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有那么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这起发生在清南市的事件,在省里的文件中,被定义为“五月事件”。

  风波过后,一切似乎重归平静。

  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

  清南市委书记何群的办公室,气氛压抑。

  他刚刚结束与林城市委领导的通话,电话里传来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他脸上。

  不作为。

  推波助澜。

  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最后,上级领导下达了指示。

  “何群同志,你要全力支持汪明远同志的工作,为他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何群放下电话,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这不就是说,他何群,以后就是个摆设。

  汪明远才是清南市真正的主人。

  他在这里经营了这么多年,到头来,为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做了嫁衣。

  他不甘心。

  可他又能做什么?

  省委书记林峥,省长吴新蕊,京城的汪家,苏家。

  随便哪一个,都不是他能抗衡的。

  这次事件,他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而那个汪明远,却成了最大的赢家。

  省台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他在广场上挺身而出的画面。

  组织上的评价随之而来。

  “有担当,有原则。”

  这是极高的赞誉。

  何群睁开眼,拿起桌上的文件,又重重放下。

  他拿起内线电话。

  “让市委办准备一下,下午开常委会。”

  ……

  下午,清南市委常委会议室。

  汪明远坐在属于他的市长位置上,翻看着手里的文件,对会场里的气氛视而不见。

  何群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发言。

  无非是总结“五月事件”的教训,强调要吸取经验,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番空话套话讲完,他看向汪明远。

  “明远市长,你对市政府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汪明远身上。

  汪明远放下文件,身体微微前倾。

  “何书记说得对,我们要吸取教训。”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我认为,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的一些干部,思想僵化,观念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何群的脸颊抽动了一下。

  “所以,我提议,对市政府下属各部门,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和改革。”汪明远继续说。

  “人事上,要大胆提拔一批有冲劲,有能力,思想开放的年轻干部。”

  “他们可以先担任副职,但在我的支持下,他们将实际掌握部门权力。”

  他扫视全场。

  “至于那些占着位置不作为的旧领导,我会盯着他们。谁敢露头,我就严厉斥责,上报组织部给予警告。”

  “这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各位都清楚。”

  何群的心沉了下去。

  这哪里是商量,这分明是通知。

  釜底抽薪。

  汪明远要换掉他所有的心腹,彻底架空他这个市委书记。

  他想反对。

  可他想起了上级领导的电话。

  “全力支持汪明远同志的工作。”

  他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我同意明远市长的意见。”何群挤出几个字。

  他表了态,其他人自然不会有异议。

  会议很快结束。

  汪明远走在最后,经过何群身边时,他停下脚步。

  “何书记,以后还要请你多多支持。”

  何群勉强笑了笑:“应该的。”

  看着汪明远离去的背影,何群的拳头在桌下攥紧。

  ……

  云岭乡。

  刘清明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视。

  电视上播放的,是省台的一档新节目。

  主持人正是苏清璇。

  节目叫《清璇视界》,第一期,就是关于打拐解救妇女儿童的专题报道。

  镜头前的苏清璇,短发干练,一身职业装,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她没有坐在演播室里,而是站在被解救的妇女儿童身边,站在抓捕现场,站在公安干警中间。

  她的采访,敏感、犀利,直指要害。

  “是什么,让你们抛弃人性,犯下如此罪行?”

  “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姐妹?”

  “法律的利剑,何时才能斩断这条罪恶的产业链?”

  节目反响热烈。

  苏清璇一炮而红。

  刘清明看着电视里的女友,心里一阵感慨。

  她正一步步,走向前世那个著名的冰山美女主持。

  电话响了,是苏清璇打来的。

  “喂,看我节目了吗?”

  “在看,我的大明星。”刘清明调侃道。

  “去你的,”苏清璇在那头笑,“怎么样?还行吧?”

  “何止还行,简直太棒了。你天生就是干这个的。”

  “那当然。”苏清璇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

  “对了,下一期节目,我想做寻找战斗英雄和革命功臣的专题。就从云岭乡那三位老英雄开始。”

  “好主意。”刘清明说,“现在南海那边局势紧张,你这个节目一出,肯定能引领一波爱国热潮。”

  “我也是这么想的。宣传部那边很支持,说是要推我们上星,甚至报送央视。”

  “厉害了,我的女朋友要成全国名人了。”

  “那当然,你可得抓紧了,不然以后配不上我了。”

  “放心,我正在努力抱大腿。”

  两人聊了一会儿,挂断电话。

  刘清明心情大好。

  “五月事件”之后,他身上的冤屈被洗清,工作也变得顺风顺水。

  汪明远的明确支持,让乡里的赵元佐等人,再也不敢明着给他使绊子。

  云州农科院的几个合作项目,顺利开展。

  东山村的板蓝根种植项目,第一块实验田已经播下了种子。

  接下来,就是他为全乡水网地带打造的小龙虾人工养殖项目。

  这天下午,刘清明带着农科院的技术员,还有东山村的村长甘宗亮,一起来到乡政府,找赵元佐。

  “赵书记,小龙虾养殖项目的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是省农科院的重点课题,技术员也到位了,我想尽快在全乡推开。”

  赵元佐接过方案,慢悠悠地翻看着。

  “刘乡长,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他放下方案,呷了口茶。“但是,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小龙虾养殖,省内好几个县都在探索,成功的没几个。我们乡财政紧张,万一失败了,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刘清明说:“赵书记,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怕担风险,就不做事。这个项目,农科院那边会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我们乡里需要做的,主要是组织和协调。”

  “村民们愿意吗?”赵元佐又问,“把好好的水田拿去养虾,他们能理解吗?万一闹起意见来,这个责任谁负?”

  甘宗亮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

  “赵书记,我们东山村的村民都愿意。刘乡长跟我们算过账,养小龙虾比种田划算多了。大家伙儿都盼着呢。”

  赵元佐瞥了他一眼。

  “你盼着?你代表不了全乡的村民。”

  刘清明眉头微蹙。

  他感觉到了,赵元佐的态度,又回到了从前。

  那种不阴不阳,处处掣肘的感觉。

  “赵书记,这件事,我已经跟汪市长汇报过了。他很支持。”刘清明搬出了汪明远。

  赵元佐笑了。

  “汪市长支持,我们当然要落实。但是,工作要一步一步来嘛。我看,可以先搞个试点,就从你们东山村开始。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全乡推广。”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刘清明却明白,这是赵元佐的拖延之计。

  一个试点搞下来,一年半载就过去了。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赵书记,农时不等人。”

  “刘乡长,群众工作更要耐心细致。”赵元佐打断他,“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先试点,再推广。我也是为了你好,年轻人,不要太急于求成。”

  刘清明看着赵元佐,没有再争辩。

  他点点头:“好,我听书记的。”

  走出赵元佐的办公室,甘宗亮气愤不平。

  “刘乡长,他这明摆着就是不想干!”

  “我明白。”刘清明说。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刘清明笑了笑,“他有他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

  当天晚上,刘清明接到了汪明远的电话。

  “来我办公室一趟。”

  刘清明赶到市政府,汪明远正站在巨大的清南市地图前。

  “清明,你来了。”

  “市长,找我什么事?”

  汪明远指着地图。

  “你看,这是清南市的产业结构,以农业和初级矿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

  “我想改变这一切。”

  他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我联系了沿海的关系,为清南市争取到了一笔七百万美元的外贸订单。是服装加工。”

  七百万美元!

  刘清明吃了一惊。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我的计划是,整合清南市现有的几家小型服装厂,以合资的形式,建立一个大型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

  汪明远的野心,让刘清明都感到震惊。

  “这还只是第一步。”汪明远继续说,“以此为基础,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比如纺织、印染、包装、物流。最终,打造一个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刘清明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市长。

  身负资源,却不骄不躁。

  眼光毒辣,心存高远。

  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

  “市长,你的蓝图很宏伟。但实现起来,恐怕不容易。”刘清明说。

  “我知道。”汪明远点头,“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人。来自于那些陈腐的观念和既得利益者。”

  “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助。”

  “我?”

  “对,你。”汪明远说,“云岭乡,就是我的第一个试验田。我需要你把云岭乡打造成一个样板。你的板蓝根,你的小龙虾,都只是开始。”

  “我需要你,在云岭乡,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为我接下来的全市改革,提供经验和支持。”

  刘清明明白了。

  汪明远这是要把他顶在最前面,当改革的先锋。

  “今天去找赵元佐了?”汪明远忽然问。

  “嗯,他把小龙虾项目给压下了,只同意试点。”

  “我料到了。”汪明远冷笑,“何群的人,不会那么容易就范。他们不敢明着跟我斗,但会在下面给你使绊子。”

  “那我该怎么办?”

  “你自己想办法。”汪明远说,“如果你连一个乡党委书记都搞不定,那我将来怎么把更重要的担子交给你?”

  刘清明苦笑。

  “市长,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啊。”

  “我相信你的能力。”汪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在清南,我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只要你占着理,就放手去做。出了事,我给你兜着。”

  走出市政府大楼,刘清明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汪明远的信任,是压力,也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