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蜿蜒向下,昨夜宿在山腰的道馆,清晨辞别时徐龙象还在酣睡,赵希抟替他掖了掖被角,只对徐凤年说了句“路上当心”。此刻回望龙虎山,七十二峰已隐入云海,只剩金顶的琉璃瓦在朝阳里偶尔闪过一丝微光,像极了龙象攥着桂花糕时亮晶晶的眼睛。
“殿下,前面该分岔了。”青鸟勒住马,指着路口的路碑,“往左是去襄樊的官道,往右是抄近路的山道,能快一日路程。”
徐凤年低头看了看掌心的鹅卵石,上面的两个小人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他用袖子擦了擦,道:“走山道。”
青鸟有些讶异。山道虽近,却要穿过乱葬岗和黑风林,据说常有匪患,寻常商旅绝不敢走。但她没多问,只是默默拨转马头,将腰间的匕首又紧了紧。
徐凤年知道她的顾虑。他没练武,走这种险路确实不妥,可他归心似箭——玄冰玉的事耽搁不起,襄樊那边也不知有没有新的动静。从龙虎山下来时,那个茶寮的老道曾意味深长地说“泸溪河水暖,北境却要起风了”,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山道比想象中更难走。路面坑洼,长满了青苔,两侧的树木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空气里弥漫着腐叶的腥气。偶尔能看见路边散落的白骨,不知是野兽还是人的。
“殿下,慢点。”青鸟牵着徐凤年的马缰,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这林子邪性得很,连鸟叫都听不见。”
徐凤年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前方的岔路口。路口立着块歪脖子树,树干上刻着个模糊的“匪”字,像是在警告,又像是在炫耀。
“看来真有土匪。”徐凤年勒住马,“绕开它?”
“绕不开,这是唯一的路。”青鸟从马鞍后抽出一把短弩,“殿下跟紧我,别出声。”
两人刚要往前走,忽然听见树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紧接着,七个穿着破烂皮甲的汉子跳了出来,手里拿着砍刀和弓箭,为首的是个独眼龙,脸上带着刀疤,嘿嘿笑道:“来了个细皮嫩肉的,还有个俏娘们,今天算是开张了!”
青鸟将徐凤年护在身后,短弩对准独眼龙:“滚!”
独眼龙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笑得更欢了:“小娘们脾气挺爆,正好合老子胃口!识相的把钱交出来,再让这小白脸滚蛋,爷还能让你少受点罪!”
徐凤年皱眉。这些人看着不像惯匪,倒像是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手里的刀都生了锈,弓箭的弦也是松的。
“我们没带多少银子。”徐凤年平静地说,“这里有二十两,你们拿了,让我们过去。”他从怀里掏出个钱袋,扔在地上。
独眼龙捡起钱袋,掂量了一下,眼睛一亮,却没让路:“二十两就想打发爷?我看你这匹马不错,还有这娘们身上的匕首,都留下!”
青鸟眼神一冷,手指扣动扳机。
“等等。”徐凤年按住她的手,对独眼龙道,“你们是本地人?”
独眼龙愣了一下,啐了一口:“关你屁事!”
“我看你们不像天生的土匪。”徐凤年道,“是不是遇到了难处?我是北椋来的,或许能帮你们。”
这话一出,七个汉子都变了脸色,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和……愤怒。
“北椋的狗!”一个瘦高个忽然吼道,“就是你们北椋的兵,抢了我们的粮食,烧了我们的村子,我们才落到这步田地!”
徐凤年心中一沉。他知道北椋军纪森严,徐骁最恨抢掠百姓,可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保没有害群之马。
“如果真是北椋的人害了你们,我向你们赔罪。”徐凤年翻身下马,对着七个汉子拱手,“我叫徐凤年,是北椋世子。你们的村子在哪?受了什么委屈,告诉我,我一定查清楚,还你们公道。”
独眼龙愣住了,显然没料到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竟是北椋世子。他上下打量着徐凤年,见他虽没穿蟒袍,气度却绝非寻常人,又看了看青鸟手里的短弩——那弩箭闪着寒光,一看就是军中制式。
“你……你真是徐凤年?”独眼龙的声音有些发颤。
“如假包换。”徐凤年道,“我知道你们不信,可你们看,这是北椋王府的令牌。”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个“徐”字。
七个汉子面面相觑,眼神里的敌意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犹豫和挣扎。瘦高个忽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俺们村……俺们村在黑风林那边的柳树屯,上个月来了队兵,说是北椋的,抢了俺们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把村长打死了……俺们没办法,才……”
徐凤年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看向青鸟,青鸟点头:“上个月确实有一队边军在黑风林附近巡防,领头的是个姓王的队正。”
“这个姓王的,我记下了。”徐凤年对独眼龙道,“你们先跟我去襄樊,我让人去柳树屯调查,若真是他的错,我剁了他的头给你们村长赔罪!粮食、银子,我双倍赔给你们!”
独眼龙看着徐凤年,又看了看身边的弟兄,最终咬了咬牙,对着徐凤年跪了下去:“世子若真能为俺们做主,俺们就信你一次!”
其余六人也跟着跪下,哭声一片。
徐凤年扶起他们:“起来吧,都是汉子,别哭。跟我走。”
一行人重新上路,气氛却与之前截然不同。独眼龙告诉徐凤年,他们都是柳树屯的村民,原本靠打猎和种庄稼过活,日子虽苦却安稳,自从粮食被抢,村长被杀,他们才被逼上梁山,做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心里其实一直不安。
“世子,您真的会帮俺们?”瘦高个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我徐凤年向来说话算话。”徐凤年道,“北椋的兵,是保家卫国的,不是祸害百姓的。害群之马,留不得。”
青鸟在一旁低声道:“殿下,那队边军归李功德管辖,此人最会粉饰太平,怕是不好查。”
“不好查也得查。”徐凤年语气坚定,“若是连自己人都管不住,还谈什么守护北境?”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走出了黑风林,远远望见了襄樊城的轮廓。城墙高耸,灯火点点,在暮色里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那就是襄樊?”独眼龙望着城池,眼中满是敬畏。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城。
“是。”徐凤年道,“进去之后,你们先住下,我让人给你们安排妥当。”
刚到城门,就见陈平带着亲卫迎了上来,见到徐凤年身后的七个汉子,有些讶异,却没多问,只是拱手道:“主公,您可算回来了。”
“路上遇到点事。”徐凤年简单解释了一下,“陈先生,先安排这几位弟兄住下,再让人去柳树屯查查上个月的事,重点查姓王的队正。”
“是。”陈平看了独眼龙等人一眼,对亲卫道,“带他们去驿馆,好生招待。”
等独眼龙他们走了,陈平才低声道:“主公,出事了。广陵王赵毅派了个使者来,说是要跟您谈‘合作’,人已经在驿馆住了三天,态度倨傲得很。”
“合作?”徐凤年挑眉,“他能有什么合作跟我谈?”
“说是想跟北椋‘共分’西域商路,还提到了……黑石山的铁矿。”陈平的语气有些凝重,“我看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怕是想试探我们的底细。”
徐凤年冷笑。赵毅这是趁他不在襄樊,想搞点小动作。
“还有,叶先生从西域传回消息,说楼兰商会那边有点动摇,广陵王也派了人去拉拢,许了不少好处。”
“意料之中。”徐凤年道,“赵毅见我们跟西域搭上了线,肯定坐不住。走,去见见那位使者。”
驿馆的正厅里,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人正慢条斯理地品茶,身后站着两个精悍的护卫,眼神警惕地盯着门口。此人正是广陵王的使者,名叫王修,是赵毅的心腹谋士。
见徐凤年进来,王修只是抬了抬眼皮,连屁股都没抬,淡淡道:“北椋世子,可算舍得露面了。”
徐凤年没理他的挑衅,在他对面坐下,青鸟站在身后,眼神冰冷。
“王使者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徐凤年拿起茶杯,却没喝。
“我家主公说了,西域商路,不能让北椋一家独吞。”王修放下茶杯,语气带着施舍般的傲慢,“毕竟襄樊离广陵近,离北椋远,真要打起仗来,北椋未必护得住这里。不如我们两家合作,利润三七分,我们七,你们三,算是给北椋面子了。”
“若是我不答应呢?”徐凤年笑了。
王修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不答应?世子怕是没搞清楚状况。我家主公已在边境集结了五万大军,随时可以南下。襄樊这点兵力,够不够填牙缝的?”
“五万大军?”徐凤年挑眉,“赵毅倒是舍得下本钱。只是不知道,这五万大军里,有多少是能打的?”
王修脸色一沉:“世子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这人向来不喝酒。”徐凤年站起身,“合作的事,不必再谈。回去告诉赵毅,襄樊是北椋的地界,轮不到他指手画脚。至于他的五万大军,随时欢迎来试试——只是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广陵的脸面。”
“你!”王修没想到徐凤年如此强硬,气得说不出话来。
“送客。”徐凤年没再看他,转身就走。
王修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徐凤年,你会后悔的!”
回到听雪轩,陈平已在等他。
“主公,就这么把他打发走了?”
“不然留着过年?”徐凤年道,“赵毅派他来,就是想激怒我们,让我们先动手,他好有借口出兵。我们偏不上当。”
“可他说的五万大军,恐怕是真的。”陈平道,“我让人查了,广陵边境确实调动频繁,粮草也在往南运。”
“我知道。”徐凤年走到地图前,指着广陵和襄樊的边境线,“赵毅想打,但他也怕。他怕我们跟南楚联手,怕北椋的铁骑南下,所以才先派使者来试探。”
“那我们该怎么办?”
“加固城防,多派斥候,密切关注广陵的动向。”徐凤年道,“另外,你亲自去一趟西域,告诉楼兰商会,只要他们跟我们合作,我可以保证他们的商路安全,利润再让一成。”
“一成?”陈平有些惊讶,“这样我们就没多少赚头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徐凤年道,“西域的战马和药材,比眼前的利润重要。只要能稳住楼兰,广陵就孤掌难鸣。”
“属下明白。”
“还有,柳树屯的事,一定要查清楚。”徐凤年想起那些跪在地上的汉子,“若是真有北椋士兵祸害百姓,绝不姑息。”
“属下这就去安排。”
陈平走后,徐凤年独自坐在灯下,拿出那块鹅卵石。烛光下,两个小人的轮廓清晰了些,他用指尖轻轻描着,忽然想起徐龙象小时候,总爱跟在他身后,喊他“哥”,声音奶声奶气的。
“玄冰玉……”他喃喃自语。蛮族禁地,谈何容易?
正想着,青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主公,北椋来的,是徐将军的亲笔。”
徐凤年拆开一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信上写着,京城传来消息,皇帝病重,太子和二皇子斗得越来越凶,都想拉拢北椋,徐骁夹在中间,处境微妙。更重要的是,钦天监再次提起徐龙象的“凶相”,说他是“祸乱之源”,建议皇帝下旨,将他“永镇龙虎山”。
“这群人,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徐凤年将信捏紧,指节发白。他知道,“永镇龙虎山”听起来好听,实则是想把龙象软禁起来,断了他回北椋的可能。
“殿下,要回信吗?”青鸟问。
“回。”徐凤年深吸一口气,“告诉父王,龙象是我唯一的弟弟,谁也别想动他。钦天监那边,让他多费心。至于京城的浑水,我们不蹚,也别让人把水泼到北椋身上。”
“是。”
青鸟走后,徐凤年走到窗前,望着襄樊城的夜色。远处的黑石山隐隐可见,铁矿的炉火还在燃烧,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广陵的五万大军,京城的暗流,蛮族的禁地,玄冰玉的传说……无数的麻烦像潮水般涌来,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没练武,不能像李淳罡那样一剑破万军,也不能像徐骁那样纵横沙场。他能做的,就是用脑子,用身边的人,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点地扛。
“哥,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龙象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徐凤年握紧拳头,眼神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他都要把玄冰玉拿到手,都要护着龙象,护着北椋。
次日一早,陈平就出发去了西域。徐凤年则带着青鸟,去了黑石山。英布正在矿洞外操练骑兵,见徐凤年来了,连忙迎了上来。
“主公,您可算来了!”英布嗓门洪亮,“这铁矿的产量越来越高,三棱枪也造得差不多了,就等战马了!”
“辛苦你了。”徐凤年拍了拍他的肩膀,“广陵那边可能要动手,你这边要加派人手,尤其是矿洞内部,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主公放心!”英布拍着胸脯,“谁要是敢来,我一戟劈了他!”
徐凤年笑了笑,走进矿洞。里面灯火通明,工匠们正在忙碌,叮叮当当的锻造声不绝于耳。周平正在指挥工匠们搬运钢材,见徐凤年来了,连忙上前:“世子,您看这三棱枪,刚造好的,锋利得很!”
他递过来一支长枪,枪头呈三棱形,闪着寒光,上面的倒刺锋利无比。
徐凤年接过,只觉得沉甸甸的,入手冰凉。他虽然不懂枪法,却也能感觉到这枪的威力。
“好东西。”徐凤年赞道,“尽快量产,装备骑兵营。”
“是!”
从矿洞出来,徐凤年又去了城南的稻田和棉田。李参军正在指挥农夫们收割金穗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看着就让人欢喜。
“世子!”李参军老远就喊了起来,脸上笑开了花,“今年的收成比预想的还好!亩产足足有三石多!够襄樊军民吃两年的了!”
“好!”徐凤年由衷地高兴,“颗粒归仓,别出什么岔子。另外,给柳树屯的村民留足种子和口粮,再送些过去。”
“属下明白。”
棉田里,“雪绒棉”也迎来了丰收,洁白的棉花像雪球一样挂在枝头,织户们正在忙碌,欢声笑语不断。
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徐凤年心里的沉重淡了些。襄樊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树,铁矿是根,粮食和棉布是叶,军队是枝干。只要根基稳固,再大的风雨也不怕。
回到听雪轩时,已是傍晚。亲卫来报,说柳树屯的事查清楚了,确实是那个姓王的队正带人抢了粮食,打死了村长,还嫁祸给了“马贼”。
“人呢?”徐凤年问。
“已经抓起来了,就在驿馆。”
“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一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军官被押了进来,正是那个姓王的队正。他脸上满是惊恐,见了徐凤年,“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世子饶命!世子饶命啊!”
徐凤年没看他,只是对独眼龙道:“是他吗?”
独眼龙走上前,看了一眼,咬牙切齿道:“就是他!就是他打死了村长!抢了我们的粮食!”
“你还有什么话说?”徐凤年看向王队正。
王队正浑身发抖:“世子,我……我一时糊涂……我再也不敢了……求您看在我为北椋立过功的份上,饶我一命……”
“为北椋立功?”徐凤年冷笑,“北椋的军功,是靠守护百姓得来的,不是靠抢百姓的粮食得来的!你这样的败类,留着也是祸害!”
他看向亲卫:“拖出去,斩了!人头送到柳树屯,给村长赔罪!”
“世子饶命!”王队正的惨叫声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夜色里。
独眼龙和几个柳树屯的汉子对着徐凤年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多谢世子为俺们做主!”
“起来吧。”徐凤年扶起他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做犯法的事。要是愿意,就在襄樊找份活干,铁矿、稻田都要人。”
独眼龙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处理完王队正的事,徐凤年觉得心里轻松了些。他知道,这只是件小事,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但至少,他做了该做的事。
夜深了,听雪轩的灯火依旧亮着。徐凤年坐在灯下,看着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广陵的驻军、西域的商路、蛮族的分布……他拿出笔,在蛮族禁地的位置画了个圈。
“玄冰玉……”他轻声道,“不管你在哪,我都要找到你。”
窗外,风声渐起,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预示着什么。襄樊城的夜色,宁静中带着一丝不安,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徐凤年知道,他不能等,也等不起。他必须主动出击,为龙象,为北椋,也为自己,杀出一条路来。
他拿起笔,开始给北境的旧部写信,让他们留意蛮族的动向,打探玄冰玉的消息。信写完时,天已经亮了。
朝阳透过窗棂,照在地图上,也照在徐凤年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疲惫,只有坚定。
“殿下,前面该分岔了。”青鸟勒住马,指着路口的路碑,“往左是去襄樊的官道,往右是抄近路的山道,能快一日路程。”
徐凤年低头看了看掌心的鹅卵石,上面的两个小人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他用袖子擦了擦,道:“走山道。”
青鸟有些讶异。山道虽近,却要穿过乱葬岗和黑风林,据说常有匪患,寻常商旅绝不敢走。但她没多问,只是默默拨转马头,将腰间的匕首又紧了紧。
徐凤年知道她的顾虑。他没练武,走这种险路确实不妥,可他归心似箭——玄冰玉的事耽搁不起,襄樊那边也不知有没有新的动静。从龙虎山下来时,那个茶寮的老道曾意味深长地说“泸溪河水暖,北境却要起风了”,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山道比想象中更难走。路面坑洼,长满了青苔,两侧的树木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空气里弥漫着腐叶的腥气。偶尔能看见路边散落的白骨,不知是野兽还是人的。
“殿下,慢点。”青鸟牵着徐凤年的马缰,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这林子邪性得很,连鸟叫都听不见。”
徐凤年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前方的岔路口。路口立着块歪脖子树,树干上刻着个模糊的“匪”字,像是在警告,又像是在炫耀。
“看来真有土匪。”徐凤年勒住马,“绕开它?”
“绕不开,这是唯一的路。”青鸟从马鞍后抽出一把短弩,“殿下跟紧我,别出声。”
两人刚要往前走,忽然听见树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紧接着,七个穿着破烂皮甲的汉子跳了出来,手里拿着砍刀和弓箭,为首的是个独眼龙,脸上带着刀疤,嘿嘿笑道:“来了个细皮嫩肉的,还有个俏娘们,今天算是开张了!”
青鸟将徐凤年护在身后,短弩对准独眼龙:“滚!”
独眼龙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笑得更欢了:“小娘们脾气挺爆,正好合老子胃口!识相的把钱交出来,再让这小白脸滚蛋,爷还能让你少受点罪!”
徐凤年皱眉。这些人看着不像惯匪,倒像是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手里的刀都生了锈,弓箭的弦也是松的。
“我们没带多少银子。”徐凤年平静地说,“这里有二十两,你们拿了,让我们过去。”他从怀里掏出个钱袋,扔在地上。
独眼龙捡起钱袋,掂量了一下,眼睛一亮,却没让路:“二十两就想打发爷?我看你这匹马不错,还有这娘们身上的匕首,都留下!”
青鸟眼神一冷,手指扣动扳机。
“等等。”徐凤年按住她的手,对独眼龙道,“你们是本地人?”
独眼龙愣了一下,啐了一口:“关你屁事!”
“我看你们不像天生的土匪。”徐凤年道,“是不是遇到了难处?我是北椋来的,或许能帮你们。”
这话一出,七个汉子都变了脸色,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和……愤怒。
“北椋的狗!”一个瘦高个忽然吼道,“就是你们北椋的兵,抢了我们的粮食,烧了我们的村子,我们才落到这步田地!”
徐凤年心中一沉。他知道北椋军纪森严,徐骁最恨抢掠百姓,可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保没有害群之马。
“如果真是北椋的人害了你们,我向你们赔罪。”徐凤年翻身下马,对着七个汉子拱手,“我叫徐凤年,是北椋世子。你们的村子在哪?受了什么委屈,告诉我,我一定查清楚,还你们公道。”
独眼龙愣住了,显然没料到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竟是北椋世子。他上下打量着徐凤年,见他虽没穿蟒袍,气度却绝非寻常人,又看了看青鸟手里的短弩——那弩箭闪着寒光,一看就是军中制式。
“你……你真是徐凤年?”独眼龙的声音有些发颤。
“如假包换。”徐凤年道,“我知道你们不信,可你们看,这是北椋王府的令牌。”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个“徐”字。
七个汉子面面相觑,眼神里的敌意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犹豫和挣扎。瘦高个忽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俺们村……俺们村在黑风林那边的柳树屯,上个月来了队兵,说是北椋的,抢了俺们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把村长打死了……俺们没办法,才……”
徐凤年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看向青鸟,青鸟点头:“上个月确实有一队边军在黑风林附近巡防,领头的是个姓王的队正。”
“这个姓王的,我记下了。”徐凤年对独眼龙道,“你们先跟我去襄樊,我让人去柳树屯调查,若真是他的错,我剁了他的头给你们村长赔罪!粮食、银子,我双倍赔给你们!”
独眼龙看着徐凤年,又看了看身边的弟兄,最终咬了咬牙,对着徐凤年跪了下去:“世子若真能为俺们做主,俺们就信你一次!”
其余六人也跟着跪下,哭声一片。
徐凤年扶起他们:“起来吧,都是汉子,别哭。跟我走。”
一行人重新上路,气氛却与之前截然不同。独眼龙告诉徐凤年,他们都是柳树屯的村民,原本靠打猎和种庄稼过活,日子虽苦却安稳,自从粮食被抢,村长被杀,他们才被逼上梁山,做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心里其实一直不安。
“世子,您真的会帮俺们?”瘦高个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我徐凤年向来说话算话。”徐凤年道,“北椋的兵,是保家卫国的,不是祸害百姓的。害群之马,留不得。”
青鸟在一旁低声道:“殿下,那队边军归李功德管辖,此人最会粉饰太平,怕是不好查。”
“不好查也得查。”徐凤年语气坚定,“若是连自己人都管不住,还谈什么守护北境?”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走出了黑风林,远远望见了襄樊城的轮廓。城墙高耸,灯火点点,在暮色里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那就是襄樊?”独眼龙望着城池,眼中满是敬畏。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城。
“是。”徐凤年道,“进去之后,你们先住下,我让人给你们安排妥当。”
刚到城门,就见陈平带着亲卫迎了上来,见到徐凤年身后的七个汉子,有些讶异,却没多问,只是拱手道:“主公,您可算回来了。”
“路上遇到点事。”徐凤年简单解释了一下,“陈先生,先安排这几位弟兄住下,再让人去柳树屯查查上个月的事,重点查姓王的队正。”
“是。”陈平看了独眼龙等人一眼,对亲卫道,“带他们去驿馆,好生招待。”
等独眼龙他们走了,陈平才低声道:“主公,出事了。广陵王赵毅派了个使者来,说是要跟您谈‘合作’,人已经在驿馆住了三天,态度倨傲得很。”
“合作?”徐凤年挑眉,“他能有什么合作跟我谈?”
“说是想跟北椋‘共分’西域商路,还提到了……黑石山的铁矿。”陈平的语气有些凝重,“我看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怕是想试探我们的底细。”
徐凤年冷笑。赵毅这是趁他不在襄樊,想搞点小动作。
“还有,叶先生从西域传回消息,说楼兰商会那边有点动摇,广陵王也派了人去拉拢,许了不少好处。”
“意料之中。”徐凤年道,“赵毅见我们跟西域搭上了线,肯定坐不住。走,去见见那位使者。”
驿馆的正厅里,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人正慢条斯理地品茶,身后站着两个精悍的护卫,眼神警惕地盯着门口。此人正是广陵王的使者,名叫王修,是赵毅的心腹谋士。
见徐凤年进来,王修只是抬了抬眼皮,连屁股都没抬,淡淡道:“北椋世子,可算舍得露面了。”
徐凤年没理他的挑衅,在他对面坐下,青鸟站在身后,眼神冰冷。
“王使者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徐凤年拿起茶杯,却没喝。
“我家主公说了,西域商路,不能让北椋一家独吞。”王修放下茶杯,语气带着施舍般的傲慢,“毕竟襄樊离广陵近,离北椋远,真要打起仗来,北椋未必护得住这里。不如我们两家合作,利润三七分,我们七,你们三,算是给北椋面子了。”
“若是我不答应呢?”徐凤年笑了。
王修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不答应?世子怕是没搞清楚状况。我家主公已在边境集结了五万大军,随时可以南下。襄樊这点兵力,够不够填牙缝的?”
“五万大军?”徐凤年挑眉,“赵毅倒是舍得下本钱。只是不知道,这五万大军里,有多少是能打的?”
王修脸色一沉:“世子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这人向来不喝酒。”徐凤年站起身,“合作的事,不必再谈。回去告诉赵毅,襄樊是北椋的地界,轮不到他指手画脚。至于他的五万大军,随时欢迎来试试——只是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广陵的脸面。”
“你!”王修没想到徐凤年如此强硬,气得说不出话来。
“送客。”徐凤年没再看他,转身就走。
王修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徐凤年,你会后悔的!”
回到听雪轩,陈平已在等他。
“主公,就这么把他打发走了?”
“不然留着过年?”徐凤年道,“赵毅派他来,就是想激怒我们,让我们先动手,他好有借口出兵。我们偏不上当。”
“可他说的五万大军,恐怕是真的。”陈平道,“我让人查了,广陵边境确实调动频繁,粮草也在往南运。”
“我知道。”徐凤年走到地图前,指着广陵和襄樊的边境线,“赵毅想打,但他也怕。他怕我们跟南楚联手,怕北椋的铁骑南下,所以才先派使者来试探。”
“那我们该怎么办?”
“加固城防,多派斥候,密切关注广陵的动向。”徐凤年道,“另外,你亲自去一趟西域,告诉楼兰商会,只要他们跟我们合作,我可以保证他们的商路安全,利润再让一成。”
“一成?”陈平有些惊讶,“这样我们就没多少赚头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徐凤年道,“西域的战马和药材,比眼前的利润重要。只要能稳住楼兰,广陵就孤掌难鸣。”
“属下明白。”
“还有,柳树屯的事,一定要查清楚。”徐凤年想起那些跪在地上的汉子,“若是真有北椋士兵祸害百姓,绝不姑息。”
“属下这就去安排。”
陈平走后,徐凤年独自坐在灯下,拿出那块鹅卵石。烛光下,两个小人的轮廓清晰了些,他用指尖轻轻描着,忽然想起徐龙象小时候,总爱跟在他身后,喊他“哥”,声音奶声奶气的。
“玄冰玉……”他喃喃自语。蛮族禁地,谈何容易?
正想着,青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主公,北椋来的,是徐将军的亲笔。”
徐凤年拆开一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信上写着,京城传来消息,皇帝病重,太子和二皇子斗得越来越凶,都想拉拢北椋,徐骁夹在中间,处境微妙。更重要的是,钦天监再次提起徐龙象的“凶相”,说他是“祸乱之源”,建议皇帝下旨,将他“永镇龙虎山”。
“这群人,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徐凤年将信捏紧,指节发白。他知道,“永镇龙虎山”听起来好听,实则是想把龙象软禁起来,断了他回北椋的可能。
“殿下,要回信吗?”青鸟问。
“回。”徐凤年深吸一口气,“告诉父王,龙象是我唯一的弟弟,谁也别想动他。钦天监那边,让他多费心。至于京城的浑水,我们不蹚,也别让人把水泼到北椋身上。”
“是。”
青鸟走后,徐凤年走到窗前,望着襄樊城的夜色。远处的黑石山隐隐可见,铁矿的炉火还在燃烧,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广陵的五万大军,京城的暗流,蛮族的禁地,玄冰玉的传说……无数的麻烦像潮水般涌来,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没练武,不能像李淳罡那样一剑破万军,也不能像徐骁那样纵横沙场。他能做的,就是用脑子,用身边的人,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点地扛。
“哥,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龙象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徐凤年握紧拳头,眼神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他都要把玄冰玉拿到手,都要护着龙象,护着北椋。
次日一早,陈平就出发去了西域。徐凤年则带着青鸟,去了黑石山。英布正在矿洞外操练骑兵,见徐凤年来了,连忙迎了上来。
“主公,您可算来了!”英布嗓门洪亮,“这铁矿的产量越来越高,三棱枪也造得差不多了,就等战马了!”
“辛苦你了。”徐凤年拍了拍他的肩膀,“广陵那边可能要动手,你这边要加派人手,尤其是矿洞内部,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主公放心!”英布拍着胸脯,“谁要是敢来,我一戟劈了他!”
徐凤年笑了笑,走进矿洞。里面灯火通明,工匠们正在忙碌,叮叮当当的锻造声不绝于耳。周平正在指挥工匠们搬运钢材,见徐凤年来了,连忙上前:“世子,您看这三棱枪,刚造好的,锋利得很!”
他递过来一支长枪,枪头呈三棱形,闪着寒光,上面的倒刺锋利无比。
徐凤年接过,只觉得沉甸甸的,入手冰凉。他虽然不懂枪法,却也能感觉到这枪的威力。
“好东西。”徐凤年赞道,“尽快量产,装备骑兵营。”
“是!”
从矿洞出来,徐凤年又去了城南的稻田和棉田。李参军正在指挥农夫们收割金穗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看着就让人欢喜。
“世子!”李参军老远就喊了起来,脸上笑开了花,“今年的收成比预想的还好!亩产足足有三石多!够襄樊军民吃两年的了!”
“好!”徐凤年由衷地高兴,“颗粒归仓,别出什么岔子。另外,给柳树屯的村民留足种子和口粮,再送些过去。”
“属下明白。”
棉田里,“雪绒棉”也迎来了丰收,洁白的棉花像雪球一样挂在枝头,织户们正在忙碌,欢声笑语不断。
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徐凤年心里的沉重淡了些。襄樊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树,铁矿是根,粮食和棉布是叶,军队是枝干。只要根基稳固,再大的风雨也不怕。
回到听雪轩时,已是傍晚。亲卫来报,说柳树屯的事查清楚了,确实是那个姓王的队正带人抢了粮食,打死了村长,还嫁祸给了“马贼”。
“人呢?”徐凤年问。
“已经抓起来了,就在驿馆。”
“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一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军官被押了进来,正是那个姓王的队正。他脸上满是惊恐,见了徐凤年,“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世子饶命!世子饶命啊!”
徐凤年没看他,只是对独眼龙道:“是他吗?”
独眼龙走上前,看了一眼,咬牙切齿道:“就是他!就是他打死了村长!抢了我们的粮食!”
“你还有什么话说?”徐凤年看向王队正。
王队正浑身发抖:“世子,我……我一时糊涂……我再也不敢了……求您看在我为北椋立过功的份上,饶我一命……”
“为北椋立功?”徐凤年冷笑,“北椋的军功,是靠守护百姓得来的,不是靠抢百姓的粮食得来的!你这样的败类,留着也是祸害!”
他看向亲卫:“拖出去,斩了!人头送到柳树屯,给村长赔罪!”
“世子饶命!”王队正的惨叫声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夜色里。
独眼龙和几个柳树屯的汉子对着徐凤年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多谢世子为俺们做主!”
“起来吧。”徐凤年扶起他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做犯法的事。要是愿意,就在襄樊找份活干,铁矿、稻田都要人。”
独眼龙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处理完王队正的事,徐凤年觉得心里轻松了些。他知道,这只是件小事,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但至少,他做了该做的事。
夜深了,听雪轩的灯火依旧亮着。徐凤年坐在灯下,看着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广陵的驻军、西域的商路、蛮族的分布……他拿出笔,在蛮族禁地的位置画了个圈。
“玄冰玉……”他轻声道,“不管你在哪,我都要找到你。”
窗外,风声渐起,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预示着什么。襄樊城的夜色,宁静中带着一丝不安,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徐凤年知道,他不能等,也等不起。他必须主动出击,为龙象,为北椋,也为自己,杀出一条路来。
他拿起笔,开始给北境的旧部写信,让他们留意蛮族的动向,打探玄冰玉的消息。信写完时,天已经亮了。
朝阳透过窗棂,照在地图上,也照在徐凤年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疲惫,只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