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一家人,理应互相帮衬-《世子大婚日,逃妾带崽死遁了》

  “好茶!”

  孟德安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赞不绝口。

  “这可是宫里才有的贡茶吧?侄女当真是好福气。”

  茶香袅袅,氤氲了一室的暖意。

  孟时岚淡淡一笑。

  “是外祖父疼我。”

  王氏的眼睛,却早已将这花厅的陈设,打量了个遍。

  墙上挂着的是前朝大家郑思肖的《墨兰图》。

  博古架上摆着的,是官窑出的青花瓷。

  就连他们屁股底下坐着的椅子,都是上好的黄花梨木。

  每一样,都透着两个字。

  有钱。

  王氏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揪了一下。

  酸涩和嫉妒,几乎要从她的眼睛里溢出来。

  她清了清嗓子,换上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看向孟时岚。

  “时岚啊,听说你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受苦。”

  “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回到了自己家里。”

  “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心里也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她说着,还煞有介事地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泪水。

  “只是……”

  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几分欲言又止的为难。

  “只是,你一个女儿家,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漂泊了这么些年,想来,也没学过什么管家理事的本事吧?”

  这话,问得就有些诛心了。

  这不仅是在质疑孟时岚的能力,更是在暗示她当不起镇国公的家。

  花厅里的气氛,瞬间一凝。

  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周从显,也微微抬起了眼皮,眸中寒光一闪。

  孟时岚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她甚至还对着王氏,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

  她坦然道,“七婶说的是。”

  “时岚愚钝,确实不曾学过什么管家之术。”

  王氏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她正要开口,继续往下说。

  却听孟时岚的声音,不紧不慢地再次响起。

  “不过,这些年在外,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倒也亲手操持过一些。”

  “虽比不得七婶这般能将偌大一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想来,这世间的道理,大抵是相通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王氏的脸上。

  “无非,就是‘真心’二字罢了。”

  “待人以真心,理事以真心。”

  “只要心正了,再繁杂的事务,也总有理得顺的时候。”

  “七婶,您说,我说的对吗?”

  她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王氏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

  坐在她身旁的孟若水,见状,连忙柔声开口,替她解围。

  “姐姐说的是。”

  她抬起头,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楚楚可怜地望着孟时岚。

  “姐姐受了这么多苦,还能有这般通透的心境,若水实在是佩服。”

  她说着,又将目光转向了周从显。

  “想来,也正因如此,才能得姐夫这般倾心相待吧。”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赞孟时岚,可仔细一品,却又不是那个味儿。

  倒像是在说,孟时岚能嫁给周从显,不过是因为她会用些“真心”的手段,博取同情罢了。

  双儿站在孟时岚身后,气得脸都白了。

  这个孟若水,当真是好一朵盛世白莲!

  周从显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

  他正欲开口。

  一直安安静静坐在孟时岚怀里的芙儿,却突然脆生生地开了口。

  “这位姨姨。”

  小姑娘仰着脸,看着孟若水,一双大眼睛里,写满了纯真的不解。

  “你为什么,要用那种眼神,看我爹爹呀?”

  孟若水的身体,猛地一僵。

  芙儿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花厅里,瞬间落针可闻。

  孟若水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涨红,又变得惨白。

  “我……我没有……”

  她慌乱地摆着手,声音都带上了一丝哭腔。

  芙儿却歪了歪小脑袋,一脸的困惑。

  “可是,我以前见过一个姨姨,也是用这种眼神看爹爹的。”

  “后来,那个姨姨,就被爹爹派人打断了腿,扔出去了。”

  小姑娘的声音,天真无邪。

  说出来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尤其是孟家旁支的那些人,看向周从显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惊惧。

  这位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传闻中杀伐果断,手段狠戾。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就连对一个心悦他的女子,都能下此狠手!

  周从显闻言,却是微微挑了挑眉。

  不愧是他的女儿。

  这护短的劲儿。

  像他。

  王氏的脸上僵了一下,第一次上门就冠上觊觎姐夫的帽子,她家的姑娘都不用做人了!

  她转头对孟若水咬牙道,“家里纵得你无法无天,叫你插嘴,现在叫人误会了!”

  孟若水的身体,摇摇欲坠,脸色白得像一张纸。

  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

  “母亲责罚,是若水无礼。”

  孟德安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怎么也没想到,今日的拜会,竟会演变成这般难堪的局面。

  他狠狠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女儿。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挤出一个笑容,站起身来,对着周从显和孟时岚拱了拱手。

  “世子爷,时岚侄女,小女无状,看在她年纪小的份儿,还望海涵。”

  “是在下管教不严,回去之后,定当严加惩戒!”

  他说得情真意切,姿态放得极低。

  孟时岚见状,便也顺着台阶下了。

  她柔声对怀里的芙儿说道。

  “芙儿,不许胡说。”

  孟德安松了一口气,但今日前来的真正目的,还没说出口。

  看来,得换个法子了。

  他定了定神,脸上重新堆起了笑容。

  “时岚侄女,也别太责怪孩子,年纪小,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

  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说起来,今日前来,除了探望侄女,认个亲之外,还有一事,想与侄女商议。”

  来了。

  孟时岚心中冷笑一声。

  狐狸尾巴,终于要露出来了。

  她脸上的神情,却依旧平静无波。

  “七叔请讲。”

  孟德安搓了搓手,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

  “是这样。”

  “你几个堂兄,如今也到了该谋差事的年纪。”

  “只是我们旁支,人微言轻,在京中也没什么门路。”

  他看向孟时岚,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侄女如今既已认祖归宗,那我们便是一家人。”

  “一家人,理应互相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