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去白杨沟咯-《重生领证前,娇小姐搬空家产随军》

  安敏不紧不慢地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盖着红戳的信纸。

  “你刚才说要去我单位?巧了,昨天我刚和咱们省妇联、还有省报的同志开了个座谈会。

  聊了聊如今有些地区个别男同志,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好逸恶劳,欺压妇女,甚至对已经离婚的前妻进行敲诈勒索,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迹。

  省报的记者同志很感兴趣,说这是个值得深挖的典型。”

  卫耀宗的脸唰一下白了。

  这年头,谁不怕上报纸?

  尤其是这种丢人现眼、破坏新风尚的坏典型。

  那真是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安敏又抽出一张纸:“另外,你之前工作的地方,老领导我也认识。

  我打听了一下,你当年是因为长期旷工、酗酒闹事被开除的,档案里记得清清楚楚。

  你现在天天这么闹,是不是觉得当初厂里对你的处理太轻了?

  需不需要我请厂里再出个证明,把你当年的光辉事迹也跟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通通气?”

  卫耀宗额头开始冒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工作是他最大的软肋,被开除是他最丢脸的事。

  “最后。”

  安敏逼近一步,声音压低了,却带着十足的压迫感,只有卫耀宗和近处的梁毅能听清。

  “你好像忘了,梁毅虽然已经内退,但也保留了职位,你算不算骚扰、威胁军属?这又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再加上之前的报纸、厂里旧账……

  卫耀宗差点没站住,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我……我……”

  安敏冷冷地看着他,把手里那叠纸慢条斯理地塞回档案袋。

  “卫耀宗同志,路是自己走的。你是想继续闹,让全县城都知道你是个什么货色,去该去的地方吃免费牢饭?

  还是现在立刻滚蛋,从此见到我大姨绕道走,安安分分夹起尾巴做人?”

  卫耀宗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摆手:“不闹了!不闹了!我走!我这就走!以后再也不敢了!”

  他几乎是屁滚尿流地转身就跑,因为太慌张,还在门口绊了一下,差点摔个狗吃屎,引得周围邻居一阵低低的嗤笑。

  安敏这才转身,对周围的邻居们温和地说:“各位叔叔婶婶,以后还得麻烦大家帮忙照看一下我大姨。

  要是再见这人来捣乱,不用客气,直接喊街道联防队或者报警就行。”

  邻居们纷纷应和,看安敏的眼神都带着佩服。

  关上门,秦书兰抓着安敏的手:“小敏……还是你有办法!这下他可算碰到硬钉子了!”

  对付卫耀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怕。

  他觉得自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安敏就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光脚的也怕烫脚。

  帮秦书兰解决了卫耀宗,安敏和梁毅又待了两天后,就打算去白杨沟了。

  这次来西北,有个最重要的安排,就是去白杨沟。

  他们在白杨沟做出了一番事业,梁毅也是因为在白杨沟做出政绩,这才调任的。

  那里,也是思安和守业出生的地方。

  大姨秦书兰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送走了他们。

  去往白杨沟的路是土路,坑洼里还留着前几天下雨的泥印。

  安敏靠窗坐着,手轻轻搭在车窗沿上。

  车子颠簸着,窗外的景色从县城的整齐房舍逐渐变为开阔的田野。

  最后是连绵的土黄色山丘。

  安敏望着那些熟悉的沟壑梁峁,思绪仿佛也随着车轮的滚动,滚回了多年前在白杨沟奋斗的岁月。

  梁毅专注地开着车,偶尔通过后视镜看看安敏,嘴角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知道,这次回白杨沟,对安敏来说,意义非凡。

  几经辗转,当车子驶入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岔路,远远看到那片被白杨树环绕的村落。

  安敏的心忍不住加快了跳动。

  村子明显变了样,以前低矮的土坯房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规整的砖瓦房。

  不少人家屋顶还立着太阳能热水器。

  路虽然还是土路,但明显拓宽平整过。

  车刚在村口停下,就有好奇的孩子围过来。

  安敏和梁毅刚下车,就听见一个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的声音高喊。

  “呀!这不是……这不是安敏妹子吗?!还有梁团?!”

  安敏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围着围裙,身材微胖、脸色红润的中年妇女正小跑着过来,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

  “春丽姐!”

  安敏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当年在妇联里和她最要好、性格泼辣直爽的春丽!

  “哎呀!真是你们啊!老天爷!我刚才还以为眼花了呢!”

  春丽姐一把拉住安敏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瞬间就红了。

  “好!好!看着更精神,更出息了!真好!”

  她又忙不迭地跟梁毅打招呼:“梁团,您也回来了!”

  这边的动静很快引来了更多人。

  不一会儿,又一个穿着干净利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妇女急匆匆赶来,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谁来了?真是安敏和梁团?”

  “老张嫂子!”

  安敏又惊又喜地叫道。

  老张嫂子是梁毅当时战友老张的媳妇儿,当年生孩子时,可没少帮忙。

  “哎哟!可不是我嘛!”

  老张嫂子抓住安敏的另一只手,同样激动不已:“走走走!快家里坐!站这像什么话!”

  左邻右舍也纷纷围过来,都是些熟悉或半生不熟的面孔,热情地打着招呼。

  安敏和梁毅被簇拥着,仿佛回到了当年刚来白杨沟受到大家欢迎的时候,心里暖融融的。

  到了春丽姐家亮堂的砖瓦房里,喝着热腾腾的茯茶,话匣子就打开了。

  “变了,真是大变样了。”

  安敏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感慨道:“这和当年可真是不一样了。”

  “可不是嘛!”

  春丽姐也附和道:“那时候日子苦啊,吃不饱穿不暖的。多亏了你们当年带着大家搞生产,挖水渠,种树,后来又包产到户……这日子才一点点好起来。

  你看现在,砖房盖起来了,电通了,不少人家还有了拖拉机、三轮车,娃们上学也方便多了!”

  老张嫂子接口道:“是啊,想想那会儿,安敏妹子你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城里来的娇姑娘呢,结果比谁都能吃苦。你们夫妻俩,可是帮了咱们不少忙啊!”

  喜欢重生领证前,娇小姐搬空家产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