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都城破的时候,上官婉儿正在城楼上吃慕容野烤的羊肉。
叛军守将是萧澈的二王叔,负隅顽抗,还放话说“要让太子和那个芙蓉国女人陪葬”。结果上官婉儿懒得跟他废话,让慕容野带一队人从后门放火(西凉人擅长火攻),自己带着萧澈的老兵从正门冲——风系异能卷着碎石砸城门,雷系异能劈断吊桥的绳索,不到半个时辰,城门就被撞开了。
二王叔被抓时,还在骂“乱臣贼子”,被上官婉儿一脚踹跪:“你勾结外敌,杀忠臣,才是乱臣贼子。”她转头对萧澈,“按你们南楚的律法办。”
萧澈看着跪在地上的二王叔,又看了看身边的银甲女子,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漂泊半生,终于能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而这一切,都始于竹林里那次相遇。
平定南楚后,萧澈没立刻登基,反而来找上官婉儿:“长公主,我想跟你走。”
上官婉儿正收拾东西——她打算去海东国,兑现之前“看看珍珠岛”的承诺。闻言挑眉:“你不做你的太子了?”
“做。”萧澈点头,“但我想先跟你学本事。你看你的地图比兵部还准,你的阵法能以少胜多,这些我都想学。等我学好了,再回来当国王,才能守住南楚。”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会算账,能帮你管战利品,比慕容野强——他上次把缴获的铜钱数错了三次。”
慕容野在旁边听见,不服气地嚷嚷:“我那是故意让着你!”
上官婉儿想了想,萧澈确实细心,这几个月的战利品清单都是他管的,没出过差错。她点头:“行。但你得自己骑马,我的马只驮我和压缩饼干。”
于是,队伍里又多了个“算账副将”。
接下来的半年,他们真去了海东国。燕离果然没骗人,珍珠岛的珍珠又大又圆——上官婉儿没抢,只是让燕离签了“珍珠贸易优先给芙蓉国”的协议,还逼着他教大家航海术(毕竟他是除了她之外最懂洋流的人)。
燕离教着教着,也不想走了。他说:“长公主的航海图比海东国的海图还全,跟着你能去更远的地方。”他还画了张海外岛屿的地图,指着其中一个说,“这岛产香料,比西凉的好,没沙子,下次咱们去看看?”
上官婉儿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他也“收”了。
就这么走走停停,一年时间竟“顺便”解决了三个国家:
南楚是“自愿归附”——萧澈登基后,直接派使者去芙蓉国,说“南楚愿为芙蓉国藩属,太子(他自己)愿入芙蓉国为质(其实是想跟着上官婉儿)”;
西凉是“举国追随”——慕容野的弟弟听说哥哥跟着长公主“打遍天下”,觉得比守着西凉有意思,干脆也派使者来,说“西凉的铁矿、产粮城都归芙蓉国,只求长公主偶尔回西凉看看(其实是想让哥哥回去带他们打仗)”;
海东国是“怕了”——燕离跟着上官婉儿后,把海东国的航海机密都“贡献”了出来,还帮着上官婉儿画了“如何快速登陆海东国都城”的地图。海东国王吓得赶紧派使者,说“愿意年年进贡珍珠、海鱼干,永不犯芙蓉国海域”。
上官婉儿对此没什么感觉。她觉得自己只是“溜达”了一圈,顺便打了几个坏人,收了几个能干活的副将(萧澈管账,慕容野打架,燕离开船),怎么就成了“灭三国”?
“真不是故意的。”她在回芙蓉国的路上,跟三个副将解释,“我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顺便找点铁矿、珍珠什么的。”
萧澈在账本上记下“南楚进贡丝绸三千匹”,头也不抬:“但他们确实因为你,才归附的。”
慕容野在给马刷毛(他坚持要亲自照顾上官婉儿的踏雪马),接话:“我弟弟说,西凉人现在都把你当神,说你是‘战神公主’。”
燕离在画新的航海图,补充道:“海东国的渔民现在看到银甲就躲,怕你突然出现,把他们的珍珠贝劈了。”
上官婉儿:“……”好像是有点夸张。
快到芙蓉国都城时,她让三个副将换上普通衣服——怕吓着百姓。结果萧澈的锦袍、慕容野的皮甲、燕离的航海服,怎么看都不像普通人,反而像“三个跟着长公主混的异国人”。
“算了。”上官婉儿放弃,“就这样吧。我爹应该不会骂我。”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芙蓉国京都,已经传遍了“长公主一年灭三国”的消息。茶馆的说书人把她的事迹编成了话本,从“竹林救太子”到“西凉王追随之”,比最精彩的侠客故事还热闹。
而御书房里,李昭正对着三国使者送来的归附国书发呆。李德全在旁边说:“陛下,长公主应该快到了。”
李昭深吸一口气,把国书收进抽屉,又从里面拿出“防闺女搞事”小本本,在最后一页写下:六、闺女回来可能带三个国王/太子,准备好客房(别让他们住太近,免得被闺女指使着干活)。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加了句:七、让御膳房准备好海鱼干(她纸条里说要带的)。
叛军守将是萧澈的二王叔,负隅顽抗,还放话说“要让太子和那个芙蓉国女人陪葬”。结果上官婉儿懒得跟他废话,让慕容野带一队人从后门放火(西凉人擅长火攻),自己带着萧澈的老兵从正门冲——风系异能卷着碎石砸城门,雷系异能劈断吊桥的绳索,不到半个时辰,城门就被撞开了。
二王叔被抓时,还在骂“乱臣贼子”,被上官婉儿一脚踹跪:“你勾结外敌,杀忠臣,才是乱臣贼子。”她转头对萧澈,“按你们南楚的律法办。”
萧澈看着跪在地上的二王叔,又看了看身边的银甲女子,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漂泊半生,终于能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而这一切,都始于竹林里那次相遇。
平定南楚后,萧澈没立刻登基,反而来找上官婉儿:“长公主,我想跟你走。”
上官婉儿正收拾东西——她打算去海东国,兑现之前“看看珍珠岛”的承诺。闻言挑眉:“你不做你的太子了?”
“做。”萧澈点头,“但我想先跟你学本事。你看你的地图比兵部还准,你的阵法能以少胜多,这些我都想学。等我学好了,再回来当国王,才能守住南楚。”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会算账,能帮你管战利品,比慕容野强——他上次把缴获的铜钱数错了三次。”
慕容野在旁边听见,不服气地嚷嚷:“我那是故意让着你!”
上官婉儿想了想,萧澈确实细心,这几个月的战利品清单都是他管的,没出过差错。她点头:“行。但你得自己骑马,我的马只驮我和压缩饼干。”
于是,队伍里又多了个“算账副将”。
接下来的半年,他们真去了海东国。燕离果然没骗人,珍珠岛的珍珠又大又圆——上官婉儿没抢,只是让燕离签了“珍珠贸易优先给芙蓉国”的协议,还逼着他教大家航海术(毕竟他是除了她之外最懂洋流的人)。
燕离教着教着,也不想走了。他说:“长公主的航海图比海东国的海图还全,跟着你能去更远的地方。”他还画了张海外岛屿的地图,指着其中一个说,“这岛产香料,比西凉的好,没沙子,下次咱们去看看?”
上官婉儿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他也“收”了。
就这么走走停停,一年时间竟“顺便”解决了三个国家:
南楚是“自愿归附”——萧澈登基后,直接派使者去芙蓉国,说“南楚愿为芙蓉国藩属,太子(他自己)愿入芙蓉国为质(其实是想跟着上官婉儿)”;
西凉是“举国追随”——慕容野的弟弟听说哥哥跟着长公主“打遍天下”,觉得比守着西凉有意思,干脆也派使者来,说“西凉的铁矿、产粮城都归芙蓉国,只求长公主偶尔回西凉看看(其实是想让哥哥回去带他们打仗)”;
海东国是“怕了”——燕离跟着上官婉儿后,把海东国的航海机密都“贡献”了出来,还帮着上官婉儿画了“如何快速登陆海东国都城”的地图。海东国王吓得赶紧派使者,说“愿意年年进贡珍珠、海鱼干,永不犯芙蓉国海域”。
上官婉儿对此没什么感觉。她觉得自己只是“溜达”了一圈,顺便打了几个坏人,收了几个能干活的副将(萧澈管账,慕容野打架,燕离开船),怎么就成了“灭三国”?
“真不是故意的。”她在回芙蓉国的路上,跟三个副将解释,“我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顺便找点铁矿、珍珠什么的。”
萧澈在账本上记下“南楚进贡丝绸三千匹”,头也不抬:“但他们确实因为你,才归附的。”
慕容野在给马刷毛(他坚持要亲自照顾上官婉儿的踏雪马),接话:“我弟弟说,西凉人现在都把你当神,说你是‘战神公主’。”
燕离在画新的航海图,补充道:“海东国的渔民现在看到银甲就躲,怕你突然出现,把他们的珍珠贝劈了。”
上官婉儿:“……”好像是有点夸张。
快到芙蓉国都城时,她让三个副将换上普通衣服——怕吓着百姓。结果萧澈的锦袍、慕容野的皮甲、燕离的航海服,怎么看都不像普通人,反而像“三个跟着长公主混的异国人”。
“算了。”上官婉儿放弃,“就这样吧。我爹应该不会骂我。”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芙蓉国京都,已经传遍了“长公主一年灭三国”的消息。茶馆的说书人把她的事迹编成了话本,从“竹林救太子”到“西凉王追随之”,比最精彩的侠客故事还热闹。
而御书房里,李昭正对着三国使者送来的归附国书发呆。李德全在旁边说:“陛下,长公主应该快到了。”
李昭深吸一口气,把国书收进抽屉,又从里面拿出“防闺女搞事”小本本,在最后一页写下:六、闺女回来可能带三个国王/太子,准备好客房(别让他们住太近,免得被闺女指使着干活)。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加了句:七、让御膳房准备好海鱼干(她纸条里说要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