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老周拍着胸脯,“搞船的老家伙,打地基的手艺还没丢!小三!阿水!抄家伙,捞石头去!”
几个年轻水手立刻应声,跟着老周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工棚里剩下凌疏影和墨磐。
墨磐的目光已经牢牢锁在图纸的核心部分——那个需要重新构建的谐振腔体上。
她拖过一块沉船厚钢板,用炭笔在上面快速勾勒出复杂的立体结构,线条精准而冷硬。
“相位校准环。”
墨磐指着图纸上一圈精密的线圈结构,又点了点旁边堆放着的几卷沉船特种铜线。
“用这个绕,线径要均匀,绝缘层必须完好。”
她看向凌疏影,“需要人手,精细活。”
凌疏影点头:“我去叫阿慎他们,海蚀洞藻田那边的小伙子手稳。”
很快,几个被海鹞从藻田叫来的年轻流民,包括阿慎,紧张而兴奋地站在墨磐面前。
墨磐没多话,拿起一根铜线,手指灵巧地示范如何均匀紧密地绕制线圈,如何检查绝缘层的微小破损。
她的动作就是最好的指令。
阿慎学得最快,很快就上手了,手指捏着细亮的铜线,屏息凝神,一丝不苟。
凌疏影则专注于主控系统的调试。
弦歌带来的实验室主控台被接入,屏幕上显示着锚点的实时能量流图谱。
青灵强大的计算能力被调用到极致,模拟着谐振腔体改造后可能出现的数千种能量波动模式,寻找最优的稳定参数。
她需要将这些参数提前编程,固化到锚点的控制核心中,确保在三十秒的窗口期内,锚点能像最精密的钟表一样稳定运行。
工棚里只剩下金属的切割声、线圈缠绕的细微摩擦声、键盘敲击声,以及墨磐偶尔简短低沉的指令。
空气里弥漫着臭氧、新鲜金属屑和机油的味道。
汗水顺着阿慎的额角滑落,滴在刚绕好的线圈上,他赶紧用袖子小心擦去。
---
夕阳西沉时,老周那边的地基坑已经挖得初具规模。
沉重的压舱石被敲碎运来,和沙子、水泥混合。
老周亲自拿着水平尺校准,吼声在礁石滩上回荡:“左边,左边再垫高点!水泥糊厚实点!这可是要顶住海龙王发威的!”
沙滩上,凌疏影用石灰粉画出了一个与静默室清洁工具间等比例的方框。
她和墨磐站在入口处。
墨磐手里拿着一个改造过的旧仪表,表盘上跳动着模拟锚点启动的倒计时。
“开始!”凌疏影低喝。
墨磐按下按钮。
仪表发出急促的“嘀嘀”声,模拟的三十秒倒计时开始跳动。
凌疏影的身影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方框,目标直指“管道出口”位置——一个用贝壳标记的点。
她的速度极快,脚步在沙地上踩出清晰的印痕。
“22秒!”墨磐报时。
凌疏影扑到贝壳标记点,做出一个模拟破坏出口格栅的动作。
“15秒!”
她立刻转身,做出背负的动作,模拟带人撤离。
“10秒!”
她朝着“撤离方向”疾奔。
“5秒!”
她的脚准确踏在预设的落点圈内。
“时间到!”
墨磐按下停止键。
凌疏影微微喘息,看着沙地上清晰的足迹和精确的落点。
第一次模拟,耗时29.8秒。她把目光投向墨磐。
墨磐没说话,走到“管道出口”位置,仔细查看凌疏影模拟破坏动作留下的痕迹,又蹲下身,用手指丈量了一下从“入口”到“出口”的直线距离和凌疏影实际奔跑的折线距离。
“路线优化。”
她吐出四个字,拿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了一条更短、更直接的冲刺线,“这里,绕开这个假想障碍,节省1.2秒。”
她又指向“破坏格栅”的动作,“工具。预加热切割,比物理撬砸快。”
凌疏影看着那条更短的路线,点头:
“工具准备交给你。再来。”
夜色渐浓,沙滩上的模拟在月光下一次次重复。足迹叠加着足迹,时间被一次次压缩。
28.5秒…27.9秒…墨磐像个最严苛的工程师,不断调整着凌疏影的奔跑路线、动作幅度、甚至呼吸节奏。
阿慎他们送来了用剑藻纤维包裹握柄、前端嵌着超导热丝的便携切割器样品。
当凌疏影最后一次踏在落点圈内,墨磐报出“26.1秒”时,两人都微微松了口气。
四秒的冗余,在生死三十秒里,是奢侈的缓冲。
两人回到工棚。
墨磐立刻开始测试切割器,超导热丝在暗夜中亮起刺目的白炽光芒,轻易地熔断了用来模拟格栅的废旧铁条。
凌疏影则坐在主控台前,将最新的模拟数据输入系统,优化着锚点的能量输出曲线。
就在这时,主控台屏幕上,代表锚点核心能量稳定性的绿色曲线,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细微的的波动。
虽然瞬间就恢复了平稳,但那异常的跳动总使人不安,刺破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紧绷信心。
凌疏影的手指瞬间僵在键盘上方。
墨磐也停下了手中的测试,切割器的光芒熄灭,工棚陷入一片突然的死寂。
两人的目光同时死死盯住那个已经恢复平滑的曲线,空气仿佛凝固了。
远处,老周指挥水手们浇筑地基的号子声,和海浪的哗哗声,似乎一下子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位置。”凌疏影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墨磐的动作比她的声音更快。
她已扑到主控台前,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调出实时能量流图谱和核心谐振腔体的三维模型。
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小窗口,数据流刷过,回溯分析波动发生的精确毫秒级时间点及能量流路径。
“谐振腔体,C区,相位校准环。”
墨磐的指尖点在一个快速闪烁的红色区域上,语速快而精准,“能量流在此处发生百分之零点三的相位偏移,叠加至零点八毫秒后,引发主能量导管局部谐振过载。”
三维模型被放大,聚焦在那圈由阿慎他们手工缠绕的精密铜线圈上。
复杂的能量流线在模型中穿梭,在墨磐标记的位置,几条代表能量流的蓝色线条突然纠缠,形成了一个短暂的涡旋。
“原因?”凌疏影的目光扫过旁边工作台,上还堆着的几卷沉船特种铜线。
几个年轻水手立刻应声,跟着老周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工棚里剩下凌疏影和墨磐。
墨磐的目光已经牢牢锁在图纸的核心部分——那个需要重新构建的谐振腔体上。
她拖过一块沉船厚钢板,用炭笔在上面快速勾勒出复杂的立体结构,线条精准而冷硬。
“相位校准环。”
墨磐指着图纸上一圈精密的线圈结构,又点了点旁边堆放着的几卷沉船特种铜线。
“用这个绕,线径要均匀,绝缘层必须完好。”
她看向凌疏影,“需要人手,精细活。”
凌疏影点头:“我去叫阿慎他们,海蚀洞藻田那边的小伙子手稳。”
很快,几个被海鹞从藻田叫来的年轻流民,包括阿慎,紧张而兴奋地站在墨磐面前。
墨磐没多话,拿起一根铜线,手指灵巧地示范如何均匀紧密地绕制线圈,如何检查绝缘层的微小破损。
她的动作就是最好的指令。
阿慎学得最快,很快就上手了,手指捏着细亮的铜线,屏息凝神,一丝不苟。
凌疏影则专注于主控系统的调试。
弦歌带来的实验室主控台被接入,屏幕上显示着锚点的实时能量流图谱。
青灵强大的计算能力被调用到极致,模拟着谐振腔体改造后可能出现的数千种能量波动模式,寻找最优的稳定参数。
她需要将这些参数提前编程,固化到锚点的控制核心中,确保在三十秒的窗口期内,锚点能像最精密的钟表一样稳定运行。
工棚里只剩下金属的切割声、线圈缠绕的细微摩擦声、键盘敲击声,以及墨磐偶尔简短低沉的指令。
空气里弥漫着臭氧、新鲜金属屑和机油的味道。
汗水顺着阿慎的额角滑落,滴在刚绕好的线圈上,他赶紧用袖子小心擦去。
---
夕阳西沉时,老周那边的地基坑已经挖得初具规模。
沉重的压舱石被敲碎运来,和沙子、水泥混合。
老周亲自拿着水平尺校准,吼声在礁石滩上回荡:“左边,左边再垫高点!水泥糊厚实点!这可是要顶住海龙王发威的!”
沙滩上,凌疏影用石灰粉画出了一个与静默室清洁工具间等比例的方框。
她和墨磐站在入口处。
墨磐手里拿着一个改造过的旧仪表,表盘上跳动着模拟锚点启动的倒计时。
“开始!”凌疏影低喝。
墨磐按下按钮。
仪表发出急促的“嘀嘀”声,模拟的三十秒倒计时开始跳动。
凌疏影的身影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方框,目标直指“管道出口”位置——一个用贝壳标记的点。
她的速度极快,脚步在沙地上踩出清晰的印痕。
“22秒!”墨磐报时。
凌疏影扑到贝壳标记点,做出一个模拟破坏出口格栅的动作。
“15秒!”
她立刻转身,做出背负的动作,模拟带人撤离。
“10秒!”
她朝着“撤离方向”疾奔。
“5秒!”
她的脚准确踏在预设的落点圈内。
“时间到!”
墨磐按下停止键。
凌疏影微微喘息,看着沙地上清晰的足迹和精确的落点。
第一次模拟,耗时29.8秒。她把目光投向墨磐。
墨磐没说话,走到“管道出口”位置,仔细查看凌疏影模拟破坏动作留下的痕迹,又蹲下身,用手指丈量了一下从“入口”到“出口”的直线距离和凌疏影实际奔跑的折线距离。
“路线优化。”
她吐出四个字,拿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了一条更短、更直接的冲刺线,“这里,绕开这个假想障碍,节省1.2秒。”
她又指向“破坏格栅”的动作,“工具。预加热切割,比物理撬砸快。”
凌疏影看着那条更短的路线,点头:
“工具准备交给你。再来。”
夜色渐浓,沙滩上的模拟在月光下一次次重复。足迹叠加着足迹,时间被一次次压缩。
28.5秒…27.9秒…墨磐像个最严苛的工程师,不断调整着凌疏影的奔跑路线、动作幅度、甚至呼吸节奏。
阿慎他们送来了用剑藻纤维包裹握柄、前端嵌着超导热丝的便携切割器样品。
当凌疏影最后一次踏在落点圈内,墨磐报出“26.1秒”时,两人都微微松了口气。
四秒的冗余,在生死三十秒里,是奢侈的缓冲。
两人回到工棚。
墨磐立刻开始测试切割器,超导热丝在暗夜中亮起刺目的白炽光芒,轻易地熔断了用来模拟格栅的废旧铁条。
凌疏影则坐在主控台前,将最新的模拟数据输入系统,优化着锚点的能量输出曲线。
就在这时,主控台屏幕上,代表锚点核心能量稳定性的绿色曲线,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细微的的波动。
虽然瞬间就恢复了平稳,但那异常的跳动总使人不安,刺破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紧绷信心。
凌疏影的手指瞬间僵在键盘上方。
墨磐也停下了手中的测试,切割器的光芒熄灭,工棚陷入一片突然的死寂。
两人的目光同时死死盯住那个已经恢复平滑的曲线,空气仿佛凝固了。
远处,老周指挥水手们浇筑地基的号子声,和海浪的哗哗声,似乎一下子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位置。”凌疏影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墨磐的动作比她的声音更快。
她已扑到主控台前,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调出实时能量流图谱和核心谐振腔体的三维模型。
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小窗口,数据流刷过,回溯分析波动发生的精确毫秒级时间点及能量流路径。
“谐振腔体,C区,相位校准环。”
墨磐的指尖点在一个快速闪烁的红色区域上,语速快而精准,“能量流在此处发生百分之零点三的相位偏移,叠加至零点八毫秒后,引发主能量导管局部谐振过载。”
三维模型被放大,聚焦在那圈由阿慎他们手工缠绕的精密铜线圈上。
复杂的能量流线在模型中穿梭,在墨磐标记的位置,几条代表能量流的蓝色线条突然纠缠,形成了一个短暂的涡旋。
“原因?”凌疏影的目光扫过旁边工作台,上还堆着的几卷沉船特种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