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稳步提升的效率-《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发家致富》

  暮色渐沉,食肆里最后一桌客人结账离开,碗筷碰撞的声响歇了,只剩后厨传来收拾灶台的动静。

  夏沐望着展示架上几乎没动过的秋梨膏,瓷瓶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可她心里却像压了块凉石头,提不起半分兴致。

  “唉,这秋梨膏怎么就卖不动呢?”

  她伸手摸了摸瓷瓶,指尖触到冰凉的釉面,语气里满是失落。

  白天药膳汤卖得火热,客人的夸赞还在耳边绕。

  可秋梨膏这冷清模样,像一盆冷水,浇得她那点欢喜都淡了。

  夏国文擦着手从后厨出来,见女儿杵在柜台前出神,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秋梨膏,便知她在愁什么。

  他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透着温和:

  “沐沐,别失落。

  你看当归羊肉汤和黄芪乌鸡汤多受欢迎,中午的时候连砂锅里的汤都卖空了。

  山楂陈皮水更是桌桌都要,这三样就够撑住生意了。

  秋梨膏刚上,客人还不熟悉,慢慢来就好。”

  张香兰也端着洗好的盘子过来,闻言也跟着劝:

  “你爹说得对。

  我看呐,说不定是价格的问题。

  这么一小罐要一百块,寻常人家买着心疼。

  要不咱们降降价?

  比如六十块一罐,说不定买的人就多了。”

  她一边说,一边打量着秋梨膏,一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沐听着父母的话,眉头却没舒展开。

  降价确实能吸引客人,可这秋梨膏熬制起来费工费料。

  苏掌柜那边代熬要收手工费,雪梨、川贝、白糖都是好材料,成本本就不低,再降价,利润就薄得可怜了。

  而且这么真材实料的好东西,要是真的低价卖了,她反而觉得有些不妥。

  她轻轻摇了摇头:

  “降价怕是不行,成本摆在那儿,降多了咱们不划算,降少了客人未必买账。”

  她低头琢磨着,忽然想起白天客人喝山楂陈皮水时的反应。

  一开始也没人主动要,可端上桌让客人尝了之后,个个都说好,还有人想花钱打包的。

  既然山楂陈皮水能靠试吃打开局面,那秋梨膏是不是也能试试?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夏沐眼睛瞬间亮了。

  她抬头看向父母,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

  “爹,娘,我有个主意!咱们明天搞试吃怎么样?

  每桌客人都送一小碟的秋梨膏,让他们尝尝味道。

  这秋梨膏口感好,还能润肺,客人尝过了,说不定就愿意买了!”

  夏国文愣了愣,随即点头:

  “这主意好啊!

  毕竟是100块一瓶,确实有点小贵。

  客人没尝过,心里没底,自然不愿花钱。

  让他们尝了,知道这东西好,说不定就动心了。”

  张香兰也笑着附和:

  “对,这个主意好,先让客人尝,尝好了生意就来了。”

  第二天一早,夏沐就忙活起来。

  她找了些小巧的白瓷碟,每个碟子里舀上一小勺秋梨膏,用保鲜膜盖好,摆在柜台旁。

  又跟店员交代好,客人一落座,就先端上试吃碟和一小杯温水,顺便说说秋梨膏的好处。

  刚到饭点,客人就陆续上门了。

  第一个进来的是熟客王婶,她刚坐下,赵莉莉就端着试吃碟和温水走过去,笑着说:

  “王婶,这是我们新上的琵琶川贝秋梨膏,您尝尝,润肺止咳,秋冬喝正好。”

  王婶好奇地拿起小勺子,舀了一点放进嘴里。

  清甜的梨香先在舌尖散开,接着是川贝的微苦,最后回甘漫上来,喉咙里还透着一股清凉。

  她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

  “哎哟,这东西好吃啊!

  比我以前买的念慈庵枇杷膏还有效,还不腻,咽下去喉咙里真舒服。”

  赵莉莉趁机说:

  “王婶,这秋梨膏是用雪梨、川贝和新制的白糖熬的,光是熬煮就要8个小时。

  您要是喜欢,带一罐回去,冲水喝、直接吃都成,能放好几个月。”

  王婶爽快地摆摆手:

  “成,给我拿一罐!我最近喉咙一直不太舒服,喝了这个之后立刻舒服了!”

  这一开头,后面的客人也跟着动了心。

  有个带孩子来吃饭的宝妈,孩子尝了秋梨膏,拉着宝妈的手喊着“还要吃”,宝妈当即买了两罐;

  还有几个上班族,尝了之后说办公室里干燥,买回去泡水喝润喉咙;

  甚至有个老大爷,本来觉得甜的东西不能吃,可尝了之后觉得不齁,又听说是润肺的,也买了一罐。

  夏沐站在柜台后,看着客人一个个主动要秋梨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到了晚上打烊的时候,夏沐清点了一下秋梨膏的销量,竟然卖出去了四十三瓶!比昨天的十二瓶翻了三倍还多。

  她拿着账本,跟夏国文和张香兰分享这个好消息,一家三口都笑得合不拢嘴。

  接下来的几天,试吃活动一直没停。

  秋梨膏的销量也稳步上涨,第三天卖了五十四瓶,第四天卖了六十瓶。

  虽然最高也就六十瓶,跟之前大闸蟹一上架就被抢空的火爆场面没法比,但夏沐已经很满足了。

  她知道,秋梨膏毕竟不是刚需品,能有这样的销量已经不错了。

  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气候越来越干燥,咳嗽的人多了,说不定销量还能再涨。

  与此同时。

  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诊室里。

  消毒水的味道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倒也不算刺鼻。

  主任医师陈景明正拿着喉镜,仔细查看王婶的喉咙,眉头却渐渐舒展开来。

  “王婶,你这咽喉黏膜的红肿消退得不少啊。”

  陈景明放下器械,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外,

  “上次来的时候,你这喉咙充血严重,连咽口水都疼,我还担心要做雾化治疗呢,怎么才几天就好转这么多?”

  “是去外面药房买了药吗?我早说了,生病了就该吃药!”

  “你要是担心药太苦,我这边可以选择开一些胶囊给你。”

  王婶闻言,脸上立刻堆起笑,伸手揉了揉脖子:

  “陈医生,你也不是不知道,我最怕的就是吃药。”

  “我这些天没有吃药,是喝了秋梨膏。”

  “那秋梨膏喝了之后,喉咙冰冰凉凉的,很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