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
这个消息在奖项颁发后一小时内传遍北影厂各个角落,后又以北影厂为中心传遍四面八方,包括中戏、北电、八一厂、西影厂、上影等等。
“小微,《一个都不能少》拿到了金狮奖,这个消息准确吗?会不会听错了,你再打电话给张主任和杨制片确认一下,千万不要闹出乌龙。”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里,汪厂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双手紧紧扣住椅子扶手,花白的眉毛不停抖动,眼睛亮闪闪地瞪着前面的助理小微。
“厂长,我已经确认过了,是真的,文化部门那边也得到了消息,不可能搞错的。”
助理小微撅着嘴说道。
“不行。再确认一遍,这种事绝对不能出差错。”
“好吧。”
助理小微在老厂长的威逼下,只能耐着性子再打一遍电话,大概张主任那边电话线路太忙,她连续拨打了八次才打通。
“给我!”
汪厂长急吼吼地接过电话,“张主任,我听说《一个都不能少》获得了银狮奖,是真的吗?什么,是金狮奖?噗嘎嘎嘎~”
汪厂长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由于他有咽喉炎,笑的时候又咬着腮帮子憋笑,发出的笑声像是生锈的合页门在风中嘎吱作响。
助理小微抱着手臂瑟瑟发抖。
为了保持老同志的威严,汪厂长连忙捂住嘴巴,咳嗽一声,“确定是最佳影片金狮奖吗?好吧好吧,我不问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给你们开庆功宴,什么?今晚就回来,李茂森要过几天再回来?那小子是不是被国外风景迷花了眼不想回来了?张主任,我给你说啊,李茂森那小子从来不是个守规矩的人,你最好把他给看住喽,不然这小子一个人在国外会搞出乱子来。好好,等你回来我们再详谈。”
咔哒!
挂上电话。
汪厂长紧绷着一张老脸,冲着助理小微摆摆手。
“你先出去,我有工作要忙。”
小微撇撇小嘴,转身出去关上房门,还没等房门彻底拉上,屋里忽然迸发出一阵猖獗的笑声,还有拍打办公桌的响动,以及笑岔气的咳嗽声。
特别夸张。
“厂长,你还好吗?”
助理小微担心地推开房门。
屋里老厂长一边拍桌子,一边跺脚,一边狂笑,在听到她的声音后老厂长立即恢复正常,黑着脸指了指门外。
“好吧!”
小微关上房门,屋里又传来一阵狂笑。
助理小微摇摇头,老厂长这是憋久了。
在1984年上影出品的电影《大桥下面》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影老厂长徐桑褚打来电话炫耀。
汪厂长后面郁闷好几天。
今年初西影厂出品的电影《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拿到金熊奖,西影厂吴厂长打来电话报喜。
老厂长又郁闷了几天。
北影厂号称国内最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基地,在过去几十年里竟然没有得到一项国际电影节大奖。
这件事也成了老厂长的心病。
老厂长曾经也多次开会,希望厂里的导演们能冲一冲国际大奖。
可尝试了几次,无一成功。
老厂长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没想到快要到退休的时候,蹦出来个李茂森。
这家伙胡乱拍了一部电影,送去威尼斯电影节参展,一不小心拿到了电影节金狮奖。
老厂长这回终于扬眉吐气了。
小微敢打赌,十分钟内,老厂长一定会打电话给几位老伙计炫耀。
“哈哈哈,老徐啊,你听说了吗,我们厂的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金狮奖啦,是最佳影片金狮奖嗷嗷……”
没等到三分钟,办公室里传来老厂长高亢嘹亮的声音,比四十岁汉子的声音还响亮。
助理小微忍不住笑了笑。
叮铃铃!叮铃铃!
她办公桌上的电话也响了,小微接起电话,是张大导演打来电话,询问《一个都不能少》获奖的事,是真是假?
“是真的!”
办公室里,谢飞导演挂上电话,告诉姜导、冯导、王作家等人,“文化部门那边也确认了,稍后华新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会发布快讯,公开宣布这个消息。”
“可是这怎么可能。李茂森一个练武的,跑来拍一部电影,对了,用一个多月,十多万块钱拍一部电影,转过头跑到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最佳影片金狮奖,这算什么?”
冯导摊摊手,激动得连口水也喷了出来,“这特么像不像一个文盲跑来参加高考,一下子考个全国第一。这这这,这踏马的也太不讲道理了。”
王作家眼睛看着天花板,挠了挠嘴角,“要我说吧,没准儿这李茂森真是个导演方面的天才。”
“天才?圈里天才多了,可也没见谁第一部电影就能拿到金狮奖。”
冯导摇摇头。
姜导抽着烟,缓缓吐了口烟气,“也有一个可能,李茂森没有学过拍电影,心里没有那些条条框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拍了一个电影,结果歪打正着,正好碰到了喜欢这种电影的评审团。那几个评委恰好没看到什么好电影,一合计,算了,不如让《一个都不能少》拿奖金狮奖,还能爆冷搞个大新闻。”
“哈哈,这小子岂不是成了虚竹、石破天这种主角?”
王作家拍着腿大笑道。
谢飞导演摆摆手,“都别胡扯了,《一个都不能少》我看过,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好电影,剧情和结构清晰明白,小孩子都能看懂,还有分镜头设计、讲故事的节奏、人物设定、情绪调动等等,圈里年轻导演里比他强的人没几个。”
“难不成他是个超级天才?”
冯导满脸羡慕。
姜导狠狠地抽了口烟。
回想起当初在《红高粱》剧组里,为了驱赶李茂森,剧组故意设计了一个‘小丑’的角色让李茂森来演。
李茂森啥也不懂,傻乎乎地跑来演,演得特别认真。
最后被他们狠狠嘲笑一顿。
骂他根本不懂电影,叫他滚远一点,别在剧组里碍眼。
可仅仅过去一年多时间,当初那个‘小丑’忽然长进了,跑来拍电影,还在国际上含金量最高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举起金狮奖,成为国际著名导演。
姜导不禁脸上发烫。
谢飞导演看了看几人,劝解道:“你们也不用太羡慕李茂森,李茂森非学院派出身,先天底蕴不足,这次或许运气好,选对了题材,拍出一部不错的电影,下次则不一定。你们几个正儿八经班科出身,各方面积累足够深厚,只要能坚持下去,将来成就不会比他差。”
冯、姜几人听了点点头,心里虽然还有些郁闷,但也缓解了不少。
这个消息在奖项颁发后一小时内传遍北影厂各个角落,后又以北影厂为中心传遍四面八方,包括中戏、北电、八一厂、西影厂、上影等等。
“小微,《一个都不能少》拿到了金狮奖,这个消息准确吗?会不会听错了,你再打电话给张主任和杨制片确认一下,千万不要闹出乌龙。”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里,汪厂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双手紧紧扣住椅子扶手,花白的眉毛不停抖动,眼睛亮闪闪地瞪着前面的助理小微。
“厂长,我已经确认过了,是真的,文化部门那边也得到了消息,不可能搞错的。”
助理小微撅着嘴说道。
“不行。再确认一遍,这种事绝对不能出差错。”
“好吧。”
助理小微在老厂长的威逼下,只能耐着性子再打一遍电话,大概张主任那边电话线路太忙,她连续拨打了八次才打通。
“给我!”
汪厂长急吼吼地接过电话,“张主任,我听说《一个都不能少》获得了银狮奖,是真的吗?什么,是金狮奖?噗嘎嘎嘎~”
汪厂长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由于他有咽喉炎,笑的时候又咬着腮帮子憋笑,发出的笑声像是生锈的合页门在风中嘎吱作响。
助理小微抱着手臂瑟瑟发抖。
为了保持老同志的威严,汪厂长连忙捂住嘴巴,咳嗽一声,“确定是最佳影片金狮奖吗?好吧好吧,我不问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给你们开庆功宴,什么?今晚就回来,李茂森要过几天再回来?那小子是不是被国外风景迷花了眼不想回来了?张主任,我给你说啊,李茂森那小子从来不是个守规矩的人,你最好把他给看住喽,不然这小子一个人在国外会搞出乱子来。好好,等你回来我们再详谈。”
咔哒!
挂上电话。
汪厂长紧绷着一张老脸,冲着助理小微摆摆手。
“你先出去,我有工作要忙。”
小微撇撇小嘴,转身出去关上房门,还没等房门彻底拉上,屋里忽然迸发出一阵猖獗的笑声,还有拍打办公桌的响动,以及笑岔气的咳嗽声。
特别夸张。
“厂长,你还好吗?”
助理小微担心地推开房门。
屋里老厂长一边拍桌子,一边跺脚,一边狂笑,在听到她的声音后老厂长立即恢复正常,黑着脸指了指门外。
“好吧!”
小微关上房门,屋里又传来一阵狂笑。
助理小微摇摇头,老厂长这是憋久了。
在1984年上影出品的电影《大桥下面》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影老厂长徐桑褚打来电话炫耀。
汪厂长后面郁闷好几天。
今年初西影厂出品的电影《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拿到金熊奖,西影厂吴厂长打来电话报喜。
老厂长又郁闷了几天。
北影厂号称国内最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基地,在过去几十年里竟然没有得到一项国际电影节大奖。
这件事也成了老厂长的心病。
老厂长曾经也多次开会,希望厂里的导演们能冲一冲国际大奖。
可尝试了几次,无一成功。
老厂长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没想到快要到退休的时候,蹦出来个李茂森。
这家伙胡乱拍了一部电影,送去威尼斯电影节参展,一不小心拿到了电影节金狮奖。
老厂长这回终于扬眉吐气了。
小微敢打赌,十分钟内,老厂长一定会打电话给几位老伙计炫耀。
“哈哈哈,老徐啊,你听说了吗,我们厂的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金狮奖啦,是最佳影片金狮奖嗷嗷……”
没等到三分钟,办公室里传来老厂长高亢嘹亮的声音,比四十岁汉子的声音还响亮。
助理小微忍不住笑了笑。
叮铃铃!叮铃铃!
她办公桌上的电话也响了,小微接起电话,是张大导演打来电话,询问《一个都不能少》获奖的事,是真是假?
“是真的!”
办公室里,谢飞导演挂上电话,告诉姜导、冯导、王作家等人,“文化部门那边也确认了,稍后华新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会发布快讯,公开宣布这个消息。”
“可是这怎么可能。李茂森一个练武的,跑来拍一部电影,对了,用一个多月,十多万块钱拍一部电影,转过头跑到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最佳影片金狮奖,这算什么?”
冯导摊摊手,激动得连口水也喷了出来,“这特么像不像一个文盲跑来参加高考,一下子考个全国第一。这这这,这踏马的也太不讲道理了。”
王作家眼睛看着天花板,挠了挠嘴角,“要我说吧,没准儿这李茂森真是个导演方面的天才。”
“天才?圈里天才多了,可也没见谁第一部电影就能拿到金狮奖。”
冯导摇摇头。
姜导抽着烟,缓缓吐了口烟气,“也有一个可能,李茂森没有学过拍电影,心里没有那些条条框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拍了一个电影,结果歪打正着,正好碰到了喜欢这种电影的评审团。那几个评委恰好没看到什么好电影,一合计,算了,不如让《一个都不能少》拿奖金狮奖,还能爆冷搞个大新闻。”
“哈哈,这小子岂不是成了虚竹、石破天这种主角?”
王作家拍着腿大笑道。
谢飞导演摆摆手,“都别胡扯了,《一个都不能少》我看过,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好电影,剧情和结构清晰明白,小孩子都能看懂,还有分镜头设计、讲故事的节奏、人物设定、情绪调动等等,圈里年轻导演里比他强的人没几个。”
“难不成他是个超级天才?”
冯导满脸羡慕。
姜导狠狠地抽了口烟。
回想起当初在《红高粱》剧组里,为了驱赶李茂森,剧组故意设计了一个‘小丑’的角色让李茂森来演。
李茂森啥也不懂,傻乎乎地跑来演,演得特别认真。
最后被他们狠狠嘲笑一顿。
骂他根本不懂电影,叫他滚远一点,别在剧组里碍眼。
可仅仅过去一年多时间,当初那个‘小丑’忽然长进了,跑来拍电影,还在国际上含金量最高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举起金狮奖,成为国际著名导演。
姜导不禁脸上发烫。
谢飞导演看了看几人,劝解道:“你们也不用太羡慕李茂森,李茂森非学院派出身,先天底蕴不足,这次或许运气好,选对了题材,拍出一部不错的电影,下次则不一定。你们几个正儿八经班科出身,各方面积累足够深厚,只要能坚持下去,将来成就不会比他差。”
冯、姜几人听了点点头,心里虽然还有些郁闷,但也缓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