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成之前的异常之举,朕已派人查清。”
康熙看众人都到齐了,沉声道:
“魇镇皇太子,使其不善,博扬恶名又扮鬼吓之,俱系大阿哥。胤礽为太子期间,虽有恶名,但并未杀人。朕今日就解除二阿哥在宗人府的圈禁,回毓庆宫反省。”
胤礽圈禁期间,受尽世态炎凉,此时皇帝递了台阶,他立刻跪下表述忠心:
“多谢皇阿玛,儿臣自知辜负皇父期待,之前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以后定躬身自省,改恶从善!”
康熙顿首:“不论是大臣还是你的兄弟们,对你的劝诫都是出于公心,想让你更好,日后万不可以此挟私报复。”
“儿臣遵旨,儿知皇阿玛良苦用心,儿臣发誓,若日后不改己过,或对揭发之人打击报复,天亦不容!”
胤礽伏地叩首,边说边痛哭流涕,康熙看着也有几分动容。
“朕这几日,翻阅史书,发现自古以来,凡太子被废,没有一人能苟全性命全身而退,身为皇父,亦无一不悔。
保成,朕望你此次真心悔改,行事谨慎,朕与你三十多年父子,实不愿重蹈前人覆辙……”
皇子们闻听此言,神色各异,有人不甘、有人淡定、有人暗自握起了拳头。
康熙似没注意到其他儿子们的神情,亲自走下御座,把胤礽扶起来,语重心长地如同寻常父亲。
“你这些弟弟,各有才能,身为嫡兄,朕希望你能爱护他们,老三善文,老四刚正,你圈禁期间,老四多次上书为你求情,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胤禛闻声赶紧行礼,他可不想被众人尤其是皇上看成太子一 党:“手足友爱,皆来如此,臣并没有做什么,皇父褒奖之言,臣不敢仰承。”
“老四不必自谦,木兰围猎,你不顾安危救了胤禩,此前也为其他兄弟所陈甚多,如此心性确实难得。”
康熙被打断也未生气,继续道:
“八阿哥为人,诸臣皆称其贤;十三阿哥侠义心肠,十四阿哥勇猛聪慧……朕希望日后,你们兄弟之间摒弃前嫌,齐心一处,共创我大清盛世。”
“儿臣谨记。”
不管胤礽此时内心怎么想的,他都必须顺着皇上的话答应下去。
众位皇子也知道,皇上如果心意已定,那此刻维持面上的和谐,也是一种意义上的平衡,于是也皆言称是。
康熙见气氛差不多了又提及了一个上古典故。
传说商朝的时候,太甲继位后不理朝政,被大臣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痛改前非,悔过自新,便被大臣们迎了回来,恢复了皇位。
他看着儿子和心腹大臣们,意味深长道:
“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即是。之前询问过诸卿,推举新太子,但立太子一事,朕心中自有成算,诸卿不必妄测君心!”
“嗻。”
众人面上称是,彼此私下相视,都是已经了然的表情。
康熙注意到下面众人神情,又淡淡补了一句:
“新太子立定之前,诸位阿哥,再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恶贼,法理难容!”
诸位阿哥皆低头叩首:“儿臣不敢。”
众人散去,二阿哥解禁,但未有明旨复立太子,其他阿哥们也依旧未被允许出宫。
各位皇子府的女眷们,见此情形,坐立难安,很多女眷都按耐不住动用自己娘家势力打探宫内情况。
四贝勒府这边,晨起请安之时,宋格格等人也面露着急向那拉氏打听情况,都被那拉氏以话术挡了回去。
并严厉警告众人,非常时期全府上下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给四爷徒惹麻烦。
众人称是,珈宁坐在一边旁观着那拉氏的处事至道,也不由感慨:
不愧是胤禛都信任托付后院的嫡福晋,临危不乱,还能约束好府里的人,不说别的,“贤内助”三个字确实当得。
“各位妹妹没什么事就退下吧”
珈宁跟耿氏并肩离去,刚走到门口,就被桂嬷嬷叫住,
“钮钴禄格格,福晋请您留步。”
耿氏担忧地看了珈宁一眼,珈宁回了一个安心的眼神,转身回了那拉氏的主院。
珈宁行了一礼,恭敬真诚又满脸疑惑:“不知姐姐留珈宁所为何事?”
“珈宁,如今爷被困宫中,为何刚才其他人都担心爷的安危,你却一言不发?”
那拉氏眼中有些疑惑:“难道爷去宫中之前对你有话语交待?”
“姐姐,宫中传旨突然,四爷离府之时,珈宁并不知晓。但珈宁与那拉姐姐想法一样,所有皇子突然都被关在宫中,皇上未必不是在看各家的反应。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
那拉氏深深地看了珈宁一眼:“怪不得爷之前夸你,进府这几年,珈宁长进了不少。”
“那拉姐姐说笑了,这都是平日跟着姐姐处事时感悟到的,四爷说姐姐稳重端方,做事最让他放心,让珈宁多跟您学着些,让您省点心,至少不要给奴婢收拾什么烂摊子。”
那拉氏眉眼浅笑:“这话听起来倒像是爷让我关照你,免得你惹下什么麻烦。”
“珈宁年少,行事上少不得姐姐和四爷多多提点。昔年被罚书房,就多亏了姐姐指点,才能安然度过,珈宁再不努力精进些,不说四爷,姐姐都要嫌弃我愚笨了。”
那拉氏想起珈宁为了她跟李氏顶撞被贬,内心柔软了几分,当即拉起珈宁的手:
“好妹妹,这府里姐姐跟你最是投缘,是真心希望你好。”
“福晋放心,珈宁的初心始终如一。”
不论是试探还是其他,想在这府里安稳苟到最后,除了讨好胤禛,也不能得罪那拉氏。
不久,各位阿哥解禁出宫。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同时下旨大封数位成年皇子:
三阿哥胤祉为诚亲王、
四阿哥胤禛为雍亲王、
五阿哥胤祺为恒亲王、
七阿哥胤佑为淳郡王、
……
雍亲王府,珈宁陪同那拉氏等一众女眷跪地接完圣旨后,有一瞬间愣怔,看来一废太子的风波暂时已过。
胤禛获封雍亲王,自己也已经在这个世界待了五年多的时间了,历史终究是按着自己的步伐不断地裹挟着时代潮流里的众人往前走去。
封雍亲王旨意到来不久,康熙又赐了一道圣旨,封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雍亲王侧福晋,择日嫁入雍亲王府。
听闻这个消息,珈宁心中泛起莫名酸涩,历史传闻中,雍正最爱的女人就要进府了……
康熙看众人都到齐了,沉声道:
“魇镇皇太子,使其不善,博扬恶名又扮鬼吓之,俱系大阿哥。胤礽为太子期间,虽有恶名,但并未杀人。朕今日就解除二阿哥在宗人府的圈禁,回毓庆宫反省。”
胤礽圈禁期间,受尽世态炎凉,此时皇帝递了台阶,他立刻跪下表述忠心:
“多谢皇阿玛,儿臣自知辜负皇父期待,之前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以后定躬身自省,改恶从善!”
康熙顿首:“不论是大臣还是你的兄弟们,对你的劝诫都是出于公心,想让你更好,日后万不可以此挟私报复。”
“儿臣遵旨,儿知皇阿玛良苦用心,儿臣发誓,若日后不改己过,或对揭发之人打击报复,天亦不容!”
胤礽伏地叩首,边说边痛哭流涕,康熙看着也有几分动容。
“朕这几日,翻阅史书,发现自古以来,凡太子被废,没有一人能苟全性命全身而退,身为皇父,亦无一不悔。
保成,朕望你此次真心悔改,行事谨慎,朕与你三十多年父子,实不愿重蹈前人覆辙……”
皇子们闻听此言,神色各异,有人不甘、有人淡定、有人暗自握起了拳头。
康熙似没注意到其他儿子们的神情,亲自走下御座,把胤礽扶起来,语重心长地如同寻常父亲。
“你这些弟弟,各有才能,身为嫡兄,朕希望你能爱护他们,老三善文,老四刚正,你圈禁期间,老四多次上书为你求情,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胤禛闻声赶紧行礼,他可不想被众人尤其是皇上看成太子一 党:“手足友爱,皆来如此,臣并没有做什么,皇父褒奖之言,臣不敢仰承。”
“老四不必自谦,木兰围猎,你不顾安危救了胤禩,此前也为其他兄弟所陈甚多,如此心性确实难得。”
康熙被打断也未生气,继续道:
“八阿哥为人,诸臣皆称其贤;十三阿哥侠义心肠,十四阿哥勇猛聪慧……朕希望日后,你们兄弟之间摒弃前嫌,齐心一处,共创我大清盛世。”
“儿臣谨记。”
不管胤礽此时内心怎么想的,他都必须顺着皇上的话答应下去。
众位皇子也知道,皇上如果心意已定,那此刻维持面上的和谐,也是一种意义上的平衡,于是也皆言称是。
康熙见气氛差不多了又提及了一个上古典故。
传说商朝的时候,太甲继位后不理朝政,被大臣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痛改前非,悔过自新,便被大臣们迎了回来,恢复了皇位。
他看着儿子和心腹大臣们,意味深长道:
“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即是。之前询问过诸卿,推举新太子,但立太子一事,朕心中自有成算,诸卿不必妄测君心!”
“嗻。”
众人面上称是,彼此私下相视,都是已经了然的表情。
康熙注意到下面众人神情,又淡淡补了一句:
“新太子立定之前,诸位阿哥,再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恶贼,法理难容!”
诸位阿哥皆低头叩首:“儿臣不敢。”
众人散去,二阿哥解禁,但未有明旨复立太子,其他阿哥们也依旧未被允许出宫。
各位皇子府的女眷们,见此情形,坐立难安,很多女眷都按耐不住动用自己娘家势力打探宫内情况。
四贝勒府这边,晨起请安之时,宋格格等人也面露着急向那拉氏打听情况,都被那拉氏以话术挡了回去。
并严厉警告众人,非常时期全府上下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给四爷徒惹麻烦。
众人称是,珈宁坐在一边旁观着那拉氏的处事至道,也不由感慨:
不愧是胤禛都信任托付后院的嫡福晋,临危不乱,还能约束好府里的人,不说别的,“贤内助”三个字确实当得。
“各位妹妹没什么事就退下吧”
珈宁跟耿氏并肩离去,刚走到门口,就被桂嬷嬷叫住,
“钮钴禄格格,福晋请您留步。”
耿氏担忧地看了珈宁一眼,珈宁回了一个安心的眼神,转身回了那拉氏的主院。
珈宁行了一礼,恭敬真诚又满脸疑惑:“不知姐姐留珈宁所为何事?”
“珈宁,如今爷被困宫中,为何刚才其他人都担心爷的安危,你却一言不发?”
那拉氏眼中有些疑惑:“难道爷去宫中之前对你有话语交待?”
“姐姐,宫中传旨突然,四爷离府之时,珈宁并不知晓。但珈宁与那拉姐姐想法一样,所有皇子突然都被关在宫中,皇上未必不是在看各家的反应。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
那拉氏深深地看了珈宁一眼:“怪不得爷之前夸你,进府这几年,珈宁长进了不少。”
“那拉姐姐说笑了,这都是平日跟着姐姐处事时感悟到的,四爷说姐姐稳重端方,做事最让他放心,让珈宁多跟您学着些,让您省点心,至少不要给奴婢收拾什么烂摊子。”
那拉氏眉眼浅笑:“这话听起来倒像是爷让我关照你,免得你惹下什么麻烦。”
“珈宁年少,行事上少不得姐姐和四爷多多提点。昔年被罚书房,就多亏了姐姐指点,才能安然度过,珈宁再不努力精进些,不说四爷,姐姐都要嫌弃我愚笨了。”
那拉氏想起珈宁为了她跟李氏顶撞被贬,内心柔软了几分,当即拉起珈宁的手:
“好妹妹,这府里姐姐跟你最是投缘,是真心希望你好。”
“福晋放心,珈宁的初心始终如一。”
不论是试探还是其他,想在这府里安稳苟到最后,除了讨好胤禛,也不能得罪那拉氏。
不久,各位阿哥解禁出宫。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同时下旨大封数位成年皇子:
三阿哥胤祉为诚亲王、
四阿哥胤禛为雍亲王、
五阿哥胤祺为恒亲王、
七阿哥胤佑为淳郡王、
……
雍亲王府,珈宁陪同那拉氏等一众女眷跪地接完圣旨后,有一瞬间愣怔,看来一废太子的风波暂时已过。
胤禛获封雍亲王,自己也已经在这个世界待了五年多的时间了,历史终究是按着自己的步伐不断地裹挟着时代潮流里的众人往前走去。
封雍亲王旨意到来不久,康熙又赐了一道圣旨,封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雍亲王侧福晋,择日嫁入雍亲王府。
听闻这个消息,珈宁心中泛起莫名酸涩,历史传闻中,雍正最爱的女人就要进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