱:“故乡的月啊,照边关勒,母亲的微笑啊,姑娘的眼泪。边关的人啊望故乡啊。何时才能带魂归家啊。何时才是回家。故乡的月啊,照边关勒,母亲的祈盼,团那个圆啊,姑娘的心里,都是你啊。边关的烽烟何时歇,何时才能一家团团圆圆。”
老嘎子举起的弓掉在了地上。这时啥柱道:“这是啥牌子啊大当家的。”一下苍老的老嘎子接过牌子。并州牧爱惜百姓,百姓三十亩的上工月薪五千钱,顶个县大爷 。”老嘎子瞥目一见认字的都在偷偷摸摸的藏木牌。
“拿来吧,小家子气。”老嘎子一把抢过二当家夏谋子手中的木牌一看:“并州牧。杀得并州无世家豪门。分田分土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
老嘎子又抢了一块道:“并州的孩子们都免费上学。”
许攸单人匹马,滴答,滴答,来到烽燧下。老嘎子给许攸竖了个大拇指。许攸道:“我是并州学院的老师临时客串军师。我知道:“你们以前是官兵都是活不下去了才出来讨生活。就这旮旯一年能抢多少,还不如投到并州来。并州军月薪五千钱。老百姓成年劳力三十亩,女人老人小孩十五亩。你们过来。还可以在煤矿场和铁矿场上工可以月薪三千钱加上奖金五千钱。不比你们在这里打个三瓜两枣强。”
二当家夏谋子就要张嘴答应,被老嘎子一个眼神憋回去了。老嘎子问道:“请问并州学院是怎么回事?”
许攸道:“并州学院是州牧再并州修建的学院是全大汉招聘老师不论出身,只论品德才学。我就是老师其中之一。学院全大汉招生不论出身男女只要愿意为并州出力都可以入学。全免费。如果困难可以申请还要补贴学生家里生活开支。是为全天下百姓修建的平民学院。”老嘎子有些心动。常年黑暗经历让他多几个心眼。问:“并州牧这到底是图什么。”许攸道:“当时我们也这样问。他说我就是贫民,所以我要为百姓说话。我在并州做州牧自然是为并州百姓做事。我身在大汉,自己要为大汉百姓出力。就这样有什么不对吗。”
老嘎子道:“并州牧真奇人也。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你们不会御磨杀炉或者是当我们是炮灰送死。”
许攸道:“我一文人,单人在你们一起,你要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以马上杀了我。你们觉得如何。难道真要打一仗,你兄弟死的死伤的伤的两方有仇时,被破投降,心怀怨恨才好?”
老嘎子回头看自己哪些部下有抓耳挠腮,又欲言又止的,有给许攸递眼色的,长叹一声道:“就依军师,你不知军师贵姓。真是高啊!”
哇呵人跳起来,二当家夏谋子高兴的道:“大当家有魄力。”傻柱高兴的哭了道:“这下可以回家看我娘了。”
张辽郑重的承诺道:“我军不死光绝不让你等上战场。现在你们的人依然由老嘎子带队。整编我们要北上和大军会合。”
此时黑山军已经穿越太行山寒冬腊月,并州北地、安地两郡交界处,大雪封山。黑山军大营内,炭火噼啪作响,贾诩裹着狐裘,指尖轻敲案上地图,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于将军,此战不必硬拼。”贾诩抬眸,眼中寒光闪烁,“让这两窝土匪自相残杀,我们再送他们一程。”
于毒皱眉:“军师,张花石和阳章都不是傻子,怎会轻易中计?”
贾诩轻笑:“土匪最怕什么?——不是官兵,是断财路。”
三日后,北地郡土匪寨中。
“大哥,安地郡的人劫了咱们的盐队!”探子慌张来报,“他们还放话,说咱们北地的人都是怂包,连并州军的残羹剩饭都抢不到!”
大当家阳章拍案而起:“张花石这老狗,找死!”
同一时刻,安地郡寨内。
“张爷,北地的人埋伏了咱们的兄弟,还扬言要吞了安地郡!”
二当家张杨冷笑:“阳章那厮,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贾诩命人伪造书信,分别送至两寨:
给阳章的“密信”:“张花石已暗通并州军,约定三日后合围北地寨。”
给张花石的“密信”:“阳章已答应官兵,借剿匪之名灭你安地郡。”
同时,黑山军死士伪装成对方土匪,夜袭哨岗,杀人留尸,嫁祸对方。
两郡土匪彻底暴怒,各自点齐人马,誓要灭掉对方。
三日后,两股土匪在**鹰愁峡**相遇。
这峡谷呈漏斗状,两侧高山积雪厚重,唯有南面一座矮山雪少,正是贾诩选定的“葬身之地”。
“阳章!今日必取你狗头!”张花石挥刀怒吼。
“张花石,你这背信弃义的老贼!”阳章不甘示弱,率众冲杀。
两股土匪在峡谷中混战,刀光剑影,鲜血染红雪地。
此时,贾诩立于南面矮山,冷冷挥手:“擂鼓,呐喊。”
“咚!咚!咚!”黑山军战鼓震天,五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撼动山岳。
“轰隆隆——”高山上的积雪终于崩塌,如白色巨龙般咆哮而下,瞬间吞没峡谷。
“雪崩!快跑——”土匪们惊恐四散,但为时已晚。
万钧积雪倾泻,眨眼间将张花石、阳章等两千五百余人活埋。少数逃至谷口的残匪,也被埋伏的褚燕、杨凤率军截杀。
贾诩漫步至峡谷边缘,望着下方雪坟,淡淡道:“土匪?不过蝼蚁。”
于毒大笑:“军师神算!此战不费一兵一卒,全歼两郡匪患!”
黑山军迅速控制两郡要道,收编部分降匪,余者尽诛。
三日后,大军回师雁门关,侧翼隐患彻底清除。
夜色下,贾诩独坐帐中,提笔写下战报:
“北地、安地两郡匪众,因私怨火并,遭雪崩天诛,我军未损一卒。”
写罢,他轻笑一声,将战报焚于烛火。
“有些事,不必让主公知道得太清楚……”
在说吕布三千并州铁骑与高顺二千七百陷阵营扮成商旅,昼伏夜出分批到雁门关。在雁门关换成鲜卑军服。直扑白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