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沙盘推演,雏凤初鸣-《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

  北地的天空,总是显得格外高远而肃杀。明军主力在徐达的指挥下,于预定区域扎下坚固营盘,与扩廓帖木儿率领的北元主力隔着一片开阔的草场遥遥对峙。双方哨骑(夜不收)如同幽灵般在广阔的中间地带游弋、碰撞,每日都有小规模的遭遇战发生,互有伤亡,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与紧张气息。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巨大的沙盘上,山川地势、敌军可能的集结区域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徐达眉头紧锁,与副将傅友德、冯胜等人围在沙盘前,已经商议了数个时辰。

  “扩廓这厮,狡诈如狐。”傅友德指着沙盘上一处丘陵地带,“我军哨骑在此处损失颇重,他定是将主力藏于其后,或是设下了埋伏。”

  “他按兵不动,是想以逸待劳,耗我军心粮草?”冯胜沉吟道,“还是想引诱我军主动进攻,踏入其陷阱?”

  徐达沉默不语,手指在沙盘边缘缓缓移动。扩廓用兵,虚实难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他需要更准确的情报,更需要一个能打破僵局的契机。

  朱标带着朱棣,安静地坐在帐中一角。朱标严格遵守着对徐达的承诺,只是聆听,绝不插言。但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结合这几日观察到的敌军动向、哨探回报以及沙盘上的地形,试图理解徐达的意图和面临的困境。

  朱棣更是屏息凝神,虽然很多战略层面的东西他还听不懂,但他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压力,眼睛死死盯着沙盘,仿佛要将每一处细节都刻进脑子里。

  就在这时,一名浑身浴血的哨骑被亲兵扶了进来,他带回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在西北方向约五十里外的一处山谷,发现了大量敌军炊烟和马蹄印迹,疑似是北元的一处重要补给点或偏师驻地!

  帐内诸将精神一振!若能端掉敌军粮草或歼灭其偏师,必能打击敌军士气,甚至逼迫扩廓主力出来决战!

  “大将军!末将愿率一支轻骑,连夜奔袭,端了这狗娘养的老巢!”傅友德立刻请战。

  “不可!”冯胜相对谨慎,“此去路途不近,地形复杂,若是敌军诱饵,恐有去无回!”

  众人再次争论起来,是冒险一击,还是继续谨慎对峙?

  徐达目光锐利,盯着沙盘上那片山谷区域,沉吟不语。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个决断,关系着数十万大军的生死存亡。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朱标,忽然轻轻咳嗽了一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转向了他。连徐达也抬眼望来,带着一丝询问。

  朱标站起身,先对徐达拱了拱手,姿态放得极低:“徐帅,诸位将军,标本不该妄议军机。然,适才听诸位将军分析,又观此沙盘地势,心中忽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达深深看了朱标一眼,他知道这位太子绝非无的放矢之人,沉声道:“殿下但说无妨,集思广益。”

  朱标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明军主力的旗帜,并未直接指向那片可疑的山谷,而是点向了沙盘上另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河流拐弯处。

  “徐帅,诸位将军请看。此处河道,水势相对平缓,河床也较硬,利于骑兵快速涉渡。”朱标的声音清晰而平稳,“若我军派出一支精锐,不需多,三五千骑即可,大张旗鼓,做出从此处强行渡河,迂回包抄敌军主力的态势。旗帜要多,尘烟要大,务求让元军哨骑看得清清楚楚。”

  众将一愣,不明其意。傅友德忍不住道:“殿下,此举何意?若只是佯动,何必动用数千精锐?且若被元军识破,岂不白白折损兵力?”

  朱标微微一笑,目光转向那片发现炊烟的山谷:“此为虚招。扩廓用兵谨慎,见我数千精锐欲图迂回其侧翼,他必会分神戒备,甚至调动部分兵力前去拦截或监视。如此一来……”

  他手指猛地移向那片山谷,声音斩钉截铁:“其对此处真正补给点或偏师的注意力,必然下降!我军再派另一支真正的奇兵,人数不必多,但需是百战锐卒,轻装简从,衔枚疾走,绕过正面,直扑此处山谷!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即便不能全歼,烧其粮草,毁其营垒,亦是重大胜利!”

  “此乃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朱标最后总结道。

  帐内一片寂静!

  众将面面相觑,都被朱标这大胆而精妙的计划镇住了。就连徐达,眼中也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他死死盯着沙盘,在脑海中飞速推演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朱标的计划,不仅利用了地形,更深谙扩廓多疑的性格!以正兵吸引其注意力,以奇兵实施致命一击!风险固然有,但比起盲目强攻或被动对峙,无疑提供了破局的另一种可能!而且,那支佯动的部队,并非纯粹送死,若时机把握得好,甚至可以在奇兵得手后,视情况转为真正的攻势!

  “妙啊!”冯胜率先抚掌赞叹,“殿下此计,虚实相生,深合兵法之要!”

  傅友德也收起了轻视之心,看向朱标的目光多了几分敬佩:“殿下高见!末将愿领那支佯动之师!”

  徐达没有立刻表态,他再次仔细审视着沙盘的每一个细节,推敲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良久,他猛地一拍沙盘边缘,决然道:“就依殿下此议!”

  他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傅友德!”

  “末将在!”

  “命你率五千精骑,多备旗帜,于明日拂晓,大张旗鼓,自此处渡河佯动,务必要让元军以为你是我军迂回主力!”

  “得令!”

  “冯胜!”

  “末将在!”

  “命你精选三千敢死之士,人衔枚,马裹蹄,由熟悉路径的哨骑引导,今夜子时出发,绕行险僻小路,直扑敌军山谷据点!焚其粮草,乱其军心!”

  “末将遵命!”

  军令一道道发出,整个明军大营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徐达安排完毕,这才转身,对着朱标,郑重地抱拳一礼:“殿下奇谋,破局有望!臣,受教了!”

  朱标连忙侧身避开:“徐帅言重了,标只是偶有所得,具体调度,全赖徐帅运筹帷幄。”

  站在朱标身后的朱棣,看着大哥仅凭一番话语,便让包括徐叔叔在内的所有大将信服,并据此制定了破敌之策,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崇拜。原来,打仗不仅仅是冲锋陷阵,运筹帷幄之中,真的可以决胜千里之外!

  他看着朱标的目光,更加炽热。这一夜,朱标的形象,在朱棣心中,不仅仅是那个庇护他、教导他的长兄,更蒙上了一层智慧与谋略的光辉。

  夜色渐深,明军的两支利箭,一明一暗,已然上弦。一场决定此次北征走向的关键行动,即将在这苍茫的塞外草原上,悄然展开。而献上破局之策的朱标,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只有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结果的期待,以及对战争这头巨兽更深的敬畏。