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海外动态-《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皇宫。

  锦衣卫指挥使恭敬的站在皇孙朱雄英面前。

  禀报道:“皇孙殿下,海外新一批银子已经运送回来了,不知这笔银子该如何处置?”

  闻言,朱雄英放下手中的笔。

  这才缓缓开口道:“按照老规矩,依旧将这些银子送入皇家银行中。”

  对此,锦衣卫指挥使倒是没有丝毫的意外。

  毕竟,以往运送回来的海量银子,全部投入皇家银行之中。

  除非是大明境内有大事发生,才会改变这些银子的运送途径。

  自从灭掉倭国后,大明便将那座世界排名前几的银矿纳入朝廷之中。

  并且安排专人监督那些战俘的倭国人开采银矿,然后直接就地提炼。

  将那些银矿石全部提炼成一块块的银锭后,在由指定的货船将之运送回大明。

  短短一年的时间,这座银矿至少提炼出二十亿两的白银,也全部运了回来。

  当然,朱雄英早就做好白银泛滥贬值的准备,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将绝大多数的银子,全部投入到皇家银行之中,以备不时之需,并未向市面上流通出去。

  即使是这样,如今堆放在库房之中的白银,依旧如同小山一般堆积在里面。

  每当库房负责人进去统计、管理、调用银子的时候。

  望着面前堆积成山的银子,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如此海量的银子,大明要用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将这些银子花光。

  尤其是现在大明粮食的产量,已经高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不论是存银,还是存粮,完全够整个大明百姓们使用数年。

  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银子使用,更加不用担心有人会饿肚子的问题了。

  而大明之中,有这种感概的人,不单单是库房的负责人。

  就连各地的监察院中的官员们,也同样拥有这样的感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用来储备粮食的官仓已经扩建完毕。

  以往堆积在旧仓内的粮食,以及最新收回来的粮食,分好类后,全部送入了库房之中。

  各地监察部门中的官员们,在处理那些蛀虫的同时,也对各地的官仓盘查了一番。

  即便心中早已经有了准备,依旧被统计出来的结果震撼的不轻。

  心中感谢皇孙殿下的同时,也为天下间的百姓们高兴,再也不用为饿肚子而发愁了。

  在此期间,铁路工程也没有丝毫的怠慢。

  在格物苑那些学子们的帮助下,工程的进度有着显著的提升。

  虽说比不过后世的效率,但在大明这个时代中,绝对是站在世界的前沿。

  这样的结果自然让朱雄英十分满意,对工程进度也越发重视起来。

  而那些出海经商的海商们,自然不会嫌弃自己的生意做的小。

  有了几次出海的经验后,胆量自然会越来越大,航线更是越走越远。

  甚至有一些勇于冒险的海商,已经将手伸向了西洋地区,将大明中的奢侈品,销售了过去。

  没有二手商在其中赚取丰厚的利润,可想而知出海一趟的利润会有多么的丰厚。

  不论是哪个朝代,财富都会让人为之疯狂,利益就相当于胆量。

  只有胆子大,才有可能会赚到第一桶金。

  在南越诸国境内,大明拥有着十足的影响力。

  大明海商也好,普通商人也罢,只要你是大明的子民,那就可以享受极高的待遇。

  但远赴西洋的那些海商们,明知大明的影响力并没有延伸过去。

  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依旧勇于踏上那片土地。

  朱雄英在得知这样的消息后,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直接将一些情报人员安排进商队之中,沿途探查那些沿海国家的发展及那些西方国家的消息。

  更是深知那些海外国家的野心,远远不止是海外那些领土。

  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随海商出海的情报人员们,也重新返回了大明。

  但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朱雄英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更是提起十二分的警惕。

  只因为那些西方国家,此时正在学习、大明的知识,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

  要知道那些西洋人有着及其强大的冒险精神及学习能力。

  勇于冒险出海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是那些领主们庄园中的奴仆,都是一些不甘向命运屈服的人。

  所以,他们以探险家自居,来到大明后,除了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中原国度之外,就是要过来偷师。

  而他们偷学回去的知识,真正要用来做些什么,朱雄英的心中很清楚。

  任由他们继续在海外高速发展的话,对于大明来说,绝不会是什么好事。

  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大明,根本就不可能。

  即便是这样,朱雄英也不会允许有威胁大明的势力存在,必须要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碍于大明距离西方国家路途遥远,往返一次的消耗,更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在朱雄英最开始的计划中,选择合适的机会,将大明的子民移民过去。

  从而将整个西方国家徐徐图之到大明的版图之中。

  如今看来,这样的计划,只能放到以后,眼下要做的就是,彻底扼杀掉他们的野心。

  让西方国家继续在温饱的起跑线上挣扎,他们便无暇顾及其它了。

  想到此处,朱雄英直接下令道:“传燕王殿下,蓝玉将军、杨士奇、李明浩等人入宫!”

  很快,这些被皇孙殿下点名召见的人,便得知了消息。

  大将军蓝玉及燕王朱棣,自然清楚,现在的大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大事发生。

  如今皇孙殿下却主动召见自己,心中不免充满疑惑。

  更是不惜对来人拱手询问,殿下召见自己所谓何事,至少也能让自己有个准备不是。

  只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前来传信的人,根本就不清楚原因。

  最终,这些人赶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第一时间向皇宫赶去。

  尤其是蓝玉,他表现出来的态度,整个朝堂中的大臣们,都有目共睹。

  他就是皇孙朱雄英的影子,左膀右臂,立场坚定,不容任何人质疑。

  甚至有些时候,为了防止其它朝臣的猜忌与嫉妒,没有及特殊的情况下,蓝玉都不会主动前往皇宫。

  当蓝玉抵达皇宫门口的时候,正巧看到从另一个方向赶来的燕王朱棣。

  两人对视一眼后,心中的不解与惊讶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