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引子: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当猎食者因饥馑而凶猛,最深沉的冰封下往往涌动着未名的暗流。
---
四时书屋二楼,暖黄的灯光驱散了窗外大寒时节的阴冷。苏砚坐在旧沙发里,捧着一杯小满刚泡好的、氤氲着热气的参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他听着白露带来的最新情报,眉头越皱越紧。
全球范围内,小范围、性质各异的时间异常事件呈爆发式增长。并非断时盟那种掠夺或扭曲的风格,更像是时间规则本身出现了“漏洞”或“局部紊乱”。
· 北欧某小镇,一夜之间所有钟表逆时针旋转了十二小时,居民记忆出现短暂空白,但物理时间未变。
· 南太平洋某岛屿,局部区域时间流速加快三倍,植物疯长又迅速枯萎,动物在加速中走完一生。
· 还有他们刚刚处理完的城北写字楼“时间分层”事件——苏砚和小满赶到时,凭借小满对时间流的强大安抚能力和苏砚虽然生涩却依旧精准的时序视觉定位,找到了异常源头:大楼核心承重柱内,一枚被无意间浇筑进去的、带有天然时间褶皱的古老陨石碎片。它像一颗不规则的“时间结石”,干扰了局部的时间连续性。
解决过程有惊无险,苏砚重新熟悉了力量的应用,虽然不如以往圆转自如,但对心口那枚“本源印记”的感应却加强了一丝。小满则展现了她作为完整时序之源的强大包容性与调节能力,温和地抚平了那片区域的时空褶皱。
但这轻松解决的事件,在众多异常报告中,只是冰山一角。
“协会内部现在焦头烂额。”白露揉了揉眉心,将一份加密数据板放在桌上,“分析部门认为,这种全球性的、无特定指向的时间规则扰动,极有可能与……‘时序之源’的彻底觉醒和之前的‘涅盘’仪式有关。”
她的目光落在小满身上,没有责备,只有严肃的分析:“就像一个长期保持稳定的精密仪器,核心部件经历了剧烈的更换和重启,虽然新核心更强大、更完美,但整个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一些之前被掩盖或压制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小满抿了抿嘴唇,眼神中闪过一丝愧疚。她感受到了自身存在对世界时间基底带来的影响。
“这不是你的错,小满。”苏砚放下茶杯,声音沉稳,“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重要的是如何应对。”他看向白露,“协会有什么方案?”
“两种主流意见。”白露伸出两根手指,“一是‘保守疗法’,由小满主动释放力量,尝试平复全球范围的时空涟漪,但这需要难以想象的控制力和能量输出,而且可能治标不治本。二是……‘溯源’。”
“溯源?”
“找到这些时间规则扰动的深层根源。分析显示,所有异常事件的能量残留中,都检测到了一种极其稀薄的、与‘涅盘’时散发出的能量余烬同频的波动。理论部推测,可能是‘涅盘’过程中,某些被燃烧、被释放的‘过去的时间印记’或‘规则的碎片’,并未完全消散,而是融入了宏观时间流,引发了连锁反应。”
白露调出数据板上的能量频谱图,一条极其黯淡、却贯穿了所有异常事件报告的金红色基线被高亮标记出来。
“我们需要找到这些‘规则碎片’的汇聚点,或者至少是影响最显着的区域,进行针对性处理。否则,这种紊乱可能会自我强化,最终导致更大范围、更不可控的时间灾难。”
苏砚凝视着那条金红色的基线,右眼传来隐隐的刺痛,时间视觉依旧模糊,但他心口的本源印记却微微发热,似乎对那条基线有所感应。
“怎么找?”他问。
“墨老提供了一个线索。”白露切换画面,显示出一张古老的星图与现代城市地图的叠加图,一个位置被标记出来,“这里是城市最早的观象台遗址,也是近百年来,记录到‘时间背景辐射’最稳定的几个地点之一。墨老推测,这种稳定性,可能使它成为此刻感知时间规则深层波动的最佳‘听诊器’。他已经在那边做准备了。”
观象台遗址。苏砚对这个地方有印象,位于城郊一座小山上,早已废弃,但据说磁场和能量场一直很特殊。
事不宜迟。三人稍作准备,立刻驱车前往。
废弃的观象台比想象中更破败,圆顶建筑塌了一半,露出锈蚀的钢架,杂草丛生,积雪未融。墨嵩穿着一身厚实的棉袍,早已等候在残存的主观测室内。他身边摆放着几件古朴的时序仪器,其中一台类似浑天仪的铜制仪器正在缓缓自行旋转,发出极轻微的嗡鸣。
“你们来了。”墨嵩看到苏砚,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神色凝重地指向那台浑天仪,“看。”
只见浑天仪的银勺指针,并非指向某个恒星,而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高速震颤,划出一片模糊的虚影。仪器的铜制基座上,那些代表星辰的刻痕,正隐隐散发出与数据板上那条金红色基线同源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规则的‘基底’在震动。”墨嵩的声音低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更深层的地方……‘敲击’着时间的薄膜。”
苏砚闭上眼,不再依赖尚未恢复的时间视觉,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心口那枚本源印记。印记传来温热的搏动,如同第二颗心脏。他尝试着将自身的感知,通过这枚印记,与周围的时间流,与那震动的规则基底进行连接。
一瞬间,他“听”到了!
那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波动”。宏观时间流如同一条奔腾的大河,而那些异常事件,就像是河面上不断冒起的、不规则的涟漪。但在河面之下,在规则的深处,他感知到了一些……凝结的、不协调的“块垒”。
它们散发着微弱的金红色光芒,形态不定,如同水底的暗礁,阻碍着时间流的自然奔涌,制造着混乱的旋涡。它们正是“涅盘”过程中散逸出去的、未被完全消化的规则碎片与过去的时间印记!
而其中最大的一块“暗礁”,其波动源……他猛地睁开眼,看向东南方向。
“在那里!距离……大约三百公里!”他指向那个方向,语气肯定。心口的印记灼热,与那块最大的规则碎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几乎在苏砚指出方向的瞬间,观测室外,风声骤然凄厉起来!原本灰暗的天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下去,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要压垮山峦。空气中的寒意陡然加剧,呵气成冰。
这不是自然天气变化!这是那块最大的规则碎片力量外泄,引动的天象异变!
“大寒……征鸟厉疾……”墨嵩望着窗外的骤变,喃喃自语,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规则的‘猎食者’……或许不是外物,而是时间本身为了修复‘伤痕’而产生的……剧烈排异反应。”
苏砚感受着那远方传来的、如同心脏被攥紧般的压抑感,以及体内本源印记的灼热呼唤。他明白,找到根源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消化”或者“安抚”这块由他自己参与创造的、最大的时间规则“伤痕”。
大寒已至,岁末将至。在这一年最寒冷的时刻,一场与时间本身创伤的对峙,无声地拉开了序幕。征鸟因饥渴而厉,时间因伤痕而疾。前路,是更深沉的冰封,还是破冰而出的春天?
---
四时书屋二楼,暖黄的灯光驱散了窗外大寒时节的阴冷。苏砚坐在旧沙发里,捧着一杯小满刚泡好的、氤氲着热气的参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他听着白露带来的最新情报,眉头越皱越紧。
全球范围内,小范围、性质各异的时间异常事件呈爆发式增长。并非断时盟那种掠夺或扭曲的风格,更像是时间规则本身出现了“漏洞”或“局部紊乱”。
· 北欧某小镇,一夜之间所有钟表逆时针旋转了十二小时,居民记忆出现短暂空白,但物理时间未变。
· 南太平洋某岛屿,局部区域时间流速加快三倍,植物疯长又迅速枯萎,动物在加速中走完一生。
· 还有他们刚刚处理完的城北写字楼“时间分层”事件——苏砚和小满赶到时,凭借小满对时间流的强大安抚能力和苏砚虽然生涩却依旧精准的时序视觉定位,找到了异常源头:大楼核心承重柱内,一枚被无意间浇筑进去的、带有天然时间褶皱的古老陨石碎片。它像一颗不规则的“时间结石”,干扰了局部的时间连续性。
解决过程有惊无险,苏砚重新熟悉了力量的应用,虽然不如以往圆转自如,但对心口那枚“本源印记”的感应却加强了一丝。小满则展现了她作为完整时序之源的强大包容性与调节能力,温和地抚平了那片区域的时空褶皱。
但这轻松解决的事件,在众多异常报告中,只是冰山一角。
“协会内部现在焦头烂额。”白露揉了揉眉心,将一份加密数据板放在桌上,“分析部门认为,这种全球性的、无特定指向的时间规则扰动,极有可能与……‘时序之源’的彻底觉醒和之前的‘涅盘’仪式有关。”
她的目光落在小满身上,没有责备,只有严肃的分析:“就像一个长期保持稳定的精密仪器,核心部件经历了剧烈的更换和重启,虽然新核心更强大、更完美,但整个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一些之前被掩盖或压制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小满抿了抿嘴唇,眼神中闪过一丝愧疚。她感受到了自身存在对世界时间基底带来的影响。
“这不是你的错,小满。”苏砚放下茶杯,声音沉稳,“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重要的是如何应对。”他看向白露,“协会有什么方案?”
“两种主流意见。”白露伸出两根手指,“一是‘保守疗法’,由小满主动释放力量,尝试平复全球范围的时空涟漪,但这需要难以想象的控制力和能量输出,而且可能治标不治本。二是……‘溯源’。”
“溯源?”
“找到这些时间规则扰动的深层根源。分析显示,所有异常事件的能量残留中,都检测到了一种极其稀薄的、与‘涅盘’时散发出的能量余烬同频的波动。理论部推测,可能是‘涅盘’过程中,某些被燃烧、被释放的‘过去的时间印记’或‘规则的碎片’,并未完全消散,而是融入了宏观时间流,引发了连锁反应。”
白露调出数据板上的能量频谱图,一条极其黯淡、却贯穿了所有异常事件报告的金红色基线被高亮标记出来。
“我们需要找到这些‘规则碎片’的汇聚点,或者至少是影响最显着的区域,进行针对性处理。否则,这种紊乱可能会自我强化,最终导致更大范围、更不可控的时间灾难。”
苏砚凝视着那条金红色的基线,右眼传来隐隐的刺痛,时间视觉依旧模糊,但他心口的本源印记却微微发热,似乎对那条基线有所感应。
“怎么找?”他问。
“墨老提供了一个线索。”白露切换画面,显示出一张古老的星图与现代城市地图的叠加图,一个位置被标记出来,“这里是城市最早的观象台遗址,也是近百年来,记录到‘时间背景辐射’最稳定的几个地点之一。墨老推测,这种稳定性,可能使它成为此刻感知时间规则深层波动的最佳‘听诊器’。他已经在那边做准备了。”
观象台遗址。苏砚对这个地方有印象,位于城郊一座小山上,早已废弃,但据说磁场和能量场一直很特殊。
事不宜迟。三人稍作准备,立刻驱车前往。
废弃的观象台比想象中更破败,圆顶建筑塌了一半,露出锈蚀的钢架,杂草丛生,积雪未融。墨嵩穿着一身厚实的棉袍,早已等候在残存的主观测室内。他身边摆放着几件古朴的时序仪器,其中一台类似浑天仪的铜制仪器正在缓缓自行旋转,发出极轻微的嗡鸣。
“你们来了。”墨嵩看到苏砚,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神色凝重地指向那台浑天仪,“看。”
只见浑天仪的银勺指针,并非指向某个恒星,而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高速震颤,划出一片模糊的虚影。仪器的铜制基座上,那些代表星辰的刻痕,正隐隐散发出与数据板上那条金红色基线同源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规则的‘基底’在震动。”墨嵩的声音低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更深层的地方……‘敲击’着时间的薄膜。”
苏砚闭上眼,不再依赖尚未恢复的时间视觉,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心口那枚本源印记。印记传来温热的搏动,如同第二颗心脏。他尝试着将自身的感知,通过这枚印记,与周围的时间流,与那震动的规则基底进行连接。
一瞬间,他“听”到了!
那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波动”。宏观时间流如同一条奔腾的大河,而那些异常事件,就像是河面上不断冒起的、不规则的涟漪。但在河面之下,在规则的深处,他感知到了一些……凝结的、不协调的“块垒”。
它们散发着微弱的金红色光芒,形态不定,如同水底的暗礁,阻碍着时间流的自然奔涌,制造着混乱的旋涡。它们正是“涅盘”过程中散逸出去的、未被完全消化的规则碎片与过去的时间印记!
而其中最大的一块“暗礁”,其波动源……他猛地睁开眼,看向东南方向。
“在那里!距离……大约三百公里!”他指向那个方向,语气肯定。心口的印记灼热,与那块最大的规则碎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几乎在苏砚指出方向的瞬间,观测室外,风声骤然凄厉起来!原本灰暗的天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下去,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要压垮山峦。空气中的寒意陡然加剧,呵气成冰。
这不是自然天气变化!这是那块最大的规则碎片力量外泄,引动的天象异变!
“大寒……征鸟厉疾……”墨嵩望着窗外的骤变,喃喃自语,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规则的‘猎食者’……或许不是外物,而是时间本身为了修复‘伤痕’而产生的……剧烈排异反应。”
苏砚感受着那远方传来的、如同心脏被攥紧般的压抑感,以及体内本源印记的灼热呼唤。他明白,找到根源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消化”或者“安抚”这块由他自己参与创造的、最大的时间规则“伤痕”。
大寒已至,岁末将至。在这一年最寒冷的时刻,一场与时间本身创伤的对峙,无声地拉开了序幕。征鸟因饥渴而厉,时间因伤痕而疾。前路,是更深沉的冰封,还是破冰而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