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秋狩演武,暗流新涌-《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

  吕本一案的风波在圣旨下达后,表面上彻底平息。朝堂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奏对的依旧是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议题,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阴谋从未发生。然而,细心之人却能察觉到潜流之下的变化——几位与吕本过从甚密的中层官员被不动声色地调任闲职;几个原本由吕氏门生把持的清水衙门,主官换上了背景清白、能力扎实的新面孔;就连翰林院编纂典籍的人选,也多了几分谨慎的考量。

  这一切,都在东宫有条不紊的掌控之中。朱标并未大张旗鼓地清洗,而是如同一位高明的医者,精准地剜去腐肉,同时小心地弥合着创口,避免引起朝局过大的震荡。他知道,根基的稳固,在于日积月累的调理,而非疾风骤雨的冲刷。

  秋高气爽,正是演武狩猎的好时节。朱元璋下旨,于京郊皇家猎场举行秋狩大典,一则检阅京营兵马,二则与勋贵武将共乐,亦带有震慑四方、宣示武备的意味。

  猎场之上,旌旗招展,号角连营。朱元璋一身戎装,高踞观猎台,虽年事已高,但眉宇间的英武之气不减当年。朱标侍立一旁,同样身着轻甲,气度沉凝。台下,以蓝玉为首的众多武将顶盔贯甲,跃跃欲试,文官们则按品阶列队旁观,感受着这扑面而来的肃杀与雄壮。

  演武开始,京营精锐依次操演军阵,骑兵驰骋,步卒推进,弓弩齐发,喊杀震天,展现了大明军队的强悍战力。朱元璋看得连连点头,不时与身旁的朱标低语几句。

  演武完毕,便是天子首射。朱元璋挽起强弓,一箭射出,正中百步外箭靶红心,引来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随后,他笑着将弓箭递给朱标:“标儿,你也来试试。”

  “儿臣遵旨。”朱标接过弓箭,沉稳开弓,目光如炬。他并未追求花巧,同样一箭稳稳命中靶心,力道、准头丝毫不逊其父,引得台下又是一片喝彩。武将队列中的蓝玉,看着台上沉稳英挺的太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秋狩正式开始,勋贵子弟、军中健儿纷纷策马扬鞭,冲入山林,追逐猎物。朱标并未急于下场,而是陪着朱元璋在观猎台上,看着下方热火朝天的景象。

  “标儿,”朱元璋望着猎场,忽然开口道,“吕本之事,你处理得很好。既除了害群之马,又未动摇国本,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父皇谬赞,儿臣只是恪尽本分。”朱标谦逊道。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深远,“朝堂之上,永远不缺吕本这样的人。权力二字,最是惑人心智。你要记住,为君者,既要懂得用人,更要懂得制人。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方能驾驭群臣,稳坐江山。”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标肃然应道。他知道,这是父皇在借机向他传授帝王心术。

  “孔家那边,”朱元璋话锋一转,语气微冷,“暂且圈着。圣贤后裔的名头太大,动起来牵扯太广。但也不能让他们太安逸。日后科举取士、文教事宜,你要多留心,慢慢掺沙子,不能让这‘天下文宗’的名头,真成了他们干预朝政的资本。”

  “儿臣明白。已让翰林院和礼部着手梳理典籍,规范科举条文,正本清源。”朱标回道。他早已开始布局,从文化根基上,逐步削弱那些盘根错节的旧有势力对朝政的影响。

  父子二人正交谈间,忽见猎场东南方向一阵骚动,有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喝声传来。不多时,一名侍卫匆匆上台禀报:“陛下,殿下,永昌侯(蓝玉)部下属军在围猎一头猛虎时,那畜生受惊,窜入了……窜入了西苑外围的林地!”

  西苑!梧桐苑就在西苑!

  观猎台上的气氛瞬间一凝。朱标眉头微蹙,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面色不变,只淡淡道:“区区一头畜生,惊扰不了宫苑。让蓝玉的人小心驱赶,射杀了便是,莫要损坏了苑中草木。”

  “是!”侍卫领命而去。

  朱标心中却是一动。猛虎窜入西苑外围?是巧合,还是……他下意识地望向西苑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峦叠嶂的林木,落在了那座荒僻的梧桐苑上。吕氏在那里,是否听到了外面的喧嚣?她如今,又是怎样一番心境?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他压下。如今的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量。

  狩猎持续了整整一日,直至日头西斜,方才满载而归。当晚,猎场行宫内举行盛大宴会,君臣同乐,一派升平景象。

  然而,在这片喧闹与祥和的背后,朱标清醒地知道,旧的威胁虽暂告段落,但新的挑战无处不在。北方边境的烽烟,朝堂之上新的势力平衡,乃至这看似偶然的猛虎惊苑……无一不在提醒他,帝王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秋狩的尘埃落定,带回金陵城的,不只是丰硕的猎物,更有储君日渐成熟的威望,以及那隐藏在盛世光华下,永不停歇的暗流与新涌的波澜。他端起酒杯,与向自己敬酒的蓝玉轻轻一碰,目光交汇间,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份属于权力巅峰的冷静与警惕。

  前路尚长,博弈,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