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训了刘佳伟两句后,回头继续找资料。
实际上,他对于此事也有点不舒服。但那出于对工作的担忧,比如,会不会拍不好,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自己还得压着怒火保持笑脸?
至于镀金这事儿,在娱乐圈里混了几十年,早看淡了。
还有的直接挂导演头衔镀金的,这算多大事儿?
有孙弘盯着,也肯定不会拉低影片质量,顶多就是工作量多点、烦躁点,镀金就镀金吧。
况且,最重要的是……
季平拿出一个文件盒坐下,“陈放是编剧。当时有好几家都在争取这部小说,咱们公司能拿到这个项目,也是答应他了。他是走关系了,人家走的是自己的关系。”
季平掏出一叠文件,瞥了刘佳伟一眼,更是有点气不打一处来。
都带他进组了,还要求他怎么样,欠他的啊?
想到这,季平抽出一根烟,点了个火。
以后,万一编剧小朋友搞砸拍摄任务,自己得收着点脾气,但眼前这情况,他憋个屁。
他扫了眼刘佳伟,嘴角微挑,语气慢条斯理地道:“你要想,你也可以去写小说啊。”
刘佳伟脸色微微发红,笑容僵硬,摆摆手,“写不了写不了。”
季平靠着椅背,拉开距离,哼笑道:“你还得感谢人家,要不是他,哪有这么个剧组,你上哪拿个美术导演助理的位子?”
“我就随便一说,叔你别当真。”
刘佳伟笑容僵硬。
他被季平这一顿连环吐槽喷得有点难受。
要不要这么直白啊?季叔是不是吃枪药了,逮着自己发泄啊?
哎,还是说,季叔真生气了?
季平见他战战兢兢的模样,顾念着这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子,也缓和了些脸色,“哎,行了。但你记住这里是社会,不是学校。我算是你叔,我还会照顾你的情绪。你坚强点,别人说你两句你就受不了,那在剧组可混不下去。就说你的同龄人吧,人家陈放的脸皮可比你厚多了。”
“嗯,我明白,谢谢季叔。”
季平翻看手头资料,瞥了他一眼,沉默了会说道:“你也是求上进而已。好好做手头的事情,我会多找机会让你表现的。”
刘佳伟眼睛一亮,语气诚恳道:“谢谢季叔。”
季平摆摆手,“我这边暂时没有别的任务。你去忙你的吧。”
“嗯!您有事直接叫我就行。”刘佳伟微微躬身,离开了办公室。
……
下午,项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
墙上的钟表显示着1:45。
距离开会还有15分钟,但会议室里已经打开了电脑与投影。
从时间来看,《活着》的剧情分成多个年代。同一个场景,在不同年代就需要不同的布景。不仅因为时代与家庭条件不同,还因为他们需要利用布景等,来填充一些镜头语言。也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构图、角度、景别、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与情感。
《活着》里,福贵一家的故事横跨几十年。主角一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受时代影响。所以,场景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还原那个时代,也要交代人物命运与主题。
今天他们要讨论一下,大越进时期的一些场景。
电影剧本与小说版有不小的出入,相比之下,电影版没那么残酷。
比如,福贵儿子的死因,就从被抽血抽死,变成区长倒车撞到墙,墙倒下压死了他。
再比如,小说版的结局是只有福贵与老黄牛相依为命。而电影版则还有妻子、外孙与女婿,一家人经历了一次次苦难,但还是对未来有着期待。
电影剧本当中,这个阶段的故事是:
福贵的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两个孩子都很乖巧。女儿凤霞不会说话被熊孩子欺负,儿子有庆替姐姐出头。有一天,他在大食堂要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了好几少辣椒,踩着凳子倒在了欺负姐姐的男孩脑袋上。
但那个时代比较特殊,男孩家长转头就给福贵家扣上一顶“破坏大食堂,破坏大越进”的帽子,福贵当场打了有庆。
回到家后,在妻子家珍的调解下,父子俩逐渐和好。第二天早上,县里也炼出了一块铁疙瘩。
然而,幸福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多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有庆因为炼钢困得要命,可偏偏这时候区长来学习检查了。福贵坚持,他得去学校。他趴在福贵背上,跟爸爸一起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可那天,他太困了,睡在学校墙后面。大晚上的,区长倒车失误,撞到了墙。有庆就这么被砸死了……
不过,会议室里的气氛倒没这么压抑。
因为今天并不讨论有庆去世的剧情。
投影仪的画面上展示的是福贵家的画面,他们今天要接着昨天的工作,设计这个场景的详细图纸。
电影中这段时间里,有一条暗线是:集体主义与亲情博弈。而家这个私密的场景主要承载着一家人的亲情。
投影上显示着福贵家的概念图。
美术指导季平翻开写满标注的剧本。
这个时期,福贵家里最主要的一场戏是:福贵在大食堂揍了有庆,回到家后,福贵一开始坚定认为‘人家说他搞破坏必须打’,而后家珍解释说,有庆是在护着姐姐又提及一家的生活,福贵有些动容与愧疚。再到后来女儿端着面条进来,家珍又说了几句,福贵放下面子,去给有庆道歉,一家人相视而笑。
这个过程中,从时代与家庭或个人的角度来说,福贵心里一开始满是集体主义,而后亲情逐渐占领内心,集体主义逐渐褪去。
电影没有旁白,他们需要用镜头语言来交代这一信息。
季平看向刘佳伟,“小刘,你有什么想法吗?”
刘佳伟呼吸一紧,明白这是季叔要给自己机会,故作思索片刻,开口道:“声音呢?比如巷子里有人用大喇叭喊着宣传口号,随着剧情的进展,喇叭的声音越来越小。”
季平转着笔,微微点头,“嗯,还可以。”
副美术轻笑道:“这挺不错啊,这么快就能想出个可行的方案。”
刘佳伟微微低头,笑容谦虚,“您过奖了,我这就是抛砖引玉罢了。”
“过分谦虚可就是骄傲了啊。”
“没有没有,我这哪能跟各位导演相比啊?”刘佳伟浅笑道。
实际上,他对于此事也有点不舒服。但那出于对工作的担忧,比如,会不会拍不好,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自己还得压着怒火保持笑脸?
至于镀金这事儿,在娱乐圈里混了几十年,早看淡了。
还有的直接挂导演头衔镀金的,这算多大事儿?
有孙弘盯着,也肯定不会拉低影片质量,顶多就是工作量多点、烦躁点,镀金就镀金吧。
况且,最重要的是……
季平拿出一个文件盒坐下,“陈放是编剧。当时有好几家都在争取这部小说,咱们公司能拿到这个项目,也是答应他了。他是走关系了,人家走的是自己的关系。”
季平掏出一叠文件,瞥了刘佳伟一眼,更是有点气不打一处来。
都带他进组了,还要求他怎么样,欠他的啊?
想到这,季平抽出一根烟,点了个火。
以后,万一编剧小朋友搞砸拍摄任务,自己得收着点脾气,但眼前这情况,他憋个屁。
他扫了眼刘佳伟,嘴角微挑,语气慢条斯理地道:“你要想,你也可以去写小说啊。”
刘佳伟脸色微微发红,笑容僵硬,摆摆手,“写不了写不了。”
季平靠着椅背,拉开距离,哼笑道:“你还得感谢人家,要不是他,哪有这么个剧组,你上哪拿个美术导演助理的位子?”
“我就随便一说,叔你别当真。”
刘佳伟笑容僵硬。
他被季平这一顿连环吐槽喷得有点难受。
要不要这么直白啊?季叔是不是吃枪药了,逮着自己发泄啊?
哎,还是说,季叔真生气了?
季平见他战战兢兢的模样,顾念着这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子,也缓和了些脸色,“哎,行了。但你记住这里是社会,不是学校。我算是你叔,我还会照顾你的情绪。你坚强点,别人说你两句你就受不了,那在剧组可混不下去。就说你的同龄人吧,人家陈放的脸皮可比你厚多了。”
“嗯,我明白,谢谢季叔。”
季平翻看手头资料,瞥了他一眼,沉默了会说道:“你也是求上进而已。好好做手头的事情,我会多找机会让你表现的。”
刘佳伟眼睛一亮,语气诚恳道:“谢谢季叔。”
季平摆摆手,“我这边暂时没有别的任务。你去忙你的吧。”
“嗯!您有事直接叫我就行。”刘佳伟微微躬身,离开了办公室。
……
下午,项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
墙上的钟表显示着1:45。
距离开会还有15分钟,但会议室里已经打开了电脑与投影。
从时间来看,《活着》的剧情分成多个年代。同一个场景,在不同年代就需要不同的布景。不仅因为时代与家庭条件不同,还因为他们需要利用布景等,来填充一些镜头语言。也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构图、角度、景别、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与情感。
《活着》里,福贵一家的故事横跨几十年。主角一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受时代影响。所以,场景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还原那个时代,也要交代人物命运与主题。
今天他们要讨论一下,大越进时期的一些场景。
电影剧本与小说版有不小的出入,相比之下,电影版没那么残酷。
比如,福贵儿子的死因,就从被抽血抽死,变成区长倒车撞到墙,墙倒下压死了他。
再比如,小说版的结局是只有福贵与老黄牛相依为命。而电影版则还有妻子、外孙与女婿,一家人经历了一次次苦难,但还是对未来有着期待。
电影剧本当中,这个阶段的故事是:
福贵的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两个孩子都很乖巧。女儿凤霞不会说话被熊孩子欺负,儿子有庆替姐姐出头。有一天,他在大食堂要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了好几少辣椒,踩着凳子倒在了欺负姐姐的男孩脑袋上。
但那个时代比较特殊,男孩家长转头就给福贵家扣上一顶“破坏大食堂,破坏大越进”的帽子,福贵当场打了有庆。
回到家后,在妻子家珍的调解下,父子俩逐渐和好。第二天早上,县里也炼出了一块铁疙瘩。
然而,幸福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多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有庆因为炼钢困得要命,可偏偏这时候区长来学习检查了。福贵坚持,他得去学校。他趴在福贵背上,跟爸爸一起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可那天,他太困了,睡在学校墙后面。大晚上的,区长倒车失误,撞到了墙。有庆就这么被砸死了……
不过,会议室里的气氛倒没这么压抑。
因为今天并不讨论有庆去世的剧情。
投影仪的画面上展示的是福贵家的画面,他们今天要接着昨天的工作,设计这个场景的详细图纸。
电影中这段时间里,有一条暗线是:集体主义与亲情博弈。而家这个私密的场景主要承载着一家人的亲情。
投影上显示着福贵家的概念图。
美术指导季平翻开写满标注的剧本。
这个时期,福贵家里最主要的一场戏是:福贵在大食堂揍了有庆,回到家后,福贵一开始坚定认为‘人家说他搞破坏必须打’,而后家珍解释说,有庆是在护着姐姐又提及一家的生活,福贵有些动容与愧疚。再到后来女儿端着面条进来,家珍又说了几句,福贵放下面子,去给有庆道歉,一家人相视而笑。
这个过程中,从时代与家庭或个人的角度来说,福贵心里一开始满是集体主义,而后亲情逐渐占领内心,集体主义逐渐褪去。
电影没有旁白,他们需要用镜头语言来交代这一信息。
季平看向刘佳伟,“小刘,你有什么想法吗?”
刘佳伟呼吸一紧,明白这是季叔要给自己机会,故作思索片刻,开口道:“声音呢?比如巷子里有人用大喇叭喊着宣传口号,随着剧情的进展,喇叭的声音越来越小。”
季平转着笔,微微点头,“嗯,还可以。”
副美术轻笑道:“这挺不错啊,这么快就能想出个可行的方案。”
刘佳伟微微低头,笑容谦虚,“您过奖了,我这就是抛砖引玉罢了。”
“过分谦虚可就是骄傲了啊。”
“没有没有,我这哪能跟各位导演相比啊?”刘佳伟浅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