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代君告窆-《清穿复仇,大佬助我谋禛心》

  胤禛这边刚回京复命,说完朝政之事,便被康熙带着与殿外的诚亲王胤祉一起前往慈宁宫,向太后问安。

  “太后今日状况如何?”

  康熙进入慈宁宫内殿,第一时间询问太医令,眉宇之间难掩疲惫。

  太医院医正陈太医跪地恭声回道:“启禀万岁爷,太后娘娘脉象虚浮,高龄之躯,臣等已尽力诊治,只是……”

  康熙了然,摆手止住了陈太医的话:“朕不想听只是,你们便用心调理用药,诚亲王和雍亲王全权协助负责此事。”

  胤祉、胤禛、陈太医皆躬身领旨。

  康熙又安排了五阿哥恒亲王胤祺侍奉太后汤药,以尽孝心。

  随后独自走到殿外,对图里深低声道:“派人秘密送信给十三阿哥胤祥,太后病重,让他接信赶紧回来。”

  “嗻!”

  老十三收到御前侍卫八百里加急信件的时候,腿伤已恢复得差不多了。

  兆佳氏给他添了一个女儿,胤祥抱着襁褓里的小丫头,内心说不出的柔软,他想到自己的遭遇,给女儿取名为“贻彤”。

  “贻彤”二字,出自《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胤祥希望自己的这个女儿能不被自己所累,一生被爱,常得馈赠。

  作为唯一陪着父母的孩子,贻彤从一出生就深受胤祥和兆佳氏的疼爱,如今已经能爬能坐了。

  “雨晴,皇阿玛来旨意,太后病重,我们要回京去了。”

  看出兆佳氏对小竹园的不舍,胤祥把她搂紧怀里:“也不知道弘暾、弘皎他们长高了多少,学业如何了。”

  “是啊,好久没见他们了。”

  兆佳氏喃喃道:“爷打算何时启程?”

  “明日一早,我等下写封信,让青夜带给李卫,江南这边的事情,我们回去了,总要有人善后安置。”

  “你的腿?”兆佳氏眼神里有些担心。

  “无妨,麦神医说了,现在也好了七七八八了,等下让小厮去抓些药,我们带回去。等会儿麦神医来诊治的时候,把注意事项再确认一下,问题不大。”

  “何事需要问老朽?”麦神医背着药箱进来笑道。

  胤祥把要回京的事情说了一遍,麦神医听后捋了捋胡须,表情略微有些严肃:

  “你这病症调理其实不能间断,这就好比一壶水本来要烧到100℃才能烧开,但是你90℃看到它冒烟就把壶提走了,总欠了些火候。”

  “事情紧急,您如果开个方子,我抓药口服和外用一起呢?”

  “效果不如金针配合,而且,主要是你当下不宜远行劳累……”

  但想到眼前之人是皇子,八成有什么不得不回去的急事,麦神医微皱了一下眉头:

  “罢了,老夫给你开个方子,但是切记你的腿,不能受寒,不能长跪,更不能长期骑马奔波,若是出行,最好马车!

  心情气和,不要劳累,否则不能确保腿疾会不会提早复发……”

  “多谢神医,我都记下了。”

  胤祥拱手,恭敬地行了一礼:“这些日子,有劳先生日日为我调理。”

  麦神医连忙扶住他,有些惋惜和不满地轻哼一声:

  “虎头蛇尾、未满全程,老朽当不起!早知如此,老朽便不救了,平白污了我的医名。”

  胤祥尴尬地揉了下鼻子,没有接话,子不言父过,他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造化弄人、天意如此。于情于理他都要回去,一条腿而已,哪里有太后的命重要。

  在胤祥抵京回府两日后,太后,也就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病情恶化,终是无力回天,仙去了。

  紫.禁城内钟声长鸣,康熙为了彰显孝道罢朝七日,亲自为太后守灵。

  但因为康熙自身年龄也大了,在丧礼筹备期间,悲伤过度引发了足疾,竟一时难以行走。

  于是下旨让十二阿哥胤祹任职内务府总管,全权负责太后丧礼具体事宜。其他阿哥依照惯例守灵和祭奠。

  此时的十二阿哥胤祹还不知道,正是康熙这一决定,开启了他此后一生皇家专业殡葬服务的职业生涯。

  而胤禛,这些日子除了守灵便是陪在康熙身边,忙得脚不沾地,唯一开心地就是在灵前,看到了十三弟胤祥。

  太子和大阿哥依旧圈禁,皇上能让胤祥出席祭奠和守灵,证明对胤祥态度有所松动。

  虽然人多说不上话,但是从偶尔碰撞的眼神,他们都明白对方心里想要说得话语。

  【腿疾回府如何?能否撑住?】

  【放心,已经痊愈。】

  互为对方、互相关心却又不想对方担心。这是他们兄弟间多年来培养出来的独有的默契。

  为了不让胤祥奔走,胤禛让高福亲自把弘暾送到了十三阿哥府中,同时还送了一只刚满月的小马犬,增加胤祥府上的活力和生气。

  扶棺入陵之日,康熙本要亲自去送,但是因为足疾,无法行走,众位大臣们又跪地哽咽请求,康熙只好作罢,下了一道旨意:

  十二阿哥负责一路丧仪实物和入殓祭奠的具体事务;恒亲王五阿哥胤祺全程护送太后棺椁、灵位入殓安葬;雍亲王四阿哥胤禛则在陵前,代表皇帝读文告祭。

  旨意一出,在场大臣内心暗自一惊。

  代表皇帝读文祭奠,历来都是太子的职责,如今东宫空虚,皇上将此等重任交给雍亲王,是否有意……

  但大家都很默契,谁都没提,面上皆一片平静跪地领旨。

  太后梓官入葬当日,胤禛在地宫前身着朝服,代表皇帝宣读祭文、行告窆(biǎn)礼。

  这番庄严肃穆的场面中,胤禛的声音铿锵有力,举止得体大方、不急不缓、沉稳有序。

  一些中立之臣,不禁对这样的雍亲王多了几分暗赞。

  高福心中同样多了几分暗赞,只不过他此刻暗赞的对象是珈宁。

  “格格,我们来,您身子重,在一旁看着指挥就行。”

  等胤禛做好所有后续工作回府时,正看到珈宁指挥高福和两个小太监在书房院子菜地旁搭建“麻袋大棚。”

  “给主子请安。”

  高福最先看到胤禛,忙行了一礼,两个小太监也立刻跟上。

  胤禛抬手示意他们平身,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他径直走到珈宁身边,轻揽她的腰嗔道:

  “身子这么重,也不知道好好歇着。这是又折腾什么呢?”

  珈宁微微一笑:“去年雪大,冻死了很多蔬菜苗,我想着今年提前搭个小棚子,让蔬菜暖和些,看是不是我们冬天就能接着吃菜了。”

  这还是前两日想吃火锅,突然想起来的现代冬日大棚的法子,清朝没有塑料,珈宁想来想去,就先用麻袋替代吧。

  “就你鬼点子多。”

  胤禛轻点了一下珈宁的鼻尖,宠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