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萝把空碗递回早点摊,刚掏出铜板,就被婶子笑着推了回来:“这碗算我的!刚出炉的糖三角揣着,看你这提着布兜的模样,准是要去采买?路上饿了垫垫。”
“婶子,这不合适。”
“嗨呀,这起子心意,前段时间要不是借了你家灶炉,我儿媳生产哪供得及热水用。”
“原是……原是您家添了新丁,恭喜恭喜!”
戚萝没再推辞,拿过油纸包,连声道谢后才转身往早市走。
晨光晒得人暖融融的,吆喝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挑菜担的老农蹲在路边,青菜叶上的露水还没干;卖干货的铺子敞开着门,香菇、木耳堆得像小山;炸糖糕的油锅“滋啦”响着,甜香飘得半条街都是。
她先停在水产摊前,摊主正把活蹦乱跳的鲫鱼放进水盆,见她来就笑着招呼:
“戚姑娘今天要新鲜的?这鲫鱼刚从河里捞上来,熬汤最鲜,要不看看这鲈鱼?刺少,清蒸着吃正好。”
“要两条鲈鱼,再称一斤鲜虾。”戚萝指着水盆里最大的两条鲈鱼,“鲈鱼要现杀的,虾也挑活的,中午用。”
“得嘞!”摊主手脚麻利地捞起鲈鱼,刮鳞去鳃动作飞快,又从竹筐里挑了些蹦跳的鲜虾,用草绳捆好递过来,“您放心,都是今早刚到的货,保准鲜!您这买的都是鲜物,是要做什么好饭?”
“家中有事要多备些菜,让帮忙的人吃口热的。”戚萝接过鱼虾,递上铜板,又多问了句,“有嫩姜吗?蒸鱼去腥要用。”
摊主从摊后摸了块嫩姜塞过来:“送您的!蒸鱼时切几片垫在底下,再浇点黄酒,香得很。”
离开水产摊,戚萝又转去蔬菜摊。
刚蹲下挑芦笋,就听见隔壁摊的两个小贩凑在一块低声聊天,一个压着嗓子说:“昨晚城西那案子,你听说没?张家夫人死得太吓人了,听说连肚子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另一个叹着气接话:“怎么没听说?我表舅在衙门当差,偷偷跟我说,那夫人死状特别惨,现在衙门里都慌了,生怕再出事儿。”
戚萝挑芦笋的手顿了顿,没抬头,只听见前一个声音又续上:“还有更邪门的——我昨儿给张家隔壁送菜,听他家丫鬟嚼舌根,说那夫人有个弟弟,天天泡在赌坊里,输了就来跟她要银子,夫人隔三差五就从夫家拿银子补贴,张家老爷早就不痛快了,只是没好意思撕破脸。”
“真的假的?”另一个声音透着惊讶,“那会不会是她弟弟赌输了钱,逼急了对她下的手?毕竟是亲姐姐,下手也太狠了吧?”
“谁知道呢!”先开口的人啧了声,“衙门现在还没头绪,只说要查她身边的人。你说这好好的家,怎么就出这种事……”
后面的话戚萝没再听,她把挑好的芦笋、菌菇递给摊主称重。
买完菜,戚萝提着沉甸甸的布兜往铺子走。
刚拐进巷口,就看见几个工匠正搬着木料往里走,领头的王师傅见她来,忙停下脚步:“戚姑娘来啦?我们正说要先把旧柜台拆了,腾出地方放新的,您看可行?”
“您看着安排就好,我不懂这些,帮不上大忙,只能中午给各位做些热饭。”戚萝笑着把布兜放在墙角,挽起袖子就去捡地上散落的木屑,“这木屑堆着碍事,我扫到一边去,免得等会儿落灰迷了眼。”
“别别别,姑娘您歇着!”王师傅连忙拦住她,“这些粗活我们来就行,您细皮嫩肉的,别扎着手。”
“没事,我手快。”戚萝已经拿起了扫帚,动作麻利地把木屑归拢到一起,“您几位先忙,我去隔壁借个水桶,把这地面擦一擦,干活也清爽些。”
说话间,旁边的小徒弟凑过来,手里还攥着半块馒头,一边啃一边跟王师傅说:“师傅,昨儿我回家,听见我娘跟邻居说,城西那案子,死者的弟弟欠了赌坊好多钱,前几天还被人追着打呢!后来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王师傅皱了皱眉,拍了下他的后脑勺:“少瞎打听这些!干活要紧,小心把手里的刨子碰掉了,割着手有你哭的。”
小徒弟吐了吐舌头,刚要闭嘴,又忍不住补充:“真的!我娘说,那弟弟前几天还去张家闹,要银子还债,被张家夫人骂了一顿,说再敢来就告诉张家老爷,结果没几天就出事儿了!”
戚萝擦桌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小徒弟:“你娘还说别的了吗?比如那弟弟平时常跟什么人来往?”
“没了没了。”小徒弟摇摇头,“我娘就说这些,还让我晚上别出门,说凶手专挑年轻姑娘下手,怕我遇上危险。”
王师傅瞪了他一眼:“越说越没谱!戚姑娘别听他瞎咧咧,都是街坊传话,没个准头,当不得真。”
“没事,就是随口问问。”戚萝笑了笑,继续擦桌子,心里却把那几句话记了下来。
死者弟弟不仅好赌,还曾上门闹事,这倒是比官差说的“得罪人不少”更具体些,只是这会不会就是凶案的突破口?
转眼到了正午,戚萝在铺子临时搭的灶台前忙活起来。
鲈鱼先在背上划了几刀,用黄酒、盐巴腌着,再切了嫩姜片、葱段垫在盘底;鲜虾去壳去线,用淀粉抓匀;芦笋切成段,菌菇撕成小块,都码在盘子里。
等水烧开,她把鲈鱼放进蒸笼,又往另一个锅里倒了些油,油热后先把虾仁倒进去,翻炒到变色就盛出来,再下菌菇、芦笋快炒,最后把虾仁倒回去,撒上少许盐和生抽,勾了层薄芡,出锅时淋上香油,鲜香味瞬间漫开。
蒸笼里的鲈鱼也熟了,她掀开盖子,用筷子轻轻戳了戳鱼身,确认熟透后,淋上滚烫的热油,“滋啦”一声,葱香、姜香混着鱼鲜飘得满铺子都是。
几个工匠停下手里的活,忍不住往灶台这边瞅。
王师傅搓着手笑:“戚姑娘这手艺,光闻着就香!我们今天可有口福了。”
“您别夸我,家常做法而已。”戚萝把清蒸鲈鱼、虾仁芦笋盛进大盆,又端出一碟凉拌木耳,“快洗手吃饭吧,菜都好了,凉了就不鲜了。”
众人围坐在临时搭的木板桌边,刚拿起筷子就停不下来。
小徒弟夹了一筷子鲈鱼,含混不清地说:“这鱼也太嫩了!一点腥味都没有,鲜得很!”
“你这小子,就知道吃!”王师傅敲了下他的碗,自己却也夹了口虾仁,嚼着点头,“这虾仁炒得也地道,弹得很,芦笋也脆嫩,没炒老。戚姑娘,您这手艺,要是开了铺子,我们肯定常来光顾!”
戚萝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吃得热闹,自己也夹了口芦笋,刚要咽下去,就听见王师傅叹道:“说起来,昨晚那案子也怪吓人的,听说死者还是个孕妇,最近城里多了些行事蛮横之人……咱们干活的时候,也得多留意着点,别让脸生的闯铺子里来,免得出事。”
“师傅您放心!”小徒弟拍着胸脯,“我眼尖,要是有生人来,我第一时间喊您!您放心干活就行。”
众人说笑间,饭很快就吃完了。
工匠们歇了会儿,又接着干活。
等人走走光,日暮渐沉。
戚萝收拾起碗筷,刚把碗碟摞好,就听见铺子外传来马车轱辘的声音,还夹杂着丫鬟的轻唤:
“请问,这里是戚萝姑娘的铺子吗?”
戚萝擦着手走出去,就见一辆青布马车停在巷口。
车帘掀开,下来个穿着青绿色袄裙的小丫头,梳着双丫髻,模样看着不过十五六岁,却透着股机灵劲儿。
小丫头见了戚萝,先屈膝行了个礼:“敢问是戚萝姑娘吗?我是郡主府的丫鬟,名叫青禾。”
戚萝愣了愣,连忙点头:“我是戚萝,不知姑娘找我有何事?”
“是这样的。”青禾从随身的锦盒里取出个红绸包裹的物件,递到戚萝面前。
“我家郡主听闻姑娘在此筹备铺子,特意让我送来这份开业贺礼,提前恭贺姑娘开业大吉。另外,郡主还想问,姑娘的铺子大概何时能开业?也好与赵小姐届时来捧场。”
戚萝接过贺礼,指尖触到包裹的柔软,心里又惊又喜:
“多谢郡主惦记,只是我这铺子还在修缮,开业日子还没确切定下,等都修整妥当了,我一定让人去郡主府回话。”
“姑娘客气了。”青禾又往前凑了凑,语气软了些,“还有件事想麻烦姑娘,郡主想您这几天定是连轴忙的,可近来老夫人胃口不佳,吃什么都没甚滋味,若您明天能抽些空闲,可否去府中做些养胃口的吃食?老夫人要是尝着合心意,定会好好谢您。”
“老夫人身子不适,我理应帮忙。”戚萝略一沉吟,随即应下,“明日我一早就过去,还请姑娘跟郡主说,不必客气,都是贵人肯赏识。”
“太好了!”青禾笑得眼睛弯起来,“那我就不打扰姑娘忙了,明天我来接您。”
说完,又行了个礼,才转身登上马车,轱辘声渐渐远去。
戚萝握着手里的贺礼,还没回过神,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郡主府的人?”
她转身,见宋修正站在巷口,身上还穿着翰林院的青色官服,手里提着个布包,目光落在马车消失的方向,又很快转回来,落在她身上:“刚下职过来,正好看见马车走了。”
戚萝把贺礼抱在怀里,嘴角忍不住上扬:“是郡主府的丫鬟,送了开业贺礼,还请我明天去给老夫人做些养胃口的吃食。”
宋修点点头,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手里的碗碟:“还没吃饭?”
“中午跟工匠师傅们一起吃了,还有些剩菜。”戚萝顿了顿,想起昨晚他特意托付李娘子照看自己的事,心里暖了暖,“你下职这么晚,应该还没吃吧?剩下的芦笋和虾仁还够,我给你做碗虾仁面?”
“麻烦你了。”宋修没推辞,放下布包就去洗手,回来时见戚萝正往锅里倒水,便主动拿起旁边的菜篮,“要切什么?我来打下手。”
“那就把剩下的菌菇切了,再剥两颗蒜。”戚萝笑着把菜刀递过去,“你动作轻些,别切到手,我这刀特意磨过,快得很。”
宋修接过刀,动作虽不如戚萝利落,却也切得整齐。
两人站在灶台边,火光映着,倒显得格外安静。
他一边切菜,一边忽然开口:“我娘听说你在筹备铺子,前几天还跟我念叨,说等开业那天,一定要来看看,还说上次你做的鱼羹,她到现在还惦念着。”
戚萝愣了愣,忍不住笑:“伯母太客气了,等开业了,我给她做更好吃的,让她尝尝鲜。”
“她若知晓,必然等不及的。”宋修把切好的菌菇放进盘子,又说,“你手艺这么好,铺子开业后,生意一定差不了。我到时也会带翰林院的同僚来,他们上次吃了你的菜,早就说要再来尝,尤其是张文彬,天天跟我打听你什么时候开门。”
“不用特意带,”戚萝往锅里下面,笑着摆手,“上次聚餐时,张大人他们就跟我说了,说等我铺子开了,一定常来,不用你再费心招呼,他们自己便会找过来。”
宋修又去洗涮碗碟,看着她的侧脸,火光把她的轮廓映得柔和,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锅里的面很快煮好,戚萝舀了两勺虾仁菌菇浇在上面:“尝尝,看合不合口味,要是淡了我再加点盐。”
宋修接过碗,尝了一口,菌菇的鲜混着虾仁的爽弹,裹着面条的筋道,味道正好。
“很好吃,比外面面馆做的还香,不淡,正好。”
两人坐在桌边吃面,戚萝忽然想起工匠们说的话,抬眼看向宋修:“晌午听师傅们说,张家夫人有个弟弟,好赌,还常跟她要银子,你在衙门那边,有没有听说这事?”
宋修吃面的动作顿了顿,眉头微蹙:“衙门的人今早跟我提过一句,说正在查她弟弟的行踪,只是那人事先跑了,现在还没找到。这案子透着蹊跷,你最近出门,多留意些,别一个人走夜路。”
“我知道,我会小心的。”戚萝点点头,“明天去郡主府,有丫鬟来接,应该不会有事。”
吃完面,宋修帮着收拾好碗筷,天已经擦黑了。
他提起布包,看向戚萝:“我送你回去,夜里不安全,你一个人走我不放心。”
戚萝没拒绝,两人并肩往巷外走,一路无言,气氛倒也和谐。
到了院门口,宋修停下脚步。
“进去吧,锁好门,有事就喊李娘子,她住得近,能听见。”
“好,你也路上小心。”戚萝点点头,转身推开院门。
刚洗漱完,准备熄灯歇着,院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拍门声,还夹杂着官差的吼声:“姑娘!开门!有急事!”
戚萝心里一紧,连忙披上衣裳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还是昨晚那几个官差,为首的脸色凝重:“这么晚了情姑娘多担待,如此紧急是因你们这巷子里发现一具女尸,死状跟昨晚受害人一样,也是被凌虐后开膛破肚,扔在河里的!我们来提醒你,最近一定要小心,凶手专找年轻女性下手,你一人住,更要留意!”
话音刚落,屋顶忽然传来“哗啦”一声轻响,像是瓦片被踩碎的声音。
官差猛地抬头,怒吼一声:“谁在上面!”
说着就拔出刀,往墙边跑去,翻身就要上屋顶。
戚萝站在门口,双腿忽然有些发软。
屋顶上的人,肯定是在偷听!
难道下一个目标竟是自己?!
没等她反应过来,又有几个官差跑过来,为首的对着戚萝拱手:“戚姑娘,实在对不住,为保周全,还请你跟我们去衙门后客房暂住几天,我们会派人全天守着,保护你的安全,等抓到凶手再送你回来。”
戚萝攥着门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我跟你们走。”
她转身回屋拿了件外衣,想了想,又仔细翻出一个小布袋塞进怀里。
锁好院门,跟着官差往衙门的方向走,心里却忍不住打鼓——这凶手接连作案,到底是冲着谁来的?
难道真与张家弟弟有关?
“婶子,这不合适。”
“嗨呀,这起子心意,前段时间要不是借了你家灶炉,我儿媳生产哪供得及热水用。”
“原是……原是您家添了新丁,恭喜恭喜!”
戚萝没再推辞,拿过油纸包,连声道谢后才转身往早市走。
晨光晒得人暖融融的,吆喝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挑菜担的老农蹲在路边,青菜叶上的露水还没干;卖干货的铺子敞开着门,香菇、木耳堆得像小山;炸糖糕的油锅“滋啦”响着,甜香飘得半条街都是。
她先停在水产摊前,摊主正把活蹦乱跳的鲫鱼放进水盆,见她来就笑着招呼:
“戚姑娘今天要新鲜的?这鲫鱼刚从河里捞上来,熬汤最鲜,要不看看这鲈鱼?刺少,清蒸着吃正好。”
“要两条鲈鱼,再称一斤鲜虾。”戚萝指着水盆里最大的两条鲈鱼,“鲈鱼要现杀的,虾也挑活的,中午用。”
“得嘞!”摊主手脚麻利地捞起鲈鱼,刮鳞去鳃动作飞快,又从竹筐里挑了些蹦跳的鲜虾,用草绳捆好递过来,“您放心,都是今早刚到的货,保准鲜!您这买的都是鲜物,是要做什么好饭?”
“家中有事要多备些菜,让帮忙的人吃口热的。”戚萝接过鱼虾,递上铜板,又多问了句,“有嫩姜吗?蒸鱼去腥要用。”
摊主从摊后摸了块嫩姜塞过来:“送您的!蒸鱼时切几片垫在底下,再浇点黄酒,香得很。”
离开水产摊,戚萝又转去蔬菜摊。
刚蹲下挑芦笋,就听见隔壁摊的两个小贩凑在一块低声聊天,一个压着嗓子说:“昨晚城西那案子,你听说没?张家夫人死得太吓人了,听说连肚子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另一个叹着气接话:“怎么没听说?我表舅在衙门当差,偷偷跟我说,那夫人死状特别惨,现在衙门里都慌了,生怕再出事儿。”
戚萝挑芦笋的手顿了顿,没抬头,只听见前一个声音又续上:“还有更邪门的——我昨儿给张家隔壁送菜,听他家丫鬟嚼舌根,说那夫人有个弟弟,天天泡在赌坊里,输了就来跟她要银子,夫人隔三差五就从夫家拿银子补贴,张家老爷早就不痛快了,只是没好意思撕破脸。”
“真的假的?”另一个声音透着惊讶,“那会不会是她弟弟赌输了钱,逼急了对她下的手?毕竟是亲姐姐,下手也太狠了吧?”
“谁知道呢!”先开口的人啧了声,“衙门现在还没头绪,只说要查她身边的人。你说这好好的家,怎么就出这种事……”
后面的话戚萝没再听,她把挑好的芦笋、菌菇递给摊主称重。
买完菜,戚萝提着沉甸甸的布兜往铺子走。
刚拐进巷口,就看见几个工匠正搬着木料往里走,领头的王师傅见她来,忙停下脚步:“戚姑娘来啦?我们正说要先把旧柜台拆了,腾出地方放新的,您看可行?”
“您看着安排就好,我不懂这些,帮不上大忙,只能中午给各位做些热饭。”戚萝笑着把布兜放在墙角,挽起袖子就去捡地上散落的木屑,“这木屑堆着碍事,我扫到一边去,免得等会儿落灰迷了眼。”
“别别别,姑娘您歇着!”王师傅连忙拦住她,“这些粗活我们来就行,您细皮嫩肉的,别扎着手。”
“没事,我手快。”戚萝已经拿起了扫帚,动作麻利地把木屑归拢到一起,“您几位先忙,我去隔壁借个水桶,把这地面擦一擦,干活也清爽些。”
说话间,旁边的小徒弟凑过来,手里还攥着半块馒头,一边啃一边跟王师傅说:“师傅,昨儿我回家,听见我娘跟邻居说,城西那案子,死者的弟弟欠了赌坊好多钱,前几天还被人追着打呢!后来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王师傅皱了皱眉,拍了下他的后脑勺:“少瞎打听这些!干活要紧,小心把手里的刨子碰掉了,割着手有你哭的。”
小徒弟吐了吐舌头,刚要闭嘴,又忍不住补充:“真的!我娘说,那弟弟前几天还去张家闹,要银子还债,被张家夫人骂了一顿,说再敢来就告诉张家老爷,结果没几天就出事儿了!”
戚萝擦桌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小徒弟:“你娘还说别的了吗?比如那弟弟平时常跟什么人来往?”
“没了没了。”小徒弟摇摇头,“我娘就说这些,还让我晚上别出门,说凶手专挑年轻姑娘下手,怕我遇上危险。”
王师傅瞪了他一眼:“越说越没谱!戚姑娘别听他瞎咧咧,都是街坊传话,没个准头,当不得真。”
“没事,就是随口问问。”戚萝笑了笑,继续擦桌子,心里却把那几句话记了下来。
死者弟弟不仅好赌,还曾上门闹事,这倒是比官差说的“得罪人不少”更具体些,只是这会不会就是凶案的突破口?
转眼到了正午,戚萝在铺子临时搭的灶台前忙活起来。
鲈鱼先在背上划了几刀,用黄酒、盐巴腌着,再切了嫩姜片、葱段垫在盘底;鲜虾去壳去线,用淀粉抓匀;芦笋切成段,菌菇撕成小块,都码在盘子里。
等水烧开,她把鲈鱼放进蒸笼,又往另一个锅里倒了些油,油热后先把虾仁倒进去,翻炒到变色就盛出来,再下菌菇、芦笋快炒,最后把虾仁倒回去,撒上少许盐和生抽,勾了层薄芡,出锅时淋上香油,鲜香味瞬间漫开。
蒸笼里的鲈鱼也熟了,她掀开盖子,用筷子轻轻戳了戳鱼身,确认熟透后,淋上滚烫的热油,“滋啦”一声,葱香、姜香混着鱼鲜飘得满铺子都是。
几个工匠停下手里的活,忍不住往灶台这边瞅。
王师傅搓着手笑:“戚姑娘这手艺,光闻着就香!我们今天可有口福了。”
“您别夸我,家常做法而已。”戚萝把清蒸鲈鱼、虾仁芦笋盛进大盆,又端出一碟凉拌木耳,“快洗手吃饭吧,菜都好了,凉了就不鲜了。”
众人围坐在临时搭的木板桌边,刚拿起筷子就停不下来。
小徒弟夹了一筷子鲈鱼,含混不清地说:“这鱼也太嫩了!一点腥味都没有,鲜得很!”
“你这小子,就知道吃!”王师傅敲了下他的碗,自己却也夹了口虾仁,嚼着点头,“这虾仁炒得也地道,弹得很,芦笋也脆嫩,没炒老。戚姑娘,您这手艺,要是开了铺子,我们肯定常来光顾!”
戚萝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吃得热闹,自己也夹了口芦笋,刚要咽下去,就听见王师傅叹道:“说起来,昨晚那案子也怪吓人的,听说死者还是个孕妇,最近城里多了些行事蛮横之人……咱们干活的时候,也得多留意着点,别让脸生的闯铺子里来,免得出事。”
“师傅您放心!”小徒弟拍着胸脯,“我眼尖,要是有生人来,我第一时间喊您!您放心干活就行。”
众人说笑间,饭很快就吃完了。
工匠们歇了会儿,又接着干活。
等人走走光,日暮渐沉。
戚萝收拾起碗筷,刚把碗碟摞好,就听见铺子外传来马车轱辘的声音,还夹杂着丫鬟的轻唤:
“请问,这里是戚萝姑娘的铺子吗?”
戚萝擦着手走出去,就见一辆青布马车停在巷口。
车帘掀开,下来个穿着青绿色袄裙的小丫头,梳着双丫髻,模样看着不过十五六岁,却透着股机灵劲儿。
小丫头见了戚萝,先屈膝行了个礼:“敢问是戚萝姑娘吗?我是郡主府的丫鬟,名叫青禾。”
戚萝愣了愣,连忙点头:“我是戚萝,不知姑娘找我有何事?”
“是这样的。”青禾从随身的锦盒里取出个红绸包裹的物件,递到戚萝面前。
“我家郡主听闻姑娘在此筹备铺子,特意让我送来这份开业贺礼,提前恭贺姑娘开业大吉。另外,郡主还想问,姑娘的铺子大概何时能开业?也好与赵小姐届时来捧场。”
戚萝接过贺礼,指尖触到包裹的柔软,心里又惊又喜:
“多谢郡主惦记,只是我这铺子还在修缮,开业日子还没确切定下,等都修整妥当了,我一定让人去郡主府回话。”
“姑娘客气了。”青禾又往前凑了凑,语气软了些,“还有件事想麻烦姑娘,郡主想您这几天定是连轴忙的,可近来老夫人胃口不佳,吃什么都没甚滋味,若您明天能抽些空闲,可否去府中做些养胃口的吃食?老夫人要是尝着合心意,定会好好谢您。”
“老夫人身子不适,我理应帮忙。”戚萝略一沉吟,随即应下,“明日我一早就过去,还请姑娘跟郡主说,不必客气,都是贵人肯赏识。”
“太好了!”青禾笑得眼睛弯起来,“那我就不打扰姑娘忙了,明天我来接您。”
说完,又行了个礼,才转身登上马车,轱辘声渐渐远去。
戚萝握着手里的贺礼,还没回过神,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郡主府的人?”
她转身,见宋修正站在巷口,身上还穿着翰林院的青色官服,手里提着个布包,目光落在马车消失的方向,又很快转回来,落在她身上:“刚下职过来,正好看见马车走了。”
戚萝把贺礼抱在怀里,嘴角忍不住上扬:“是郡主府的丫鬟,送了开业贺礼,还请我明天去给老夫人做些养胃口的吃食。”
宋修点点头,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手里的碗碟:“还没吃饭?”
“中午跟工匠师傅们一起吃了,还有些剩菜。”戚萝顿了顿,想起昨晚他特意托付李娘子照看自己的事,心里暖了暖,“你下职这么晚,应该还没吃吧?剩下的芦笋和虾仁还够,我给你做碗虾仁面?”
“麻烦你了。”宋修没推辞,放下布包就去洗手,回来时见戚萝正往锅里倒水,便主动拿起旁边的菜篮,“要切什么?我来打下手。”
“那就把剩下的菌菇切了,再剥两颗蒜。”戚萝笑着把菜刀递过去,“你动作轻些,别切到手,我这刀特意磨过,快得很。”
宋修接过刀,动作虽不如戚萝利落,却也切得整齐。
两人站在灶台边,火光映着,倒显得格外安静。
他一边切菜,一边忽然开口:“我娘听说你在筹备铺子,前几天还跟我念叨,说等开业那天,一定要来看看,还说上次你做的鱼羹,她到现在还惦念着。”
戚萝愣了愣,忍不住笑:“伯母太客气了,等开业了,我给她做更好吃的,让她尝尝鲜。”
“她若知晓,必然等不及的。”宋修把切好的菌菇放进盘子,又说,“你手艺这么好,铺子开业后,生意一定差不了。我到时也会带翰林院的同僚来,他们上次吃了你的菜,早就说要再来尝,尤其是张文彬,天天跟我打听你什么时候开门。”
“不用特意带,”戚萝往锅里下面,笑着摆手,“上次聚餐时,张大人他们就跟我说了,说等我铺子开了,一定常来,不用你再费心招呼,他们自己便会找过来。”
宋修又去洗涮碗碟,看着她的侧脸,火光把她的轮廓映得柔和,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锅里的面很快煮好,戚萝舀了两勺虾仁菌菇浇在上面:“尝尝,看合不合口味,要是淡了我再加点盐。”
宋修接过碗,尝了一口,菌菇的鲜混着虾仁的爽弹,裹着面条的筋道,味道正好。
“很好吃,比外面面馆做的还香,不淡,正好。”
两人坐在桌边吃面,戚萝忽然想起工匠们说的话,抬眼看向宋修:“晌午听师傅们说,张家夫人有个弟弟,好赌,还常跟她要银子,你在衙门那边,有没有听说这事?”
宋修吃面的动作顿了顿,眉头微蹙:“衙门的人今早跟我提过一句,说正在查她弟弟的行踪,只是那人事先跑了,现在还没找到。这案子透着蹊跷,你最近出门,多留意些,别一个人走夜路。”
“我知道,我会小心的。”戚萝点点头,“明天去郡主府,有丫鬟来接,应该不会有事。”
吃完面,宋修帮着收拾好碗筷,天已经擦黑了。
他提起布包,看向戚萝:“我送你回去,夜里不安全,你一个人走我不放心。”
戚萝没拒绝,两人并肩往巷外走,一路无言,气氛倒也和谐。
到了院门口,宋修停下脚步。
“进去吧,锁好门,有事就喊李娘子,她住得近,能听见。”
“好,你也路上小心。”戚萝点点头,转身推开院门。
刚洗漱完,准备熄灯歇着,院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拍门声,还夹杂着官差的吼声:“姑娘!开门!有急事!”
戚萝心里一紧,连忙披上衣裳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还是昨晚那几个官差,为首的脸色凝重:“这么晚了情姑娘多担待,如此紧急是因你们这巷子里发现一具女尸,死状跟昨晚受害人一样,也是被凌虐后开膛破肚,扔在河里的!我们来提醒你,最近一定要小心,凶手专找年轻女性下手,你一人住,更要留意!”
话音刚落,屋顶忽然传来“哗啦”一声轻响,像是瓦片被踩碎的声音。
官差猛地抬头,怒吼一声:“谁在上面!”
说着就拔出刀,往墙边跑去,翻身就要上屋顶。
戚萝站在门口,双腿忽然有些发软。
屋顶上的人,肯定是在偷听!
难道下一个目标竟是自己?!
没等她反应过来,又有几个官差跑过来,为首的对着戚萝拱手:“戚姑娘,实在对不住,为保周全,还请你跟我们去衙门后客房暂住几天,我们会派人全天守着,保护你的安全,等抓到凶手再送你回来。”
戚萝攥着门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我跟你们走。”
她转身回屋拿了件外衣,想了想,又仔细翻出一个小布袋塞进怀里。
锁好院门,跟着官差往衙门的方向走,心里却忍不住打鼓——这凶手接连作案,到底是冲着谁来的?
难道真与张家弟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