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常家虎女,雷厉风行-《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

  听闻王猛等老兵道出原委,竟是因体恤朝廷艰难而主动放弃抚恤,沦落至此,常氏心中的悲痛与愤怒再也抑制不住。她猛地站起身,那双遗传自父亲的凤目中燃起凛冽的火焰,平日里温婉的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将门虎女的决绝与威严。

  她甚至没有征求朱标的意见——此刻,她首先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她对随行的一名东宫侍卫厉声道:“拿我的令牌!立刻!马上!飞马回京,去开平王府,让常升、常茂两个混小子用最快的速度给我滚过来!告诉他们,若是迟了片刻,以后就别认我这个姐姐!”

  那侍卫被太子妃从未有过的疾言厉色震慑,不敢有丝毫耽搁,接过令牌,翻身上马,绝尘而去,直奔南京方向。

  朱标看着常氏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背影,并未阻止,眼中反而流露出理解与支持。他知道,这是常氏身为人女,对父亲旧部应有的担当,也是她内心愤懑最直接的宣泄。这件事,由常家出面,某种程度上比他自己直接插手更为合适,也更能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常氏转过身,看着惶惑不安的王猛等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王叔,诸位叔伯,你们听着!我常家的人,绝没有让人欺负了还忍气吞声的道理!当年朝廷难,是朝廷的事!该给你们的,一分一厘都不能少!这事,我常家管定了!常升、常茂若解决不了,我亲自去求陛下,去求皇后娘娘!定要给你们,给所有像我父亲旧部这般境遇的老兄弟们,讨回一个公道!”

  她的话语如同金石坠地,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这一刻,她不再是温良恭俭的太子妃,而是那个曾在常遇春军中有着赫赫声名的“大小姐”。

  王猛等老兵看着眼前这位仿佛与记忆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大帅身影重叠的常氏,一个个虎目含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地磕头。

  接下来的几日,朱标和常氏暂时留在了这个破败的村庄。常氏亲自带着护卫和村民,帮忙修缮最破败的房屋,分发随身携带的银钱和物资,暂解燃眉之急。她细心询问每一位老兵的伤势和家庭情况,一一记录在册。

  朱标则在一旁,默默观察,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长效、规范、不被任何“困难”和“暗示”所影响的退伍军人抚恤与安置制度?这需要从立法、财政、执行、监督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数日后,两骑快马如同旋风般冲入村庄,扬起漫天尘土。正是常遇春的两个儿子,常升和常茂。两人接到姐姐措辞严厉、近乎最后通牒的命令,不知发生了何等大事,一路不敢停歇,日夜兼程赶来,风尘仆仆,脸上带着惊疑与焦急。

  “姐!出什么事了?!”常茂性子急,刚跳下马就大声问道,目光扫过周围的破败景象和聚集过来的陌生老兵,一脸茫然。

  常升相对沉稳,但也眉头紧锁,看向面色冰寒的常氏。

  常氏没有废话,直接指着王猛等人,对两个弟弟冷声道:“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还认得他们吗?”

  常升、常茂仔细辨认,当认出王猛等人,尤其是看到他们身上的伤残和所处的极端贫困时,两人脸色骤变!

  “王……王百户?!张哨官?!你们……你们怎么会……”常升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们小时候,没少被这些父亲麾下的猛将抱着玩,教他们骑马射箭。

  常氏将事情原委,包括老兵们为体恤朝廷而放弃抚恤的经过,冰冷地叙述了一遍。每说一句,常升和常茂的脸色就白一分,到最后,两人已是面色铁青,拳头紧握,指甲几乎掐进肉里!

  “混账!!!”常茂猛地一拳砸在旁边土墙上,眼眶瞬间红了,“谁给他们的胆子?!敢如此对待我常家军的弟兄?!我爹在天之灵岂能安息?!”

  常升相对克制,但眼中也燃烧着怒火,他对着王猛等人深深一揖,声音沙哑:“诸位叔伯,是我常家对不住你们!是我们兄弟失察!此等大恩(指体恤朝廷),我常家铭记于心!此等不公,我常家必定讨还!”

  他转向常氏和朱标,郑重道:“姐姐,太子殿下,此事交由我们兄弟处理!我们这就回去,查清当年所有类似情况的老兵名册,核算抚恤,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先把弟兄们安顿好!然后,再去找兵部、户部,讨个说法!”

  常氏看着两个弟弟,神色稍缓,但语气依旧严厉:“不仅要讨回旧账,更要杜绝后患!我要你们推动朝廷,立下规矩!往后,但有将士伤残退伍,抚恤安置,必须足额、及时、落到实地!谁敢克扣、拖延,便是与我常家为敌,与天下将士为敌!”

  “是!姐姐!”常升常茂齐声应道,杀气腾腾。

  朱标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此事,孤会亲自盯着。不仅要解决常帅旧部的问题,更要借此机会,厘定《大明将士优抚条例》,以律法形式,保障所有为国征战者的身后事。这,是朝廷欠他们的,也是孤,对天下将士的承诺。”

  有了太子的表态,常氏兄妹更加有了底气。一场由常遇春旧部凄惨境遇引发的风暴,在常氏这雷厉风行的决断下,迅速从凤阳这个小山村,向着南京的朝堂席卷而去。可以预见,兵部、户部乃至更高层,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问责与变革。而这些被遗忘多年的老兵,他们的牺牲与沉默,终于即将换来应有的尊重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