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搬去庄子-《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无论是从私情还是大义的角度,这些出身侯府的护卫,都更愿意和自己曾经的主子,以及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待在一起。

  至于选择守关可能会死的这件事,比起躲在唐县,眼睁睁看着自己珍视的人死在这场战役里,甚至眼睁睁看着关口被攻破,鞑靼人冲锋进来烧杀抢掠,他们反而更愿意冲锋在前,和自己曾经的同袍、主子,以及现在的东家之一江远一起,用性命守护这片土地,守护他们的亲人和父老乡亲。

  当然,他们也不会怪罪谢莞娘的“临阵脱逃”,作为一个孕妇,她本就不适合待在紫荆关,更别提她还因为江远曾经生擒鞑靼王女,所以早就成了鞑靼细作们也想生擒回去极尽羞辱的女人之一。

  对于这个愿意在战时发双倍月钱给他们,同时还充分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由着他们自行选择是留在紫荆关,还是跟着她离开这里,去往唐县的东家,众人心中只有感动和感激。

  他们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他们还活着,他们就一定帮谢莞娘保护好她的夫君江远。

  当然,由于他们已经离开军营,而江远却还是现役将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方便出现在江远身边的——比如当江远带队到关隘之外打探敌情时,再比如江远在和常曜等人一起召开作战会议时。

  这种时候,江远身边就只会跟着他麾下将士,以及他从军中挑选出来的、信得过的厉害护卫。

  只有当战争正式打响,鞑靼大军兵临城下,众人开始一门心思守城之时,他们才能和现役将士一起参与守城之战。

  这种时候,不仅他们这种好手好脚的退役将士会重新披挂上阵,就连关隘之内的普通青壮年男子、身有残疾的退役将士,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甚至如果战事发展到对他们一方相当不利的情况,关隘内的妇人、老人和半大孩子,也都会主动走出家门,顶上战死之人的岗位,帮着输送军需物资、搬抬照料伤者,甚至拿起武器,飞蛾扑火一般与敌人硬拼。

  可以说,能生活在边防重镇的,即使是老弱妇孺,也没多少是缺乏血性的。

  把所有愿意留下的、有上阵杀敌经验的护卫全都留在紫荆关,谢莞娘带着海棠、小阳以及一群年轻护卫,一起去了她在唐县的其中一座田庄。

  那庄子距离明福村和谢家村都很近,一旦她这边闹出大动静,那两边的人都能及时发现端倪,但又因为彼此隔着一段距离,那些目标是她的鞑靼人或者鞑靼细作,在潜伏过来抓她的时候,为了尽可能不惊动当地官府和驻军,大概率不会多此一举的跑去祸害明福村和谢家村。

  当然,就算他们脑抽想不开也没关系,因为保定府和隔壁河间府的很多地方都在闹旱灾,谢家村也好,明福村也罢,都已经提前做好了防范流民涌过来烧杀抢掠的准备。

  明福村那边,她派去的武师傅这些年收了不少徒弟,这些人和她后期派去保护汪小芝等人的护卫彼此配合,不敢说能打过鞑靼细作或小股鞑靼将士,但在遇到危险时示警、拖延时间、借地利之便与敌人周旋却还是没问题的。

  只要他们能拖延个一时半刻,附近驻军就能靠烽火传讯,将潜进来的鞑靼将士,或者自己主动暴露的鞑靼细作,给一个不漏的抓捕或者剿杀。

  而谢家村那边,虽然乱世已经终结了很多年,但作为族长的谢道衡,却始终没有放松过对族人、仆从和书院学生的体魄锻炼。

  一方面,年轻人们走科举之路也需要拥有一具好身体,不然实在很难扛过强度那么大、周期那么长的学习和考试过程,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和求学的地方,可是处在保定府内。

  虽然和易县比起来,他们距离直接与北胡接壤的关隘沿线距离并不算近,但这种“不近”只是相对易县而言。

  事实上,如果从紫荆关那边,换马不换人的快马加鞭往唐县赶,时间也只需短短一天。

  一旦关口那边出点儿状况,就算鞑靼人为了打仗,不能搞什么换马不换人的极限操作,那他们也只需两天时间,就能在沿途未遇阻击的情况下,迅速赶到唐县地界。

  正所谓居安须思危,即使眼下镇北军确实能将北境守的如同铁桶一般,谢道衡却也还是要为可能到来的“万一”提前做好准备。

  或许在他有生之年,他的未雨绸缪都只会是无用功,但只要他们谢氏一族以及他创办的那家书院能够把文武并举的这个优良传统给流传下去,他们的后世子孙,就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因为他们的未雨绸缪而受益。

  出于以上考量,谢道衡不仅没有解聘族中聘请的那位武师,而且还在书院也增设了骑射、拳脚,以及刀、枪、剑等常用兵器的选修课程。

  注意,所谓“选修”,可不是这些课程,学子可以选择学或者不学,而是他们必须在以上课程中,选一到两门自己感兴趣的来学。

  虽然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只会选属于君子六艺之一的“骑射”,但也不是没人在这个基础之上,选择再多学习一门其他的武道选修课。

  某些在读书方面实在没什么天赋和兴趣的,甚至还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武道之上。

  这些特殊一点的学生,谢道衡在长期观察,确定了对方确实是个学渣之后,也会和对方家长商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让孩子改走武举一途。

  虽说走武将路子,中途殒命的风险确实很大,可在文举无望的情况下,如果不想自家孩子一事无成,那些家长多半还是愿意自家孩子改走武举一途的。

  毕竟能在武举一途崭露头角的人,和普通士兵终归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就算同样需要上战场,起点也会比寻常士兵高。

  而战场之上,死亡最多的,历来都是普通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