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宣冷静了一些,她毕竟比女儿深沉得多。
她眼珠一转,开始盘算起来:“生女儿,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国家现在不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吗?秦聿和杜知知,可就这一个孩子了。”
秦璐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对哦!独生子女!不能超生!那秦家二房,岂不是就秦聿这一个独苗,而这独苗,还只有一个女儿!哈哈哈!妈,这是不是意味着……”
“意味着什么,现在还不好说。”邹静宣打断了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但是,这绝对是杜知知的一个大软肋!秦家那么看重传承,老爷子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急吗?哼,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我就不信,秦聿能为了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真的不顾秦家的未来!”
母女俩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幸灾乐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她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杜知知失宠、被秦家扫地出门的凄惨景象。
大房母女的狂喜与算计,只是冰山一角。
在秦家内部,真正对秦聿的地位构成潜在威胁,并且开始蠢蠢欲动的,是看似低调中立的四房。
秦家四叔秦镇北,在秦家兄弟中排行老四,为人精明,城府极深。
他不像大哥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二哥秦镇西那样在仕途上高歌猛进,更不像五弟秦镇中那样因为私生子问题而声名狼藉。
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一个“老好人”、“和事佬”的角色,表面上对家族事务不甚热心,实则对秦家那庞大的家业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觊觎已久。
妻子孟如安,出身书香门第,看似温婉知性,对谁都客客气气,主张“婚姻自由”、“年轻人的事年轻人自己做主”,当初秦聿坚持要娶杜知知时,她也曾“温和”地表示过支持,赢得了老爷子、老太太不少好感。
但这份温和与中立背后,隐藏的却是对秦聿一家独大地位的深深不满。
他们得知杜知知生下女儿的消息时,四房一家正在吃午饭。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秦璋,他兴冲冲地跑回了家,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爸!妈!大新闻!天大的新闻!”秦璋一进门就大喊大叫。
秦镇北放下手中的报纸,皱了皱眉:“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
孟如安也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秦璋却不管这些,走到餐桌旁,神秘兮兮地说:“秦聿的媳妇,杜知知,生了!”
“生了就生了呗,大哥也太大惊小怪了。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啊?”弟弟秦琪,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性,只觉得大哥今天有些兴奋地过头了。
秦璋故意顿了顿,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生了个——女儿!”
“女儿?”秦镇北和孟如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脸上看见了喜悦之色。
秦琼听完耸了耸肩膀,“就一个女儿还是双胞胎女儿啊?”
秦璋蹙眉,不理解妹妹为何表现得如此平淡:“哎呀,跟你没关系。一个女的还是两个女的,不都是女的。吃的你饭吧。”
秦琼随即低下头,继续吃饭,原本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秦璋见父母反应平淡,有些急了:“爸!妈!你们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啊?是女儿!杜知知生了个女儿!这意味着什么?”
秦镇北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慢悠悠地说:“意味着秦聿有后了,秦家添了个小公主。还能意味着什么?”
“哎呀!爸!您就别跟我打哑谜了!”
秦璋有些不耐烦,“这意味着秦聿没有儿子啊!而且,现在国家不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吗?他们不能再生了!秦家二房,到秦聿这里,等于是……断了香火啊!至少,是断了男丁的传承!”
他越说越兴奋,声音也不自觉地高了起来:“爷爷最看重的就是家族传承,秦聿是长孙,可他只有一个女儿!那秦家未来的掌舵人,难道要指望一个丫头片子?还是说,爷爷会重新考虑……继承人的人选?”
说到这里,秦璋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
孟如安放下筷子,冲着秦璋摆摆手,示意他冷静:“璋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家族的事,自有长辈们做主,轮不到我们在这里指手画脚。”
话虽如此,她的眼神却并不严厉,反而带着一丝纵容和默许。
秦镇北看了儿子一眼,缓缓说道:“璋儿,你记住,凡事过犹不及。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秦聿在老爷子心中的地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是军人,立过功,能力出众,行事沉稳,这些都是他的资本。仅仅因为生了个女儿,还不足以动摇他的根基。”
秦璋有些泄气:“那……那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谁告诉你要眼睁睁看着了?”
秦镇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亲自出面。秦家这么大,有想法的,不止我们一家。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推波助澜一下。”
孟如安接口道:“是啊,璋儿。你有儿子,这是事实。但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做出点成绩给爷爷看。让他知道,我们四房,也有能担当大任的人。至于其他的……”
她微微一笑,“水到渠成,不是吗?”
秦璋虽然年轻气盛,但也不傻,立刻明白了父母的意思。
是啊,现在跳出来只会引火烧身,不如先蛰伏,等待时机。
大伯母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五叔那边,也一直对现状不满……到时候,秦家内部自然会乱起来,他们四房,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秦璋点点头,眼中的浮躁褪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沉算计。
“爸,妈。我明白了……”
她眼珠一转,开始盘算起来:“生女儿,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国家现在不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吗?秦聿和杜知知,可就这一个孩子了。”
秦璐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对哦!独生子女!不能超生!那秦家二房,岂不是就秦聿这一个独苗,而这独苗,还只有一个女儿!哈哈哈!妈,这是不是意味着……”
“意味着什么,现在还不好说。”邹静宣打断了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但是,这绝对是杜知知的一个大软肋!秦家那么看重传承,老爷子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急吗?哼,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我就不信,秦聿能为了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真的不顾秦家的未来!”
母女俩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幸灾乐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她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杜知知失宠、被秦家扫地出门的凄惨景象。
大房母女的狂喜与算计,只是冰山一角。
在秦家内部,真正对秦聿的地位构成潜在威胁,并且开始蠢蠢欲动的,是看似低调中立的四房。
秦家四叔秦镇北,在秦家兄弟中排行老四,为人精明,城府极深。
他不像大哥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二哥秦镇西那样在仕途上高歌猛进,更不像五弟秦镇中那样因为私生子问题而声名狼藉。
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一个“老好人”、“和事佬”的角色,表面上对家族事务不甚热心,实则对秦家那庞大的家业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觊觎已久。
妻子孟如安,出身书香门第,看似温婉知性,对谁都客客气气,主张“婚姻自由”、“年轻人的事年轻人自己做主”,当初秦聿坚持要娶杜知知时,她也曾“温和”地表示过支持,赢得了老爷子、老太太不少好感。
但这份温和与中立背后,隐藏的却是对秦聿一家独大地位的深深不满。
他们得知杜知知生下女儿的消息时,四房一家正在吃午饭。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秦璋,他兴冲冲地跑回了家,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爸!妈!大新闻!天大的新闻!”秦璋一进门就大喊大叫。
秦镇北放下手中的报纸,皱了皱眉:“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
孟如安也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秦璋却不管这些,走到餐桌旁,神秘兮兮地说:“秦聿的媳妇,杜知知,生了!”
“生了就生了呗,大哥也太大惊小怪了。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啊?”弟弟秦琪,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性,只觉得大哥今天有些兴奋地过头了。
秦璋故意顿了顿,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生了个——女儿!”
“女儿?”秦镇北和孟如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脸上看见了喜悦之色。
秦琼听完耸了耸肩膀,“就一个女儿还是双胞胎女儿啊?”
秦璋蹙眉,不理解妹妹为何表现得如此平淡:“哎呀,跟你没关系。一个女的还是两个女的,不都是女的。吃的你饭吧。”
秦琼随即低下头,继续吃饭,原本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秦璋见父母反应平淡,有些急了:“爸!妈!你们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啊?是女儿!杜知知生了个女儿!这意味着什么?”
秦镇北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慢悠悠地说:“意味着秦聿有后了,秦家添了个小公主。还能意味着什么?”
“哎呀!爸!您就别跟我打哑谜了!”
秦璋有些不耐烦,“这意味着秦聿没有儿子啊!而且,现在国家不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吗?他们不能再生了!秦家二房,到秦聿这里,等于是……断了香火啊!至少,是断了男丁的传承!”
他越说越兴奋,声音也不自觉地高了起来:“爷爷最看重的就是家族传承,秦聿是长孙,可他只有一个女儿!那秦家未来的掌舵人,难道要指望一个丫头片子?还是说,爷爷会重新考虑……继承人的人选?”
说到这里,秦璋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
孟如安放下筷子,冲着秦璋摆摆手,示意他冷静:“璋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家族的事,自有长辈们做主,轮不到我们在这里指手画脚。”
话虽如此,她的眼神却并不严厉,反而带着一丝纵容和默许。
秦镇北看了儿子一眼,缓缓说道:“璋儿,你记住,凡事过犹不及。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秦聿在老爷子心中的地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是军人,立过功,能力出众,行事沉稳,这些都是他的资本。仅仅因为生了个女儿,还不足以动摇他的根基。”
秦璋有些泄气:“那……那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谁告诉你要眼睁睁看着了?”
秦镇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亲自出面。秦家这么大,有想法的,不止我们一家。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推波助澜一下。”
孟如安接口道:“是啊,璋儿。你有儿子,这是事实。但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做出点成绩给爷爷看。让他知道,我们四房,也有能担当大任的人。至于其他的……”
她微微一笑,“水到渠成,不是吗?”
秦璋虽然年轻气盛,但也不傻,立刻明白了父母的意思。
是啊,现在跳出来只会引火烧身,不如先蛰伏,等待时机。
大伯母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五叔那边,也一直对现状不满……到时候,秦家内部自然会乱起来,他们四房,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秦璋点点头,眼中的浮躁褪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沉算计。
“爸,妈。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