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低头,是和解,如今大清正是用人之际,你真甘心自己一身才华困于守陵?”
允祥直视着他的眼睛:“四哥让我转告你,只要你愿意认错臣服,即刻便可回京任职。到底是至亲兄弟,何苦如此?”
允禵隐去心中的复杂,冷笑一声:
“他用年羹尧取代我在西北的位置,如今又何必假惺惺地来示好?
新皇登基多少人想着效力,想必如今人才济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你们回去告诉他,我宁可在此给皇阿玛守陵,也不愿回京仰人鼻息过活!”
“十四弟,你这是何苦?”
允禵没有回话,只是一个劲灌酒。
“既如此,那我们便告辞了。”允祥知道再劝无用,起身准备离去。
“等等!”允禵又拿着坛子喝了一口,才径直问道:“青海那边战事如何了?”
“十四弟不是打算不问外事?”允祥顿住了脚步,却没有回头。
“是,我是不闻外事,但贱内生病,我的格格和额驸过来请安,说年羹尧在西宁竟然让额驸给他下跪!
我当年在西北坐镇尚知礼遇蒙藏,他竟敢对蒙古王公,大清额驸如此倨傲,如此动摇大清国本,你们竟是问也不问!”
“十四弟既要做桃花源人,又何必管这尘间是非?”允祥低声警示了一句,抬脚离去。
“十四爷,别忘了您当时打赌的承诺。”珈宁撂下这话后,也向门口走去。
“他赢了,不论江山、还是美人。”
身后的悲叹让珈宁心中一颤,但最终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脚步……
只是追上允祥的时候隐约听到身后殿内有酒坛摔碎的声音。
允祥望着天空叹息一声,珈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十三爷不必叹气,您尽力了。只是可惜他们都是同样倔强的性子……”
“四哥知道他的心思,能让你带着太后的信件来看他一眼,足以见四哥的让步和诚意。
唉……就像你说的,从小到大我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无用功了,原本也没指望能说服老十四。他们两个就像是针尖对麦芒,珈宁你说我是掐得动针尖还是掐得动麦芒?”
允祥像是自问,又像是已经给了回答。
迈进景陵东配殿大门,就见胤禛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却透着疲惫:“他还是不肯低头?”
允祥躬身行礼,有些无奈道:“十四弟性子倔强,一时转不过弯来,还请皇上多给他些时日。”
珈宁给两人各倒了杯茶水递过去:“十四爷提及了西北战事,颇有关切之色,其实未必不想立功。”
胤禛冷哼一声:“朕就是多余他想,给什么机会,他那个倔性子就不可能低头!关心西北战事?怕是巴不得年羹尧兵败,好看朕的笑话!”
话音刚落,高勿庸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皇上,西北八百里加急!青海大捷!”
胤禛闻言猛地站起,接过密匣拆开,看过以后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哈哈大笑地把折子递给允祥:
“十三弟吉言成真!你看看,年羹尧、岳钟琪他们这场仗真不容易!大戈壁里来无影去无踪,竟都是一群飞将军!朕真不知道要怎么赏他们才好!”
允祥接过折子一看,所奏大意为:
年羹尧在西北大捷,歼灭叛军主力,将罗卜藏丹津之母,及贼党阿尔布坦温布等八人,及归降之盆苏克汪扎尔等四人,俱解送军前。罗卜藏丹津换女装败逃!但其余众不多,料不能脱。
“功以爵赏,理当从优。”
允祥看眼前的四哥此时完全没了平日冷峻沉稳的模样,竟高兴得像个顽童。心中也跟着一起欢喜,遂笑道:
“如此大捷,确实是件大喜事!
只是年羹尧的爵位已经是三等公了,要是单晋为一等公,恐怕不足以宣示圣恩,不如再加些什么,凑个好事成双。”
“对!”胤禛痛快答应,向允祥道:“即刻叫张廷玉写一道旨,年羹尧晋为一等公,再加赏个——精奇尼哈番!其父年遐龄推恩也晋一等公,加太傅!”
(作者注:“精奇尼哈番”是清初的一等子爵,满语音译,顺治四年它取代“昂邦章京”成为特定的爵位名,乾隆继位后汉名定称“子”,在公、侯、伯之下,男爵之上)
“是。”
“岳钟琪在诸将中勋劳最着,授为三等公!”
“好。”
“其余大小官弁等回京再议,也必得从优褒奖才是。哦!先从户部拨二十万两银子,交给年羹尧赏兵。这几道旨意今天就定下来,发回给礼部、户部,叫他们上紧速办!”
他一边说,一边左转右转停不下来,只把珈宁看得莞尔,允祥也是眼带笑意应诺。
胤禛正事说完,忽然想起什么,对高勿庸说道:“你去允禵那里,将大捷的消息告诉他!就问问他,同为大将军,昔日坐镇之功与年羹尧孰大?
再者他曾向人言,若欲令我总理事务,需将年羹尧罢去才使得。就问允禵,若依你之言将年羹尧罢去,今日大功何人可成?
他在西北小胜,人家年羹尧大胜,他羞不羞愧?朕用人英明不英明?”
珈宁无语地看着当下这个心理和行为年龄都比三岁幼童高不了多少的雍正皇帝,心里默默腹诽了一声:幼稚( ?°? ?° ?)
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声:“皇上,您这般刺.激十四爷,只怕...”
胤禛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道:“他既然看不起年羹尧,朕就让他知道知道,他眼中的不可堪用之人,立了他所未能立下的大功!”
景陵守陵居所内,允禵正在用膳,忽听门外传来高勿庸的声音。
“十四爷,皇上有口谕到。”
允禵放下碗筷,有些不屑说道:“不是刚派老十三当过说客么,又有什么话要说。”
“十四爷,刚传来的消息,西北大捷,我大清以五千精兵破了对方八万守军!生擒了罗卜藏丹津之母,贼党阿尔布坦温布等八人;归降之盆苏克汪扎尔等四人……皇上让奴才代圣驾来问几句话。”
允禵听到西北大捷,心里似有几千只虫在爬,很不是滋味。忍着酸涩起身,打了马蹄袖跪下,不情愿地应答道:
“臣允禵恭聆圣训。”
高勿庸面带笑容一字不差地转达了胤禛的问话。
允禵听完,面色一白,内心翻江倒海,手中的念珠险些掉落。他稳了稳心神,压下怒火,冷笑道:
“请高公公回禀皇上,臣确实不及年羹!皇上用人英明,高瞻远瞩!臣羞愧难当,愿余生继续守陵思过!!请主子放心,臣自当安分守己,不扰圣心!”
高勿庸笑道:“郡王能如此想,皇上必定欣慰。那奴才就回去复命了。”
高勿庸走后,允禵独自站在院中,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年羹尧大胜?这怎么可能?!罗卜藏丹津狡猾多端,西北各部关系复杂,年羹尧一个汉臣,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大胜?
莫不是迎合雍正假报军功?不,年羹尧虽然倨傲,却不至于胆敢如此明目张胆拿此事欺君。
若真是大胜...允禵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自己这个曾经威震西北的大将军王,岂不是成了笑话?!
允祥直视着他的眼睛:“四哥让我转告你,只要你愿意认错臣服,即刻便可回京任职。到底是至亲兄弟,何苦如此?”
允禵隐去心中的复杂,冷笑一声:
“他用年羹尧取代我在西北的位置,如今又何必假惺惺地来示好?
新皇登基多少人想着效力,想必如今人才济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你们回去告诉他,我宁可在此给皇阿玛守陵,也不愿回京仰人鼻息过活!”
“十四弟,你这是何苦?”
允禵没有回话,只是一个劲灌酒。
“既如此,那我们便告辞了。”允祥知道再劝无用,起身准备离去。
“等等!”允禵又拿着坛子喝了一口,才径直问道:“青海那边战事如何了?”
“十四弟不是打算不问外事?”允祥顿住了脚步,却没有回头。
“是,我是不闻外事,但贱内生病,我的格格和额驸过来请安,说年羹尧在西宁竟然让额驸给他下跪!
我当年在西北坐镇尚知礼遇蒙藏,他竟敢对蒙古王公,大清额驸如此倨傲,如此动摇大清国本,你们竟是问也不问!”
“十四弟既要做桃花源人,又何必管这尘间是非?”允祥低声警示了一句,抬脚离去。
“十四爷,别忘了您当时打赌的承诺。”珈宁撂下这话后,也向门口走去。
“他赢了,不论江山、还是美人。”
身后的悲叹让珈宁心中一颤,但最终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脚步……
只是追上允祥的时候隐约听到身后殿内有酒坛摔碎的声音。
允祥望着天空叹息一声,珈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十三爷不必叹气,您尽力了。只是可惜他们都是同样倔强的性子……”
“四哥知道他的心思,能让你带着太后的信件来看他一眼,足以见四哥的让步和诚意。
唉……就像你说的,从小到大我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无用功了,原本也没指望能说服老十四。他们两个就像是针尖对麦芒,珈宁你说我是掐得动针尖还是掐得动麦芒?”
允祥像是自问,又像是已经给了回答。
迈进景陵东配殿大门,就见胤禛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却透着疲惫:“他还是不肯低头?”
允祥躬身行礼,有些无奈道:“十四弟性子倔强,一时转不过弯来,还请皇上多给他些时日。”
珈宁给两人各倒了杯茶水递过去:“十四爷提及了西北战事,颇有关切之色,其实未必不想立功。”
胤禛冷哼一声:“朕就是多余他想,给什么机会,他那个倔性子就不可能低头!关心西北战事?怕是巴不得年羹尧兵败,好看朕的笑话!”
话音刚落,高勿庸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皇上,西北八百里加急!青海大捷!”
胤禛闻言猛地站起,接过密匣拆开,看过以后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哈哈大笑地把折子递给允祥:
“十三弟吉言成真!你看看,年羹尧、岳钟琪他们这场仗真不容易!大戈壁里来无影去无踪,竟都是一群飞将军!朕真不知道要怎么赏他们才好!”
允祥接过折子一看,所奏大意为:
年羹尧在西北大捷,歼灭叛军主力,将罗卜藏丹津之母,及贼党阿尔布坦温布等八人,及归降之盆苏克汪扎尔等四人,俱解送军前。罗卜藏丹津换女装败逃!但其余众不多,料不能脱。
“功以爵赏,理当从优。”
允祥看眼前的四哥此时完全没了平日冷峻沉稳的模样,竟高兴得像个顽童。心中也跟着一起欢喜,遂笑道:
“如此大捷,确实是件大喜事!
只是年羹尧的爵位已经是三等公了,要是单晋为一等公,恐怕不足以宣示圣恩,不如再加些什么,凑个好事成双。”
“对!”胤禛痛快答应,向允祥道:“即刻叫张廷玉写一道旨,年羹尧晋为一等公,再加赏个——精奇尼哈番!其父年遐龄推恩也晋一等公,加太傅!”
(作者注:“精奇尼哈番”是清初的一等子爵,满语音译,顺治四年它取代“昂邦章京”成为特定的爵位名,乾隆继位后汉名定称“子”,在公、侯、伯之下,男爵之上)
“是。”
“岳钟琪在诸将中勋劳最着,授为三等公!”
“好。”
“其余大小官弁等回京再议,也必得从优褒奖才是。哦!先从户部拨二十万两银子,交给年羹尧赏兵。这几道旨意今天就定下来,发回给礼部、户部,叫他们上紧速办!”
他一边说,一边左转右转停不下来,只把珈宁看得莞尔,允祥也是眼带笑意应诺。
胤禛正事说完,忽然想起什么,对高勿庸说道:“你去允禵那里,将大捷的消息告诉他!就问问他,同为大将军,昔日坐镇之功与年羹尧孰大?
再者他曾向人言,若欲令我总理事务,需将年羹尧罢去才使得。就问允禵,若依你之言将年羹尧罢去,今日大功何人可成?
他在西北小胜,人家年羹尧大胜,他羞不羞愧?朕用人英明不英明?”
珈宁无语地看着当下这个心理和行为年龄都比三岁幼童高不了多少的雍正皇帝,心里默默腹诽了一声:幼稚( ?°? ?° ?)
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声:“皇上,您这般刺.激十四爷,只怕...”
胤禛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道:“他既然看不起年羹尧,朕就让他知道知道,他眼中的不可堪用之人,立了他所未能立下的大功!”
景陵守陵居所内,允禵正在用膳,忽听门外传来高勿庸的声音。
“十四爷,皇上有口谕到。”
允禵放下碗筷,有些不屑说道:“不是刚派老十三当过说客么,又有什么话要说。”
“十四爷,刚传来的消息,西北大捷,我大清以五千精兵破了对方八万守军!生擒了罗卜藏丹津之母,贼党阿尔布坦温布等八人;归降之盆苏克汪扎尔等四人……皇上让奴才代圣驾来问几句话。”
允禵听到西北大捷,心里似有几千只虫在爬,很不是滋味。忍着酸涩起身,打了马蹄袖跪下,不情愿地应答道:
“臣允禵恭聆圣训。”
高勿庸面带笑容一字不差地转达了胤禛的问话。
允禵听完,面色一白,内心翻江倒海,手中的念珠险些掉落。他稳了稳心神,压下怒火,冷笑道:
“请高公公回禀皇上,臣确实不及年羹!皇上用人英明,高瞻远瞩!臣羞愧难当,愿余生继续守陵思过!!请主子放心,臣自当安分守己,不扰圣心!”
高勿庸笑道:“郡王能如此想,皇上必定欣慰。那奴才就回去复命了。”
高勿庸走后,允禵独自站在院中,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年羹尧大胜?这怎么可能?!罗卜藏丹津狡猾多端,西北各部关系复杂,年羹尧一个汉臣,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大胜?
莫不是迎合雍正假报军功?不,年羹尧虽然倨傲,却不至于胆敢如此明目张胆拿此事欺君。
若真是大胜...允禵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自己这个曾经威震西北的大将军王,岂不是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