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拉蒙影业总部的会议室里,红木长桌两端的阵营泾渭分明。
左侧,以CEO布拉德·格雷为首的高管们面色凝重,右侧,汤姆·克鲁斯挺直脊背,阳光从落地窗里洒进来,勾勒出他侧面的脸部线条,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阿汤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布拉德·格雷将一份厚厚的舆情报告推到桌中央,“福克斯和环球牵头的联盟已经施压了三家发行商,他们放话只要我们坚持用张辰,《碟中谍4》的海外排片就要缩减30%。更糟的是,行业里全是‘与张辰合作必遭打压’的流言,投资人已经开始动摇了。”
市场部总监立刻附和,声音里带着焦虑:“上周我们做的观众调研显示,有27%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张辰的负面新闻犹豫是否观影’。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我们不能拿整个IP的未来冒险。”
汤姆·克鲁斯闻言,猛地攥紧了拳头,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好莱坞山的轮廓,沉声道:
“冒险?真正的冒险是向霸权低头。
你们忘了《碟中谍》系列为什么能走到第四部?
是因为我们始终在突破,在寻找能带来新鲜血液的创作者。
张辰的《环太平洋》系列证明了他对大场面的掌控力,更重要的是,他设定的特工宇宙,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畅想,《碟中谍4》有特工宇宙的加持,绝对会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
这两天阿汤哥也动摇过,他不止一次的审视整个剧本,越看越是觉得特工宇宙的精妙之处,他有预感,《碟中谍4》会成为整个系列的里程碑。
“可他现在是好莱坞的‘麻烦制造者’!”
一位副总裁忍不住反驳,“哈维·韦恩斯坦公开嘲讽他,福克斯和环球联手抹黑他,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卷进去。”
“麻烦制造者?”
汤姆·克鲁斯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不,他是第一个敢对黑暗说‘不’的人。
你们以为哈维的那些传闻是空穴来风?只是没人敢站出来罢了。
张辰有勇气,更有才华,我敢用我的职业生涯担保,他能让《碟中谍4》成为系列最佳。”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空调出风口微弱的送风声。
谈判陷入僵局,派拉蒙一方出于项目风险的角度,想要终止与张辰的合作,但阿汤哥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想要说服他,几乎不可能。
布拉德·格雷揉了揉眉心,最终在投资人和阿汤哥之间选择了后者,他叹了口气:“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和投资人再沟通。但阿汤,你要清楚,一旦决定继续,我们可能要面对整个好莱坞的压力。”
当天傍晚,汤姆·克鲁斯的私人电话直接拨通了张辰的号码。
彼时张辰正在BJ的酒店房间里核对证据清单,手机震动的瞬间,他看到来电显示,嘴角露出一丝久违的笑意。
“张,抱歉让你久等了。”
汤姆·克鲁斯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贯的沉稳,“派拉蒙这边有些犹豫,但你放心,我已经和董事会据理力争。《碟中谍4》的导演位置,除了你,谁都不行。”
张辰握着手机走到窗边,楼下是年味渐浓的街道,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
“汤姆,谢谢你。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向你保证,你永远不会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后悔。”
“我相信你。”
汤姆·克鲁斯轻笑一声,“别被那些流言影响,专注于你的计划,需要我做什么,随时开口。”
挂了电话,张辰低头看向桌上摊开的文件夹,里面是米勒两年来收集的所有证据——照片、录音、受害者证词,每一页都浸透着黑暗。
他深吸一口气,在日历上2月13日的位置画了个红圈。
2月14是情人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时还是华夏的春节,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张辰决定在旧的一年里解决他和哈维的恩怨,让大年三十成为他为哈维·韦恩斯坦敲响丧钟的日子。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2月13日的夜间。
春晚现场,张辰和赵本山团队正在候场,本山大叔作为春晚的台柱子,他的节目一般都被安排在晚会后期。
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10点50分,场务通知,《越狱的夏天》准备上场。
赵本山拍拍张辰的肩膀:“一会别紧张,就按平时排练的那样演就好~”
张辰点点头,但心里还是难免紧张。
现场直播给人的压力,不经历还真是不知道。
……
凯宾斯基大酒店,张辰的团队成员在酒店会议室里严阵以待,每个人面前都放着电脑,屏幕上是推特后台和舆情监测系统。
洛杉矶与BJ的时差是14个小时,2月13日的23点,就是洛杉矶时间的上午9点。
“所有证据都已备份完毕,推特后台功能也验证过了,一切正常。”一名技术人员汇报。
“朱莉和相关的受害者已经确认完毕,没有任何变故,大家都表示会支持我们,随时可以响应。”公关负责人补充道。
钟丽芳点了点头,走到主位坐下。
今天名义上是张辰的推特公然发难,但实际操作的是钟丽芳。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当时间来到夜晚23点的时候,钟丽芳深吸一口气,正式发布了开始的命令。
团队开始操作,张辰的推特账号发出一篇文章,其他的账号开始转发操作,这条注定震动世界的推特,瞬间出现在全球数千万用户的屏幕上:
【有人说,哈维在奥斯卡被感谢的次数,比上帝还多,似乎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上帝。
我调查了这个人,却发现他不仅不是上帝,反而是魔鬼。
90年代,哈维多次假借工作之名把女员工哄骗到酒店房间,提出要帮忙‘搓背’。
有些女员工果断拒绝,有些碍于哈维的地位,就陪他背诵起了‘鹅鹅鹅’。
1991年:哈维向《僵尸肖恩》女主角杰西卡海因斯发出合作邀请,临时要求其穿比基尼试镜,遭拒绝后合作告吹。
1997年:米拉麦克斯凭借《英国病人》获得首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哈维以奥斯卡砝码逼迫《刑房》女主角罗丝麦高恩,事后支付 10万美元和解金。
1998年:哈维在拍摄《桃色追缉令》时,向女主角阿什莉贾德提出无理要求;对 21岁的爱莎阿基多实施性侵,爱莎维权碰壁;邀请安吉丽娜朱莉感受“祖传按摩”遭拒,朱莉表示不再与其共事。
1999年:米拉麦克斯出品的《莎翁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斩获 7座奥斯卡小金人,哈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3年:一名女记者撰写揭露哈维性骚扰的文章,被哈维花钱截胡,记者遭开除。
2006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哈维以电影为诱饵欺骗德国模特 Emma Loman至房间实施性侵,承诺的电影角色未兑现,还强行买下其即将参演的电影版权并将其踢出剧组。
2007年:哈维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对主持人劳伦希万实施不雅行为,遭对方拒绝后仍当众做出低俗举动。
2010年:哈维扬言要凭借自己在奥斯卡的人脉让东方导演张辰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
一个好莱坞的大人物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犯下如此累累罪行,居然依旧没事,这就是自由美丽的美利坚吗~
有人说他只手遮天,我不相信有人能只手遮天。
中国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没人可以只手遮天,就算是黑洞也会被反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洛杉矶的上午9点,正是上班族通勤、学生上课前刷社交媒体的高峰时段。
许多人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只是习惯性的打开推特,打发一下时间,然后,就惊奇的瞪大了眼睛。
瓜!
惊天大瓜!
起初,这条推特只是在张辰的粉丝圈里小范围传播,但五分钟后,《好莱坞报道者》的资深记者斯科特·方德斯率先转发,并配文“这可能是好莱坞史上最重磅的爆料”。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美娱乐圈瞬间炸锅,演员、导演、制片人纷纷转发评论。
曾与哈维合作过的独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直接评论“早该有人站出来了”。
《逃离德黑兰》制片人格兰特·赫斯洛夫转发后沉默良久,只留下一个“愤怒”的表情。
“我的天,杰西卡·海因斯那件事我听说过,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
“哈维每次奥斯卡前都会搞‘公关晚宴’,原来里面这么脏?”
“张辰胆子也太大了,不怕被哈维的律师团搞死吗?”
普通民众的反应更是激烈。
推特热搜榜前十迅速被“#哈维韦恩斯坦”“#张辰爆料”“#好莱坞丑闻”霸占,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一小时内突破5亿。
有人震惊于哈维的双面人生,有人愤怒于资本对罪恶的包庇,也有人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就在舆论摇摆不定时,德国模特Emma Loman的推特突然更新。
她晒出了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和酒店入住记录,配文写道:“张辰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那个晚上,他用‘与昆汀合作’的承诺骗我去房间,之后的事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曾试图起诉,但他的律师威胁我说‘再闹就让你在欧洲也混不下去’。现在,我不想再沉默了。”
紧接着,美国电视台主持人劳伦·希万也发声:“2007年那个采访,我至今留有心理阴影。他在后台突然抱住我,说‘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像镜头里一样火辣’。我推开他后,他还在直播前对着镜头做低俗手势。当时台里说‘为了收视率忍忍’,现在我想说,忍够了!”
两位当事人的实名证实,让质疑声瞬间消散。推特上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哈维滚出好莱坞#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而此刻的哈维·韦恩斯坦,还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酣睡。
他的私人助理安娜冲进卧室,声音颤抖地喊道:“老板!出事了!张辰发推特爆料了!”
哈维猛地从床上弹起,睡眼惺忪地抢过手机。
当他看清推特内容时,脸色瞬间从潮红变成惨白,手机“啪”地摔在地毯上。
“不可能……他怎么敢……”他喃喃自语,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
十分钟后,哈维的公关团队紧急召开视频会议。
“立刻发布声明,就说这是张辰因奥斯卡提名怀恨在心,恶意编造的谎言!”
哈维对着镜头咆哮,“联系所有合作的媒体,把这条消息压下去!还有,让律师团准备起诉,告他诽谤!”
很快,维恩斯坦影业官方推特发布声明:“张辰先生的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对韦恩斯坦先生的恶意诋毁。我们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然而,这份声明不仅没能平息舆论,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愤怒。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心虚了?这么快就跳出来了?”“有本事起诉,我们等着看证据!”
钟丽芳看着哈维团队的拙劣表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示意技术总监,按下了第二条推特的发送键。这次,附件是一段经过降噪处理的录音。
“听听这个,这就是你们口中‘被诋毁’的哈维·韦恩斯坦。”
录音里,哈维嚣张跋扈的声音清晰可辨,带着威胁的寒意:“就算你告到法院,我也能让你在好莱坞永远消失!你以为你是谁?一个小演员罢了,我动动手指就能让你再也接不到任何角色。识相点,拿了钱闭嘴,不然有你好受的!”
这段录音如同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舆论。
之前还试图为哈维辩解的人瞬间噤声,更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知道的“哈维黑料”。
洛杉矶的街头,甚至有人自发组织抗议活动,举着“#MeToo”的牌子要求严惩哈维。
远在巴黎的安吉丽娜·朱莉,正坐在酒店的沙发上关注着事态发展。
当她听到那段录音时,指尖微微颤抖。
她想起2004年拍摄《史密斯夫妇》时,哈维以探班为名闯进她的化妆间,笑着说“我有一套祖传的按摩手法,能帮你缓解拍戏疲劳”。
她当时直接抄起化妆刷砸了过去,吼道“滚出去”,之后再也没和哈维合作过。
朱莉郑重的打开推特,敲下了一段让全世界动容的文字:“拍摄《史密斯夫妇》期间,我也曾遭到哈维的骚扰。他以为自己手握权力,就能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但我想说,尊严不是可以被买卖的商品。
我知道当年被他骚扰的不止我一个人,哈维的保险柜里,或许还锁着更多人的噩梦。
有些女孩当时比我更年轻,她们害怕失去工作,害怕被行业封杀,只能选择沉默。但现在,我们不需要再怕了。
勇敢站出来吧,你的声音不会被淹没。我们一起,把黑暗驱散。”
朱莉的发声,如同点燃了导火索。
作为好莱坞一线女星,她的影响力远超普通艺人。
推特服务器瞬间被挤爆,#MeToo的话题热度在十分钟内翻了三倍。
仅仅五分钟后,《刑房》女主角罗丝·麦高恩晒出了一张模糊的支票照片,支票金额是10万美元,收款人处是她的名字,付款人一栏写着“米拉麦克斯影业”。
“1997年,这张支票买走了我的沉默。但现在,我把它还给哈维。钱买不走真相,更买不走正义。”
紧接着,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通过《华盛顿邮报》发表长文,详细描述了1996年拍摄《艾玛》时的遭遇:
“当时我只有22岁,哈维以讨论剧本为由把我叫到酒店房间。他突然抱住我,我拼命挣扎才逃出来。
我哭着给我的经纪人打电话,他却让我‘别声张,哈维能决定你的奥斯卡提名’。从那以后,我每次见到他都浑身发抖。”
英国女演员伊娃·格林的母亲玛丽莲·格林也在推特上爆料:“2005年,伊娃刚出道,哈维就一直纠缠她,每天发几十条骚扰信息。伊娃拒绝后,他威胁说要‘让她在好莱坞永无出头之日’。那段时间伊娃瘦了十几斤,晚上经常做噩梦。”
受害者们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站出来,每多一个人发声,哈维的罪恶版图就扩大一分。
从知名演员到普通场记,从编剧到模特,短短两小时内,竟然有37位女性公开讲述了自己被哈维骚扰或侵害的经历。
“2001年,我是米拉麦克斯的实习生,他以‘整理文件’为由把我骗到办公室……”
“2009年戛纳,他承诺给我一个小角色,条件是陪他参加晚宴……”
“2009年,我写的剧本被他看中,但他说‘想拿到投资,就得听我的’……”
这些经历虽然细节不同,却都指向了同一个人——哈维·韦恩斯坦。
她们的勇敢,汇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MeToo浪潮如同海啸般席卷全球,不仅在好莱坞,在政界、商界、文化界,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讲述自己的遭遇。
BJ的酒店会议室里,钟丽芳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消息,眼眶微微湿润。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绽放的烟花,拿出手机,给张辰发了一条信息:“反响良好,哈维完蛋了~”
她知道张辰此刻应该正在表演,或许无法第一时间看到,她就是想记录下来和这个时刻。
北美,负责搜集这一切的米勒看到了推特,感觉自己两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也在为那些受害者干预发声感到欣慰。
虽然他只是被雇佣者,拿了钱,将搜集到的资料交给雇主就好。
至于雇主怎么处理,他管不到。
但看到哈维这样的人渣被揭发,他还是感到由衷的快意。
迟到的正义虽然不值得推崇,但总比没有要强。
酒店,张辰的团队成员们互相拥抱。
他们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帮老板,更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丑闻的曝光,更是一场正义的觉醒。
而在洛杉矶,哈维·韦恩斯坦的豪宅已经乱成一团。
他的律师团队来了又走,每个人都面色凝重;他的妻子乔治娜·查普曼收拾了行李,只留下一张纸条“我无法和一个恶魔生活在一起”。
窗外,记者和抗议者围得水泄不通,闪光灯如同白昼般刺眼。
哈维瘫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瓶威士忌,却怎么也喝不下去。他看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受害者采访,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影视帝国开始崩塌,终于意识到——他的时代,结束了。
左侧,以CEO布拉德·格雷为首的高管们面色凝重,右侧,汤姆·克鲁斯挺直脊背,阳光从落地窗里洒进来,勾勒出他侧面的脸部线条,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阿汤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布拉德·格雷将一份厚厚的舆情报告推到桌中央,“福克斯和环球牵头的联盟已经施压了三家发行商,他们放话只要我们坚持用张辰,《碟中谍4》的海外排片就要缩减30%。更糟的是,行业里全是‘与张辰合作必遭打压’的流言,投资人已经开始动摇了。”
市场部总监立刻附和,声音里带着焦虑:“上周我们做的观众调研显示,有27%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张辰的负面新闻犹豫是否观影’。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我们不能拿整个IP的未来冒险。”
汤姆·克鲁斯闻言,猛地攥紧了拳头,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好莱坞山的轮廓,沉声道:
“冒险?真正的冒险是向霸权低头。
你们忘了《碟中谍》系列为什么能走到第四部?
是因为我们始终在突破,在寻找能带来新鲜血液的创作者。
张辰的《环太平洋》系列证明了他对大场面的掌控力,更重要的是,他设定的特工宇宙,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畅想,《碟中谍4》有特工宇宙的加持,绝对会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
这两天阿汤哥也动摇过,他不止一次的审视整个剧本,越看越是觉得特工宇宙的精妙之处,他有预感,《碟中谍4》会成为整个系列的里程碑。
“可他现在是好莱坞的‘麻烦制造者’!”
一位副总裁忍不住反驳,“哈维·韦恩斯坦公开嘲讽他,福克斯和环球联手抹黑他,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卷进去。”
“麻烦制造者?”
汤姆·克鲁斯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不,他是第一个敢对黑暗说‘不’的人。
你们以为哈维的那些传闻是空穴来风?只是没人敢站出来罢了。
张辰有勇气,更有才华,我敢用我的职业生涯担保,他能让《碟中谍4》成为系列最佳。”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空调出风口微弱的送风声。
谈判陷入僵局,派拉蒙一方出于项目风险的角度,想要终止与张辰的合作,但阿汤哥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想要说服他,几乎不可能。
布拉德·格雷揉了揉眉心,最终在投资人和阿汤哥之间选择了后者,他叹了口气:“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和投资人再沟通。但阿汤,你要清楚,一旦决定继续,我们可能要面对整个好莱坞的压力。”
当天傍晚,汤姆·克鲁斯的私人电话直接拨通了张辰的号码。
彼时张辰正在BJ的酒店房间里核对证据清单,手机震动的瞬间,他看到来电显示,嘴角露出一丝久违的笑意。
“张,抱歉让你久等了。”
汤姆·克鲁斯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贯的沉稳,“派拉蒙这边有些犹豫,但你放心,我已经和董事会据理力争。《碟中谍4》的导演位置,除了你,谁都不行。”
张辰握着手机走到窗边,楼下是年味渐浓的街道,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
“汤姆,谢谢你。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向你保证,你永远不会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后悔。”
“我相信你。”
汤姆·克鲁斯轻笑一声,“别被那些流言影响,专注于你的计划,需要我做什么,随时开口。”
挂了电话,张辰低头看向桌上摊开的文件夹,里面是米勒两年来收集的所有证据——照片、录音、受害者证词,每一页都浸透着黑暗。
他深吸一口气,在日历上2月13日的位置画了个红圈。
2月14是情人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时还是华夏的春节,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张辰决定在旧的一年里解决他和哈维的恩怨,让大年三十成为他为哈维·韦恩斯坦敲响丧钟的日子。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2月13日的夜间。
春晚现场,张辰和赵本山团队正在候场,本山大叔作为春晚的台柱子,他的节目一般都被安排在晚会后期。
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10点50分,场务通知,《越狱的夏天》准备上场。
赵本山拍拍张辰的肩膀:“一会别紧张,就按平时排练的那样演就好~”
张辰点点头,但心里还是难免紧张。
现场直播给人的压力,不经历还真是不知道。
……
凯宾斯基大酒店,张辰的团队成员在酒店会议室里严阵以待,每个人面前都放着电脑,屏幕上是推特后台和舆情监测系统。
洛杉矶与BJ的时差是14个小时,2月13日的23点,就是洛杉矶时间的上午9点。
“所有证据都已备份完毕,推特后台功能也验证过了,一切正常。”一名技术人员汇报。
“朱莉和相关的受害者已经确认完毕,没有任何变故,大家都表示会支持我们,随时可以响应。”公关负责人补充道。
钟丽芳点了点头,走到主位坐下。
今天名义上是张辰的推特公然发难,但实际操作的是钟丽芳。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当时间来到夜晚23点的时候,钟丽芳深吸一口气,正式发布了开始的命令。
团队开始操作,张辰的推特账号发出一篇文章,其他的账号开始转发操作,这条注定震动世界的推特,瞬间出现在全球数千万用户的屏幕上:
【有人说,哈维在奥斯卡被感谢的次数,比上帝还多,似乎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上帝。
我调查了这个人,却发现他不仅不是上帝,反而是魔鬼。
90年代,哈维多次假借工作之名把女员工哄骗到酒店房间,提出要帮忙‘搓背’。
有些女员工果断拒绝,有些碍于哈维的地位,就陪他背诵起了‘鹅鹅鹅’。
1991年:哈维向《僵尸肖恩》女主角杰西卡海因斯发出合作邀请,临时要求其穿比基尼试镜,遭拒绝后合作告吹。
1997年:米拉麦克斯凭借《英国病人》获得首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哈维以奥斯卡砝码逼迫《刑房》女主角罗丝麦高恩,事后支付 10万美元和解金。
1998年:哈维在拍摄《桃色追缉令》时,向女主角阿什莉贾德提出无理要求;对 21岁的爱莎阿基多实施性侵,爱莎维权碰壁;邀请安吉丽娜朱莉感受“祖传按摩”遭拒,朱莉表示不再与其共事。
1999年:米拉麦克斯出品的《莎翁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斩获 7座奥斯卡小金人,哈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3年:一名女记者撰写揭露哈维性骚扰的文章,被哈维花钱截胡,记者遭开除。
2006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哈维以电影为诱饵欺骗德国模特 Emma Loman至房间实施性侵,承诺的电影角色未兑现,还强行买下其即将参演的电影版权并将其踢出剧组。
2007年:哈维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对主持人劳伦希万实施不雅行为,遭对方拒绝后仍当众做出低俗举动。
2010年:哈维扬言要凭借自己在奥斯卡的人脉让东方导演张辰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
一个好莱坞的大人物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犯下如此累累罪行,居然依旧没事,这就是自由美丽的美利坚吗~
有人说他只手遮天,我不相信有人能只手遮天。
中国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没人可以只手遮天,就算是黑洞也会被反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洛杉矶的上午9点,正是上班族通勤、学生上课前刷社交媒体的高峰时段。
许多人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只是习惯性的打开推特,打发一下时间,然后,就惊奇的瞪大了眼睛。
瓜!
惊天大瓜!
起初,这条推特只是在张辰的粉丝圈里小范围传播,但五分钟后,《好莱坞报道者》的资深记者斯科特·方德斯率先转发,并配文“这可能是好莱坞史上最重磅的爆料”。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美娱乐圈瞬间炸锅,演员、导演、制片人纷纷转发评论。
曾与哈维合作过的独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直接评论“早该有人站出来了”。
《逃离德黑兰》制片人格兰特·赫斯洛夫转发后沉默良久,只留下一个“愤怒”的表情。
“我的天,杰西卡·海因斯那件事我听说过,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
“哈维每次奥斯卡前都会搞‘公关晚宴’,原来里面这么脏?”
“张辰胆子也太大了,不怕被哈维的律师团搞死吗?”
普通民众的反应更是激烈。
推特热搜榜前十迅速被“#哈维韦恩斯坦”“#张辰爆料”“#好莱坞丑闻”霸占,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一小时内突破5亿。
有人震惊于哈维的双面人生,有人愤怒于资本对罪恶的包庇,也有人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就在舆论摇摆不定时,德国模特Emma Loman的推特突然更新。
她晒出了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和酒店入住记录,配文写道:“张辰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那个晚上,他用‘与昆汀合作’的承诺骗我去房间,之后的事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曾试图起诉,但他的律师威胁我说‘再闹就让你在欧洲也混不下去’。现在,我不想再沉默了。”
紧接着,美国电视台主持人劳伦·希万也发声:“2007年那个采访,我至今留有心理阴影。他在后台突然抱住我,说‘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像镜头里一样火辣’。我推开他后,他还在直播前对着镜头做低俗手势。当时台里说‘为了收视率忍忍’,现在我想说,忍够了!”
两位当事人的实名证实,让质疑声瞬间消散。推特上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哈维滚出好莱坞#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而此刻的哈维·韦恩斯坦,还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酣睡。
他的私人助理安娜冲进卧室,声音颤抖地喊道:“老板!出事了!张辰发推特爆料了!”
哈维猛地从床上弹起,睡眼惺忪地抢过手机。
当他看清推特内容时,脸色瞬间从潮红变成惨白,手机“啪”地摔在地毯上。
“不可能……他怎么敢……”他喃喃自语,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
十分钟后,哈维的公关团队紧急召开视频会议。
“立刻发布声明,就说这是张辰因奥斯卡提名怀恨在心,恶意编造的谎言!”
哈维对着镜头咆哮,“联系所有合作的媒体,把这条消息压下去!还有,让律师团准备起诉,告他诽谤!”
很快,维恩斯坦影业官方推特发布声明:“张辰先生的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对韦恩斯坦先生的恶意诋毁。我们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然而,这份声明不仅没能平息舆论,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愤怒。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心虚了?这么快就跳出来了?”“有本事起诉,我们等着看证据!”
钟丽芳看着哈维团队的拙劣表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示意技术总监,按下了第二条推特的发送键。这次,附件是一段经过降噪处理的录音。
“听听这个,这就是你们口中‘被诋毁’的哈维·韦恩斯坦。”
录音里,哈维嚣张跋扈的声音清晰可辨,带着威胁的寒意:“就算你告到法院,我也能让你在好莱坞永远消失!你以为你是谁?一个小演员罢了,我动动手指就能让你再也接不到任何角色。识相点,拿了钱闭嘴,不然有你好受的!”
这段录音如同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舆论。
之前还试图为哈维辩解的人瞬间噤声,更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知道的“哈维黑料”。
洛杉矶的街头,甚至有人自发组织抗议活动,举着“#MeToo”的牌子要求严惩哈维。
远在巴黎的安吉丽娜·朱莉,正坐在酒店的沙发上关注着事态发展。
当她听到那段录音时,指尖微微颤抖。
她想起2004年拍摄《史密斯夫妇》时,哈维以探班为名闯进她的化妆间,笑着说“我有一套祖传的按摩手法,能帮你缓解拍戏疲劳”。
她当时直接抄起化妆刷砸了过去,吼道“滚出去”,之后再也没和哈维合作过。
朱莉郑重的打开推特,敲下了一段让全世界动容的文字:“拍摄《史密斯夫妇》期间,我也曾遭到哈维的骚扰。他以为自己手握权力,就能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但我想说,尊严不是可以被买卖的商品。
我知道当年被他骚扰的不止我一个人,哈维的保险柜里,或许还锁着更多人的噩梦。
有些女孩当时比我更年轻,她们害怕失去工作,害怕被行业封杀,只能选择沉默。但现在,我们不需要再怕了。
勇敢站出来吧,你的声音不会被淹没。我们一起,把黑暗驱散。”
朱莉的发声,如同点燃了导火索。
作为好莱坞一线女星,她的影响力远超普通艺人。
推特服务器瞬间被挤爆,#MeToo的话题热度在十分钟内翻了三倍。
仅仅五分钟后,《刑房》女主角罗丝·麦高恩晒出了一张模糊的支票照片,支票金额是10万美元,收款人处是她的名字,付款人一栏写着“米拉麦克斯影业”。
“1997年,这张支票买走了我的沉默。但现在,我把它还给哈维。钱买不走真相,更买不走正义。”
紧接着,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通过《华盛顿邮报》发表长文,详细描述了1996年拍摄《艾玛》时的遭遇:
“当时我只有22岁,哈维以讨论剧本为由把我叫到酒店房间。他突然抱住我,我拼命挣扎才逃出来。
我哭着给我的经纪人打电话,他却让我‘别声张,哈维能决定你的奥斯卡提名’。从那以后,我每次见到他都浑身发抖。”
英国女演员伊娃·格林的母亲玛丽莲·格林也在推特上爆料:“2005年,伊娃刚出道,哈维就一直纠缠她,每天发几十条骚扰信息。伊娃拒绝后,他威胁说要‘让她在好莱坞永无出头之日’。那段时间伊娃瘦了十几斤,晚上经常做噩梦。”
受害者们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站出来,每多一个人发声,哈维的罪恶版图就扩大一分。
从知名演员到普通场记,从编剧到模特,短短两小时内,竟然有37位女性公开讲述了自己被哈维骚扰或侵害的经历。
“2001年,我是米拉麦克斯的实习生,他以‘整理文件’为由把我骗到办公室……”
“2009年戛纳,他承诺给我一个小角色,条件是陪他参加晚宴……”
“2009年,我写的剧本被他看中,但他说‘想拿到投资,就得听我的’……”
这些经历虽然细节不同,却都指向了同一个人——哈维·韦恩斯坦。
她们的勇敢,汇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MeToo浪潮如同海啸般席卷全球,不仅在好莱坞,在政界、商界、文化界,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讲述自己的遭遇。
BJ的酒店会议室里,钟丽芳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消息,眼眶微微湿润。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绽放的烟花,拿出手机,给张辰发了一条信息:“反响良好,哈维完蛋了~”
她知道张辰此刻应该正在表演,或许无法第一时间看到,她就是想记录下来和这个时刻。
北美,负责搜集这一切的米勒看到了推特,感觉自己两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也在为那些受害者干预发声感到欣慰。
虽然他只是被雇佣者,拿了钱,将搜集到的资料交给雇主就好。
至于雇主怎么处理,他管不到。
但看到哈维这样的人渣被揭发,他还是感到由衷的快意。
迟到的正义虽然不值得推崇,但总比没有要强。
酒店,张辰的团队成员们互相拥抱。
他们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帮老板,更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丑闻的曝光,更是一场正义的觉醒。
而在洛杉矶,哈维·韦恩斯坦的豪宅已经乱成一团。
他的律师团队来了又走,每个人都面色凝重;他的妻子乔治娜·查普曼收拾了行李,只留下一张纸条“我无法和一个恶魔生活在一起”。
窗外,记者和抗议者围得水泄不通,闪光灯如同白昼般刺眼。
哈维瘫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瓶威士忌,却怎么也喝不下去。他看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受害者采访,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影视帝国开始崩塌,终于意识到——他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