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4章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我们手头的情报系统只收录了旅长级别的军官资料,我建议你找情报科的酒井小姐帮忙,看看能不能把百川团的情报调出来。”

  “好的,特高课的酒井小姐已经申请留在二战区负责情报工作,总部已经批准了。”

  “你可以找她协助收集信息,同时发一个悬赏令,抓住李云龙的人,可以拿到十万块银元。”

  “呃!”

  在几百米外的一栋小楼里,酒井英子正忙着整理几条来自八路军的情报。

  其中有两条特别突出。

  第一条是:新一团三连指导员宁远,于12月5日从根据地外面搞到了一大批粮食和药品。

  第二条是:新一团三连的训练方法不同寻常,最近扩编为三营后,仍旧继续使用原来的方法,值得关注进一步调查。

  这还是酒井英子第一次在情报上看到“宁远”这个名字。

  她心里不由一震。

  她想起了自己被他抓住后吊起来的那段经历,在慌乱中不小心透露出一个可能直接影响二战区局势的重要消息。

  英子马上把第二份情报揣进口袋,将第一份重新誊写了一遍。

  不过这次,情报里没了宁远这个名字,只是写着八路军总部获得了一批物资。

  自从她说出了那个消息,又倒向宁远之后,两人就已经命运捆绑在一起了。

  她当然不希望他的名字被暴露在敌方的情报网络中。

  这段日子,李云龙过得挺逍遥。

  新一团没有接到什么战斗任务,他就专心做两件事——招兵买马,还有带人出去打点小仗,顺便收拾几个小鬼子的小队。

  自从弄到了山崎大队那些装备后,新一团战斗力直接上升一大截,搞得他现在浑身是劲,总想找机会把队伍拉出去露一手。

  旅部一直转移驻地,电台也是时通时断。

  他连续发送了好几次请战电报,却一点回应都没有,像扔进了水里一样。

  正当他有些心焦的时候,突然从总部情报系统里传来一个消息。

  他——李云龙的脑袋,身价涨了!

  无论是在中央军、晋绥军还是八路军里,日军那边发布的悬赏名单一直都是部队内部的一种荣誉榜。

  赏金越高,说明打鬼子打得越狠,给小鬼子造成的损失越大。

  有时候素不相识的干部碰头开会,都要互相问一问,“你在鬼子那儿挂多少钱赏金?”

  有人说一万,有人说五万。

  那人一万的可就没什么排面!

  而且这玩意你也不能乱说,因为总部的系统里都查得清楚。

  李云龙当时并不是战斗序列里的主要指挥官,所以在日军的悬赏榜上只是个凑数的,赏金只有一万。

  新一团打败坂田联队后,李云龙的赏金涨到了两万。

  这让李云龙好几天都乐呵呵的,见人就说。

  没想到这次一下直接涨到了十万!

  他简直心花怒放。十万块啊,这是什么概念?

  旅长级别的才配这个数!

  386旅在二战区可是出了名地能打鬼子,打得他们头疼。

  有些鬼子的部队甚至还专门挂着“专打386旅”的旗号,小豆丁一样的装甲车上都写着这几个字。

  李云龙有点坐不住了,他想去总部,顺便去老战友罗大炮和孔二愣子那里走一遭。

  新兵补充进来后,靠着一百多个老兵做榜样,训练起来速度快了不少。

  可宁远还是不太满意。

  打仗这事儿,不是简单人数叠加就能变强的。有些时候反而拖了后腿。

  比如说武装越野,队伍的整体速度比原来慢了一半还不止。

  如果是爬山越岭这样的地形,老兵能轻松翻过去,新兵里没几个敢爬的。

  这意味着,队伍在执行特殊任务的时候,效率连原来一百人的标准都达不到。

  宁远只能把新兵和老兵分开训练,从老兵中挑几个当教员,专门辅导新人。老兵们继续原来的高强度训练。

  毕竟可不能因为新兵加入,就把老兵的整体作战能力给拖垮了。

  说到机动性,他又在琢磨,是不是应该搞点战马?

  光靠两条腿,远距离机动根本扛不住,即使每天跑个两百里地,到了地方也得累趴下,哪还有力气打仗?

  要是有战马,部队跑得远,活动范围也广了不少。

  他知道万家镇那里有个混成旅的骑兵营,不如想办法给收编了。

  这事一说给杨勇听,他立刻兴奋得跳起来,双手举得老高表示赞成。

  两人趴在地图前一通研究,测了下距离,发现那里离他们只有一百二十里地。

  这个距离,对老兵来说一晚上跑个来回不在话下。

  只不过,不知道半路上会不会撞上鬼子的小队。

  现在外王这一带,到处是鬼子零星活动的部队。

  干就干!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营长,让我带着五十个老兵去执行任务吧,你留在这里带好新兵,守好总部安全。”

  “不行不行,你一个教导员,怎么老想着打仗呢!”

  “你还别跟我争,我问你,你能带着战士们安全穿过鬼子的包围圈,赶到万家镇吗?别忘了,你可是拿笔出身的!”

  “我……你,你也强不到哪去。当初迷路的又不只是我一个人,你不也找不到路吗?”

  “那不一样,我在旅部的时候,旅长可是手把手教过我看地图的。现在就算是张没有标注比例和方位的地图,我也能找到最合适的路线。”

  杨勇一时语塞。

  以前在旅部那会儿,他确实常看到旅长亲自教宁远怎么行军打仗。

  “行了,就这么定了。你在家里守好大本营,不让鬼子冲进来才是最重要的。”

  “你放心吧!要不要把老战士们都带上?50人是不是太少了?”

  “我又不是去打仗,万一遇到鬼子就立刻转移,反正他们追不上我们。人少点反倒灵活。”

  “好,那你一切小心。”

  杨勇马上就去挑人。

  每个老战士的情况他心里都有数,要挑就挑最好的,再搭配上最好的装备。

  宁远去了野战医院,和陈婷婷说了一声,晚上有个任务要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