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海量汽车抵达-《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几天后。

  满洲里,一座巨大的仓库内。

  赵山河摸着自己锃亮的光头,眼睛瞪得像铜铃,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满仓库的堆土机、铲运机、装载机和压路机,全都是苏联制造的大吨位工程机械!

  而这些本应威风凛凛的大家伙,此刻却显得有些“狼狈”,许多关键部位被拆卸开来,零散地堆放在一旁,身上还沾着油污和运输途中的灰尘。

  “这……这些都是……”赵山河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看向身边负责押运和交接的刘长河,“京爷.秦老板给我弄来的?”

  他简直不敢相信,秦远竟然真的用“进口废钢”的配额,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么多他梦寐以求的工程机械从苏联给运了回来!

  这操作,太骚了!

  刘长河,如今已是远东贸易和远东食品在满洲里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总负责人。

  他笑道:“赵老板,如假包换。秦总答应的事,从来没有食言过。如果你还想要更多,我们都能搞到。”

  赵山河激动地搓着手,绕着这些钢铁巨兽转了一圈,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刘经理,秦老板给我运回来的就这些吗?”

  “还有没有……更大个的?比如吊车,挖掘机,还有……那个……”

  他做了个开炮的手势,压低声音,“坦克?”

  他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坦克”梦。

  刘长河闻言笑了笑,解释道:“赵老板您放心,秦总都记着呢。”

  “更大吨位的吊车、挖掘机,以及一些更特殊的设备,体积和敏感度都太高,铁路运输风险大,秦总安排了走黑海的海运路线,预计会在天津港登陆。那批货要晚一些才能到。”

  “天津港?!”赵山河一听,心中对秦远的佩服更是达到了顶点。

  货轮运输,那量就大了。

  不愧是能从苏联搞回飞机的京爷啊!

  这能量,他服了。

  虽然这需要极大一笔钱,但他早有准备。

  他这些年垄断华北地区的沙石料和土方工程,产业越做越大,现金流极其充沛。

  支付这批工程车的款项对他而言只是小意思。

  他现在急需这些重型装备来扩大公司规模,提升资质等级,以便能参与到接下来燕京乃至全国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项目中去。

  他已经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准确消息:下个月,也就是1991年2月,燕京将正式向奥委会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

  如果申办成功,随之而来的将是天文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奥运场馆、奥运村、配套道路……

  只要能拿下其中一部分工程,所带来的利润和声望,足以让他一飞冲天!

  甚至可能触发系统认可的又一个“史诗级成就”!

  因此,他对这批工程机械看得比什么都重。

  哪怕秦远是低价从苏联购入、高价转卖给他,他也心甘情愿,甚至求之不得!

  “刘经理,这趟真是太感谢你了!替我转告秦总,这份情,我赵山河记下了!”

  赵山河用力拍了拍刘长河的肩膀。

  他的目光扫过仓库,忽然注意到在另一片区域,还整齐地停放着几十辆崭新的拉达轿车。

  这不是工程车。

  “刘经理,那边那些轿车……是谁订的?”

  赵山河心思活络起来,“如果方便的话,我也想买几辆。”

  刘长河摇摇头道:“抱歉,赵老板,客户的信息我们不能透露。”

  “不过您如果想订购汽车,可以直接联系秦总,货源方面,我们这边很充足。”

  “货源充足?”赵山河听到这话,双眼猛地一眯,心中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京爷这刚完成“罐头换飞机”的壮举,转头就要把苏联汽车大规模卖到国内来了?

  相比于飞机那种一时之需,汽车在国内可是有着持续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啊!

  赵山河自己就是做工程的,常年和各类包工头、开发商打交道,太清楚这些人对车的渴求了。

  有辆好车,那就是实力的象征,是拿下项目的敲门金砖!

  而现在国内汽车市场,“老三样”桑塔纳、奥拓、夏达价格高昂,供不应求。

  苏联车如果价格合适,绝对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他看到仓库里停着的这么多拉达,立刻心动不已,琢磨着是不是也该趁机屯一批。

  然而,当他看到下一批前来接车的人时,目光幽幽闪动。

  来的人,竟然是太子李楚泽!

  太子自从在飞机上与秦远深谈之后,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行动力爆表。

  他一边组织人手,前往浙江、安徽、吉林等地进行调研,和当地政府接触,看看合作的可能。

  一边开始从一汽、二汽、上汽、北汽这些到大厂接触,找寻合适的人才。

  要造车,必须由专业的人才推动。

  这一点,太子还是清楚的。

  按照秦远点拨的思路,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渴望工业突破的地方,尝试“挂靠”某家大国企(比如一汽),暗中从苏联、欧洲引进生产线和技术,实现“曲线造车”。

  所以,他决定亲自去一趟东北。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到满洲里,他要亲眼看看第一批从苏联运来的汽车质量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赵山河看到李楚泽,念着他在自己与秦远之间牵线搭桥,笑着迎了上去。

  “李总,这些车是您的?”

  他指了指仓库里的拉达,语气之中有着几分试探。

  “赵总,你对于这批工程车还真是看重,才给你发消息几天,你就从燕京到了这满洲里。”

  李楚泽看着赵山河,没有任何小觑的意思。

  “哈哈,不能不看重啊,一个松懈,我的排名就跌下去十几名,之前的格局全被打破,再不来,我都怕我跌出前五十了。”

  赵山河哈哈笑道,还是没有放弃刚刚的话题。

  “李总,打算转型做汽车生意了?”

  李楚泽摇头:“准确来说,是我和京爷一起的买卖。我出物资,他出车,先试试国内的水深水浅。”

  赵山河倒吸一口冷气,心里那点小算盘瞬间熄火了。

  秦远在苏联的神秘货源加上太子在国内通天的关系网和资本……

  这两人联手,可不是简单的1 1=2,这是要直接垄断国内苏联进口车市场的节奏啊!

  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搞他的工程机械和房地产吧,这趟浑水,蹚不起。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技术人员从一辆伏尔加车里钻了出来,走到李楚泽身边。

  这是太子特意从北汽挖来的资深工程师。

  “李总,”工程师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专业的认可,“初步检测过了,拉达Niva和伏尔加Gaz-24,虽然内饰粗糙了点,油耗也比日系车高,但底盘扎实,发动机皮实耐造,尤其适合东北这种冬天路况。”

  “而且这些苏联车,机械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保有量上来后,配件也不会是大问题。”

  李楚泽满意地点点头,问道:“依你看,这些通过易货贸易进来的苏联车,有没有可能成为‘桑塔纳、宝拓、夏利’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甚至打开一片新市场?”

  工程师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拉达Niva造型方盒子一样,虽然丑点但空间实用,通过性也不错,非常适合做出租车或者警务用车。”

  “伏尔加Gaz-24更大气一些,虽然技术老点,但看起来有派头,完全有潜力进入基层公务车市场或者小老板的私家车。”

  “只要价格有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听到工程师专业的分析,李楚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出租车体系?公务用车体系?警务用车?

  这些领域,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

  他手上掌握的资源和人脉,完全可以在这几个领域大规模铺开!

  “好!很好!”李楚泽用力拍了拍工程师的肩膀,心中的蓝图愈发清晰。

  看来,京爷指出的这条“造车”之路,确实大有可为!

  先从贸易做起,积累资金、渠道和市场经验,同时暗中调研、筹备真正的制造项目……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和信心在他胸中激荡。

  赵山河在一旁听的暗自心惊不已,哪怕是他对于这批苏联车已经有了预期。

  但专业人士给出的市场判断,仍然超出他的想象。

  而有太子的关系网在这,打开出租车、公务员这些市场,简直轻轻松松。

  反倒是国内的小老板这些民用市场,是需要时间慢慢建立起来的。

  而这恰恰也是隐藏的大头。

  想到这,赵山河心中一动:“李总,如果你这批车有多的话,我倒是认识不少私企老板,他们或许会对这些苏联车感兴趣。”

  “哦?”李楚泽立刻转头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