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蒙诸天护佑、尊神垂慈,蒙诸位护法、善信推举,李余不才,忝任此庙庙祝。忆昔本庙开山,阐法济世,历代庙祝守庙护法,某何德,敢承此任?唯有以先辈为镜,以神法为根,不负神恩,不负众望。”
“自今而后,某当以三事自勉:一者严持戒律,整饬观规,使庙风清正,不违尊神教诲;二者精研神法,广演经教,令玄门义理流传于世;三者兴修宫观,普济众生,以符箓、斋醮、劝善之行,护佑一方安宁。愿与大众共修大道,同证长生。”
“金钟再鸣,法鼓重响,愿本庙神法长存,光照四方;愿天下众生离诸灾厄,各得其所。谨以微诚,上祈尊神垂鉴,下佑万民康泰。”
“望尊神恩准。”
念完了祷词,李余再次朝着神像作揖。
那水府之中,在源源不断的香火愿力注入下,多了几分生机的银龙,此刻正缓缓地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地听着耳边响起的祷告声,只觉得此刻浑身难得的舒服,心情大悦。
而随着李余这一作揖,李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细微而略显青稚,但又仿佛无比疲惫的女声:“准。”
“准?”
听得这仿佛是从他脑海中突兀冒出的细微女声,同时似乎有一股清凉地气息飘落在自己身上,李余浑身一僵,愕然地抬头朝着神像看去。
却见得眼前一花,那神像仿佛化为一条修长而纤细的银龙。
但这景象,也就是一闪而逝,便消失不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如幻觉一般。
李余愣了愣神,却是清晰地知晓,方才一切,都不是幻觉。
“这位龙王爷是真的!!!”
李余脑海中一片混乱,本以为这位龙王爷早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本就是一个假的泥菩萨。
结果,如今你告诉我是真的!
还正经承认了自家这龙王庙庙祝的身份!
李余深吸了两口气,才定下神来,又定定看了那神像两眼,却再看不到那银龙的影子了。
这位龙王爷就这么随意的吗?说了一声同意,就不见了?
你多少也给我传一点术法什么也好啊!
虽然愣神,李余却是也不敢怠慢,他大袖一展,转过身来,朝着殿外,沉声喝道:“龙王爷已然显圣,允我为龙王庙庙祝,庇佑万民,诸信众速速随我叩谢神恩。”
听着李余的言语,这站在外边观礼的李宗翰等浔阳县官绅以及诸多里正乡老和香客闻言,立刻恭敬地随着李余跪下叩拜。
而院门之外,挤不进来,正伸长着脖子,朝着里边观望的诸多信众见状,也都纷纷跪了下去。
顿时,整个龙首山头,尽是跪拜之人,就连一些小贩,也都赶紧停下生意,跪拜了下来。
这浓郁的香火愿力,顿时再次朝着那水府之内的银龙蜂拥而入。
有若甘霖一般,缓缓地从天而降,融入那银龙体内,让银龙浑身的伤口,再次愈合了不少。
舒爽的这银龙,都忍不住地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呻吟声...
作为天生神圣,银龙虽然依旧还在昏睡之中,但得了这诸多香火愿力,却多少还是有了些许感应的。
虽体内元气得到了不少补充,但依然极为虚弱,却还是吐了一口淡淡的元气出去。
顿时,这龙首山上,一阵细微但却格外清凉的微风缓缓拂过,瞬间将山顶的燥热吹散。
“哇...好清凉,好舒服啊...”
在这浓浓燥热秋意下的众人,都是一阵惬意地惊叹:“龙王爷显圣了!”
随着这一阵清风吹过,山顶酷热散去,信士香客们这心头愈发虔诚。
仪式过后,其余零散香客此时也都可以自由进庙,纷纷涌入庙内烧香磕头跪拜。
那丝丝缕缕的香火念力,虽然不多,但却也纷纷落入那水府之内,融入银龙体内,让那银龙静静安睡,不再那般痛苦。
“看到没?这就是那盏龙王爷赐下的宝灯...”
狗儿这会也拉着一个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孩童,偷偷地钻进庙里,指着那挂在供台上方的火石灯,一脸兴奋地道:“到晚上的时候,这灯可亮了...比十个火把都亮。”
旁边孩童,两眼冒着星星地看着那宝灯:“哇,真漂亮...可惜我昨天晚上,你回来的时候,我睡着了,不然也能看到宝灯亮起了。”
旁边的一些朝拜的信士,听得俩小童的言语,此时也留意到了供台上方挂着的那盏灯,这抬眼看去,只觉得是精美绝伦,都纷纷指点惊叹。
旁边,指导信士们跪拜的老缪,便是傲然道:“此灯正是龙王爷赐下,一到夜间,便将大放光明,方圆数丈之内,毫发可见。”
“缪师傅,真有如此神奇?”众人自然是都好奇惊叹不已。
“龙王爷赐下,那还有假?庙祝大人示下,今日庙里亥时方关门,以供信众们朝拜,尔等要是不信,晚上来看便是。”
老缪缓声笑道:“另外,今日庙里午时、酉时各施八宝粥一顿,以供诸位进香信士享用。”
“八宝粥?”
众人再次议论纷纷,何谓八宝?这龙王爷赐下的宝粥,定然是有大好处的,听这名字就知晓,那一定是要尝一尝的。
这消息从殿内信士传出,这满山的信众都满心欣然,原本打算拜完就下山的,也都纷纷留步,进庙里再拜一拜,看一看那宝灯,而且准备至少这喝上一碗八宝粥再走。
且不管这八宝粥是何物,这能免费吃上一碗粥,众人便舍不得走了。
毕竟,如今虽说已经下了一场雨,但就这势头,今秋歉收那是必然,这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
庙外侧门处,此时早已经搭好了几处临时灶台,便是李氏安排的席面厨子,在整治菜肴。
旁边还有几处灶台,架上了几口大锅,只见李氏几个族人,抬着一桶桶的糯米、粳米、薏米、绿豆、红豆、莲子、花生、红枣,倒入锅中熬煮。
而龙王庙院中两侧,此时也摆上了桌椅碗筷,款待那些各村抬着祭品过来献贡朝贺的香客信士。
这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众香客信士便都坐在那边休息喝茶。零散香客,也可以去庙门口施茶处,讨上一碗下火的凉茶。
县里的乡绅和那些领头的里正等人都进了那边食堂休息。
李宗翰等几位主官,又随着李余进了客堂奉茶。
“李庙祝,如今已经正式升座,我等也筹集了部分银两,准备为龙王爷重塑金身,不知何时动工为上?”喝了口茶,几位主官对视了两眼,李宗翰便知机提到。
“自今而后,某当以三事自勉:一者严持戒律,整饬观规,使庙风清正,不违尊神教诲;二者精研神法,广演经教,令玄门义理流传于世;三者兴修宫观,普济众生,以符箓、斋醮、劝善之行,护佑一方安宁。愿与大众共修大道,同证长生。”
“金钟再鸣,法鼓重响,愿本庙神法长存,光照四方;愿天下众生离诸灾厄,各得其所。谨以微诚,上祈尊神垂鉴,下佑万民康泰。”
“望尊神恩准。”
念完了祷词,李余再次朝着神像作揖。
那水府之中,在源源不断的香火愿力注入下,多了几分生机的银龙,此刻正缓缓地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地听着耳边响起的祷告声,只觉得此刻浑身难得的舒服,心情大悦。
而随着李余这一作揖,李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细微而略显青稚,但又仿佛无比疲惫的女声:“准。”
“准?”
听得这仿佛是从他脑海中突兀冒出的细微女声,同时似乎有一股清凉地气息飘落在自己身上,李余浑身一僵,愕然地抬头朝着神像看去。
却见得眼前一花,那神像仿佛化为一条修长而纤细的银龙。
但这景象,也就是一闪而逝,便消失不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如幻觉一般。
李余愣了愣神,却是清晰地知晓,方才一切,都不是幻觉。
“这位龙王爷是真的!!!”
李余脑海中一片混乱,本以为这位龙王爷早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本就是一个假的泥菩萨。
结果,如今你告诉我是真的!
还正经承认了自家这龙王庙庙祝的身份!
李余深吸了两口气,才定下神来,又定定看了那神像两眼,却再看不到那银龙的影子了。
这位龙王爷就这么随意的吗?说了一声同意,就不见了?
你多少也给我传一点术法什么也好啊!
虽然愣神,李余却是也不敢怠慢,他大袖一展,转过身来,朝着殿外,沉声喝道:“龙王爷已然显圣,允我为龙王庙庙祝,庇佑万民,诸信众速速随我叩谢神恩。”
听着李余的言语,这站在外边观礼的李宗翰等浔阳县官绅以及诸多里正乡老和香客闻言,立刻恭敬地随着李余跪下叩拜。
而院门之外,挤不进来,正伸长着脖子,朝着里边观望的诸多信众见状,也都纷纷跪了下去。
顿时,整个龙首山头,尽是跪拜之人,就连一些小贩,也都赶紧停下生意,跪拜了下来。
这浓郁的香火愿力,顿时再次朝着那水府之内的银龙蜂拥而入。
有若甘霖一般,缓缓地从天而降,融入那银龙体内,让银龙浑身的伤口,再次愈合了不少。
舒爽的这银龙,都忍不住地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呻吟声...
作为天生神圣,银龙虽然依旧还在昏睡之中,但得了这诸多香火愿力,却多少还是有了些许感应的。
虽体内元气得到了不少补充,但依然极为虚弱,却还是吐了一口淡淡的元气出去。
顿时,这龙首山上,一阵细微但却格外清凉的微风缓缓拂过,瞬间将山顶的燥热吹散。
“哇...好清凉,好舒服啊...”
在这浓浓燥热秋意下的众人,都是一阵惬意地惊叹:“龙王爷显圣了!”
随着这一阵清风吹过,山顶酷热散去,信士香客们这心头愈发虔诚。
仪式过后,其余零散香客此时也都可以自由进庙,纷纷涌入庙内烧香磕头跪拜。
那丝丝缕缕的香火念力,虽然不多,但却也纷纷落入那水府之内,融入银龙体内,让那银龙静静安睡,不再那般痛苦。
“看到没?这就是那盏龙王爷赐下的宝灯...”
狗儿这会也拉着一个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孩童,偷偷地钻进庙里,指着那挂在供台上方的火石灯,一脸兴奋地道:“到晚上的时候,这灯可亮了...比十个火把都亮。”
旁边孩童,两眼冒着星星地看着那宝灯:“哇,真漂亮...可惜我昨天晚上,你回来的时候,我睡着了,不然也能看到宝灯亮起了。”
旁边的一些朝拜的信士,听得俩小童的言语,此时也留意到了供台上方挂着的那盏灯,这抬眼看去,只觉得是精美绝伦,都纷纷指点惊叹。
旁边,指导信士们跪拜的老缪,便是傲然道:“此灯正是龙王爷赐下,一到夜间,便将大放光明,方圆数丈之内,毫发可见。”
“缪师傅,真有如此神奇?”众人自然是都好奇惊叹不已。
“龙王爷赐下,那还有假?庙祝大人示下,今日庙里亥时方关门,以供信众们朝拜,尔等要是不信,晚上来看便是。”
老缪缓声笑道:“另外,今日庙里午时、酉时各施八宝粥一顿,以供诸位进香信士享用。”
“八宝粥?”
众人再次议论纷纷,何谓八宝?这龙王爷赐下的宝粥,定然是有大好处的,听这名字就知晓,那一定是要尝一尝的。
这消息从殿内信士传出,这满山的信众都满心欣然,原本打算拜完就下山的,也都纷纷留步,进庙里再拜一拜,看一看那宝灯,而且准备至少这喝上一碗八宝粥再走。
且不管这八宝粥是何物,这能免费吃上一碗粥,众人便舍不得走了。
毕竟,如今虽说已经下了一场雨,但就这势头,今秋歉收那是必然,这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
庙外侧门处,此时早已经搭好了几处临时灶台,便是李氏安排的席面厨子,在整治菜肴。
旁边还有几处灶台,架上了几口大锅,只见李氏几个族人,抬着一桶桶的糯米、粳米、薏米、绿豆、红豆、莲子、花生、红枣,倒入锅中熬煮。
而龙王庙院中两侧,此时也摆上了桌椅碗筷,款待那些各村抬着祭品过来献贡朝贺的香客信士。
这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众香客信士便都坐在那边休息喝茶。零散香客,也可以去庙门口施茶处,讨上一碗下火的凉茶。
县里的乡绅和那些领头的里正等人都进了那边食堂休息。
李宗翰等几位主官,又随着李余进了客堂奉茶。
“李庙祝,如今已经正式升座,我等也筹集了部分银两,准备为龙王爷重塑金身,不知何时动工为上?”喝了口茶,几位主官对视了两眼,李宗翰便知机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