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连是“无人机连”。
无人机是陈军要打造的“底牌”,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做铺垫了。
只不过现在“大江无人机”正在研发,还拿不出实际可用的产品,所以陈军并没有在预案中写出来。
暂时将无人机连所需的无人机,以我军已经研发的大型无人机为主。
当初合成营申请大型无人机,弄了很久都没人申请下来,现在扩编成为合成旅,想必应该有了足够的资格。
让上面拨几架大型无人机下来,组个无人机连问题应该不大。
等大江无人机的产品研发成功,到时候陈军就会对无人机连做调整,将小型无人机作为主力应用。
大型无人机搭配小型无人机,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第四个连是“电子连”。
同样是以原本的信息连为基础,将它原班原马放置到合成旅中,继续作用于电子对抗作战这方面。
信息连在钢七营的时候,本就是属于超标的单位。
到了旅这个级别,才正好适合它。
所以信息连在转入合成旅过程中,它的改动是所有连队中最少的,基本上和原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侦察连、特战连、无人机连、信息连加后勤连的组合。
这就形成了“特战营”!
……
前面五个营都是地面作战单位,最后的第六个自然是要补上天上的空缺,必须得整上一个“陆航营”。
不仅得整,还得整到位。
空中运输能力必须得足够强大,具备同时投放一个连的兵员是基础;
战斗能力也同样不能落了下风,武装直升机起码得搞上两个连以上,能正面击溃一个装甲营也是基础。
只有达到了这两个基本条件,陆航营才能在合成旅生存下去。
否则就是个累赘,就是个摆设。
六个战斗单位属性已经全部拉满,基本保障也能够自给自足。
剩下的其他技术类后勤工作,同样也必须跟上脚步,才能让未来的重装合成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所以对惟一的后勤“作战支援营”,陈军必须将它打造成一个加强营。
正因为是加强营,因此才是额外的 1。
陈军设想的作战支援营预案,全营后勤人员加起来预计超过1500人。
首先第一个肯定是专业的工兵连,专门负责排雷和布雷、开路、搭桥等等,一系列工兵相关的工作。
第二个是防范与未然的防化连。
在二战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生化武器,现代战争中贫铀弹、脏弹和病毒武器等,也已经是屡见不鲜。
可见未来的战争中,各种病毒、细菌和辐射类的武器,只会变得更加常见。
作为以一旅灭一国为标准打造,完全能够独立作战的重装合成旅,防化连绝对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第三个是“警通连”。
旅指挥所的警卫保护和通讯保障,还有下面各连队的通讯部署等,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处理。
警通连就是扮演这个角色,相当于是旅直属单位。
警通连也要负责通讯相关工作,听起来好像工作和信息连有重迭,实际上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就好比赛车。
一个赛的是摩托,一个赛的是F1。
信息连负责的是技术操作,保护己方的通讯不受干扰,然后干扰拦截敌方通讯,同时还要负责监控领空等。
而警通连我负责的通讯,主要是进行实地实物操作。
架设旅指挥所的通讯设备器材,连接和下面各人队的通讯线路,把接到的通讯信息及时传给各负责部门等。
说白了。
警通连就是服务于旅指挥部,和旅指挥部完全绑死的兵种。
第四个是“战需连”。
这个连队的工作非常简单,但是他们的工作量却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是整个支援营中工作量最大的。
因为他们虽然只负责两项工作,但这两项工作却是全旅的重中之重。
这两项工作是燃油和弹药补给!
作为全机械化的重装合成营,所使用的车辆基本都是重型装甲车辆,等于每一辆车都是油老虎。
要想充分保障全旅所有车有油喝,所需要用到的人和车必然少不了。
工作量多大,可想而知。
剩下的弹药补给就更不用说了,重装部队名字中带了重装这两个字,可不仅仅说的是重型装甲为主。
更重要的是代表这个部队,拥有着大量的重火力输出。
而火力猛的另一面,就是弹药消耗猛。
战需连要保障油料和弹药,注定了他们的工作量小不了,尤其到了强训或演习,那更是对他们的高压考验。
一个个估计都得忙成陀螺。
也就是因为这两项保障难度大,而目前我军还没有成型的重装合成旅,所有的数据现在都是空白的。
所以究竟战需连要预备多少人,陈军现在根本拿不出具体数据。
只能够暂时定为十二个班的加强连,剩下的具体等到合成旅人员到齐,到时候在训练中去慢慢探索。
人少了就补,人多了就减。
第五个连是“供应连”。
一个旅除了油料和弹药之外,所需要的其他物资是很庞大的。
包括但不限于战士们每天要吃的饭菜,米面油菜之类的领取采购工作,信息连之类技术部队的损耗补充。
战斗中所需的各种作战物资,后勤各部门所需要的各种器械等等。
这些杂七杂八的各种物资供应,不可能让下面的每个连队自己去采办,工作分散会加大工作量是常识。
合成旅要用人的地方很多,必须压榨出每一分战斗力。
精简高效是绝对的宗旨。
所以最适合合成旅的模式,就是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在后勤给他们安排一个连,统一来处理这些杂碎事项。
将他们全部集中到一个连队,由同一个单位来负责管理所有事情。
能够让管理更加的高效。
这要是放在常规的师团中,那肯定是要搞个后勤处、装备处、军需处等等,一大堆的部门出来负责。
现代化的合成旅高度集中化,不可能再拖个庞大累赘的旅部。
所以这些部门全都要精简掉。
将这些工作都集中到一个连队,然后由连长和下面的排长来负责,旅部只需要安排几个对应的参谋来管理,把所需物资暗区调度到连队即可。
等于原本好几个部门处理的活,现在只需要几个参谋就能搞定。
完成了瘦身不说。
还能更加健康强壮。
第六个连是“医疗保障连”。
一个重装合成旅起码6000人以上,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专业医疗单元,可是会出大事情的。
初步预案定下的这六个连,组成唯一的作战支援营。
装甲突击营、机步营、地炮营、反导防空营、特战营和陆航营,六个战斗营加上一个作战支援营。
就是陈军精心设计的6 1营制。
而要想能够高效的指挥这七个营,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战斗力,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旅部指挥中枢。
陈军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指挥所,用指挥系统来将所有部队连到一起,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线上指挥平台。
达到旅长不需要询问各连队的情况,通过指挥系统平台就能一目了然。
尽管数字化指挥系统现在还没有,可是陈军相信只要上级肯拨经费,他一定能够把它给弄出来。
并且是在合成旅形成战斗力前,将数字化指挥系统设计研发成功。
数字化指挥系统是灵魂连接,能够让指挥更加的高效,然而在这个的基础之上,旅指挥所本身也得自身够硬。
因此陈军针对“6 1营制”特性,专门设计了一套指挥架构。
这套架构的核心,就是将旅指挥所的所有要做的事,进行综合归纳整理,最终整合为六大职能中心。
并将这套他研发的指挥架构,正式命名为“六中心制”。
六大职能中心分别为:
作战指挥中心、情报融合中心、火力协调中心、电子对抗中心、后装保障中心和政治工作中心。
六大职能中心分别由专人负责,搭配多名专业参谋组成的参谋组协助。
作战指挥中心由旅长亲自负责,由作战参谋带领几名参谋作为辅助,配合旅长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核心职能主要有负责作战计划制定、战场态势研判、战术方案推演等。
情报融合中心由参谋长来负责,情报参谋配合参谋长完成任务。
主要的工作是深度分析战场情报,识别敌方意图和威胁,整合上级通报、侦查数据和电子对抗情报等。
然后生成敌方编制、部署、战斗力在内的评估报告,预判敌方可能的反击等。
说的简单点。
就是把大量的数据归纳,整理成为可用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告诉旅长,由旅长来决定怎么作战。
后装保障中心由副旅长负责,配上后勤参谋、装备参谋和工兵参谋等协助。
后勤装备覆盖的工作面比较广,所需要负责的事情又多又细,搭配的参谋比其他几个中心都要多。
专门让某个参谋负责某个板块,能够让工作更加的效率和明朗。
副旅长就是最高的负责人,有关后勤的所有相关工作,都不需要向旅长通报,各参谋直接向他负责即可。
政治工作中心就不用多说了,这可是我军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是交给政委来负责。
搭配心理参谋和民事参谋等人,协助郑伟足已完成所有的政治工作,确保全旅的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作战指挥、情报融合、后装保障和政治工作是四大板块。
所以有高城军官负责。
剩下的两大职能中心权重比略低,所以直接由专业参谋来直接负责。
火力协调中心由火力参谋负责,搭配数名专业参谋组成参谋组。
核心职能就是衔接全旅层面,所有的火力打击单元和作战需求,统筹地炮连、反导防空连和坦克火力等。
根据需求制定火力支援计划,如炮火覆盖时机防空警戒范围等。
简而言之就是七个字——
“火力跟着战术走”!
电子对抗中心电子对抗参谋负责,同样搭配署名专业参谋协助。
核心职能是规划电子战行动,协调电子单元和作战通讯单元的协同,对防空领域进行电子监控。
关键工作是制定电磁管控方案,确定干扰敌方指挥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时间和范围,同时保障己方电子设备不受干扰。
六大职能中心撑起旅指挥所,分工合作涵盖到了每个兵种。
搭配上后续研发的数字化指挥系统,足以做到只需要几十个人的团队,就能轻松指挥数千人的合成旅作战。
相比于常规的传统部队,指挥部能压缩到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
指挥部的人员大幅度精简压缩,那么旅指挥所的部署就能够更加灵活,甚至是就此消除最大的弊端——
指挥所是固定的,几乎没有机动性。
一旦被敌人发现,或者遭受袭击,根本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脱身。
陈军规划的旅指挥所最后一招,那就是让旅指挥所也能够全机械化,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机动起来。
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的指挥车,针对性改造成机动“方舱指挥车”。
常规部署可以在地面搭建营地,一旦指挥所位置暴露,预警可能遭受敌人打击,指挥所全员立马上车跑路。
以精简后的合成旅指挥所人数,三辆方舱指挥车就足矣支撑起来。
并且为了方舱指挥车能更安全,陈军还在预案中明确的提出要求,必须要对方舱指挥车做“特种强化”。
让它不仅具备抗强电磁干扰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伪装能力,甚至机动性和越野性也得拉满。
争取做到在常规的环境下,敌方部队具备战斗力的情况下。
存活率达到99%以上。
等于就是拒绝任何程度的“斩首行动”,让旅指挥所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有最好的环境来指挥作战。
同理。
只有确保了旅指挥所绝对安全,下面的部队才能够更加放开手的去战,等于也是在提升合成旅的战斗力。
无人机是陈军要打造的“底牌”,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做铺垫了。
只不过现在“大江无人机”正在研发,还拿不出实际可用的产品,所以陈军并没有在预案中写出来。
暂时将无人机连所需的无人机,以我军已经研发的大型无人机为主。
当初合成营申请大型无人机,弄了很久都没人申请下来,现在扩编成为合成旅,想必应该有了足够的资格。
让上面拨几架大型无人机下来,组个无人机连问题应该不大。
等大江无人机的产品研发成功,到时候陈军就会对无人机连做调整,将小型无人机作为主力应用。
大型无人机搭配小型无人机,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第四个连是“电子连”。
同样是以原本的信息连为基础,将它原班原马放置到合成旅中,继续作用于电子对抗作战这方面。
信息连在钢七营的时候,本就是属于超标的单位。
到了旅这个级别,才正好适合它。
所以信息连在转入合成旅过程中,它的改动是所有连队中最少的,基本上和原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侦察连、特战连、无人机连、信息连加后勤连的组合。
这就形成了“特战营”!
……
前面五个营都是地面作战单位,最后的第六个自然是要补上天上的空缺,必须得整上一个“陆航营”。
不仅得整,还得整到位。
空中运输能力必须得足够强大,具备同时投放一个连的兵员是基础;
战斗能力也同样不能落了下风,武装直升机起码得搞上两个连以上,能正面击溃一个装甲营也是基础。
只有达到了这两个基本条件,陆航营才能在合成旅生存下去。
否则就是个累赘,就是个摆设。
六个战斗单位属性已经全部拉满,基本保障也能够自给自足。
剩下的其他技术类后勤工作,同样也必须跟上脚步,才能让未来的重装合成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所以对惟一的后勤“作战支援营”,陈军必须将它打造成一个加强营。
正因为是加强营,因此才是额外的 1。
陈军设想的作战支援营预案,全营后勤人员加起来预计超过1500人。
首先第一个肯定是专业的工兵连,专门负责排雷和布雷、开路、搭桥等等,一系列工兵相关的工作。
第二个是防范与未然的防化连。
在二战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生化武器,现代战争中贫铀弹、脏弹和病毒武器等,也已经是屡见不鲜。
可见未来的战争中,各种病毒、细菌和辐射类的武器,只会变得更加常见。
作为以一旅灭一国为标准打造,完全能够独立作战的重装合成旅,防化连绝对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第三个是“警通连”。
旅指挥所的警卫保护和通讯保障,还有下面各连队的通讯部署等,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处理。
警通连就是扮演这个角色,相当于是旅直属单位。
警通连也要负责通讯相关工作,听起来好像工作和信息连有重迭,实际上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就好比赛车。
一个赛的是摩托,一个赛的是F1。
信息连负责的是技术操作,保护己方的通讯不受干扰,然后干扰拦截敌方通讯,同时还要负责监控领空等。
而警通连我负责的通讯,主要是进行实地实物操作。
架设旅指挥所的通讯设备器材,连接和下面各人队的通讯线路,把接到的通讯信息及时传给各负责部门等。
说白了。
警通连就是服务于旅指挥部,和旅指挥部完全绑死的兵种。
第四个是“战需连”。
这个连队的工作非常简单,但是他们的工作量却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是整个支援营中工作量最大的。
因为他们虽然只负责两项工作,但这两项工作却是全旅的重中之重。
这两项工作是燃油和弹药补给!
作为全机械化的重装合成营,所使用的车辆基本都是重型装甲车辆,等于每一辆车都是油老虎。
要想充分保障全旅所有车有油喝,所需要用到的人和车必然少不了。
工作量多大,可想而知。
剩下的弹药补给就更不用说了,重装部队名字中带了重装这两个字,可不仅仅说的是重型装甲为主。
更重要的是代表这个部队,拥有着大量的重火力输出。
而火力猛的另一面,就是弹药消耗猛。
战需连要保障油料和弹药,注定了他们的工作量小不了,尤其到了强训或演习,那更是对他们的高压考验。
一个个估计都得忙成陀螺。
也就是因为这两项保障难度大,而目前我军还没有成型的重装合成旅,所有的数据现在都是空白的。
所以究竟战需连要预备多少人,陈军现在根本拿不出具体数据。
只能够暂时定为十二个班的加强连,剩下的具体等到合成旅人员到齐,到时候在训练中去慢慢探索。
人少了就补,人多了就减。
第五个连是“供应连”。
一个旅除了油料和弹药之外,所需要的其他物资是很庞大的。
包括但不限于战士们每天要吃的饭菜,米面油菜之类的领取采购工作,信息连之类技术部队的损耗补充。
战斗中所需的各种作战物资,后勤各部门所需要的各种器械等等。
这些杂七杂八的各种物资供应,不可能让下面的每个连队自己去采办,工作分散会加大工作量是常识。
合成旅要用人的地方很多,必须压榨出每一分战斗力。
精简高效是绝对的宗旨。
所以最适合合成旅的模式,就是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在后勤给他们安排一个连,统一来处理这些杂碎事项。
将他们全部集中到一个连队,由同一个单位来负责管理所有事情。
能够让管理更加的高效。
这要是放在常规的师团中,那肯定是要搞个后勤处、装备处、军需处等等,一大堆的部门出来负责。
现代化的合成旅高度集中化,不可能再拖个庞大累赘的旅部。
所以这些部门全都要精简掉。
将这些工作都集中到一个连队,然后由连长和下面的排长来负责,旅部只需要安排几个对应的参谋来管理,把所需物资暗区调度到连队即可。
等于原本好几个部门处理的活,现在只需要几个参谋就能搞定。
完成了瘦身不说。
还能更加健康强壮。
第六个连是“医疗保障连”。
一个重装合成旅起码6000人以上,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专业医疗单元,可是会出大事情的。
初步预案定下的这六个连,组成唯一的作战支援营。
装甲突击营、机步营、地炮营、反导防空营、特战营和陆航营,六个战斗营加上一个作战支援营。
就是陈军精心设计的6 1营制。
而要想能够高效的指挥这七个营,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战斗力,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旅部指挥中枢。
陈军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指挥所,用指挥系统来将所有部队连到一起,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线上指挥平台。
达到旅长不需要询问各连队的情况,通过指挥系统平台就能一目了然。
尽管数字化指挥系统现在还没有,可是陈军相信只要上级肯拨经费,他一定能够把它给弄出来。
并且是在合成旅形成战斗力前,将数字化指挥系统设计研发成功。
数字化指挥系统是灵魂连接,能够让指挥更加的高效,然而在这个的基础之上,旅指挥所本身也得自身够硬。
因此陈军针对“6 1营制”特性,专门设计了一套指挥架构。
这套架构的核心,就是将旅指挥所的所有要做的事,进行综合归纳整理,最终整合为六大职能中心。
并将这套他研发的指挥架构,正式命名为“六中心制”。
六大职能中心分别为:
作战指挥中心、情报融合中心、火力协调中心、电子对抗中心、后装保障中心和政治工作中心。
六大职能中心分别由专人负责,搭配多名专业参谋组成的参谋组协助。
作战指挥中心由旅长亲自负责,由作战参谋带领几名参谋作为辅助,配合旅长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核心职能主要有负责作战计划制定、战场态势研判、战术方案推演等。
情报融合中心由参谋长来负责,情报参谋配合参谋长完成任务。
主要的工作是深度分析战场情报,识别敌方意图和威胁,整合上级通报、侦查数据和电子对抗情报等。
然后生成敌方编制、部署、战斗力在内的评估报告,预判敌方可能的反击等。
说的简单点。
就是把大量的数据归纳,整理成为可用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告诉旅长,由旅长来决定怎么作战。
后装保障中心由副旅长负责,配上后勤参谋、装备参谋和工兵参谋等协助。
后勤装备覆盖的工作面比较广,所需要负责的事情又多又细,搭配的参谋比其他几个中心都要多。
专门让某个参谋负责某个板块,能够让工作更加的效率和明朗。
副旅长就是最高的负责人,有关后勤的所有相关工作,都不需要向旅长通报,各参谋直接向他负责即可。
政治工作中心就不用多说了,这可是我军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是交给政委来负责。
搭配心理参谋和民事参谋等人,协助郑伟足已完成所有的政治工作,确保全旅的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作战指挥、情报融合、后装保障和政治工作是四大板块。
所以有高城军官负责。
剩下的两大职能中心权重比略低,所以直接由专业参谋来直接负责。
火力协调中心由火力参谋负责,搭配数名专业参谋组成参谋组。
核心职能就是衔接全旅层面,所有的火力打击单元和作战需求,统筹地炮连、反导防空连和坦克火力等。
根据需求制定火力支援计划,如炮火覆盖时机防空警戒范围等。
简而言之就是七个字——
“火力跟着战术走”!
电子对抗中心电子对抗参谋负责,同样搭配署名专业参谋协助。
核心职能是规划电子战行动,协调电子单元和作战通讯单元的协同,对防空领域进行电子监控。
关键工作是制定电磁管控方案,确定干扰敌方指挥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时间和范围,同时保障己方电子设备不受干扰。
六大职能中心撑起旅指挥所,分工合作涵盖到了每个兵种。
搭配上后续研发的数字化指挥系统,足以做到只需要几十个人的团队,就能轻松指挥数千人的合成旅作战。
相比于常规的传统部队,指挥部能压缩到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
指挥部的人员大幅度精简压缩,那么旅指挥所的部署就能够更加灵活,甚至是就此消除最大的弊端——
指挥所是固定的,几乎没有机动性。
一旦被敌人发现,或者遭受袭击,根本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脱身。
陈军规划的旅指挥所最后一招,那就是让旅指挥所也能够全机械化,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机动起来。
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的指挥车,针对性改造成机动“方舱指挥车”。
常规部署可以在地面搭建营地,一旦指挥所位置暴露,预警可能遭受敌人打击,指挥所全员立马上车跑路。
以精简后的合成旅指挥所人数,三辆方舱指挥车就足矣支撑起来。
并且为了方舱指挥车能更安全,陈军还在预案中明确的提出要求,必须要对方舱指挥车做“特种强化”。
让它不仅具备抗强电磁干扰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伪装能力,甚至机动性和越野性也得拉满。
争取做到在常规的环境下,敌方部队具备战斗力的情况下。
存活率达到99%以上。
等于就是拒绝任何程度的“斩首行动”,让旅指挥所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有最好的环境来指挥作战。
同理。
只有确保了旅指挥所绝对安全,下面的部队才能够更加放开手的去战,等于也是在提升合成旅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