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蓑衣的“混沌归元”
与扫帚那场直指心神、划分阴阳的“文斗”相比,苏小鱼本以为蓑衣的教导会更侧重于感知与本源。然而,当第三日的午后,那件散发着混沌气息的蓑衣无声无息地飘入场中时,她发现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蓑衣没有像柴刀那样锋芒毕露,也没有像扫帚那样营造有序场域。它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枯黄的棕丝流淌着混沌色的微光,仿佛自身就是一片微缩的、未开的鸿蒙。
“小丫头,”蓑衣的神念古老而浑厚,带着包容万物的沧桑感,“前两者教你的是‘术’与‘法’,是规则内的运用。今日,我教你的是‘势’与‘源’,是规则本身的……模糊与回归。”
话音未落,一股难以言喻的“意”从蓑衣身上弥漫开来。
这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更像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改变。苏小鱼只觉得周身的环境瞬间变得“模糊”起来。空气的流动不再清晰,光线的折射变得扭曲,甚至连空间的远近感都开始错乱。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混沌的迷雾之中,方向感丧失,五感被蒙蔽,连体内真气的运转都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变得滞涩而难以精确控制。
这并非扫帚那种“划分”秩序的力量,而是一种让一切回归“无序”、让清晰变得“混沌”的势!
“混沌,并非空无,而是万物未分、规则未定的原始状态。”蓑衣的神念在迷蒙中响起,如同来自远古的低语,“在此状态下,一切既定的轨迹、固定的形态,都将受到挑战。你的感知,你的判断,你的力量运转,皆需适应这种‘无规则’。”
苏小鱼尝试向前迈出一步,却感觉脚下的距离似乎被拉长又缩短,这一步竟有些踉跄,差点失去平衡。她试图锁定蓑衣的位置,但目光所及,那件蓑衣仿佛融入了周围的混沌背景之中,时隐时现,难以捉摸。
她催动真气,一记直拳轰向记忆中蓑衣的方向。但拳锋所过之处,感觉力量如同泥牛入海,被那混沌的势场不断分散、扭曲,最终不知偏向了何方,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没用的。”蓑衣的神念平淡无波,“在混沌之中,直线并非最短,力量并非最强。你需要忘记固有的认知,用‘心’去感知,用‘源’去呼应。”
用“心”去感知?用“源”去呼应?
苏小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闭上双眼,不再依赖不可靠的视觉和扭曲的空间感。她将心神沉入体内,全力运转“混沌归元吐纳法”的感知篇,同时将“不动如山”的心法提升到极致,稳住自身气血和真气的核心,不被外界的混沌所动摇。
当她放弃对外界扭曲信息的依赖,转而向内寻求稳定,并以那丝微弱的“归元”感知力去触碰周围的混沌时,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她“看”不到清晰的图像,却能“感觉”到周围能量流动的“趋势”。那并非有序的线条,而是如同浑水中的暗流,混乱中自有其涌动的方向。她也能模糊地“感觉”到蓑衣的存在,它并非固定于一点,而是如同这片混沌势场的“源点”与“核心”,所有的无序都以其为中心流转、生灭。
她尝试着,不再用直线攻击,而是将真气灌注双足,顺应着脚下那混沌“地面”传来的、不断变化的支撑力,以一种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暗合某种混沌韵律的步伐移动起来。起初依旧磕磕绊绊,但渐渐地,她找到了一丝在混沌中维持平衡的窍门。
她又尝试着,调动真气,不再追求凝聚和直线爆发,而是让真气如同溪流般散入四肢百骸,随着身体的移动和混沌势场的流动而自然流转、蓄势。当感觉到某一处混沌暗流涌动格外剧烈,隐约指向蓑衣所在时,她便顺势将流转的真气如同泄洪般引导过去!
一道并不凝聚、甚至有些散乱的真气冲击,歪歪扭扭地射入混沌之中。
这一次,没有完全泥牛入海。苏小鱼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真气冲击似乎撞上了什么东西,虽然依旧被迅速消融、同化,但确确实实产生了碰撞!
“哦?”蓑衣发出一声略带讶异的轻咦,“这么快就能找到一丝‘混沌韵律’,并以散力触及本源?看来你对‘归元’的领悟,比我想象的要深。”
蓑衣似乎起了考较之心,那混沌势场骤然加剧!原本只是模糊扭曲的环境,此刻仿佛化为了沸腾的混沌海洋!混乱的空间撕扯力,颠倒错乱的感官信息,以及一股股如同暗流漩涡般试图将她拉扯、撕碎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
压力倍增!
苏小鱼感觉自己像是一叶随时可能倾覆的扁舟,在狂暴的混沌海洋中挣扎。她咬紧牙关,将“不动如山”的定力催发到极限,死死锚定自身,同时将“混沌归元”的感知力扩展到最大,如同盲人摸象般,艰难地感知着周围混沌能量的流向与变化,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姿态和真气运转,在混乱中寻找着那一线生机与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比与柴刀、扫帚的对战更加耗费心神!因为敌人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攻击来自四面八方,形式变幻莫测!她必须时刻保持最高度的警惕和最快的应变!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与挣扎中缓缓流逝。
当林风宣布时间到时,苏小鱼几乎是精神恍惚地瘫软下来,直接呈“大”字形躺在了地上,连手指都无法动弹。她的肉体疲惫尚在其次,主要是心神消耗过度,感觉像是连续不眠不休地计算了三天三夜的复杂阵法一般,头痛欲裂,眼前发花。
与蓑衣的“切磋”,没有身体上的伤痕,却几乎榨干了她所有的精神力量。
“能在我的初级混沌势场中支撑下来,并初步适应其韵律,你的神魂韧性,远超同阶。”蓑衣回归原位,神念中带着一丝认可,“记住今日的感觉。混沌,并非只有混乱与危险,它亦是万物起源,蕴含着无限可能与创造。若能明悟此理,他日面对任何诡异神通、陌生环境,皆可多一分从容。”
苏小鱼躺在地上,望着那片因蓑衣离开而恢复清明的天空,大口喘息着,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片混沌的海洋。虽然疲惫欲死,但她心中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她见识到了另一种形态的“力量”。并非锋锐,并非秩序,而是包容一切、演化一切的“混沌”。这让她对世界的认知,再次被拓宽。
林风走到她身边,低头看了她一眼。
“神魂消耗过度,今日不必再练其他。去打坐,运转‘清净无为扫心诀’,温养神魂。”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让苏小鱼昏沉的意识清醒了几分。
她挣扎着盘膝坐起,依言开始打坐。当“清净无为”的心法流转开来时,那被混沌搅得几乎散乱的神魂,仿佛被一股温和的力量缓缓梳理、抚平,头痛渐渐减轻,灵台重新恢复清明。
她感觉到,经过这极致的心神消耗与恢复,自己的神识似乎凝练了一丝,感知的范围和敏锐度,都有了微弱的提升。
这顿“文斗”,收获同样巨大。
接下来,按照顺序,该轮到……烧火棍了?
苏小鱼想起烧火棍那暴躁的脾气和“焚天煮海”的豪言,再想想自己那尚未完全恢复的精神状态,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看来,明天的“功课”,恐怕又是另一番水火交织的滋味了。
她的修行之路,果然一刻不得清闲。但正是这种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历程,让她在痛苦与收获中,飞速地成长着。
与扫帚那场直指心神、划分阴阳的“文斗”相比,苏小鱼本以为蓑衣的教导会更侧重于感知与本源。然而,当第三日的午后,那件散发着混沌气息的蓑衣无声无息地飘入场中时,她发现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蓑衣没有像柴刀那样锋芒毕露,也没有像扫帚那样营造有序场域。它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枯黄的棕丝流淌着混沌色的微光,仿佛自身就是一片微缩的、未开的鸿蒙。
“小丫头,”蓑衣的神念古老而浑厚,带着包容万物的沧桑感,“前两者教你的是‘术’与‘法’,是规则内的运用。今日,我教你的是‘势’与‘源’,是规则本身的……模糊与回归。”
话音未落,一股难以言喻的“意”从蓑衣身上弥漫开来。
这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更像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改变。苏小鱼只觉得周身的环境瞬间变得“模糊”起来。空气的流动不再清晰,光线的折射变得扭曲,甚至连空间的远近感都开始错乱。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混沌的迷雾之中,方向感丧失,五感被蒙蔽,连体内真气的运转都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变得滞涩而难以精确控制。
这并非扫帚那种“划分”秩序的力量,而是一种让一切回归“无序”、让清晰变得“混沌”的势!
“混沌,并非空无,而是万物未分、规则未定的原始状态。”蓑衣的神念在迷蒙中响起,如同来自远古的低语,“在此状态下,一切既定的轨迹、固定的形态,都将受到挑战。你的感知,你的判断,你的力量运转,皆需适应这种‘无规则’。”
苏小鱼尝试向前迈出一步,却感觉脚下的距离似乎被拉长又缩短,这一步竟有些踉跄,差点失去平衡。她试图锁定蓑衣的位置,但目光所及,那件蓑衣仿佛融入了周围的混沌背景之中,时隐时现,难以捉摸。
她催动真气,一记直拳轰向记忆中蓑衣的方向。但拳锋所过之处,感觉力量如同泥牛入海,被那混沌的势场不断分散、扭曲,最终不知偏向了何方,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没用的。”蓑衣的神念平淡无波,“在混沌之中,直线并非最短,力量并非最强。你需要忘记固有的认知,用‘心’去感知,用‘源’去呼应。”
用“心”去感知?用“源”去呼应?
苏小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闭上双眼,不再依赖不可靠的视觉和扭曲的空间感。她将心神沉入体内,全力运转“混沌归元吐纳法”的感知篇,同时将“不动如山”的心法提升到极致,稳住自身气血和真气的核心,不被外界的混沌所动摇。
当她放弃对外界扭曲信息的依赖,转而向内寻求稳定,并以那丝微弱的“归元”感知力去触碰周围的混沌时,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她“看”不到清晰的图像,却能“感觉”到周围能量流动的“趋势”。那并非有序的线条,而是如同浑水中的暗流,混乱中自有其涌动的方向。她也能模糊地“感觉”到蓑衣的存在,它并非固定于一点,而是如同这片混沌势场的“源点”与“核心”,所有的无序都以其为中心流转、生灭。
她尝试着,不再用直线攻击,而是将真气灌注双足,顺应着脚下那混沌“地面”传来的、不断变化的支撑力,以一种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暗合某种混沌韵律的步伐移动起来。起初依旧磕磕绊绊,但渐渐地,她找到了一丝在混沌中维持平衡的窍门。
她又尝试着,调动真气,不再追求凝聚和直线爆发,而是让真气如同溪流般散入四肢百骸,随着身体的移动和混沌势场的流动而自然流转、蓄势。当感觉到某一处混沌暗流涌动格外剧烈,隐约指向蓑衣所在时,她便顺势将流转的真气如同泄洪般引导过去!
一道并不凝聚、甚至有些散乱的真气冲击,歪歪扭扭地射入混沌之中。
这一次,没有完全泥牛入海。苏小鱼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真气冲击似乎撞上了什么东西,虽然依旧被迅速消融、同化,但确确实实产生了碰撞!
“哦?”蓑衣发出一声略带讶异的轻咦,“这么快就能找到一丝‘混沌韵律’,并以散力触及本源?看来你对‘归元’的领悟,比我想象的要深。”
蓑衣似乎起了考较之心,那混沌势场骤然加剧!原本只是模糊扭曲的环境,此刻仿佛化为了沸腾的混沌海洋!混乱的空间撕扯力,颠倒错乱的感官信息,以及一股股如同暗流漩涡般试图将她拉扯、撕碎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
压力倍增!
苏小鱼感觉自己像是一叶随时可能倾覆的扁舟,在狂暴的混沌海洋中挣扎。她咬紧牙关,将“不动如山”的定力催发到极限,死死锚定自身,同时将“混沌归元”的感知力扩展到最大,如同盲人摸象般,艰难地感知着周围混沌能量的流向与变化,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姿态和真气运转,在混乱中寻找着那一线生机与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比与柴刀、扫帚的对战更加耗费心神!因为敌人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攻击来自四面八方,形式变幻莫测!她必须时刻保持最高度的警惕和最快的应变!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与挣扎中缓缓流逝。
当林风宣布时间到时,苏小鱼几乎是精神恍惚地瘫软下来,直接呈“大”字形躺在了地上,连手指都无法动弹。她的肉体疲惫尚在其次,主要是心神消耗过度,感觉像是连续不眠不休地计算了三天三夜的复杂阵法一般,头痛欲裂,眼前发花。
与蓑衣的“切磋”,没有身体上的伤痕,却几乎榨干了她所有的精神力量。
“能在我的初级混沌势场中支撑下来,并初步适应其韵律,你的神魂韧性,远超同阶。”蓑衣回归原位,神念中带着一丝认可,“记住今日的感觉。混沌,并非只有混乱与危险,它亦是万物起源,蕴含着无限可能与创造。若能明悟此理,他日面对任何诡异神通、陌生环境,皆可多一分从容。”
苏小鱼躺在地上,望着那片因蓑衣离开而恢复清明的天空,大口喘息着,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片混沌的海洋。虽然疲惫欲死,但她心中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她见识到了另一种形态的“力量”。并非锋锐,并非秩序,而是包容一切、演化一切的“混沌”。这让她对世界的认知,再次被拓宽。
林风走到她身边,低头看了她一眼。
“神魂消耗过度,今日不必再练其他。去打坐,运转‘清净无为扫心诀’,温养神魂。”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让苏小鱼昏沉的意识清醒了几分。
她挣扎着盘膝坐起,依言开始打坐。当“清净无为”的心法流转开来时,那被混沌搅得几乎散乱的神魂,仿佛被一股温和的力量缓缓梳理、抚平,头痛渐渐减轻,灵台重新恢复清明。
她感觉到,经过这极致的心神消耗与恢复,自己的神识似乎凝练了一丝,感知的范围和敏锐度,都有了微弱的提升。
这顿“文斗”,收获同样巨大。
接下来,按照顺序,该轮到……烧火棍了?
苏小鱼想起烧火棍那暴躁的脾气和“焚天煮海”的豪言,再想想自己那尚未完全恢复的精神状态,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看来,明天的“功课”,恐怕又是另一番水火交织的滋味了。
她的修行之路,果然一刻不得清闲。但正是这种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历程,让她在痛苦与收获中,飞速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