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走了狗屎运-《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李建业不信邪,抽出最薄的那片,仅零点零一毫米厚的塞尺。

  他试图将金属片塞进轴承座圈平面和铁砧的接触面之间。

  他换了好几个角度,可无论怎么努力,都根本插不进去!

  这意味着,这台土制磨床加工出的平面,平整度已经超越了他这套精密塞尺的测量极限!

  李建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还不死心!

  拿起零件对着光,眯眼去看图纸要求难度最高的内孔光洁度和同心度。

  但凭借几十年老师傅的经验,他只一眼,心脏就猛地一抽!

  那内孔表面光洁如镜,看不到一丝刀纹!

  这……绝对是顶级优品!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他眼中不过是运气好的农村小子!

  用一堆他眼中连回炉资格都没有的废铜烂铁!

  造出了一个让整个机械厂都自愧不如的精密零件!

  这不科学!

  他那几个原本想看笑话的徒弟,此刻也看出了师傅的窘迫和震惊,一个个目瞪口呆,如同见了神仙下凡。

  周铁牛和老孙头则像打了胜仗的老将军,昂首挺胸,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和若有若无的嘲讽。王崇军更是掏出宝贝钢珠,在手里不停地盘着,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为儿子助威。

  李建业的脸色由白转红,由红转青,最后变得酱紫,精彩极了。他感觉全车间几十道目光像烧红的钢针,扎在脸上、心上,火辣辣地疼。

  他想说几句场面话挽回颜面,比如“这只是侥幸”,或者“外观好不代表稳定性”,又或者“材料不行用不久”。

  但看着手里那艺术品般完美的零件,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可笑至极。

  最终,李建业所有的骄傲和傲慢彻底崩溃。他像被抽干了力气,胡乱将测量工具塞回牛皮公文包,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了一句:

  “走了……走了狗屎运……”

  他再也待不下去,甚至不敢再看王铁山一眼,几乎是逃也似的,带着同样失魂落魄的徒弟,在众人嘲弄鄙夷的目光中,狼狈不堪地逃离了车间。

  就在他那辆吉普车仓皇卷起烟尘,逃离军垦农场时。

  农场总部,马援朝场长办公室里那台红色加密电话,突然响起一阵急促刺耳的铃声!

  马援朝心中一凛,快步上前接起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地区军分区后勤部领导无比严肃,却又压抑不住一丝兴奋的声音:

  “是马援朝同志吗?!”

  县机械厂那辆象征技术权威的吉普车,仓皇逃出军垦农场,活像后面有猛虎追赶。

  “奇迹车间”里,瞬间爆发出畅快淋漓的哄堂大笑!

  “哈哈哈!瞧见那老小子的脸没?绿得跟咽了苍蝇似的!”

  “活该!狗眼看人低!这下知道咱王师傅的厉害了吧!”

  周铁牛和老孙头他们只觉得胸口憋着的那股闷气,随着王铁山那完美无瑕的零件落地,狠狠吐了出来,浑身都透着爽快!

  车间里胜利的欢腾正达到顶点时——

  “都别笑了!出大事了!”

  场长马援朝洪亮的嗓门带着罕见的凝重,猛地从门口炸响!他几乎是踉跄着冲进来,脸上交织着震惊、狂喜和难以置信。

  车间瞬间死寂。所有人都被场长这副模样震住了。

  马援朝顾不上喘气,两步冲到王铁山面前,把一张还带着油墨热度的文件“啪”地拍上工作台——那是地区军分区刚到的加急传真!

  “王师傅!快看这个!”

  王铁山疑惑地拿起文件。只扫了一眼,那双素来平静的眼睛也掠过一丝惊愕。

  马援朝的声音急促如梦呓,在旁边解释:“紧急军令!上头有项绝密的战备运输任务,急需一批能跑动咱这破山烂路的特种高承载挂车!任务直接压给县机械厂,限期一个半月出样车!”

  “军方的硬指标,是要挂车主动轮也有驱动力,必须带差速锁!单轴载重……至少十吨以上!”

  高承载!全浮式!差速驱动桥!

  这不就是王铁山那张图纸上最核心、最超前的东西吗?

  凑过来看清的周铁牛和老孙头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骇然的狂喜!

  这哪是巧合?分明是老天爷硬要把这天大的功劳,摁进他们“奇迹车间”手里!

  ……

  与此同时,县机械厂总装车间里,空气却像结了冰,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李总工……这任务……能行吗?”

  李建业的嘴唇哆嗦了半天,才说:“不行。别说一个半月,一年也不可能!”

  ……

  另一边。

  “王师傅!抢啊!必须把这活抢过来!”周铁牛兴奋地一拳砸在台子上,“他李建业不是说咱胡闹吗?咱就当着全县的面,把他干不了的活漂亮完成!看他那张老脸往哪搁!”

  “对!抢过来咱们自己干!”工人们热血沸腾。

  然而,面对这天降的机会,王铁山却看得更深。他缓缓摇头。

  “不抢。”

  众人愕然的目光中,王铁山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咱们,‘帮’他们。”

  他转向等待指令的马援朝,说出一个大胆又精明的方案:“马场长,咱车间要人没人,要设备没设备,贪多嚼不烂,会噎死自己。”

  “我的意思是,主动提技术协作。由‘奇迹车间’包下最核心、也最难啃的硬骨头——驱动桥总成!”

  “县机械厂那边人多设备全,让他们搞技术含量低的底盘、轮毂和总装!”

  马援朝眼睛瞬间亮了!他立刻明白了这个“帮”字背后的深意!

  一箭三雕!第一,“奇迹车间”能凭核心技术一战成名!第二,避开自身产能短板,不会拖垮!第三,这是雪中送炭,卖县里一个天大的人情!以后在县里的地位,谁还能比?

  “妙!妙啊!这个‘帮’字太绝了!”马援朝激动拍桌,“就这么干!”

  他毫不耽搁,抄起车间电话,直接拨通了主管县领导的办公室,跳过所有中间环节。

  电话里,他斩钉截铁地提出了农场与县机械厂联合生产的方案。并且,毫不客气地丢下了一个让县领导和后知后觉的李建业差点气晕的核心条件:

  “只有一个要求!项目的总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也只能是——咱们军垦农场的王铁山同志!”

  县领导和军方代表接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提议,第一反应全是怀疑。一个农场的小车间,能解决县里最大厂子都搞不定的核心技术?

  短暂而紧急的商议后,一项决定火速做出:明天一早,由县领导亲自带队,带着军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李建业,组成最高规格的考察团!

  直扑军垦农场,“实地评估”“奇迹车间”的真本事!

  王铁山和他的“奇迹车间”,即将迎来决定命运的最重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