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朝,胤禛在书房处理完事务后,拿了本书籍走进梧桐院。
青鸾,翠荷等众下人见到他立刻行礼:“给四爷请安。”
“嗯,青鸾,本王今日从宫里带了些血燕,你去小厨房给格格炖了喝。”
“是。”
吩咐完后,胤禛大步跨进主屋,见珈宁正在刺绣,不禁莞尔:“第一次见珈儿摆弄这些,怎么有种张飞刺花的感觉?”
珈宁听了也不恼,只无奈地看着胤禛,叹息道:
“四爷果然是一针见血,我就是突然来兴致想给我们的孩子做件衣服,结果拿来布匹才发现无从下手。
翠荷说我从小便不擅长这些,若实在想做,就绣个手帕,绣成了给小阿哥擦口水,绣差了么扔了也不可惜……”
胤禛闻言,仔细看了看珈宁手下的作品,难得忍不住笑出了声:
“若是如此,那不绣也罢,府里还不至于供不起一张帕子。不必难为珈儿如此皱眉,爷看了心疼。”
他说着轻轻用手抚摸珈宁的眉头,似要抚平那微皱的“山峰”。
听完胤禛戏谑的话语,珈宁索性把针往刺绣上一插,直接摆烂。
算了,不绣了,爱咋滴就咋滴吧!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她轻抚了一下肚子:“宝贝儿,你要原谅额娘,虽然额娘是爱你的,但是额娘绣活是真做不来。”
胤禛从后面拥住珈宁,嘴角含笑地在她耳边轻声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我的珈儿不必事事精通,有爱好一二,如此便好。”
珈宁挑眉:“我家胤禛,何时说话如此好听啦?”
胤禛眯了下眼睛,笑嗔道:“珈儿想听的话,你多给爷说一些就好了。”
珈宁反应过来抬手就要去拍他,手甩了一半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现代,而是阶级分明的清朝!
好家伙真是最近被宠得差点忘了分寸,这巴掌要是甩过去……
胤禛就算不惩罚自己,在外面丢人估计也得丢大发了。( ?°? ?° ?)
她悻悻然收回了手,嘟嘴气鼓鼓地斜睨了胤禛一眼。
胤禛仿佛没有看到珈宁的眼刀,手轻轻搭在珈宁的肚子上轻抚,柔声道:
“昨日阿玛答应了教你读书,今日前来履约,你可不能像你额娘这般任性。”
哼(;?_?)堂堂雍亲王竟然挑拨离间,说得她多小气似的,也不知道他要给孩子做什么胎教启蒙。
珈宁好奇地从胤禛手里夺过书卷,看清楚名字时顿时哭笑不得:
“四爷,孩子还没出生呢,您就开始教他《资治通鉴》了?”
胤禛淡定地拿回书册,一只手摸着珈宁的肚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爷的孩儿,自然要从娘胎里就要熏陶知晓为政之道。”
他伸手揽过珈宁,调整好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一些,然后翻开书,清了清嗓子,对着她的肚子开始诵读: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为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为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低沉悦耳的声音在室内缓缓流淌,阳光悄悄移动位置,将相偎的两人笼罩在温暖光晕之中。
珈宁起初还觉得好笑,渐渐的却被胤禛认真的神态打动,手无意识的抚着肚子,仿佛真能感受到腹中孩儿在聆听他阿玛的教诲。
一篇读完,胤禛低头柔声问道:“它可有动静,听得可认真?”
珈宁忍不住哂笑起来:“四爷当这孩子是神童吗?在腹中才七个月,就想让他听得懂《资治通鉴》?”
话音刚落,腹中忽然了一下,小脚丫明显的连胤禛的手都感觉到了,两人同时愣住。
珈宁抬头,见胤禛眼中迸发出毫不掩饰地惊喜,声音中带着他自己都没察觉得骄傲和得瑟:
“瞧见没有!爷与你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
珈宁俏皮地挑了挑眉:“巧合而已,四爷莫要当真。”
胤禛却眉眼含笑,志得意满:“自然当真,我儿子这么给面子,从明日起,阿玛每日给你加课一个时辰!”
“噗,万一是女儿,四爷又怎么说?”
胤禛一愣,随即笑道:“女儿也无妨,爷的女儿定如珈儿般聪慧伶俐。”
他想到什么顿了顿,话锋一转一字一句道:“只是大清的公主和郡主,按惯例要与满蒙和亲,爷不舍得她远嫁……所以这胎,还是儿子为好。想要女儿,我们可以等……”
珈宁刚要反驳,胤禛忽然蹲下身子,对着她的肚子说道:“好儿子,等我们都能为你额娘撑伞的时候,再让你额娘给你生个妹妹,可好?”
珈宁看胤禛有些幼稚的举动,无语地翻了个白眼,都七八个月了,胎儿性别早就固定。
若是一两句话能影响性别,后世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恐怕天天都要对着对肚子喊乖儿子了( ?°? ?° ?)
自这日后,如果胤禛从书房忙完政事比较早的话,就会抽出时间从密道过来梧桐院,雷打不动地进行“胎教”。
为何走密道不走正门?自然是降低府内外对珈宁的关注度。
如此一日日,那本《资治通鉴》竟阅读了大半。
“这孩子每日听他阿玛读书,以后背起书来说不定记性会出奇的好。”
珈宁忽然想起现代的胎教理论,倏地感慨了一句。
“爷小时候背书就挺快的,希望这孩子出生后能继承爷的长处。”
好家伙,某人还挺自恋?????珈宁突然就想跟他唱唱反调: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是章总,人家可是
青鸾,翠荷等众下人见到他立刻行礼:“给四爷请安。”
“嗯,青鸾,本王今日从宫里带了些血燕,你去小厨房给格格炖了喝。”
“是。”
吩咐完后,胤禛大步跨进主屋,见珈宁正在刺绣,不禁莞尔:“第一次见珈儿摆弄这些,怎么有种张飞刺花的感觉?”
珈宁听了也不恼,只无奈地看着胤禛,叹息道:
“四爷果然是一针见血,我就是突然来兴致想给我们的孩子做件衣服,结果拿来布匹才发现无从下手。
翠荷说我从小便不擅长这些,若实在想做,就绣个手帕,绣成了给小阿哥擦口水,绣差了么扔了也不可惜……”
胤禛闻言,仔细看了看珈宁手下的作品,难得忍不住笑出了声:
“若是如此,那不绣也罢,府里还不至于供不起一张帕子。不必难为珈儿如此皱眉,爷看了心疼。”
他说着轻轻用手抚摸珈宁的眉头,似要抚平那微皱的“山峰”。
听完胤禛戏谑的话语,珈宁索性把针往刺绣上一插,直接摆烂。
算了,不绣了,爱咋滴就咋滴吧!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她轻抚了一下肚子:“宝贝儿,你要原谅额娘,虽然额娘是爱你的,但是额娘绣活是真做不来。”
胤禛从后面拥住珈宁,嘴角含笑地在她耳边轻声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我的珈儿不必事事精通,有爱好一二,如此便好。”
珈宁挑眉:“我家胤禛,何时说话如此好听啦?”
胤禛眯了下眼睛,笑嗔道:“珈儿想听的话,你多给爷说一些就好了。”
珈宁反应过来抬手就要去拍他,手甩了一半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现代,而是阶级分明的清朝!
好家伙真是最近被宠得差点忘了分寸,这巴掌要是甩过去……
胤禛就算不惩罚自己,在外面丢人估计也得丢大发了。( ?°? ?° ?)
她悻悻然收回了手,嘟嘴气鼓鼓地斜睨了胤禛一眼。
胤禛仿佛没有看到珈宁的眼刀,手轻轻搭在珈宁的肚子上轻抚,柔声道:
“昨日阿玛答应了教你读书,今日前来履约,你可不能像你额娘这般任性。”
哼(;?_?)堂堂雍亲王竟然挑拨离间,说得她多小气似的,也不知道他要给孩子做什么胎教启蒙。
珈宁好奇地从胤禛手里夺过书卷,看清楚名字时顿时哭笑不得:
“四爷,孩子还没出生呢,您就开始教他《资治通鉴》了?”
胤禛淡定地拿回书册,一只手摸着珈宁的肚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爷的孩儿,自然要从娘胎里就要熏陶知晓为政之道。”
他伸手揽过珈宁,调整好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一些,然后翻开书,清了清嗓子,对着她的肚子开始诵读: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为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为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低沉悦耳的声音在室内缓缓流淌,阳光悄悄移动位置,将相偎的两人笼罩在温暖光晕之中。
珈宁起初还觉得好笑,渐渐的却被胤禛认真的神态打动,手无意识的抚着肚子,仿佛真能感受到腹中孩儿在聆听他阿玛的教诲。
一篇读完,胤禛低头柔声问道:“它可有动静,听得可认真?”
珈宁忍不住哂笑起来:“四爷当这孩子是神童吗?在腹中才七个月,就想让他听得懂《资治通鉴》?”
话音刚落,腹中忽然了一下,小脚丫明显的连胤禛的手都感觉到了,两人同时愣住。
珈宁抬头,见胤禛眼中迸发出毫不掩饰地惊喜,声音中带着他自己都没察觉得骄傲和得瑟:
“瞧见没有!爷与你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
珈宁俏皮地挑了挑眉:“巧合而已,四爷莫要当真。”
胤禛却眉眼含笑,志得意满:“自然当真,我儿子这么给面子,从明日起,阿玛每日给你加课一个时辰!”
“噗,万一是女儿,四爷又怎么说?”
胤禛一愣,随即笑道:“女儿也无妨,爷的女儿定如珈儿般聪慧伶俐。”
他想到什么顿了顿,话锋一转一字一句道:“只是大清的公主和郡主,按惯例要与满蒙和亲,爷不舍得她远嫁……所以这胎,还是儿子为好。想要女儿,我们可以等……”
珈宁刚要反驳,胤禛忽然蹲下身子,对着她的肚子说道:“好儿子,等我们都能为你额娘撑伞的时候,再让你额娘给你生个妹妹,可好?”
珈宁看胤禛有些幼稚的举动,无语地翻了个白眼,都七八个月了,胎儿性别早就固定。
若是一两句话能影响性别,后世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恐怕天天都要对着对肚子喊乖儿子了( ?°? ?° ?)
自这日后,如果胤禛从书房忙完政事比较早的话,就会抽出时间从密道过来梧桐院,雷打不动地进行“胎教”。
为何走密道不走正门?自然是降低府内外对珈宁的关注度。
如此一日日,那本《资治通鉴》竟阅读了大半。
“这孩子每日听他阿玛读书,以后背起书来说不定记性会出奇的好。”
珈宁忽然想起现代的胎教理论,倏地感慨了一句。
“爷小时候背书就挺快的,希望这孩子出生后能继承爷的长处。”
好家伙,某人还挺自恋?????珈宁突然就想跟他唱唱反调: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是章总,人家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