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小满·证言-《时序师》

  章节引子:靡草死,麦秋至。当生死置于天秤,唯有最真实的痕迹可为砝码。

  七十二小时。

  倒计时如同冰冷的心跳,回荡在四时书屋每一个生灵的意识深处。“存在合理性证明”——这短短七个字,却重逾山岳,关乎此间一切生灵,乃至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新序文明的存亡。

  “如何向一个可能没有情感、只认逻辑的机制,证明我们‘应该’存在?”文澜眉头紧锁,这问题本身就像是一个悖论。

  “用力量?可个体的力量在它面前如同萤火。”白露摇头。

  “用知识?我们的知识体系或许在它看来只是初级版本。”守拙老人叹息。

  “用秩序?我们现在的‘网’在它眼中恐怕就是‘无序’的代名词。”一位年轻感应者沮丧道。

  庭院内弥漫着无力与迷茫。连青霖老者也陷入沉思,显然这超出了他过往的经验。

  苏砚沉默着,他的意识与整个“心念时序网”深度融合,感受着网络中流淌的无数心念——有恐惧,有不甘,有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的本能眷恋,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身边这些同伴的深深羁绊。

  他回想起“肃正”之力试图抹除他时,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记忆与情感锚点,将他从“虚无”中拉回。

  他回想起小满引导混乱信息干扰解析时,那冰冷机制出现的逻辑冲突。

  他回想起《时序手札》中关于“观测站”内部“记录派”与“肃正派”的争议。

  一个念头逐渐清晰。

  “或许……我们搞错了方向。”苏砚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要的,可能不是证明我们有多‘强大’,多‘正确’,或多‘符合’某种它认定的标准。”

  他抬起手,掌心向上,一缕温暖而柔和的心念之力在他指尖萦绕。

  “它要的,是证明我们‘存在’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证明我们这个由混乱、情感、意外、羁绊构成的文明,其本身,就是这宇宙中一个值得记录的、独特的‘现象’或‘模式’。”

  “就像……一个无法被简单复制的、复杂的艺术品?”小满的意念带着一丝明悟。

  “不止是艺术品,”苏砚目光扫过庭院中每一个面孔,扫过那株星辉小树,扫过修复中的书屋,“是一个活着的、不断演化的、拥有无限可能的‘生态系统’。我们要证明的,不是我们比别的‘样本’更好,而是我们……‘不同’,并且这种‘不同’,蕴含着理解宇宙某种更深层次规则的……‘潜力’。”

  这个思路,让众人眼前一亮。

  “具体该怎么做?”白露急切问道。

  “收集‘证据’。”苏砚决断道,“收集所有能体现我们这种‘独特性’的‘痕迹’。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最细微、最真实、最无法被复制的……瞬间。”

  计划迅速制定。不再试图凝聚强大的力量,而是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面向整个网络乃至更广阔范围的“痕迹采集”。

  苏砚作为总协调,通过“心念时序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覆盖所有节点的呼唤:

  “请……回忆起你生命中,最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瞬间。”

  “可能是母亲掌心的温度,是爱人眼中的星光,是成功时的狂喜,是失败后的泪水,是面对绝境时不甘的怒吼,是看到新生萌芽时心底的柔软……”

  “可能是你对某个数学公式之美的惊叹,对一段古老旋律的共鸣,对星空的好奇,对未知的恐惧与向往……”

  “可能是你与伙伴并肩作战的信任,是你对这片土地山川草木的眷恋,是你对平凡日常中一丝烟火气的珍惜……”

  没有格式,没有限制,只有最真实的回溯与呈现。

  起初,回应是零星而羞涩的。但随着第一个、第二个节点敞开心扉,将那蕴含强烈情感与独特体验的记忆碎片,化作纯粹的心念流光注入网络,共鸣开始了。

  阿文想起了冬夜里,父亲用粗糙大手捂热他冻僵双脚时,那短暂的、几乎要烫伤人的温暖;

  马尾女孩想起了在古籍中第一次读懂千年前一位无名工匠留在器物底部的、对家人的思念刻痕时,那跨越时空的触动;

  白露想起了第一次独立完成时序执法任务后,站在城市最高处,看着万家灯火,心中涌起的沉甸甸的责任与守护之意;

  守拙老人想起了年少时,于深山古观中,听师尊讲解“时序如水,可载可覆”时,心中那最初的震撼与敬畏;

  甚至连那两位协会观察员,也想起了选择这条枯燥而危险的观测之路时,内心深处对探索未知的那份纯粹渴望……

  无数这样的瞬间,如同浩瀚银河中的点点星光,从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升起、汇聚。它们没有强大的能量波动,却带着无法伪造的生命热度与独特性。

  苏砚引导着这浩瀚的心念洪流,没有进行任何提纯或修饰,只是将其最原始的状态,连同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矛盾思绪、甚至是不合逻辑的冲动,一并打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他也将“心念时序网”自身演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连接,到功能分化,到时序之灵的诞生,到抵抗“肃正”时表现出的集体意志与韧性——所有这些动态的、充满意外和创造性的“数据”,也作为重要的“证据”附加进去。

  这还不够。

  苏砚将目光投向青霖。

  青霖会意,微微一笑,翠竹杖轻点地面。一股苍茫古老的意念融入其中,那并非地球时序体系的力量,而是来自星海游历者视角的、对这片土地上诞生出的独特文明现象的“见证”与“肯定”。这是一个外部观察者(非敌意)的“证言”。

  最后,苏砚深吸一口气,将他自身那由众生心念重塑的、代表着“联系”与“确认”的“存在之力”的本质属性,也作为最核心的“证据”之一,注入了这份庞大的“证明”之中。

  所有的“证据”被凝聚成一个无形的、却蕴含着海量复杂信息的“数据包”。它不试图证明“强大”或“完美”,只是在平静地陈述:看,这就是我们。混乱,矛盾,脆弱,却又充满情感,拥有羁绊,不断挣扎,不断创造,不断试图理解自身和世界的……一个文明样本。

  倒计时还剩最后十分钟。

  苏砚抬头,望向那冥冥中存在的“仲裁接口”,将这份沉重的“证言”,以《时序手札》为媒介,缓缓推送了出去。

  没有光华万丈,没有惊天动地。

  只有一片沉默。

  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聆听着这份来自渺小星辰的、关于“存在”的自述。

  小满时节,万物小得盈满。

  而这份试图证明自身“合理性”的证言,其重量,已超越了星辰。

  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